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二四章这巴掌挨得好!(十一)

要说梁兴初和韩宇两人见面的前因后果那可真的要说道说道。

当西国党在大选中获胜并成立新的政/府后,全国/军队的整编就进入了计划表中。

为了照顾一下各方情绪,基本上是将全国/军队全部打乱后再整编。在此期间还将一批少尉以上,上校以下的军官给抽出来,送到军校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梁兴初和韩宇就是进修大军的一员。

由于两人在进修前的带兵经验、带兵人数、部队装备、部队战斗力的区别,两人没有分到同一个班。这也造成了两人不认识对方,最多感觉有些眼熟。

别看梁兴初在八路军里当团长,韩宇在国/军里当营长,但他们两人一去进修才发现,要是让他们两人就这么去指挥西联军的营团级部队,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被西联军出身的营连长们击败。

原因很简单,两人的军事素养还打不到西联军营连长的水平。

无论是西联军,还是西联军的前身――西南军,其建军思想都是兵贵精不贵多。

西南军初创时,西南还很穷,根本养活不了庞大的军队。

在保卫西南和发展西南之间,李斌只能选择低头优先发展西南。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就这样,西南军确立了兵贵精不贵多的建军思想。

后来西联成立了,可那时候的西联也穷,远不是现在这般富裕。兵贵精不贵多的建军思想依然有用武之地。

在兵贵精不贵多的建军思想下,每一名西联军官兵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

如果说西联军官兵的训练和哪些部队相像的话,那就只能算是后世一战结束后由塞克特训练的十万德国/军队和后世二战结束后日本的自卫队。

西联军的军官训练像前者,士兵训练像后者。

军官是军队的灵魂,士兵是军队的基石,缺一不可。

后世塞克特训练的十万德国/军队那是特殊时期的产物。

后世的一战以德国及其盟友的战败告终。作为战败国德国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惩罚,其中一条就是德国/军队总数不能超过十万人。

为了保存德国/军队的火种,塞克特不得不将战争结束初期那庞大的军队裁撤,但留下的都是精华。同时以高于现有标准的训练方式训练他们。到了希特勒上台了,德国扩军能这么快完成,且还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塞克特功不可没。

西联军的军官训练也是这样的,以致于同样军衔的西联军军官素质要比其他国家的军官高出一大截,再加上西联军装备上的优势,这个差距更大。

部分西联军营连级军官甚至还具备指挥师旅一级单位的能力。只不过这部分营连级军官的数量比较少,大多都在教导师和近卫团中;其他部队能有一个就能够偷着乐半天。

后世的日本是二战战败国之一,战后的宪法规定日本不能拥有军队,但日本借着“自卫”的名头建立起了实力超过很多国家军队的自卫队。

日本的自卫队的装备那就不多说了,绝对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只要需要,日本自卫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充百万而且战斗力丝毫不下滑。

而日本自卫队的士兵训练那也严格,基本上是按照士官的要求在训练。

士官在军队中的数量是仅次于列兵的,但其重要作用却是军官都不能忽视的。因为士官是军官与士兵之间的沟通桥梁,士兵的要求通过士官交给军官,军官的命令通过士官告诉士兵。

战时,士官也是带头冲锋的。可以说,一场战斗是否打得好,除了装备、人数、训练方面的差异外,士官的带头作用也很重要。

一名优秀的士官要比一名优秀的军官更能提高基层部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不拥有大量优秀的士官,只靠军官来指挥部队,这部队的战斗力也是一个问题。

为了保证能够及时扩军且扩军后部队战斗力下降幅度不太大,西联还广泛实行了军训。

用后世的话说,西联的军训针对的是民兵和学生。

以往的民兵制是让当地人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趁着农闲时间进行训练。参与训练的主体是农民。

而西联的民兵制针对的主体却是工人、农民、地痞无赖、武馆人员、基层官员。每次民兵训练都会被安排在每年农历的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参与训练的人出特殊情况外都要无条件参加训练。要是不参加,等待着不参加人员的可不是什么好事。

曾经有些地痞无赖和官员认为这些事情与自己无关,打算逃脱训练。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无尽的苦难。

那些地痞无赖大多都被扔到某个地方参与无偿劳动了;官员先是被就地免职,然后才会被冠以危害西联安全罪的罪名被关到某个监狱里劳动。就算出来了,那工作也不好找,只能从事工资最低、劳动强度最大的工作。

造成这样的原因还在于西南和西联时期,官方对军训宣传力度让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参与军训意味着什么。

人们普遍认为逃脱军训那就是逃脱保卫西南(西联)的责任,是将绝大多数人的幸福都抛弃的行为。这自然要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感与唾弃。

