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四三章 堂堂正正击败之(四)

“各机注意,各机注意。即将到达预定位置,各机开启雷达、火控系统,所有导弹开始预热;护航的战斗机前出,遇到日本舰载机直接攻击。”在担任指挥任务的FYJ―4(四)预警机上,组长下达了攻击准备命令。

“明白。”

“明白。”

“明白。”

“……”

一时间无线电静默被打破。

这突然出现的无线电波直接让负责无线电侦听的日军无线电员给吓了一跳。在远离己方舰队一百五十公里远的地方突然出现大量的无线电波,对日本对支舰队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很明白。因此他马上向上级报告,上级则直接将这个情报交到了山口多闻手上。

山口多闻也是吃了一惊,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这是支那人的潜艇在发现己方舰队后,在向后方通风报信。于是山口多闻下令舰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舰载战斗机全部升上飞行甲板,准备随时起飞拦截支那人可能出现的轰炸机群。

山口多闻压根就没往这是中国舰载机即将发动攻击的前兆上面想。

也不能责怪山口多闻没想到,这是由这时代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

在当下,各国攻击距离最长的手段就是轰炸机。可轰炸机本身有速度慢,自卫能力差的缺点,让轰炸机单独对某个目标进行打击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对那些有完善防空系统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轰炸机在出击时必须有战斗机为其护航。

日本海军曾进行过一次演习,让一支由各型飞机组成的、数量达到三百架的机群(战斗机占三分之一,其余的是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同时去“攻击”一个有大量各种口径防空炮和战斗机的城市。结果是,这个城市虽然也“遭到重创”,但那三百架“敌机”,特别是轰炸机也“损失殆尽”。

也正是因为这次演习,日本着重加大了在防空方面的投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加大了中口径防空炮的产量。日本早就从德国同行的口中得知了,德国八十八毫米高射炮在防空和反坦克方面的优异表现,日本本身的资源并不多,想要大量生产防空炮和反坦克炮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其一。现在有一个既能增加防空力量又能增加反坦克力量的方法摆在面前,日本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做。

与此同时日本还加大了战斗机的产量,与其让敌方的轰炸机来到自己的城市上空,将城市炸个稀巴烂,倒不如将这些敌机早早击落,或迫使其胡乱扔弹后返航。

对支舰队与海南岛还有数百公里的距离,就算是支那人想要空袭对支舰队,山口多闻也是相信会发生在白天。

毕竟夜间的能见度实在是低了些,还更容易迷航。

无线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领域。在军用领域,无线电能够有效、高速的传递信息,也能暴露自身的位置。

日本已经在其排水量达到一万吨的战舰上装备了无线电测位装置,只要在探测范围内有无线电发出,就可以通过三角定位法找到无线电发出地。

日本对支舰队已经通过三角定位法知道了无线电发出地在北面大约一百公里五十处,山口多闻理所应当的认为舰队早就被支那人的潜艇发现了。可支那人的潜艇为了安全不得不远离舰队发报。

什么?你问为什么是山口多闻认为是潜艇发现了舰队?

因为山口多闻的舰队走的是“之”字形的反潜航路,而不是直行航路。“之”字形的反潜航路虽说能够尽可能保证在遭到潜艇攻击时能够及时调转航向,但却会造成航行距离的增加。如果有敌方潜艇在附近的话,敌方潜艇完全可以选择直行,从而追上甚至超越舰队。

而且这时候日本舰载雷达的/性/能实在是让人头疼,对海最大探测距离不超过三十五公里(针对大型水面战舰);对空最大探测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针对大机群);探测精度上也没有英美德海军舰载雷达上的高,更不要说和中国海军的舰载雷达比了;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舰载雷达的还一点都不靠谱。

中国打击机群在日本舰载雷达的探测范围外,而且又是在三千米的高度飞行,日本人的雷达自然探测不到。不要说山口多闻没想到,就是整个日本对支舰队中,也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一点的。

