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五七章 不一样的二战开端(中)

面对苏军的突然进攻,波兰军队、奥地利军队、匈牙利军队、罗马尼亚军队,一方面节节抵抗,另一方面不断向德国求援。

德国在通过外交手段警告苏联的同时,也在不断调兵遣将。好在德国早有预感苏联会趁机下手,因此部署在德国境内的德军通过各种运输方式抵达上述国家。

对德国来说,波兰和罗马尼亚是必须首先保住的国家。

波兰距离德国的心脏――柏林,实在是太近了。只要波兰完蛋,苏军的枪口就会直指柏林。被人用枪指着脑袋的滋味可不好受。

一战开始前,波兰就已经被德国、奥匈、沙俄瓜分。一战结束后,德国有感于自己在欧洲的盟友实在太少,因此将德国割占的原属波兰的领土单独划出来,让波兰人建立一个新的波兰。为了控制新的波兰,波兰政府的人全都是亲德人士。后来德国又通过各种方法将奥匈帝国手中的领土交还给了波兰。这让波兰成为了德国的铁杆盟友。

有鉴于苏联的强大,德国一直不遗余力地武装波兰,在波兰遭到苏军突袭前,波兰甚至还获得了德国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Me―109(一零九)战斗机、FW―190(一九零)战斗机等一大批德国现役主战装备。可惜这些装备在数量上很少,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德国本身就是缺油国,尽管德国在一战结束后就大量囤积石油,但德国本身对石油的消耗也大,而且英法等掌握石油的国家又不会向德国大规模出口石油,即使是经济危机爆发后这一点都没有改变。因此德国的石油储备量谈不上很多。

既然无法从英法等掌握石油的国家手中得到大量石油,德国也不得不另寻他法。一方面德国加大了对煤化油项目的投入,煤化油项目德国一直都在做,但煤化油的成本实在是高了点,德国也只能小规模生产。

另一方面德国也在满世界寻找石油,找来找去德国也只找到了罗马尼亚这个位于欧洲,能够大量向德国出口石油的国家。为了拉拢罗马尼亚,德国可谓是不惜代价,反正经济军事手段一样不少。

其实德国也在原属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上找到了石油,但这些石油并不具备开采价值,德国也就因此放弃了。

经历了一战,德国当然知道石油的好处了。德国实在无法想象没有石油,德国是否还能坚持打下去。

最先到达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德国援军是德国空军。没办法,谁叫空军的装备是飞机,飞机的速度要比火车、汽车什么的快多了。

德国空军一抵达当地,马上升空作战和苏联飞机争睹制空权。

在和苏联空军交战中德国飞行员们发现,苏联战斗机的战斗力足以和德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相媲美,苏联飞行员也有较高的素质,一时间两国空军杀得难分难解。

最后还是有源源不断支援的苏军获得了制空权,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德军只能等待支援部队的到来。

苏联的突然袭击也让德国最高统帅部举棋不定。

在战前德国就猜测苏联可能会趁着德国和英法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下手,但苏联下手的力度绝不会很大,充其量就相当于一战时期沙俄对德国东部边界发动攻击的标准。

可没想到这次苏联的动作这么大,一上来就是下死手,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很多地方。

现在德国最高统帅部面临着一道选择题,是选A呢?还是选B呢?

选A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垮英法,迫使英法投降。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做到这点不菲丝毫之力,法国的陆军主力已经被消灭了,天然屏障也早已成为了过眼云烟,德军只要打下巴黎就意味着法国的败亡;英国海陆空三军主力遭到了极大地重创,需要许多时间才能恢复。可英国偏偏缺乏时间,只要陆军登上英伦三岛,英国的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情。

只不过这样做是牺牲盟友为代价的。

既然要先消灭英法,那么德国的陆海空三军主力肯定要放到英法身上,在目前苏联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抽调主力打英法可不是好事。即使留守部队在盟友配合下挡住了苏联的进攻,盟友也损失惨重。在未来盟友之间肯定存在缝隙。

选B则是马上将在法国的陆空军主力调回东面抵挡苏军的进攻。这样做的确能够抵挡苏军的进攻,可是英法就会得救了,未来德国肯定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而这恰恰就是德国一直极力避免的事情。

怎么办?

一时间德国最高统帅部左右为难。

好在德国早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参谋部,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参谋人员,不然德国最高统帅部还不得愁死。

按照德国参谋们的推演,如果从法国撤出一定数量的陆空军是不会影响到西线战场的。单靠留下的陆空军就足以完成消灭法国的任务。当消灭法国后,留下的陆空军部队再和海军一道登陆英伦三岛,英国的覆灭指日可待。当英法都被消灭后,西线已无敌手,西线只要留下少量陆空军和绝大多数海军就足可以保证西线的安宁。到时候和盟友一起全力向苏联发动进攻,苏联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德国的参谋们还是有水平的,给出了这么一个好方法。但问题是,盟友们会同意吗?

