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七零章 八/九成为了禁忌?(上)

“查清楚了吗?北平学生到底怎么回事?”

“查清楚了,是工农党的亲苏派所为。”

“秦无,你仔细说说吧。”

“是,大老板。”秦无整理了一下手中的文件道,“据我们所知,苏联面对东西两线同时开战的巨大压力,已经有些撑不住了。苏联已经做出尽快解远东战事的决定。为了达成之一目标,苏联通过工农国际向中国工农党下令,要求中国工农党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中苏之间真正和平状态的形成。中国工农党里面的一些人表示对此无能为力,另一些人则积极行动起来。这次北平学生的事情就是他们行动的成果。”

苏联虽然打了德国及其盟友们一个措手不及,但德国及其盟友们还是挺了过来,挡住了苏军的攻击。随后德国及其盟友们发动了大规模反攻,尽管苏军拼死抵抗,但苏军还是不得不选择放弃一些已经占领的地方,转而选择坚守。

由于德国及其盟友在先前抵抗苏军的进攻中消耗甚大,而且苏军的实力犹存。因此德国及其盟友只是稍微追击了一下就停了下来,就地构筑防线。

苏联虽然实力雄厚,但德国的实力也不差。而且德国正在进入战时状态。一战期间的德国能够最终撑下去,战时状态功不可没。苏联可没信心在失去英美的强力外来援助的情况下能够将德国磕死。

自苏军被破撤退一个月后,德国及其盟友们对苏军发起了进攻。其进攻之凶猛,让苏军感到十分头疼。最后双方完全陷入了僵持状态。

其实德国及其盟友也没打算依靠这次进攻将苏军再次打退,德国及其盟友们只是想让苏军不要那么安心休整而已。

呃,忘了说了,在后世二战期间,英美支援苏联的物资主要通过三条路线到达苏联。

第一条路线是穿过北大西洋,直接到达苏联北冰洋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的摩尔曼斯克。这条路线的运载量很大,只不过时刻受到德国海空军的威胁。

第二条路线是将物资运到伊朗,随后再转运至苏联中部地区。这一条路线也是最安全的路线(相对于其他两条路线来说)。

第三条路线是穿过太平洋,直接运送到苏联远东的港口城市。这条路线在日本与英美开战后就彻底消失了。

这一时空由于英国丢掉了本土,英美对苏援助只剩下第二条,经过伊朗的路线了。只不过这条路线受到陆地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运输量一直不大。

苏联的底子到底怎样朱加什维利很清楚。为此朱加什维利多次要求英美加大苏联缺少的铝锭、高标号燃油等的援助量。

英美也知道苏联的价值,也想加大援助量,但那糟糕的交通运输条件让英美直感头疼。

为此英美苏伊(朗)四国达成了协议,对伊朗与苏联的连接道路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经过改造升级的道路拥有月运输一百万吨物资的能力。这一百万吨的运输能力主要是受到地形和时间的影响,不然苏联肯定巴不得将道路升级改造成能够月运输一千万吨的。在具体的出资上,是英美出钱出物(主要是美国),苏联和伊朗则出人。

至于这条路到底何时才能最终建成,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也许是德国的进攻让朱加什维利感受到了危机感,再加上之前中苏之间的战事让朱加什维利感受颇深,朱加什维利害怕中国像德国那样集中力量对苏作战的。到时候苏联是真的要两线全力投入了。赢了还好,输了可就真的完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朱家是为了通过同农国际向中国工农党下令就不足为奇了。

“工农党的亲苏派深入到学生中,采取七分真三分假的说法,成功让那些学生相信我们正在和白俄同流合污,一起对苏联进行侵略。那些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游行集会,要求政/府立刻和白俄解除接触,将白俄在华人员全部扣押,随后与苏联签订和平条约。为了表现中国对中苏和平的诚意,中国应该将白俄在华人员全部交由苏联处置,赔偿苏联损失,承认苏联现有领土的合法/性。”

“呵,那些人还真的是苏联的忠实走狗呀。这样的条件居然都说得出。那些学生也真是呀。好心办坏事儿这句话还真的挺适合他们的。”

