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七章 新型水稻

山沟中的军阀 第七章 新型水稻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从那天在街上遭遇paoge后,李斌对在qijiang的paoge组织进行了整合。但李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少爷,这几天你怎么魂不守舍的?有什么事吗?”艾琳关心地问道。

“艾琳呀。我总感觉我好像忘了点什么?但就是想不起来。”

“少爷,想不起来就不想了。这都中午了。还是吃饭吧。”

“对,还是吃饭吧。”李斌有点心不在焉。突然李斌跳了起来。说道:“吃饭?我知道了,就是吃饭。”

“少爷,你知道什么了?”这时艾琳有些紧张了。

“艾琳,你看我们每天都吃鸡鸭鱼肉。但是那些穷人却常常食不果腹。平常还好一点,遇到灾年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有人甚至卖儿卖女,易子而食。我们要是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我们就得到了中国最广大的一群人的支持的。”看到艾琳眼中的不屑,李斌没有生气,而是继续解释道:“艾琳可别小看这些农民。全国有4亿人,而农民占绝大多数。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土地改革得到农民的支持,那我们的计划更能成功。可我们不能进行暴力的土地改革,不是不敢而是不能。我们要是以暴力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会把dizhu全推到我们的对立面上。因此我们只能进行温和的土地改革。比如,通过向dizhu高价赎买土地,然后再分配给缺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又如,招收更多的农民进入工厂做工,让dizhu的土地极少有人租种,以此来逼迫dizhu降低地租,从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看来是该进行土改了。艾琳,飞船上有高产的农作物吧?”

“有的少爷,但不知道你要哪一种?”

“我要一种亩产650公斤的杂交水稻,一种亩产550公斤的小麦品种。这这两种农作物的口感必须达到中上的水平,我可不想到时种出的粮食只能拿去喂牲畜。他们的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抗恶劣天气、气候的能力也必须很强,我可不想到时来伺候两种娇贵的农作物。暂时就是这样。”看到艾琳有些疑惑的脸,李斌说道:“很疑惑吗?就目前来说,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还是能让人接受的,再高就让人起疑了。我可不想让人能够种植成功这两种农作物。因此保密工作必须做好。”

“我知道了少爷。这两种农作物的种子要是不经过特殊的方法催发,成长起来只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亩产均为300公斤,口感也差。到时都没人种。”艾琳做着保证。

“既然这样,我就放心了。等过个三五年再把限制解除吧。。”

一个年轻人向一个正在茶秧的老伯问道:“老伯,在忙着插秧呢?”

“年轻人,你不是本地人吧?”中年人抬起头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问他。

“老伯。我的确不是本地人。我是成都人,叫苏尹,是民生公司派出来考察新型水稻播种面积的考察员,以便统计这种水稻的产量。这是我的工作证。”说完就把工作证给了老伯。工作证是由民生公司为自己属下的员工免费发放的。工作证上面有持有人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职位,还有一张一寸大小的本人照片。民生公司要求员工必须将工作证戴在胸前。可是绝大多数员工嫌麻烦,就没带。可没过多久,没带工作证的民生公司员工就发现那些不是民生公司员工的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那些带了工作证的民生公司员工。这下可不得了了,所有的民生公司员工都带着工作证。又有许多人跑到民生公司去问还要招人不,多久招人之类的问题。弄得民生公司的相关部门是头痛不已。就没一天清净日子过。

“原来是这样呀。我姓周,你就叫我周老伯吧。这水稻是我儿子工厂老板发的,说是让我们试种一下。如果产量高,口感好,就让我们继续种下去。如果产量低,口感差,那就不要种了。到秋收时无论产量的高低,口感的好坏,所种出来的所有水稻全部由厂里派出来的人以常年水稻价的两倍收购,保证不让咋们亏本。村里的人半信半疑,很少有人种。我也是因为大儿子在工厂上班,二儿子在护厂队干活。家里有了些余钱,才敢种植了一亩地的新型水稻。”

周老伯笑呵呵地说道。

“少爷,根据调查显示,在qijiang地区很少有人种植新型水稻。”

“没事,一回生,二回熟。相信今年秋收的新型水稻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到了明年一定有很多人会乐意种植新型水稻。这样吧,今年的新型水稻除了留作种的,其余有多少就收多少。还有现在就制定一个关于农民种植新型水稻与我们收购的方案。我可不想这些农民把新型水稻卖给其他人。要是谁敢那样做,就让他们后悔一辈子。”

“老伯,这新型水稻咋样呀?”

“哦,是你呀。”没错,说话的人就是苏尹。答话的人就是周老伯。“这水稻那是好的没话说。这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好的水稻。听儿子说这种新型水稻亩产1300斤。按理说今年雨水少,水稻应该减产很多才是,可结果这新型水稻,这水稻还是涨起来了。收获后一称,好家伙亩产居然达到了1250斤,而且呀,吃起来比原来的水稻要好得多。没说的今后就种它了。今年我打算所有的水田都种植这种水稻。”

“是吗?那老伯你可有福了。”苏伊由衷的祝贺道。

“是呀。还有呀,原来我只有两亩地,现在有了十亩地。这还多亏了李大老板呀。不知道李老板用了什么办法说服了dizhu,让dizhu把地卖给我们,购地款分期付清。我估摸着照这样干下去,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就可以把购地款还清了。”周老伯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新型水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些种了的人笑得嘴都歪了,那些没种的人则后悔不已。因此他们强烈要求民生公司提供新型水稻的种子。结果民生公司以种子数量有限为由,表示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经过商量,民生公司向附近所有村庄的几户种地能手发放种子,由他们带头试种,同时民生公司会派出技术员进行指导。得到新种子的农户的生活费用,全部由民生公司承担。前两年的水稻先全部卖给民生公司,由民生公司统一分配,总不能让其他农民长期等待吧。农民不得私自买卖,违者永远的不到新型水稻的种子。有个两三年,qijiang地区的所有农民都不用在挨饿了。同时由民生公司出钱出物,当地农民出人出劳力,兴修qijiang地区的水利设施,保证旱涝保收。

同时民生公司一每村有一个6至12岁的儿童,不分男女,进入民生公司下属的各类学校学习,就可以多给该村1斤新型水稻种子,这使得许多村子把自家村的孩子送往民生公司下属的各类学校学习。那些被送来的学生,也很努力学习,就为了那每天都有的红烧肉都值得,还不说在某方面拔尖还有一至十两银子不同程度的奖励。

到1910年时,全CQ都种上了新型水稻。农民的生活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这使得李斌对CQ的控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到民生公司下属的各类学校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