为了让盟友们同意,德国很是费了番力气。除了保证大量的军备供应外,还有大量的机器设备供应,连带着打败苏联后,对苏联的瓜分也定下了。

于是德国的盟友们不得不苦苦支撑,好在德国还是说话算话,答应的武器装备立马运来了。尽管数量不多,但也够每个盟友装备一个德械军了。可别小看了这个德械军,这个军里面可有一个装甲师。

德国装甲师在西线的战果那是刚刚的,因此德国就开始大规模扩充装甲部队。德国的盟友对此眼馋不已,纷纷向德国提出建设自己的装甲部队的请求,说白了就是向德国购买装备、聘请教官。可德国自己都在扩充中,哪儿来这么多装备给盟友。

原本德国还打算拿些将要退役的东西来凑数,可看到苏军那猛烈的进攻势头,德国只好咬咬牙,将原本用来扩充装甲部队的装备交到了盟友手上。

德国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这样做的,殊不知这样一来,德国反而加深了与其盟友的关系。

随后在法国的德军部分被撤回德国本土,投入到抗击苏军的进攻中。留守在法国、比利时的德军一部分加紧时间前往巴黎,争取早日灭掉法国;另一部分则加紧渡海作战准备。

前往巴黎的德军,那是紧赶慢赶,终于到达了巴黎外围。原以为会有一场艰苦的城市攻坚战,可没想到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兵不血刃进入巴黎。没过多久法国正式宣布战败,并和德国商讨停战协议。

德国也不矫情,应下了法国的投降,但对停战协议德国明确表示要在打败英国之后才与法国签署。

法国战败一周后,德军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对英国发动了登陆作战。

由于英国皇家海陆空三军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因此德军很顺利地登上了英国本土。

随后的战事,怎么说呢?大仗唯有一次,小仗不断。

英国陆军主力早就丢在发过了,留守英国本土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尽管英国还拥有数量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军队,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正面交战中,英军往往一触即溃。可在伦敦,德国却差点打成了凡尔登。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在主力部队损失殆尽,援军又迟迟到不了的情况下,英国是不可能守住伦敦的。

英国政府也早早下令伦敦的军民撤退。可是英国/军方认为,不战而逃是耻辱。于是部分不愿撤退的英国陆军士兵和伦敦居民开始在伦敦修筑防御工事,静等德军的到来。他们是打定主意要和伦敦共存亡了。

当德军向伦敦进攻的时候,守卫伦敦的英国/军民利用城市街道狭小,重装备施展不开的特点,利用手中的各种武器与德军对抗。

登陆英国本土的德军起初也没将伦敦放在眼里,在他们想来,既然英国已经丢掉了海陆空三军主力,那么拿下一个小小的伦敦那还不是轻而易举地。

可真当他们进入伦敦后,他们才发现着伦敦不好拿。

已进入伦敦城内,德军就受到了来自英国守城军民的弹雨欢迎,顿时就将防备不及的德军打死打伤多人。

看到英国人如此“欢迎”自己,德军也火了,调来了坦克,想要狠狠教训一下英国人。

可是英国人早有准备,用隐藏起来的反坦克炮狠狠教育了德国人一番――别以为坦克在城市巷战中也是无敌的。

吃了瘪的德军也只好开始了残酷的城市巷战。可越打德军越心惊,坦克、大炮这些重武器在城市中作用发挥有限,真要大规模使用,那等于是将伦敦给完全打成废墟,偏偏德国又想得到一座较为完好的伦敦城。

难啊!?

恰在此时,“中国/军团”的表现让的军官兵眼前一亮。

“中国/军团”是德军内部对那些全套装备从西联进口的武器装备的部队的称呼。这支部队的战斗素质在整个德国无出其右,再加上先进的武器装备,那战斗力……

没说的,绝对刚刚的。

“中国/军团”一成立就确定了其在德军内部的绝对主力地位,这次突破阿登山口,“中国/军团”就出力甚大。

等到打伦敦了,怎么可能少得了“中国/军团”。

鉴于传统的大炮在城市巷战中用处不大,“中国/军团”就大量使用从西联进口的四零火箭筒。

还别说,这四零火箭筒简直就是为巷战而生的。两百米的有效射程在城市巷战中那是绰绰有余。只要被四零火箭筒瞄上,那基本上是和死神画上了等号。

靠着四零火箭筒,“中国/军团”的攻击进度那叫一个快呀。弄得周围的友军部队是既羡慕又困惑。

等到他们弄明白了原因,也向德国最高统帅部申请得到更多的四零火箭筒和相应的弹药。

可德国最高统帅部也头疼呀。

进口的四零火箭筒及相应的弹药总攻就那么多。其中一半的火箭筒和四分之一的弹药都给了“中国/军团”,剩下的还是为未来留着的。要是现在就给了部队,那未来要用,怎么办?难道还从中国哪里购买吗?即使中国愿意卖,拿着价钱肯定要比原来高得多呀。