此时的李斌有些明白后世邓晓平的心情了。

后世的一九八/九年,一群学生自发组织、行动起来了,他们的行动在后世被称为学水朝(水朝为潮)事件。而这件事差点让中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后世的一九七八年,邓晓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随后中国进入了发展期。在当时人们真的只注重了经济发展,忽视了思想发展。这造成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大泛滥。到了一九八/九年,中国在经济发展商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中国原有的健康思想却被腐蚀了。那时候最流行的思想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说白了,就是一切为了钱,一切为了享受。只要为了这两样,那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一九八/九年年初,中国的经济确实发展了,但人民群众对中国工农党部分党员的违法犯罪行为越发不满,再加上西方国家背后的推波助澜,中国国内的局势更混乱了。

最先行动起来的就是那些在首都北/京的大学生。起初他们真的只是因为自己的爱国心而行动的。他们要求政/府严格处理那些违法乱纪的中国工农党党员,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在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工农党的部分党员做的事情实在是让人有/杀/人的冲/动,他们和部分商人勾结起来倒/卖/物/资,侵/吞/国/有/资/产,中/饱/私/囊,贪/污腐/败,打击正常的商业行为……

这些要求的确是合情合理的。

当时的政/府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没有做出明确回应,而是派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前去安慰、劝说。

赵/紫/阳刚去的时候,也确实是安慰、劝说。学生的情绪也稳定下来了。国内的局势也跟着稳定下来了。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可没想到,欧亚大陆西岸发生的事情最终影响到了东岸。

在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动荡不安,西方国家也积极推波助澜,最终酿成了震惊后世的东欧剧变。而东欧剧变开始的时间就是一九八/九年。

东欧剧变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原本掌握国家政/权且信仰社/会/主/义的政党失去了对国家政/权的掌握。

看到东欧那些原本掌握国家政/权且信仰社/会/主/义的政党失去了对国家政/权的掌握。西方国家的心思活络了起来,东欧发生的事情,东亚是不是也会发生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西方国家派出了间/谍进入中国,想要让中国工农党也失去对国家政/权的掌握。

于是后来一段时间里,国内局势变得动荡起来。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杀害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焚烧军车的事情。

那时候西方国家可以说是高兴坏了,认为中国即将不东欧各国的后尘。他们已经在准备庆功宴了。

可谁曾想到,关键时刻中国工农党高层选择了快刀斩乱麻,直接派出军队驱赶那些聚集起来的学生。学生要是不离开,要么开枪驱赶,要么直接开车碾过去。

由于当时学生们最大的聚集地是在天/安/门,天/安/门也成为了学生流血最多的地方。发生在天/安/门的流血事件被西方国家称为天/安/门事件(可能加上“流血”两个比较好吧)。

而由最开始的学生游行,到天/安/门事件,这段时期里中国发生的所有事件被西方国家统称为“北/京之春”。

在中国则被称为学水朝事件。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美国在一九九零年年初的联合国大会上以此为由,明确提出要求对中国进行制裁。

如果制裁一旦通过,中国的损失真的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根据联合国大会的规定,当一项表决涉及到某个国家时,该国必须回避。

在投票阶段,美国及其盟友全都投的赞成票。与中国交好的国家一部分投的是弃权票,另一部分是赞成票。

当时中国代表的心都死了,他认为这项决议肯定会通过的,中国肯定要遭到制裁。

当时西方国家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一个国家却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这项提案。

这个国家的行为固然帮助中国渡过了难关,但也为后来遭到美国打击报复埋下了伏笔。

中国也因为她的行动,将其视为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盟友。当中国强大了,对其帮助真的只能用“不遗余力”来形容。

那年那些学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他们中的领头人物被赶了出去,重要的参与者也碌碌无为地生活着。

由于学水朝事件的影响实在太大、太坏,以至于其在后来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都是禁忌般的存在。由于这件事发生在一九八/九年,因此“八/九”一词也成为了一个禁忌,是河蟹必杀的对象。

现在又有些学生闹起来了,怎么处理都是一个大问题呀。李斌自己可不想重蹈覆辙。

起点中文网.qidian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qidian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