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九十一章 光复江南(七)

山沟中的军阀 第九十一章 光复江南(七)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全歼了被包围在上海以西的的日军后陈武等人就率领部队返回了上海。此时的陈武要担心的事是日军会派出部队从海上前来。陈武知道上海一旦被攻占的消息传到日军大本营里,那么按照日本人睚眦必报的的性格,日军大本营肯定会派出重兵企图重新夺回上海。可能现在日军的援兵已经在路上了。

陈武猜得没错日军的援兵的确在路上。除了有四艘战列巡洋舰和四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近三十艘各型军舰外,还有装载了三个满员师团的日军船队正在日军主力舰队身后徐徐前进。

日军援兵大举来援的消息被西联军的卫星侦察到了,为了让日军的支援全部都留在上海附近,再也回不到日本。西联军将留在南*昌的隶属海航的那个混合航空联队调到了上海、南京附近的机场。为了保证能玩全歼日军的这只援军,空军也抽掉了一个航空师来到了上海、南京附近的机场。可是他们等了三天,日军派出的援军都始终没出现在西联空军侦察机飞行员的眼中。后来西联军搞清楚了原因。那是因为日军大本营支援部队出发后收到了来自日军第十一军军部的电文。在电文里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以极为肯定的语气向大本营报告了参与南昌围歼战的包括第三师团在内的十一个师团全军覆没的消息,而且留守上海的大日本皇军也已经全军覆没了,上海已经被西联军攻占了。现在连自己所在的武汉也遭到了西联军的猛攻,陷落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在电文的最后冈村宁次请求大本营允许他率领在武汉的全部皇军部队经江北撤退,最终的目的地是徐州。

接到冈村宁次电报的东京大本营众人很是被震惊了一下。他们真的无法想象十一个师团和数个旅团的皇军被全歼,连带着长江以南的地区也将在未来极短时间内全部丢失。他们真的很难想象要是这个消息被民众知道,民众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可能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然后就是彻底的发疯。到时候肯定就会有人倒大霉了。因此大本营里的众人决定暂时全面封锁消息,不要让不相关的人知道。在这群不相关里的人中,裕仁天皇就是其中之一。大本营里的众人不是不想告诉裕仁而是不敢告诉他。只要想想让裕仁知道了十一个师团和数个旅团的皇军被全歼的消息后的表情,众人就心里发冷。这是因为大本营里的众人并没有将最近发生在中国的战事告知裕仁,因此裕仁直到现在还蒙在鼓里。被蒙在鼓里的裕仁想当然的认为大日本帝国征服支那的行动是相当顺利的,大日本帝国要不了多久就能够全面的征服支那。做着美梦的裕仁当然想不到自己的臣子们会合起来欺骗他,当裕仁知道这个消息后已经十一月二十日了。此时西联军已经光复江南差不多两个星期了。

短短几天内东京大本营的众人已经被震惊过两次了,而且两次都让大本营众人的心脏被吓得砰砰直跳。冷静下来的众人决定相信冈村宁次的话,让他率领残存的皇军经江北返回徐州。同时下令在驶往上海路上的舰队,全体转向连云港。陆军部队在连云港上岸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徐州,然后接应突围的岗村宁次及其率领的部队。这样一来在上海的西联军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自然就没在自己的侦查范围内发现增援的日军部队了。

在得知了日军的援军不会到达上海的消息后,陈武下令第十一军马上出发,前往杭州,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光复杭州。得到命令的第十一军在范浩仁的率领下立刻出发前往杭州。

