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七六章 为了不当人形冰棍,所以要加

和远东苏军打了两年多的仗,中国/军队当然知道远东苏军战斗力的强弱。总的来说就是夏季弱,冬春强。

在西伯利亚的夏季,气温升高,对长期生活在温暖地区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季节,他们往往能够发挥实力;再加上装备上的优势,那更是如虎添翼。

而在西伯利亚的冬季,气温实在是太低了,不利于他们发挥实力。单单是一个保温问题就够人头疼的了。

相反,早已适应了西伯利亚寒冷天气的苏军官兵会充分利用这一个严寒天气发动反击。

拿破仑攻打俄国却在冬季遭到俄军伏击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未免夜长梦多,张孝准下定决心,一定要早日拿下伊尔库茨克,决不能让部队在大雪堆里过年。

这才有了中国远东战区的部队在稍事休整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新一轮攻坚作战。

为了保险起见,张孝准还特意要求气象部门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天气预报。

张孝准可不希望万一哪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低温天气弄得部队突然间出现冻死冻伤的情况发生,进而让远东苏军抓住机会给自己来场声势浩大的反击。

这次作战,已经恢复了不少元气的白俄军队也将参加。

之前,白俄军队因为轻敌,结果吃了大亏,让中国方面不得不和苏联硬抗。

吃了大亏的白俄军队一边在舔舐伤口,一边也在反思。

一年时间下来,伤口也好得差不多了,反思也比较深刻,再加上兵员的补充和训练,兵员与装备的整合也已经完成,现在终于上战场了。

西伯利亚的寒冬到底有多冷,白俄是除苏俄外最清楚不过的了。

当年前往中国西北的白俄流亡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那年西伯利亚寒风的凛冽。

现在他们要在凛冽的寒风中对苏俄发起进攻,那怎么想都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做。

要是在这个冬天不发动进攻,第二年开春后的战斗更难打,远东苏军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大量练兵、修筑工事、囤积弹药。

对于西伯利亚,中国方面的了解源于史书、空中侦察、情报人员潜入。

可史书讲述的东西有些语意不详,甚至干脆就是春秋笔法,让人摸不着脑袋;空中侦察也是有误差和遗漏的;情报人员潜入又有很大的危险/性。

这时候,白俄这些地头蛇就派上用场了。

论起对西伯利亚的了解,苏俄排第一,白俄自然就是第二了。就算是二十年都没回去过,但对西伯利亚的了解也不是中国方面所能比拟的。

这次让白俄参战,一方面是让白俄的士气恢复过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白俄当当向导,特别是城市攻坚战的向导。

一场大战下来,库尔图克早已没了以前的样子,成了一片废墟,根本就找不到一栋完好的建筑物。

要像库尔图克那样继续打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城市,没准儿中国远东战区的部队真的会死被冻死在大雪天里。

要是发生这种事情,那还不被某些国家、势力笑死。

于是乎,少量的白俄官兵跟着中国/军队前出,一方面观察敌情,另一方面也在当向导。

“嘿,这位大叔,这大冷天的,来口酒,暖和暖和。”一名中国士兵对着身边的白俄少校说道。

“谢了。”说完,白俄少校饮了一口酒,“啊,你们中国的酒不错,很有味道,舒服。”

对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俄罗斯人来说烈酒是冬季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大冬天里喝口烈酒不但能帮助体温升高抵御御寒,还能调节一下生活的乐趣,要是再来点肉食,那就更完美了。

于是乎俄国人,无论男女普遍爱饮烈酒,而对这些白俄来说,中国的烈酒也是他们说喜爱的,特别是越烈的酒,他们越喜欢。

这次为了让白俄好好干活,中国方面特意运来了一批比伏特加还要烈的烈酒,顿时让白俄像打了鸡血一样。

用他们的话说:“那酒简直就是烈酒中的极品,比最好的俄国酒还要好喝,还要烈。”

现在这位白俄少校喝的就是这种酒。

由于这种酒的数量也少,因此只是交给那些冲锋在最前面的白俄官兵喝。

毕竟他们的生命处于高威胁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酒就是提前给他们的壮行酒。

有些白俄官兵在前往伊尔库茨克的路上遇到苏军游击队的伏击,那些伤重不治的白俄官兵生前的最后一个要求大多数都是希望来一口这种烈酒。由此可见这种酒的对白俄的吸引力。

“轰……”

“敌袭。”

突如其来的炮击,打断了暂时的平静,一时间先遣部队周边枪炮声大作。

“敌人炮兵在一点钟方向,距离两千米,高爆榴弹准备。”富有经验的中国官兵很快从炮声中分辨出了苏军炮兵的方位和距离,马上开始了反击。

“是。”四一式步兵战车的装弹手很快将高爆榴弹装入炮膛。

而炮长则马上将炮口对准一点钟方向,并调好角度。

也许是心有灵犀,担任前出侦查任务的四辆四一式步兵战车几乎同时开火,将高爆榴弹都打到了一点钟方向。

说起苏军的游击队,无论是中国方面还是白俄方面都是感到无比的头疼。

这些苏军游击队熟悉当地地形,每次都是打了就跑,绝不死拼。

之前苏军游击队在西伯利亚铁路周边大量埋设地雷。只要有中国/军队或者白俄军队的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给炸断履带并且还派人下车维修,那一顿**绝对会马上打过来。弄得维修的官兵当即非死即伤。

后来中国和白俄都学聪明了,只要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做的不是马上派人维修,而是派人在周边十公里范围内查探,只要发现疑似目标,那就马上用弹雨招待。

这样做虽说有些浪费时间和弹药,但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己方人员的安全,也迫使苏军游击队暂停了这种做法。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看到这样做想过不是很好,苏军游击队干脆直接带着迫击炮这类轻便且射程远的武器上阵,每次都是远远地打两发,然后马上逃之夭夭。中国和白俄的地面追击部队往往会被这些苏军游击队弄得晕头转向,反倒给了苏军游击队可乘之机。

中国方面不是没想过用直升机来围/剿苏军游击队,但一来直升机的数量还不是特别多,二来动用直升机的花销实在是多了点。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