这自然导致了日本对支舰队的悲剧。

五十公里的距离,对以八百公里喷气式飞机来说并不长,不到四分钟就到了。

“第一攻击梯队依次发射导弹。”

一声令下,进取号航母的三十六架FZD―13(十三)战斗机,依次发射了七十二枚反舰导弹。这七十二枚反舰导弹中的一半由这三十六架发射机引导,剩下的三十六枚中有十八枚,由护航的十八架FZD―13(十三)战斗机引导;最后剩下的十八枚由FYJ―4(四)预警机引导。

最初生产的PL―3(三)中程空空导弹只能由其发射机进行引导,也就是谁发射谁负责。其他飞机想要帮忙引导是不可能的。深感这样做浪费资源的科研人员开始尝试由其他飞机引导非本机发射的空空导弹。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并成功开发出了第一代数据链。可第一代数据链还是有些缺点的,现在用的是第二代数据链的改进版。

数据链的诞生对将来注定要多线作战的中国复兴军来说,那可是无价之宝,能够最大程度上让每个作战单位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FZD-12(十二)战斗机在FYJ―3(三)预警机的帮助下,与日本陆军航空兵在朝鲜半岛的交手就在实战中证明了数据链的好处。

由于进取号航母的战斗机在日本对支舰队的左侧,因此这七十二枚反舰导弹全都飞向了日本对支舰队的左侧。

此时的日本对支舰队还在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中国侦察机,根本就没想到死神正在向他们发出邀请函。

“快看,那是什么?”一名眼尖的日本水兵看到远处有数十个小光点正在飞速向舰队飞来。

“哪尼?”他身边的一位老兵闻声望去,果然看到了几个小光点。

“不好,敌袭,这是支那人的武器。”老兵本能地觉得这是支那人开发出来的新式武器,而且还是对付水面舰船用的。

老兵的叫喊声直接导致他所在的驱逐舰拉响了警报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紧接着整个日本对支舰队的水兵连蹦带跳地冲向自己的岗位。

反舰导弹的速度是很快的,后世的反舰导弹哪怕是亚音速的,其速度都在每秒两百七十二米(即零点八马赫)以上。

日军水兵刚看到这小光点,这小光点就直接飞向了最中心的航空母舰。

在后世,航母已经取代战列舰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重要标志,一个海军强国没有航母都不好意思敢自称海军强国。

因此,有心想要作为一个大国、强国的国家都想要拥有航母,哪怕是买也要买来。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印度,印度在获得独/立的第一时间就从英国手里买来了一艘航母,后来又从英国买来了一艘组成双航母编队。有了两艘航母的印度还不满足,获得了俄罗斯赠送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可却为此付出了二十三亿美元的改造高价,这笔钱可以用来造一艘全新的同等吨位航母了,偏偏印度感觉还十分划算。

也许是对戈尔什科夫号的改装感到不满,印度自制了一艘维克兰特号航母(以此纪念印度的第一艘航母),只不过这艘航母那是几次下水又几次返厂,真不知道合适才能建成。

有些国家没有买航母,但却有准航母,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大隅级两栖登陆舰,这类拥有直通平直甲板的水面战舰,经过改装后完全可以起降英国的鹞式战斗机或者美国的F-35(三五)战斗机这类可以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可以看做是准航母。

为了克制航母,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想出了很多方法,但仅有少数被采纳,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前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提出的饱和攻击。

饱和攻击是利用水面舰艇、潜艇和作战飞机等携载反舰导弹,采用大密度、连续攻击的突防方式,同时在短时间内,从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向同一个目标发射超出其抗打击能力的导弹,使敌航母编队的海上防空系统的反导弹抗击能力在短时间内处于无法应付的饱和状态,以达到提高反舰导弹突防概率和摧毁目标的目的。

在后世,由于各种海基和陆基的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兴起,传统的导弹攻击战术威胁遭受极大的削弱,各国/军方纷纷发展和兴起用强调短时间火力密度的新兴武器平台和指挥系统。“饱和攻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全军种常规战术,用大量的导弹袭击目标。这种战术寄予给导弹的应用发挥到非常大的作用。