此时在杭州的日军和汉奸们则有点儿风声鹤唳的感觉。在上海发生的战斗他们也是知道的。起初在杭州的日军和汉奸们搜认为凭借大日本皇军强大的战斗力消灭那些胆敢进攻皇军的支那人是轻而易举的。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从留在上海的汉奸传出的消息是上海的皇军被全歼了。听到这个消息在杭州的日军和汉奸们被震惊了,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号称天下无敌的大日本皇军就这样被一只名不见经传的西联军给全歼了。心中惶惶不安的汉奸们已经想跑路了。可是由于日本人掌握着海运,他们想跑都没路子。虽然一些人不信邪,想乘船出海逃跑。可是他们都被日本人毫不犹豫地宰了。看到那些想逃跑的人的下场,剩下的汉奸很聪明地安静下来表示绝对服从大日本帝国的领导,为了天皇陛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云云。看到这些汉奸的表现日本人都想笑。可是日本人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在处理完了那些想要逃跑的人后,日本人也当众宣布不日将有三个满编制的皇军师团到达上海,到时那些跳梁小丑们将受到最严重的惩罚。有了日本人的保证汉奸们的心理终于安定下来了。汉奸们心想近八万的皇军一到,那么再次攻占上海也不是不可能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汉奸们终于安下心来。可是东京大本营居然命令三个师团的援军改道连云港,然后接应从武汉突围的冈村宁次等人。这个消息对于杭州的日军和汉奸来说无异于一盆大冷水,而且这盆冷水还不是一般的大,是大得惊人。让三个满编制的师团不到上海反而去救援从武汉突围的冈村宁次等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呀。在杭州的日军猜到了肯定是前线出了大问题,而且这问题足以让人疯掉。鬼子猜到了,汉奸们也不笨。此时他们心里只想快点跑。可是逃跑最快捷的方式海运被日本人把持着,他们想逃晚点都不可能呀。后来一些人想通过陆路的方式逃到上海去,可是西联军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心里没底呀,而且也没有与西联军联系的方式。就这样汉奸们心惊胆颤地等待着西联军的到来。

第十一军在出发的当天下午就到达了杭州。由于是机械化部队第十一军在到达杭州后就可以随时开始攻击。由于是城市巷战,为了保护好为数不多的中国繁华城市——杭州。第十一军采取了标准的巷战安排和战术。在突破城防后第十一军的官兵以连排为单位缓慢前进,对房屋进行逐步搜查。一般而言这样做会减小伤亡,可是却会对城市本身造成很大。但是别忘了,西联军有红外线成像器。在这件仪器的帮助下想要打埋伏的日军和汉奸部队还没发挥自己的功效就被十五毫米反器材狙击步枪或者三十五毫米榴弹发射器给解决了。到了第二天凌晨也就是十一月五日凌晨第十一军终于光复了杭州。

与在上海等地的第五军等部队相比,第六军等部队则相对惨了点。由于是从长江下游前往长江中游的武汉,而且湖南的交通设施又不像上海等地那样完善。第六军等部队的速度是想快都快不起来。等第六军等部队好不容易到达了武汉外围,武汉的日军已经有了防备。虽然日军有两个师团,近七万人,可是七万人里还要把第四师团给划出才可以。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代号“淀”——这个代号可谓独出心裁,其他的日本陆军师团代号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比如第二师团是“勇”,第九师团是“武”等等,第四师团这个“淀”字的来源是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用这个代号真是既有乡土气息,又带有招财进宝的吉利兆头……

它的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走商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日军“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日军。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日军第四师团位于大阪的司令部,虽然该部队打仗不行,但司令部却比其他部队的气派得多。

此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四师团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日本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怎样才能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日军大本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日军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历史上在1939年,苏联与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日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

尽管出尽了洋相,但第四师团运气却相当好,因为在当时侵略华中地区日军战事吃紧,急需增援,日本军部只好放弃追究第四师团,急调其南下增援。第四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精锐的第十一军中的一员。

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队早有耳闻,历史上在徐州会战期间,中**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面对日军合围,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但中**队突围后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

因为部队已十分疲惫,中**队发现敌军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日军追来,中**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日军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日军部队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这一时空第四师团也这样做。

由于刚刚跳出日军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中**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支队的部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向上级解释道:“没有得到对中**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传到中**队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每次战斗,中**队一听对手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大增,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接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自此,日军第十一军指挥官只好让第四师团专心在后方“待机”了。曾有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守长沙的国民党军队是薛岳所部精锐,也只有阿南这种榆木脑袋会用第四师团当主攻。

鉴于长沙会战中的表现,第四师团成了日军的“丧门星”,哪个军都不要它,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这下第四师团的兵有的吹了:“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属于关东军――精锐,仗打起来在十一军――还是精锐,最后十一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直辖……”

第四师团虽说窝囊,但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由于日军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老兵,便不时抽调第四师团官兵补充到其他师团。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干脆就是“保命最重要”。

历史上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遇到中**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第四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历史上在1942年4月,第四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这一仗第四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四师团的功劳,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活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此后,第四师团在日军战线后方不断调转,始终没有再参加大的战斗。

历史上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肯接受战败命运的日军部队不同,第四师团的投降与回国进行得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日本港口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日军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体现出这一特点来,回国后第二天,就有官兵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

那么第四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作家司马辽太郎认为,这是大阪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于是,天皇在大阪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也习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有意思的是现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仍有第四师团的番号。

