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七九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所以要加

有了消灭游击队的方法和装备,要是这些围剿苏军游击队的部队还不能消灭苏军游击队,他们就真的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中国远东战区的目标始终还是伊尔库茨克――这个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且有西伯利亚铁路贯通的苏联远东城市。

对苏联来说,丢掉了贝加尔湖以东的远东地区虽然糟糕,但还没到最糟糕的时候。只要守住了贝加尔湖以西的地区,苏联完全可以积蓄实力,等待日后的反攻。

相反,要是丢掉了伊尔库茨克那才叫真的麻烦大了。丢了伊尔库茨克,那就意味着中国/军队真的打到了西伯利亚腹地,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苏军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将无险可守。实际上也不是真的无险可守,而是没有像伊尔库茨克那样可提供大量现成的防御工事和各种支援的大城市可守。

而且经过布柳赫尔、崔可夫、铁木辛哥三任远东苏军最高指挥官的加强,现在的伊尔库茨克可以说是目前远东苏军最重要的武器生产地、后勤补给地、兵员训练地、粮食获得地。

由此也就知道伊尔库茨克对远东苏军来说,到底有多重要了。

要是丢了伊尔库茨克,远东苏军剩下的唯一优势就是用广袤的西伯利亚来个空间换时间,争取将中国/军队尽可能拖住,最好是拖到欧洲方面的战事结束。

为了更好地守住伊尔库茨克,铁木辛哥也是拿出血本了。

铁木辛哥下令,将伊尔库茨克及其周边的城市全部要塞化,大量修筑工事。铁木辛哥将这些工事分成了四等。

第一等为最重要的。比如说军级及其以上指挥部,核心地带的防御支点,大型武器库、弹药库、粮食库等战争必须物品的储藏地,一百五十二毫米及其以上口径的火炮阵地。第一等工事必须承受住中**队一百五十五毫米火炮的近距离打击。

第二等为次等重要的。比如说师级指挥部,外围地带的防御支点,部队集结地,口径在一百至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径的火炮阵地。第二等工事必须承受住中**队一百二十五毫米火炮的近距离打击。

第三等为再次等重要的。比如说旅级部队的指挥部,口径在一百毫米以下的牵引式火炮阵地。第三等工事必学承受住中**队一百零五毫米火炮的近距离打击。

第四等为次等重要的。比如说团级指挥部,重机枪阵地、迫击炮阵地外围地带的防御支点,部队集结地。第二等工事必学承受起中**队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四零火的近距离打击。

第五等就是不重要的了。第五等工事说白了就是临时的抵抗地。对这等工事,铁木辛哥知道其随机/性/很大,比如说一栋房屋、一辆汽车残骸、一个弹坑之类的,因此根本就没打算用上水泥来加固,再说了,即使像加固,那也要有时间啊。在战场上去加固这类工事,那和找死、浪费物资没什么区别。

要不是考虑到水泥,特别是高标号水泥的数量有限,铁木辛哥甚至打算让所有的工事都用上高标号水泥。

远东苏军的坦克、自行火炮也被抽调出来一部分参与城市巷战。

和中**队打了这么久,远东苏军当然知道和己方的装甲部队和中**队的装甲部队在野外硬碰硬的结局是什么。相反,倒是在巷战中,己方坦克所能击毁的中国坦克、步兵战车反倒多些。

事后的调查显示,这些被击毁的中国坦克全都是侧面和后部近距离中弹,而且还是采取的伏击才有的战果;而那些被击毁的步兵战车就真的是步兵战车了,其防护水平也仅比装甲车稍微高那么一些,在城市巷战中被击毁也在情理之中。