顺便说一句,要是这些被免职的官员有亲属在当官,那么他们的亲属也跟着被降职甚至是撤职,然后步上后尘。

看到这样的雷霆手段,那些想要逃脱训练的人顿时打消了这个心思。

参加了,大不了受苦一个月;不参加,受苦终生。

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参加的好。

工人、农民占据了西联人口的绝大多数,将他们组织起来军训可以让他们学的一定的军事技战术,要是某一天扩军,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兵员的数量和质量。

地痞无赖是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到头疼的存在。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人,将他们丢给军队里的人训练一番也好。而且经过训练的他们至少少了很多扰民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间接提供一些官方无法了解到的情报。

都说高手在民间,敢开设武馆那就意味着自己有些本事。为了利用好这些人的本事,不将他们利用起来还真的是浪费资源。通过民兵军训,有些武馆的人被发现出来,这部分人后来成为了教导西联军士兵近战的教官,有的成为了秘密的情报人员,还有的成为了特种兵甚至是鬼影的一员。

让基层官员也参与到军训中来是考虑到以后西联地盘扩展了,地方守备的需要。特别是在未来有可能爆发战事的西联与国内各个势力接壤的地方更是如此。那些地方的训练更是严苛。有些基层官员就是因为训练表现不利而被撤职。

西联对学生的军训主要是针对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大学本科、大学专科的学生。这些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技术兵种的最好来源。

同时西联军方也打算利用军训让这些学生感受一下军队的热血,让他们能够产生对军队的向往。说白了,实际上就是让参军的思想深入到这些人的内心,让他们在学业结束后就马上参军。

即使他们不参军,他们也是广大的后备兵员的一部分。

在战时状态下,只要部队扩编,这些经过初步训练的人,只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就能够很快形成战斗力。

(废话少说,还是回归正题吧!)

梁兴初和韩宇两人进入了进修班学习,学习结束后两人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队。

韩宇被分到了东北地区,进入了第二十一集团军。原因自然是他和秦敖有交集。可是秦敖现在是第一集团军的师长,韩宇的能力还不到进入第一集团军的程度。就这样,韩宇被调到了第二十一集团军。这第二十一集团军是由原西联军一线野战部队和部分二线卫戍部队联合改编而成的。其战斗力,在目前的中国复兴军中那也是首屈一指的,被认为是除教导师、近卫团、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三集团军外,最强的陆军部队。

进修一结束,韩宇当上了连长。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的韩宇对自己由营长降为连长没有丝毫不满,高高兴兴上任了。

梁兴初本来是进入到由工农党的部队改编而成的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但却因为一道命令被调到了第四集团军。下命令的是李斌本人,李斌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在后世的锦州战役中,梁兴初率部死守塔山,为锦州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李斌相信在第四集团军他也能做到。

可是梁兴初在第四集团军的表现实在是让李斌感到无语,无奈之下,李斌只好下令将梁兴初调离第四集团军,让下面的人给他调到另一个地方去。

下面的人看到李斌这么在意这个梁兴初,自然认为李斌很看重他,想要重用他。可这重用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人立下战功,可这战功不是那么容易立下的。正好,老毛子在东北闹事儿,梁兴初就被调到了东北。

一九四零年,中苏打了一仗,那一仗,梁兴初没上前线。现在他一上前线就和有同样信仰的老大哥打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讽刺。

其实对自己怎么进第四集团军的原因,梁兴初自己也迷糊。他还以为是上面的首长们帮的忙,否则自己怎么可能进有着中国复兴军陆军绝对王牌之称的第四集团军。

可是上面的首长们也表示这不是自己的功劳。这下子梁兴初更糊涂了。

进了第四集团军,迎接自己的人就给自己来了一个下马威――让自己吃生牛肉。

看着这生牛肉,梁兴初不由感慨:自参加革/命以来,自己吃的是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这牛肉生吃虽然以前没试过,但马肉生吃以前是试过的。不过就是吃的换了吗?大不了吃就是了。

忍着恶心,梁兴初将两公斤重的生牛肉吃下了肚。

过了下马威,还有更多的苦难在等待着梁兴初。除了更为艰苦的训练,还有对人心(没写错,真的是这两字)的折磨。

面对人心的折磨,梁兴初没有过关。这才被刷下去。

和梁兴初一样遭遇的人不再少数,他们都是因为受不了人心的折磨才最终被第四集团军踢掉。

至于对人心的折磨是什么,梁兴初终其一生都未透露一字。但在他死后的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第四集团军真的是第四集团军,光从番号上就能看到其不凡之处。可在那件事情发生前,谁也没想到其不凡之处的体现到底在什么地方。直到那件事情发生了,人们才知道第四集团军的番号意味着什么,才知道成为第四集团军的军人意味着什么。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真的愿意成为第四集团军的一员,哪怕是炊事班都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