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八二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所以要加

“开炮……”

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各型火炮全都向着预定目标开火。

当然了,每次射击结束后,炮兵都会在第一时间转移阵地,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毕竟谁也不知道远东苏军会不会胆大到将远程火炮前置,到时来个偷袭。

“妈/的,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有点新意吗?怎么每次都用大炮开路?难道那些炮弹就不要钱吗?”这是一个和中国/军队交过手的老兵布鲁耶维奇说的。

说是老兵其实也是“新兵”,只不过是刚参军不到一年。可就算是这样,布鲁耶维奇也的的确确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了。

由于战前就有的老兵不断损失,和不断的征召那些已经经受过训练的人入伍,剩下的还经受过训练的人真的是不多了。

没办法,铁木辛哥只好将这些老兵分散一批出去当教官和基层领导。

“排长,上级不是一直都说中国很穷嘛,说他们虽然有火炮,但口径多为七十五毫米的,而且弹药严重不足,很少火力全开的。”

此时的布鲁耶维奇恨不得将如此宣传的人给打成筛子。

中国人的对地打击炮弹大多都是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径的,掺杂了少量的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的,和少量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

火箭弹的也大多数都是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径的,少数是三百毫米口径的,至于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那数量就要少很多了,毕竟这玩意儿射程近,威力也不大,在阵地攻坚战上的用处有限,真正适合它的地方是游击战和山地战。

偏偏这些弹药的使用量还非常大。

可以说,远东苏军之所以打得这么苦,这些弹药功不可没。

可在远东苏军眼中,中国/军队使用的火炮大多都是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军队使用的炮弹、火箭弹装填的是高威力的塑化胶基药,而不是像其他国家炮弹、火箭弹那样装填的是最普遍的炸/药。

不是其他国家不想给己方使用的炮弹、火箭弹装填威力更大的炸药,而是威力更大的炸药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生产时间,根本不可能大规模装备。

这就造成了中国/军队装备的身管火炮、迫击炮、火箭炮的威力要比被公认为世界各强国同口径或相近口径炮弹的威力超出一大截。

基本上,中国一百二十五毫米火炮弹药的威力相当于其他国家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弹药的威力,而世界各强国同口径或相近口径炮弹的威力却基本相当。

说到底还是科技的差距摆在那里。

弹药的装药不但影响弹药的射程还影响其威力,在更新式的装药出现前,目前世界各强国的弹药威力也就那样了。

这就和古老的燧发枪根本就比不了如今后装金属弹药的枪一样。

后来世界各强国也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中国火炮弹药的大威力,但范围却仅限于高层,民间是压根就不知道一丝一毫消息的。

布鲁耶维奇认为这样宣传的确能够起到坚定己方信心的作用,但代价却是让己方的新兵和平民对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存在极大的错误认识,认为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还停留在民国初年的水平,对日后的作战极为不利。

可偏偏布鲁耶维奇还不能反驳,因为为了坚定己方的抵抗信心,远东苏军早就下达了禁口令,禁止前线官兵谈论起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绝对强于己方这一不可辨驳的事实。

这不,没和中国/军队交过手的远东苏军新兵就首先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高火力输出。

不说射速,光说那弹雨的威力就绝不是己方炮弹所能比拟的。

一阵炮击过后,远东苏军的防线已经变成了月球表面……咳咳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远东苏军的防线就像月球表面一样变得坑坑洼洼的,而不是像月球表面那样寸草不生。

成功实施了炮击的中国/军队没有急着进军,而是再次开始了炮击。

多进行几次炮击虽然很消耗弹药,但却能最大限度的摧毁敌军工事,杀伤敌军人员。另外也有防着远东苏军重炮群突然偷袭的意思。

远东苏军不会不知道伊尔库茨克的重要/性,而且伊尔库茨克也是远东苏军目前最重要的武器生产地,说伊尔库茨克没有部署远程火炮那纯粹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通过各方面的情报,中国方面知道远东苏军在前线部署了远程火炮,但却不知道具体的部署地点。