远东苏军的空军也被短时间内严禁在中国空军战斗机作战半径内飞行。

只要超出了这个作战半径,那怎么飞都没问题。

中国空军那强大的战斗力给远东苏军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不得不小心谨慎。

毕竟谁也不想为中国空军飞机上增加战果标识。

伊尔库茨克及其周边地区的平民也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全力帮助苏军。

诸如修筑工事、运送弹药、野外警戒、前出侦查等任务都有平民的参与。

铁木辛哥知道中国/军队这次来势汹汹,这次只要撑过去了,那以后的日子就算不是十二万分好过,但至少这个冬天要好过多了。自己完全可以趁机整合远东的力量,使之具备更强大的战斗力。

想到这里,铁木辛哥也不得不佩服布柳赫尔当时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人、设备、各种物资全部西撤到贝加尔湖以西地区。正是因为布柳赫尔这样做了,现在的远东苏军才有了继续打下去的底气。

经历了三次损失惨重(注一)的远东苏军早就已经伤筋动骨了,要不是布柳赫尔留下的底子的确够厚,否则远东苏军早就被打垮了,哪儿还会像现在这样还有底气抵挡中国的进攻。

可话又说回来了,中国方面也很佩服苏军的那股子韧劲儿。仗都到这份儿上了,居然还有底气继续打下去。

远东苏军的底气还真的是有,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苏军利用T-34(三四)坦克地盘改装出来的SU-100(一百)自行火炮和大量的IS-2(二)坦克。

SU-100(一百)自行火炮是SU-85(八五)自行火炮的替代者,其火力、防御力都不是SU-85(八五)自行火炮所能比拟的。

苏军自己的测试与实战显示,其技术和战术特性可以保证在一千两百米(后世历史同期为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上击穿德国豹式和虎式坦克任何部位的装甲,而在一千七百米(后世历史同期为两千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菲迪南式坦克歼击车的侧装甲。

这一时空,德国虎豹坦克及其各种变形车辆的/性/能在西国党的有意帮助下,获得了极大提升,自然导致苏军反坦克武器的效能有了不可避免的折扣。

SU-100(一百)的车体取自SU-85(八五),它的前装甲从四十五毫米增加到七十五毫米,因为这个原因,它的第一对诱导轮超载,所以弹簧的直径增加到了三十至三十四毫米,诱导轮依然超载。新的车长指挥塔安装在车顶,还装有MK-IV观测仪,另外还安装了一对通风器便于排出车内浑浊气体。SU-100(一百)的百分之七十二的部件是和T-34(三四)通用的,百分之四的部件是取自SU-122(一二二),百分之七点五的部件和SU-85(八五)通用,只有百分之十六点五的部件是新的。一百毫米长身管的D-10(十)S型炮使用十八枚BR-412(四一二)B型穿甲弹,十五枚OF-412(四一二)型破甲/高爆弹。射击初速为每秒八百九十五米。

BR-412(四一二)B型穿甲弹一千米穿深为一百三十五毫米,五百米穿深为一百六十毫米。这就保证了SU-100(一百)自行火炮拥有强大到足以摧毁对手的能力。

IS-2(二)坦克则被苏军视为己方现阶段唯一能与中国三二式坦克正面对抗的坦克。其一百二十二毫米口径主炮足以和三二式坦克的一百零五毫米主炮相媲美(发射相同弹药的前提下),防御力也很高。可能仅有的不足就是机动/性,还有观瞄设备的落后。

这观瞄设备的落后也是相对于其对手来说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自然导致轻工业的不足,轻工业的不足又反过来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结果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苏联造出了世界上都数一数二的坦克,可因为观瞄设备的落后,导致其远距离精确打击距离的缩短。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德两国的坦克可以频频在一千米外,甚至更远处对苏军坦克进行精确射击(视坦克主炮的口径和弹种决定),而苏军坦克不得不冲到八百米,甚至更近的距离才能开火并保证击毁中德两国的坦克(此处指本时空,不是指后世)。

这就好比一个弓箭手能将自己手中的弓箭射到数百米远,可因为眼神的问题,他却只能保证在一百米内百发百中,超过这个距离,那命中率就会大幅下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