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七六章 教导师出击

山沟中的军阀 第二七六章 教导师出击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月二十七日,进入中国境内的苏军先头部队遭到了中国复兴军教导师的围困。

担任苏军先头部队的是苏军第十七集团军下辖的第二零九步兵师和一个装备T―34(三四)/85(八五)坦克的坦克营。

教导师几乎是从天而降,直接将第二零九步兵师给打懵了。

首先动手的是教导师下辖的直升机部队。

与其他装备了直升机的部队相比,教导师装备了两种还处于试验性质的新型直升机。

以前西联海陆空三军主要装备的是ZTY―1(一)型通用直升机(山寨版美军黑鹰直升机)和ZWZ―1(一)武装直升机(山寨版美军眼镜蛇直升机)。

ZTY―1(一)型通用直升机的主要用途是运载步兵,其机载火力是临时搭载的机枪和机舱内步兵携带的武器。

ZWZ―1(一)武装直升机是专用的武装直升机,火力猛,但载弹量还是少了点。

之前登陆台湾的战斗中,ZWZ―1武装直升机就暴露出了载弹量少的缺点。因此西联军方要求直升机研发部门拿出一款能随时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武装直升机。

这下轮到直升机研发部门犯难了。

他们不是没想过为ZWZ―1(一)武装直升机加装新的武器挂架,但一旦这样做了,ZWZ―1(一)武装直升机原有的/性/能会下降。这一切都是因为直升机所用的轴流发动机的功率还没有获得太大提升。而且更改后的ZWZ―1(一)武装直升机,其气动外形已经改变,飞行途中谁知道会出什么事情。

直到一九四零年最大功率为一千六百马力的轴流发动机终于研制成功,并小批量生产出来一些。其中一部分就被用到了新式直升机的研制上。

等到李斌看到这款新式直升机时,有些迷糊了。难道直升机研发人员弃美转苏了?

原因无他,因为李斌看到的是后世苏联的米―24(二四)雌鹿直升机。

后世苏联的米―24(二四)雌鹿直升机。既有武装直升机的强大火力,又有运输直升机的运输能力。

后世苏联的米―24(二四)雌鹿直升机,采用串联座舱,呈一前一后布置,机头下方有一门双管二十三毫米(或三十毫米)机炮,或者一门六管十二点七毫米加特林机炮。机身两侧有两个挂架,每个挂架下有三个挂点。

而李斌看到的这款新型直升机机头下方是一门三管二十五毫米加特林机炮。其他的没什么变化。

后来李斌才了解到,直升机研发人员早就想开发一款集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功能于一体的直升机了。只不过受限于轴流发动机的功率问题,他们才暂时取消了这一想法。

当最大功率为一千六百千瓦(约合两千一百七十五马力)的轴流发动机研制成功后,他们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

后来该机被正式命名为ZWY―2(二)武装运输直升机。

至于编号为什么是“二”,而不是“一”,是因为在它之前已经有“一”了。再来个“一”,容易让人混淆。

ZWY―2(二)武装运输直升机后来虽然量产了,但还是没有完全取代专用武装直升机的位置。因为ZWY―2(二)武装运输直升机中的“运输”两个字决定了他要运送人员、物资。要是被敌方击中坠毁,那不是连带着里面的人员和物资都报销了吗?中国复兴军可不想让人员就这样损失了。

有了一千六百千瓦的轴流发动机,直升机研发人员决定对ZWZ―1(一)武装直升机进行大改造。

经过改造的ZWZ―1(一)武装直升机,其/性/能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载弹量和防护能力上。可以说新发动机的功率都用在了这两方面上。

ZWZ―1(一)武装直升机原有的挂架只能两个挂点,新型的有三个。在部分位置,比如说驾驶舱、发动机、油箱等重要部位都加装了厚度更大的装甲。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航程缩短了些。但对直升机来说,这足够啦。

经过改造的ZWZ―1(一)武装直升机,最终获得了自己的新番号――ZWZ―1(一)A武装直升机。

装备有ZWY―2(二)武装运输直升机和ZWZ―1(一)A武装直升机的部队是最先出动的。

当他们出现在苏军眼前时,苏军官兵傻眼了。他们没想到还有东西可以像飞艇那样悬浮在空中。

苏军士兵还在惊讶中,ZWY―2(二)武装运输直升机和ZWZ―1(一)A武装直升机就开火了。炮弹、火箭弹,反坦克导弹像不要钱似的向苏军打去,顿时打得苏军哭爹喊娘。

可是教导师可没打算只使用直升机就将苏军全歼了,那样做的话只会让直升机部队的人乐死。

教导师的地面部队很快发起了突击。

担任先锋任务的是驾驶新定型三二式坦克的教导师装甲旅。

当李斌看到这款新定型的三二式坦克时,心说:完全版本终于出来了。

实际上,当李斌最初看到三二式坦克的时候就被吓了一跳。

因为这三二式坦克的正面怎么看怎么像后世美国的M1(一)艾布拉姆斯坦克。

但在炮塔尾部上,却与相差甚远。

后世美国的M1(一)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炮塔尾部长长的,那是用来储存炮弹的。而三二式坦克的炮塔尾部短短的。