中国方面可不想到时候阴沟里翻船,被突然出现的远东苏军远程火炮给打得头破血流。

接连进行了五次炮击,中国地面部队这才向着远东苏军第一道防线而去。

而此时的远东苏军第一道防线上,那是一片寂静。

远东苏军修筑的防线都是复合式防线,每一道防线都由数道防线组成,越靠近伊尔库茨克,防线就修筑得越好,能容纳更多的兵力、兵器。

中国/军队第一次炮击的时候,驻守在第一道防线的大多数苏军就跑到了防空洞、防炮洞、掩体里躲起来,仅有少部分守在外面当观察哨。

中国/军队第二次炮击的时候,由于观察哨没有报告中国/军队有进兵迹象,因此没有动。

第二次炮击结束的时候,观察哨还是没有报告中国/军队有进兵迹象,这就让第一道防线的远东苏军有些不对劲了。因为按照规定,不管对手有没有在炮击结束后进攻,观察哨都应该向上级报告。

于是派人去找这些观察哨,结果却发现这些观察哨大多都被爆炸震死或者直接撕成碎片,少数没死的也在大口吐血离死不远了。

自然没人报信了。

接下来的几次炮击都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自然让第一道防线的苏军是既怒且惊。

等到中国/军队的五次炮击结束的时候,迟来的中国/军队真的来了。

打头的还是加装了反应装甲的四一式步兵战车。

历史曾无数次告诉我们,不管这炮击持续的时间怎样长,炮击发射的炮弹怎样,

在炮击区域里,总有那么几个幸运儿能活下来。

经历了五次炮击,远东苏军的防线上还是有许多幸运儿的,他们纷纷离开保护他们的防空洞、防炮洞、掩体,进入阵地,准备抵挡中国/军队的进攻。

“怎么又是这该死的坦克打头阵!”

看着又是四一式步兵战车打头阵,布鲁耶维奇当即将牙齿咬得紧紧的,那眼睛里要冒出火来。

在布鲁耶维奇的记忆里,这四一式步兵战车是十分难对付的,比三二式坦克还要难对付。

为了击毁三二式坦克,苏军那是想尽了办法,连身绑炸/药的自杀式袭击都用上了。

对付三二式坦克还可以用身绑炸/药的自杀式袭击,那是绝对能成功的,而要这样对付四一式步兵战车,那绝对是有死无生。

说到底还是该车的防御起作用了。

在后世,以色列这样一个犹太人为主的国家处于阿拉伯国家的重重包围之中,以色列本身就是一个国小民少的国家,损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特别是装甲兵、飞行员这类技术兵种就够心疼的了。

因此以色列在研制梅卡瓦坦克(此处指Ⅰ型)的时候就将防御摆在了首位,也由此造成了该坦克的防御力超强,在排除使用特殊装甲(比如凯夫拉装甲、贫铀装甲)的情况下,该坦克的防御力是世界第一。

但该坦克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该坦克的防御力强啊。

结果一场战争打下来,以致于大量的眼镜被摔到地上跌得粉碎。

真正被击毁的梅卡瓦坦克并不多,而与之对战的苏制T-72(七二)坦克却有很多被击毁。

虽然有苏联卖出的T-72(七二)坦克是猴版(性/能被削弱的版本)的原因在里面,但梅卡瓦坦克的防御力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时空,中国装甲车辆研究人员秉承成员保护思想,和受到三二式坦克防弹外形的影响,最终设计制造出了后世的梅卡瓦Ⅳ坦克,也即是本时空的中国四一式步兵战车。

每次打前阵的四一式步兵战车都会遇到敌军的猛烈打击,但却很少有被击毁的例子。

布鲁耶维奇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战友死于中国四一式步兵战车之手了,也不记得有多少战友因为去炸四一式步兵战车而死。

对布鲁耶维奇来说,四一式步兵战车是他挥之不去的噩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