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一三章 中苏战火再起

山沟中的军阀 第三一三章 中苏战火再起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日本和英美荷等国在亚太地区大打出手,中国也只是充当看客而已。他们打生打死与中国没有一分钱关系。

尽管中国和日本宣战了,但对中国来说,这宣战是一回事儿,开战又是另一回事儿。

反正中国是不打算提前和英美一起加入到给日本放血的行动中了。要给日本人放血,还是只有和人本苦大仇深的中国自己亲手实施才有味道,和英美一起,总感觉有些别扭。

对当下的中国来说苏联才是头号大敌。

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领土面积(在不计算海外殖民地、海外领地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苏联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苏联也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也就意味着苏联拥有充足的后备兵员;在一战前后至苏联成立后最初两三年之间出生的苏联人大多都都被苏联政/府送到了学校进行强制教育,这就为苏联变相提供了高素质的兵员;苏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在世界上都排的上号的工业实力,也就意味着苏联军队拥有数量多、质量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再加上苏联自身创立的苏联版社/会/主/义体制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所能展现相互来的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动员能力。

有了这么多优势,再加上苏联的动员能力,苏联真的动员起来了,其强大的实力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国家感到头疼。

同时,历史上的北极熊――沙俄也是让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都感到头疼的存在,现在这头北极星还染上了红/色,那就更不好对付了。

中国方面打算在东北的部队休整完毕,弹药、油料、食品的物资补充到位后,扯着远东苏军主力已经消失,远东苏军战斗力大幅下降的机会拿下伊尔库茨克,随后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西打。

目前,中国陆空军主力集结于东北、华北地区,一方面是防备日本,另一方面是用来打老毛子。日本为了争取早日夺下澳大利亚,不得不将朝鲜半岛的军队南调。因此防备朝鲜日军的中国复兴军部队的压力要小很多,将防备日军的部队抽调部分北上是完全可以的。

再说了,远东苏军在主力被歼的情况下,仅靠那些紧急征召起来的部队,是守不住伊尔库茨克的。这样稳赚不赔的事情不做那不可惜了。

对日作战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朝鲜半岛,还要考虑到中日双方海军的力量对比。

就算中国复兴军攻占了朝鲜半岛全境,但也只是获得了一个攻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而且朝鲜半岛被日本人统治了近五十年,朝鲜半岛上的大多数朝鲜人也早已视自己为日本人。这样一来中国就不得不考虑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人扯后腿。

就算中国空军通过大规模战略轰炸成功打击了日本的工业,但日本仍然有反抗的余地;而且,空中打击对油料和弹药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东北能否就地提供这么大的油料和弹药都是问题;可别忘了空中打击还会造成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

李斌可没忘记后世的二战中英美两国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所得到的经验教训。

虽然中国复兴军海军会拥有大量新式战舰,但这些战舰的建造是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建好了还是要人员上舰训练的。就算一艘战舰形成了战斗力,那也需要和其他战舰一起联合训练。说到底还是要花时间呀!

因此,中国复兴军海军在没有形成足够的作战实力前是不可能主动和日本海军主力较量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日本大打出手,最终便宜的是英美,这可不是李斌希望看到的。

因此,中国复兴军海军还是等吧!

既然决定了老毛子是中国复兴军接下来的头号打击对象,那么中国方面也不用客气了。

根据空中侦察、密码破译、抓俘虏得来的情报,中国方面肯定目前驻守在伊尔库茨克的远东苏军还没能恢复元气。

FZD―12(十二)Z战斗侦查机拥有的高速和高升限,让苏军的战斗机只有望空兴叹的份儿。而FZD―12(十二)Z战斗侦查机在加装了新研制出来的高空光学照相机后更是如虎添翼。往往只要带着这种新研制出来的高空光学照相机执行侦察任务,以往要飞到八千米的高度才能侦查得到目标,现在在一万米的高度就能做到了,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FZD―12(十二)Z战斗侦查机的安全侦察飞行高度。

最初的空中侦察任务是由肉眼来完成的,后来望远镜发明且大量普及后,空中侦察的效果更好了。

可是这样的空中侦察也有弊端――当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的己方飞机被击落后,己方难以获得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的飞机侦察到的情报。这就让己方不得不再次派出飞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

由此人们想到了让侦察的飞机具有“记忆力”,承担这一职责的就是摄像机。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飞机上的成员全死了,但只要照相机内的胶卷没有受损并回到己方手上,那么己方还是能够获得想要的信息。