好在这时候德国依据四零火箭筒,仿制出了四零火箭筒的替代品――提前诞生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这一时空,德国参考了四零火箭筒的相关设计,让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更加完善。最初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为射程六十米的铁拳60(六零)型,等到正式生产了就变成了射程一百米的铁拳100(一百)型。目前德国已经研制出了射程一百五十米的铁拳150(一五零)型。根据计划,将在未来不久就大量装备部队。

在四零火箭筒暂时无法大量装备部队的情况下,德国只好用铁拳替代了。好在铁拳也没让下面的部队失望,在城市攻坚战中表现优异。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铁拳被投入战场,守卫伦敦的英国/军民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退守下水道,企图依靠下水道继续与德军周旋。

决心死守伦敦的英国/军民当起了老鼠,通过下水道频繁袭击进入伦敦的德军。

经过最初的不适应后,德军终于想出了好办法。

你英国人不是要当老鼠吗?

那好,我就真的让你当老鼠。

德军通过各种方式找来了伦敦的下水道地图,随后根据这些地图将部分下水道入口用水泥彻底封死。紧接着派出部队,携带自动武器进入下水道内清剿。

在自动武器方面陷入绝对劣势的英国守军,最终被德军消灭。

尽管伦敦最后还是失守了,但在被德军占领的英国领土上,英国人凭借着自己熟悉当地地形,不断用小股兵力打击德军的运输线,弄得德军运输部队苦不堪言。更弄得德国不得不加大了对英国游击队的围剿力度。

可德军的实力要超过英军实力太多,英国本土最终还是沦陷了。

回援盟友的德军,那日子过得可不好,他们发现苏军的武器装备丝毫不逊色与自己,某些方面甚至还要强于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了,苏联使用T―34(三四)坦克的底盘改造出了大量的自行火炮,而这些自行火炮在当下的战事中发挥出色,将德国卖给其他盟友的老旧装备打得灰头土脸。新装备因为数量原因也发挥不出原有效能。

从法国调来的援军起初对苏军很不放在心上,他们认为是自己的盟友装备训练太差,才被苏联打成这样。可同样身为德国/军人成员的哈莱的报告却让这些眼高于顶的德国/军人知道自己面对的对手倒地是怎样的。

哈尔是德国派往波兰的一名军事教官。在苏军向波兰发动突袭时,他所在的部队由于是精锐,因此被首先派往了前线。在前线他和自己的波兰战友一道浴血奋战。可苏军实在是太强大了额,不是波军可以抵挡的。

撤到后方后,哈尔写出了自己的报告书。由于哈尔是陆军,因此他的报告书主要体现了苏联陆军装备的相关情况。

莱克是德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也是首批与苏联飞机交手的德国飞行员之一。当战斗结束后他写了一封报告交给了自己的上级。在报告中,他详细描述了苏军飞机的性能(实际上这种描述有很大的主观/性),提出了应对方法。

后来德国/军方将哈尔和莱克的报告合称为哈莱报告,通过这份报告,德国/军方知道,苏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他们的新式装备也是很强大的,丝毫不亚于德国目前的主力装备。因此他们将哈莱报告向下面的部队全部下发,要求西面的部队一定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应对苏军,不然等待自己的绝对是死亡。

也正因为哈莱报告,德军全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在与苏军交战中他们的损失虽大,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德军发现,对自己威胁最大的苏军部队还是苏军的装甲部队,而苏军装甲部队中威胁最大的就是装备了一百二十二毫米和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径主炮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由于这些坦克和自行火炮装备了大口径的火炮,其发射的炮弹威力很大,击中德军坦克会给坦克造成极大的伤害。

德国引以为傲的虎式坦克在这些大口径火炮面前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身板是否真的能够扛得住。

在装备方面苏德两军平分秋色,军队素质上德国显然要高一筹,但数量上要低一筹。

可德国容易得到许多盟友的支援,而苏联几乎不可能得到盟友的支援,除此之外苏联还要留下相当一部分兵力防备中国可能的进攻。

这就造成了两军的战斗将会一场惨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