通常的解释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绝对的火力优势,高密度,不间断的,发射数倍于敌方防空系统处理通道数量的导弹和其他制导投放武器,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攻击,以压迫敌方防空系统多目标处理能力,进而使敌方在有限的对空防御火力通道“撑不下”,防御体系难以支撑,达成突破敌方防空火力网,命中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战略战术目的。

以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的劣势,或利用数量的优势形成绝对的火力密度,用绝对的优势火力打击对方。即天网恢恢,终有一漏,让对方防御体系难以支撑为止!

利用“饱和攻击”战术可以使原本相对落后的武器系统,作战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使用“饱和攻击”战术,需要足够的火力投放平台、充足的武器备弹基数,更为重要的是具备一套多武器系统之间的协作指挥机制和系统,甚至包括多军种协调指挥能力,因此,无论该战术的经济性还是技术性,都是一般国家军队无法具备的,世界上只有少数军事经济强国具备多次的实际“饱和攻击”能力。

这一时空的中国海军在获得了反舰导弹后进行过一次饱和攻击实验,实验的结果让海军很满意,但海军也在心里流血――反舰导弹实在是太贵了,花不起啊。

这次能够让两艘航母的舰载机携带一共一百九十八枚反舰导弹(有七十二架每架携带两枚,有十八架每架携带三枚),海军也是出血了。

这些反舰导弹用来对付日本对支舰队的两艘大和级航空母舰,两艘云龙级航空母舰,两艘大鹰级航空母舰,两艘长门级战列舰,两艘金刚级高速战列舰(金刚号和榛名号),十艘重型巡洋舰,三十艘驱逐舰,共计五十艘各型水面战舰。

平均下来,每舰会分到差不多四枚。

中国海军曾用YJ―4(四)K反舰导弹实弹打击过报废的驱逐舰,结果是一枚重伤,两枚沉没(幸运的话也有一枚沉没的可能)。由此推测,打击排水量更大、防护能力更高的水面战舰需要的YJ―4(四)K反舰导弹数量更多,但如果用威力更大的YJ―3(三)反舰导弹,数量要少很多。

最先遭到攻击的是两艘大鹰级航空母舰,因为这两艘航母都是用商船改装的,防护力上肯定没有用军用标准建造的航母强。

为了保证一击重创甚至是击沉两艘大鹰级航空母舰,共有十枚反舰导弹飞向了他们。

最后的效果还真的不错,两舰被分别命中了五枚,很快火光四起、爆炸不断。上面的日军水兵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拯救这艘航母,可一切是徒劳的,两舰很快沉入冰冷的南海海底,只有极少一部分舰员得以逃出生天。

其次遭到打击的是两艘云龙级航空母舰,因为它的排水量和防护力比大鹰级航空母舰还是强了很多。

为了对付这两个大家伙,足足有十二枚反舰导弹飞了过去。这十二枚反舰导弹也顺利击中了目标,其遭遇与两艘大鹰级航空母舰相似。但由于其防护力较高,在两件沉没前,有更多的舰员逃出生天了。

日本对支舰队中,最幸运的航母应该是两艘大和级航空母舰了。由于其拥有重装甲的保护,每舰承受了六枚反舰导弹居然还能保持十节的航速,但飞行甲板和机库的大火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扑灭的。

剩下的三十八枚反舰导弹打击的是日军左侧外围的驱逐舰、重巡洋舰。这些战舰是为航母和战列舰护航的,有大量的高射炮。

西联时期,西联海军就做过用普通中小口径高射炮拦截反舰导弹的试验。试验的最终结果证明,如果中小口径高射炮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还是有很大的几率击落反舰导弹的。

为了保证后来的导弹不被拦截掉,驱逐舰、重巡洋舰这些护航的战舰还是要尽可能消灭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