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三一一章 欢乐的德意日与纠结的英美苏与

对于世界大战打成这样,李斌这个穿越者也很惊讶。

按照后世的历史,德国首先对波兰发动了进攻,结果波兰被苏德两国瓜分,然后德国进攻法国并迫使法国投降。紧接着由于德国空军迟迟无法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德国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被迫停止。随后德军主力东调到了德国边境,苏德之战爆发。尽管德军先前攻势如潮,但最终还是折戟于莫斯科。随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让德国损失惨重。至此,德国的战败已经注定了。到了一九四五年德国最终战败。

可要是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弄不好德国是战胜国。

德国的工业实力是有目共睹的,缺少的是足够的资源和尽可能大的资金投入。真要让德国打赢了,制约德国发展的因素就会消失一大半,未来的德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可别说这是假话。后世的美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主要是因为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发了战争财,同时战后美国对其他西方工业国家进行的技术和人才的“掠夺”。说“掠夺”可能有些过,但这样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促进美国成为后来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技术和人才来源。没有这些技术和人才,美国成为后世最强大的国家,那还不知道有多少路要走,要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

德国一旦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对中国来说显然不是好事,因此想方设法削弱德国就是中国必须做的事情。可真要/操/作起来,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在削弱德国不行的情况下,还是尽可能加强自身实力才是正道。

对当前的世界大战,中国,特别是李斌和艾琳这两个穿越者,那是看的迷糊,心里明白。

这一时空的历史已经改变了很多,特别是德国并没有在一战中战败,就注定了这一时空历史与后世时空的历史有了很大不同;也注定了后世同期的武器装备会提前出现,产量也会增大很多;更注定了这一时空的二战要比后世更为惨烈。

只不过这惨烈可不是咱中国方面的了,而是中国的对手和潜在对手们的。

自穿越到这一时空起,李斌就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也知道如果不利用好这个机会,自己绝对会后悔不已。

因此利用艾琳的帮助,李斌开始了自己的步伐。李斌原本打算趁着一战的机会实现国家的统一与富强,然后就遵照约定送艾深老先生的遗体回到他自己的故乡。这也算还了他的恩情。

可是李斌在正式行动前,还是想了又想,犹豫了许久才最终做出决定――自己绝不能就这样浪费这天赐良机,自己一定要充分利用二战的机会。

这是因为李斌不想重复前人犯下的错误,更不想中国一直重复着历史循环。

李斌自己心中的最终想法知道的只有艾琳一人,其他人都不知道。因为李斌知道其最终想法是多么的吓人,真要说出去,没准儿李斌会被自己人打黑枪。因此还是将其当成自己和艾琳的小秘密比较好。

可李斌不知道的是,这样做反而让自己的妻子卫清馨认为自己和艾琳有些不清不楚,醋意大发,弄得自己后院起火。最后李斌花了不少代价才消除了这场危机。

好了,还是回归正题吧!不然,要挨板砖啊!

为了进一步削弱包括德国在内的列强实力,中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其一,与日本暗中达成约定,让日本放心大胆地从朝鲜半岛上抽调军队南下,与英美荷等在东南亚、西太平洋上有广阔殖民地的国家死磕。甚至在暗中还向日本出口钢铁等战争物资。

至于日本不止一次想要从中国购进那些用于增加自身实力的技术,中国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些想要私自将这些技术卖给日本的汉/奸、卖国贼则在与日本人交易的时候被当场抓获,等待这些人的当然是永久消失。至于那些没被当场抓获的,他们迟早也会永久消失。

日本从朝鲜半岛抽调兵力、兵器南下,固然会让日本在朝鲜半岛的防御能力下降,但中国也没在朝鲜半岛布置重兵。双方虽在朝鲜半岛交火,但那也是做给外界看的。双方都是朝着无人地带开枪开炮扔炸弹。

还别说,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玩的花样还真的迷惑了不少人,弄得英美长时间(注一)相信中国正在和日本于朝鲜半岛上血战连天。

从朝鲜半岛抽调的兵力、兵器、日本将其投入澳大利亚的战场上,而由于这些被抽调的部队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在日本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投入战场后的表现……嘿嘿,英美表示压力很大。

英美认为仅以单兵素质而论,这些日本士兵的素质远超过己方士兵。要不是己方有在质量、数量上远超过这些日本士兵的装甲部队、炮兵部队和充足的补给,己方句不是对手;而至关重要的制空权双方是各占一半,谁也奈何不了谁。

现在英美澳三国和日本,还在澳大利亚北部死磕着。

其二,暂停对苏作战。

尽管李斌巴不得早点灭了苏联,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苏联多存在一天,德苏之间的死磕就多持续一天,就能更消耗两国实力。

而且,与苏军作战的中国复兴军部队也到了不得不修整的时候。尽管依靠强大的火力,中国复兴军最终成功消灭了远东苏军主力,可以早先囤积的弹药、油料等物资也消耗得七七八八了,而且前线作战的将士们也即将进入疲惫期。再打下去,可能会出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那时候才叫有得乐了。

有鉴于此,中国方面暂停了对赤塔以西的苏军的进攻,反而加紧时间巩固战果。

这时候沙俄太子彼得又跳了出来,希望中国将刚打下来的赤塔及其以东的苏联领土交给沙俄管理。

可是李斌早就打定主意,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步了。

因此李斌态度强硬地表示遭受重大伤亡的白俄军队已经不可能承担起保护赤塔以东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重任,中国愿意为盟友分忧。

彼得知道这次中国人是打定主意不松口了,但彼得还是想要争取一下。

最终李斌同意将残存的白俄军队调往赤塔进行修整和环境适应,但绝不能单独出击。否则一切后果由白俄独自承担。

白俄军队先前和苏军打了一场恶仗,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他们可没傻到主动去找苏军麻烦的程度。而且离开俄国几十年了,新生的一代白俄军人,早就不知道俄国的气候是怎样的,让他们提前感受一下俄国的气候也没什么不好的。

其三,尽可能从国外购进物资,引进人才。

尽管西国党在中国开展各种工农业建设,但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的事实。而且作为穿越者的李斌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怎样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国外购进各种物资是必须的。

在李斌出访英法美德四国期间,李斌和四国签订了大量的购买协议和某些私下承诺。利用这些协议和某些私下承诺,李斌成功让英法美三国暂时放下了对中国的警惕心理,认为中国还是以前的那个中国,最终让英法美三国对出口到中国的各种物资大开方便之门。

中国则利用此次良机将三国本土和殖民地上的大量资源运回了国内,其中很重要的资源有石油、铀矿、镍矿、钛矿、稀土矿等在工业,特别是军工业上有极大用处的矿藏资源。等到战争打起来了,英法美三国,特别是美国才发现,美国缺少某些特殊资源。

西国党尽管制定了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但人才缺口始终存在。为此利用战前那段短暂的和平时间,中国公开向世界各国发出了人才招聘信函。中国希望这些在自己国内过得不如意的人,尽可能到中国来工作。也许是中国给国外的形象一直都是落/后、腐/朽等等负面形象,这些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才少得可怜。但其中也有一些底子不错,也有新想法的人才到中国。而在二战结束后,这些人中的大多都留在了中国,选择加入中国国籍,继续从事相关工作。

三管齐下在让中国尽可能置身事外的同时,还能让中国顺便休息一下,积累更多的实力。毕竟中国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让列强流更多的血。这是李斌愿意看到的。

注一:这是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的时间来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