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九二章 这次完了(十二)

山沟中的军阀 第二九二章 这次完了(十二)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终于解决了被围苏军的第五十一集团军等部队,只留下了少数的部队打扫战场,随后主力部队全面开拔,朝着赤塔前去。

此时的赤塔已经成为了鲜血横飞的战场。

赤塔丢失的第一时间,布柳赫尔的命令就下达到了下面的部队中。下面的部队也知道情况紧急,对于布柳赫尔的命令完全服从,丝毫不打折扣地执行。

于是赤塔东西两个方向的苏军像发了疯一样往赤塔赶。

远东苏军的动作当然没瞒过中国方面的眼睛。因此张孝准下令空军全力出动,对向赤塔靠近的苏军进行全力打击。同时下令地面部队快速支援赤塔。

空军最先执行了张孝准的命令。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中国东北的空军就大举出动,对远东苏军进行狂轰滥炸。

反正对空军来说,一切苏军都是轰炸的对象。

谁叫他们几乎都像赤塔去呢?

不炸,那不是违反命令吗?

这是要杀头的呀!

吃够了中国空军苦头的布柳赫尔这次对己方在远东的空军下了严令。要求己方的远东空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中国人对己方地面部队的轰炸。

布柳赫尔知道这次不拼命是不行了。

可即使要拼命也要有一副好身板呀!

远东苏军虽然也装备了新式飞机,但其/性/能还是和中国空军的飞机有着不可小视的差距。更何况中国空军所能得到的及时敌情支持是远东苏军空军所不具备的。

只要预警机一直在天上飞着,并保持雷达打开状态。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一切物体都无所遁形。在这种情况下,苏军飞机一进入预警机的机载雷达探测范围,其行踪会完全暴/露。预警机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己方飞机作战。

这样下来,苏军空军完完全全被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自知。

在中苏空军的交战中,先是中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发射中距空空导弹,尽可能在远距离消灭苏军飞机,然后才是双方展开近距离格斗。

与日军飞行员一样,苏军飞行员起初也对这种屁/股后面冒烟的东西感到不解。等到被击中了才发现,这是一种足以要他们命的东西。

这下子,轮到苏军飞行员头疼了。

但苏军飞行员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屁/股后面冒烟的东西怎么还没击中己方飞机就炸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苏军飞机爆炸发出的冲击/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近中程空空导弹的引导装置。而爆炸产生的碎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干扰箔条,影响了导弹的制导装置。

这些因素造成了中程空空导弹在即将命中目标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

这时候的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还不是那么完美,特别是其引导装置让科研人员们十分头疼。为了更好地检测其实际战斗力,少量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被运到前线进行实际测试。

其首次投入实战能够取得十分高的效果,一方面是日军没有准备,另一方面是预警机的强大支援。另外,其有一定间隔时间发射也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后面发射的导弹不会受到前面导弹爆炸的影响。

尽管苏军飞行员想不明白为什么,但不妨碍他们向上级报告情况。

同时上级又将这些情况告诉苏联的科学家。

苏联的科学家经过推论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屁/股后面冒烟的东西应该是一种制导武器。其制导方式大致是利用无线电引导导弹攻击被雷达照射的目标。

苏联的科学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只是推测就推测出了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的制导方式。

苏联科学家的报告将朱加什维利震得不轻。他没想到中国人的科技既然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居然成功将雷达小型化,装在了飞机上。并且可以让雷达引导这种屁/股后面冒烟的东西作战。要不是这种东西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远东的飞机再多也不够中国人打的。

想到这里朱加什维利冷汗直冒。

这时候朱加什维利的贪婪之心上来了。

“要是苏联掌握了这种武器,苏联害怕其他国家的空中力量吗?”朱加什维利如此想到。

因此,朱加什维利通过工农国际对中国工农党的亲苏派下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弄到这种“中国冲天炮”(苏联对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的称呼)的详细资料,最好还要有实体弹。

朱加什维利的命令就是苏联的意志,既然如此,那还不赶快行动呀。

中国工农党的亲苏派立刻行动起来。

下达完命令的朱加什维利不由地担心起远东的局势来。

赤塔丢了,赤塔以东的部队要么选择突围,要么选择死战或投降;估计前者的可能/性/要大些。

要是成功突围了还好,没成功就意味着远东地区的大门彻底被中国人打开了。

朱加什维利不敢想象中国人顺着西伯利亚铁路从东向西打到乌拉尔山的情景。

现在的乌拉尔山地区是苏联十分重要的工业中心。

朱加什维利已经感受到了德国全力与苏作战的压力。在战斗中,往往伤亡五个苏军士兵才能换得一个德国士兵伤亡。就算苏联肯用五百万士兵的伤亡换取一百万德国士兵的伤亡,但也不可能用五千万官兵伤亡的代价换取一千万德军官兵伤亡。真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苏联即使击败德国,苏联也因为失去了大量青壮年人口,而沉底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未来三十年内不会恢复。这是朱加什维利不能承担起的责任。更何况,现在中国人还在远东闹事儿。

朱加什维利从远东的战报中得出了一个令自己都不相信的结论――平均伤亡二十名远东苏军士兵才能换得一名中国士兵伤亡。这比苏德交换比高得多了去了。

朱加什维利知道下面的指挥官们喜欢虚报敌我战损比,这是以前白俄军队的通病,到了苏军身上更甚了,虚报两三倍都算轻的。

因此要想知道最真实的敌我战损比,还是要靠信得过的国家政治保卫局(契卡改组成的,又称格别乌)。

格别乌是朱加什维利最信任的情报来源。主管格别乌的贝利亚是朱加什维利的忠实走狗。对朱加什维利的命令,贝利亚向来是坚决执行。

经过调查,贝利亚拿出了最真实的德苏战损比和中苏战损比。

对德国的实力,朱加什维利一直都有清醒的认识。朱加什维利认为,在同等人数且武器装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德军实力要比苏军实力强很多。等到双方真的打起来了,朱加什维利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然,怎么会出现苏军大举压境,却被少量德军抗击到寸步难进的情况。现在德军更是反攻到了苏联境内。

朱加什维利不止一次要求英美加大在北大西洋的投入,争取早日反攻欧洲大陆。可是英美都以各种理由推脱掉了。

好在英美还需要苏联和德国死磕,英美通过伊朗进入苏联的物资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这些物资虽不能直接变成武器,但还是能为战争所用。

粮食、高标号燃油就不多说了,那是苏联本身就缺少的东西。钢铁苏联虽然不缺,但对苏联来说还是多多益善的好。铝材是良好的航空材料,苏联可是紧缺得紧。火车的机车头、各种卡车能够大大加快苏联物资的运送。各种飞机也能弥补苏联的损失,增强苏联空军的实力。

对英美,朱加什维利何尝不是防患于未然呢?

战前,英美就对苏联敌视;战争爆发后,要不是苏联是唯一能在欧洲大陆上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牵制的国家,而且英美也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英美没和德国一起向苏联进攻才有鬼。

目前的欧洲大陆上,只剩下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庞然大物了。他们死磕的结果决定着未来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