当时的摄像机尽管成像不怎么样,而且还是只能展现黑白两/色,但能将镜头前的东西全都拍摄下来,等回到己方控制区后,能让己方那些高明的照片分析专家分析出摄像机拍摄到的物体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总比让人去记忆好得多。要知道大多数人的记忆力都一般,那种过目不忘的人真的是少得可怜,这些人由于数量稀少,死一个都够人心疼的。

后世的二战中英美的空中侦察就是用这种手段发现了德国秘密进行的喷气式飞机研究。更是以此为依据对确定了德国秘密修建的V―1(一)**的发射基地位置,从而对其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轰炸。弄得德国V―1(一)**的原定发射日期不得不往后推。

西联时期的西联军空中侦察最初也是这样的;后来,高像素的彩色照相机出现后,西联军的空中侦察有了质的提高。至少洗出来的照片有了/色/彩,对提高分辨度帮助很大。以往要靠经验才能断定的目标,现在能够直接断定,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辨别效率。

西联军侦察机以前使用的高空彩/色/照相机,在五千米以上高空的分辨率不怎么好,后来的改进版本虽然大幅提高了分辨率,但也只能在八千米以下高度使用。现在的这款能够在一万米高度上使用,对侦察机飞行员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好装备。

当下的飞机能够飞到一万米的不多,而能够在一万米以上高度持续飞行的就更少了。而且西联军的侦察机向来都是由速度快、升限高的飞机改装而来的。只要敌方不是故意埋伏,己方飞行员也没犯错,己方侦察机被打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密电破译一直都是西联军的拿手好戏,现在的中国复兴军也不例外。通过破译远东苏军的密电,中国知道了远东苏军还在那里缓慢恢复中。

现在的远东苏军暂时以原伊尔库茨克守军的苏军最高指挥官为首。自从远东苏军主力覆灭后,残存的远东苏军就陷入了恐慌中。好在原伊尔库茨克守军的苏军最高指挥官及时站了出来,将这些惊魂不定的残兵败将组织起来,用以抗击中国/军队的进攻。

朱加什维利在得知远东苏军主力覆灭后,十分震怒,当时就想要将远东苏军的将领们全都逮捕下狱,但问题是朱加什维利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可能原定修正三个月的中国/军队只休整一个月就打过来了,那时候远东就真的想守都守不住了,与其这样倒不如让远东苏军原先的那些人戴罪立功。

也正是因为这样,远东苏军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后安静了下来,开始积极准备防备中国/军队的进攻。

为了抗击中国/军队即将到来的进攻,远东苏军将部队大量集中于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其中伊尔库茨克是重中之重。

吸取了赤塔攻防教训的远东苏军开始在伊尔库茨克大量修筑防御工事,特别是防空用的防空工事。

为了加强防空力量,远东的苏联兵工厂大量生产各种中小口径高炮和相应的弹药,而且这些中小口径高炮在必要时还可以平射打坦克和步兵。实在是强有力的火力支援。

为了加强防御和反击能力,远东的苏联兵工厂大量生产地雷、**莎冲锋枪、SKS―41(四一)半自动步枪、手榴弹、七十六点二毫米野战炮和相应的弹药。

苏军的七十六点二毫米野战炮原先是用来为己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但苏军发现其反坦克效果很好,因此也让其参与到反坦克的作战钟来。虽说其在野战中面对中国坦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如果在巷战中,冲着中国坦克诸如发动机这些薄弱打黑枪,还是能有战果的。

远东苏军收缩到贝加尔湖以西地带方便了中国侦察兵的渗透,中国的侦察兵大多都是由运输机伞降或者直升机机降到苏军后方进行侦查任务。侦查的结果真的不错,至少抓了很多舌头。

苏军不是没想过派部队将中国侦察兵剿灭,但往往是兴高采烈地去,灰头土脸的回。

要不是为了保证中国复兴军制式枪械的秘密不致于泄露,侦察兵们也不用拿着苏制武器作战了。

什么?你问侦察兵手中的苏制武器怎么来的?

拜托!难道你不知道有战场缴获一说吗?

侦察兵手中的苏制武器都是先前中国复兴军从战场上缴获得来的。现在侦察兵要用,不给他们难道还留在仓库里下崽吗?

对占领了苏联远东地区的中国复兴军来说,只要部队休整完毕,物资及时足量到达前线,中国复兴军就可以对远东苏军发起致命攻击。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复兴军最终在一九四二年的五月一日这一天对远东苏军发起了进攻。

由于苏军先前已经放弃了乌兰乌德,因此中国复兴军的出发地点也改在了乌兰乌德以西的贝加尔湖东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