战后日本军史作者东功专门写文反驳过第四师团很弱的说法称这是对大坂人的岐视,比如在西南战争中,第四镇台面对萨摩武士组成的叛军(萨摩从战国时代到二战都以出日本最顽强的步兵闻名)毫不示弱,因此在参战各师团中唯一受到天皇奖勉,再如在日俄战争的南山之战中,第四师团曾攻下第一师团无法攻克的阵地,再如以山地战见长,日本知名的“丹波之鬼”筱山步兵第七十联队就是从第四师团改编出来的,再如太平洋战争中它的第8联队在攻克巴丹—科雷吉多尔之战中出了大力,得到了本间雅晴中将的通令表扬.伊藤桂一则在他的书中说:“不如该说大坂人是会用脑子战斗的军队,如果发现没有胜机他们就不会勉强从事,而是退回去寻找下一次胜机。”谷泽永一也说“到现在完全找不到能该实(嘲笑大坂兵)民谣的根据”。另外有的细节可能是中国文章的独创,如第四师团的参战会令中**士气高涨的说法,根本找不到日文出处。

不管第四师团在后世的历史上如何,但是眼下第四师团却是真的贯彻了保命第一的原则。在第六军等部队到达武汉外围后,无论西联军怎样侮辱第四师团,第四师团就是龟缩不出,彻底当起了缩头乌龟。气得徐荣大骂第四师团没有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徐荣当然不会下令第六军等部队发起会对己方造成较大伤亡的强攻。

虽然第四师团的做法让冈村宁次很是气恼,但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冈村宁次还是忍了下来。因为第四师团是自己守卫武汉的保障之一。

看到第四师团畏敌不出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命令部队主动出击,想要打退进攻的西联军。可是在半路上就遭到了西联军炮弹的洗礼,然后当剩余的第十三师团的士兵冲到西联军阵地近前时又受到了上千条机枪(日军将30式6毫米全自动步枪、31式6毫米半自动步枪看作是机枪)的欢迎,结果出击的一个中队日军全军覆没。不信邪的第十三师团又发动了多次进攻,可是每次出击都是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下令固守阵地,没有命令不得出击。

正在冈村宁次决定死守待援时,他收到了江北的日军发来的电文。看完电文的冈村宁次马上让人叫来了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和第四师团师团长泽田茂。

看完电文的荻洲立兵和泽田茂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和冈村宁次一样也被震惊到了。想想参与南昌围歼战的八个师团皇军和后来的三个师团援军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就全军覆没,好不容易打下的长江以南的地区也尽数丢失。换做任何人都会吃惊不已的。一时间房间里沉默得可怕。

最后还是冈村宁次打破了沉默。“荻洲君、泽田君,我想主动撤退。”

听到冈村宁次的话,荻洲立兵和泽田茂同时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冈村宁次,仿佛根本不认识他一样。

也许是看明白了荻洲立兵和泽田茂眼神,冈村宁次问道:“荻洲君、泽田君两位你认为我们有实力消灭他们吗?”

荻洲立兵和泽田茂苦涩地摇摇头。笑话能让十三个皇军师团全灭的部队是自己两个师团的部队能够消灭的吗?这个想法一出现,荻洲立兵和泽田茂都马上把他们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抛到了脑后。

看到两人不说话,冈村宁次接着说道:“荻洲君、泽田君既然守是守不住的,那么我们只有主动放弃一途。我计划部队在今夜连夜开拔,然后沿着长江北岸的走陆路返回徐州。当然我会向大本营发出相关电文的。所有的责任由我来担当。”

看到冈村宁次将话说到这份上了,荻洲立兵和泽田茂对看一眼后同时说道:“冈村君,我们决定按照你说的做。我们一定会服从你的指挥。”

有了荻洲立兵和泽田茂的保证,武汉日军的动作还真是没话说。在十一月三日下午就准备完毕了。

十一月三日晚上十一点武汉的日军对包围武汉的西联军第六军等部队发起了大规模反击。由于西联军很注重预防敌军在晚上的突袭,因此日军的这次反击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二天早上徐荣却收到了防守武汉的日军已经逃跑的消息。起初徐荣愣了愣,然后就发狂了。说出了一大串很难听的话。至于徐荣说了什么,还请大家自己去想吧。心中怒火平静下来后,徐荣当即下令部队开始追击。

PS:文中的日军番号是采取的1939年日军中国派遣军的番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