而在坦克底盘尾部,放发动机的位置,M1(一)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此处有些偏高(相对于整个底盘前部和中部来说),三二式坦克的底盘很平直。

注意啊,这里说的是上面部分,与坦克炮塔接触的那部分,而不是地盘的下面部分。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三二式坦克的诞生史。

二七式坦克研制成功后,西联坦克研究人员兴奋异常,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一流的坦克。那时候他们认为二七式坦克足以对抗世界上已经研制出来和即将研制出来的坦克,即使用上二十年也不落后。

可教导师使用后得出的结论明确显示该坦克,在当下的确足够先进,但十年后绝对有能够完胜二七式坦克的坦克诞生。

对于教导师的结论,西联坦克研究人员岁心有不满,但也只能认同。毕竟教导师的结论还从没出过错。

随后他们开始投入到新式坦克的研制过程中。他们认为新式坦克应该是集防御力、机动力、攻击力于一体的新式坦克。

想要做到这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在于坦克的动力装置、火炮、装甲、传动装置等都必须重新研发。

火炮方面倒还没什么,关键是发动机。

后世的中国各型武器装备的发动机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好在发动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很努力,终于拿出了八百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不然,三二式坦克就是图纸上的东西。

后来随着三二式坦克重量的不断增大,三二式坦克的发动机功率也随着增加。最终有了一千一百马力的发动机。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三二式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二式主战坦克最初的重量也的确只有三十二吨(净重)。后来为了增加它的防御力,重量肯定上升不少,到目前为止最新型号已经上升到了三十八吨(净重)(指教导师装备的最新型号三二式坦克之前的型号。)

教导师装备的这种三二式坦克净重已经达到了四十吨,装备一门五十五倍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滑膛炮。同时还装备了经过改良的三防系统,复合装甲,新研发出来的分装式弹药,尾部弹仓。

五十五倍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滑膛炮和复合装甲就不多说了。说说分装式弹药和尾部弹仓。

分装式弹药就是先装弹丸,再装药筒或者药包的炮弹,一般大口径火炮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弹丸加上药筒很重,一起装根本抬不动。整装式弹药就是弹丸连接在药筒上一起装进炮膛的炮弹,跟枪的子弹一样,一般口径比较小的火炮采用。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整装式的炮弹,全弹长度就很长,炮塔里要有较长的空间才能存放炮弹,但是因为是一起装进炮膛,装填比较简便,射速就快;如果是分装式炮弹,那么药筒和弹丸是分开的,就不会很长,炮塔内空间比较节约,但是装填的时候要先装弹头后装药筒,分两次装填,射速就低。

坦克的装甲大多集中在炮塔正面,导致炮塔前面重后面轻。如果不进行配平的话会妨碍炮塔灵活转动,所以才选择把弹药存放在炮塔后部。只不过这也造成了一旦炮塔尾部被击穿,尾部储存的炮弹会发生爆炸,坦克乘员还是难免会阵亡。

为此,中国的坦克研究人员特意在弹药和乘员舱之间加装了厚达三十毫米的合金装甲。

测试表明,这种合金装甲能够抵挡尾部弹药全部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至于这种合金的配方,则是绝密,被严格保存。

由于三二十坦克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在改进中,其有了四个主要型号。

ZZT―32(三二)坦克(最初型),净重三十二吨,装备一门五十倍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线膛炮。

ZZT―32(三二)A坦克,净重三十四吨,装备一门五十二倍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线膛炮。

ZZT―32(三二)B坦克,净重三十八吨,装备一门五十五倍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线膛炮。

ZZT―32(三二)C坦克,净重四十吨,装备一门五十五倍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滑膛炮,并有换装了反应装甲。

目前中国复兴军装备的三二式坦克大多都是B型,A型和最初型都被用于新兵训练。

中国方面已经打算将原有的一部分B型在拆除某些设备后出售,另一部分B型升级到C型。

教导师装甲旅一出手,苏军顿时感到不妙了。他们从未见过能将炮打得这么准的部队。即使是苏联的近卫坦克部队都做不到。

教导师装甲旅的坦克兵们,对于如何在行进间射击还是很有心得的。

他们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低速前进状态下射击,低速前进的状态下,坦克还是比较平稳的,这时候瞄准射击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方式;另一种是漂移停车,漂移停车的状态下坦克并不是马上停止而是会有一个短暂的滑行时间,在这一时间段里,坦克比低速行进时还要平稳,坦克的射击准确度更高。

这次教导师装甲旅的坦克兵们用的就是后者。而他们的命中率居然达到了百分之百,只要打出去的炮弹就没有一枚没有命中目标,而被击中的目标是十死无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