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四八章 白俄登上了舞台

山沟中的军阀 第二四八章 白俄登上了舞台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国东北。

“队长,刚接到的命令,中国人让我们立刻前往哈巴罗夫斯克。”

“电文中有说为什么吗?”

“没有。”

“怎么会没有?”

“真的没有。中国人说保密需要。”

“算了,去了就知道了。”

很快来到东北前线的白俄军官团组队向伯力敢去。等他们到了伯力,他们被震惊了,因为他们见到了一个人――安娜斯塔西亚女大公。

“安娜大公阁下,你怎么来这里了。这里很危险,请你快回去吧。”

“离开故土已经有了差不多二十年了,”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劝谏,安娜斯塔西亚自顾自地说,“我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故土,可是我深知一旦回到故土意味着什么。为此我不得不选择等待,这一等就等了差不多二十年。现在我终于回到故土了。可我并未满足,我要回到那充满我回忆的地方。告诉我,俄国复国/军的军官们,你们想回到那充满你们回忆的地方吗?”

回到那充满自己回忆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回到苏联的欧洲部分领土。

“我想。“

“我也想。“

“我仍然记得那广阔东欧平原上泥土的芬芳,我无时无刻不想回到那地方。安娜大公请带领我们回到那个地方吧。”

“要带领你们回到那个地方的人不是我,而是我的侄子――太子伊凡。”

还是沙俄太子的阿列克谢,由于患有血友病身体并不好,在到达中国西北后生命一度垂危,给阿列克谢看病的俄国医生甚至暗示为阿列克谢准备后事。

李斌闻知此事马上派出了一位老中医为阿列克谢救治。在老中医的努力下,阿列克谢的病情有了极大的好转,虽然没有痊愈,但也差不多了。

为了将沙俄皇室的血脉留下来,阿列克谢在大病初愈后娶了一位俄国没落贵族的女儿为皇后。两年后,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取名为伊凡,以此纪念创下沙俄基业的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

这位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在一四八零年击败了钦察汗国分裂后的大帐汗国,使莫斯科公国从大帐汗国中独/立出来,到了十六世纪三十年代的瓦西里三世时期,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同一国家基本形成。

可以说沙俄流亡人员对这孩子给予了极大的期望。

这位太子也不负众望,从小就极为聪明,学什么都很快,很会举一反三。沙皇阿列克谢甚至打算提前退位传位于他,可却遭到了他的坚决拒绝,他认为自己还是再锻炼几年在接受传位比较好。沙皇阿列克谢等人也认为这样比较好,因此放任他施为。放任施为的伊凡很快展现了他那强大的实力,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与支持。

伊凡的表现当然引起了李斌的注意,李斌甚至认为伊凡也是穿越者,可最终的调查结果让李斌知道自己白担心了。

李斌心里也承认一旦确定伊凡是穿越者,一定会让伊凡死于意外,以免对自己的计划造成威胁。

“太子殿下的才能的确很强大,我等愿意追随。”

“……”

表忠心的话一大堆。

“我相信你们的忠诚。现在进入正题吧。中国人暂时将哈巴罗夫斯克租借给了我们,我们要将她作为光复俄国的基地。这次中苏远东之战说白了还是双方不可能相互妥协的结果。我估计中国人在全歼被围苏军并确定苏军无意南下后,会主动结束与苏联的战事。到时候你们的压力会大增,因为苏军会将矛头对准你们。你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做好哈巴罗夫斯克的防守工作,随后再慢慢图谋远东的其他地区。虽然中国人会给我们支持,但我们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中国人身上,我们要注意发展我们自己的力量。在具体的战略战术规划上,你们这些专业人士更懂,我们会给你们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援。”

“多谢安娜大公阁下。”

“不必谢我。应该是我谢你们。你们才是俄国复国的英雄。”

安娜斯塔西亚等沙俄流亡人员在到达中国西北后,逐渐安定下来。为了复国,安娜斯塔西亚等沙俄有识之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和持久的行动。在此期间安娜斯塔西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沙俄太子伊凡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前,安娜斯塔西亚就是沙俄流亡者们真正意义上的领袖。也正是因为如此,安娜斯塔西亚才得到了沙俄流亡者们的支持与爱戴。但安娜斯塔西亚毕竟是女性,而且太子伊凡具有第一沙俄皇位继承权。为了保证内部的安宁,安娜斯塔西亚选择了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将其交给了伊凡。这次到中国东北来,是因为她实在是太想看看国土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白俄的部队成建制被调到了哈巴罗夫斯克。白俄在被大众选择/性/遗忘多年后终于再次登上了舞台。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张孝准在已经更名为沈阳的奉天发表了中国复兴军在开战六日后的巨大战果。

经六日激战,中国复兴军击落击伤、炸毁炸伤苏军各型飞机超过一千架,重创了远东苏军的空中力量;击毙击伤苏军士兵超过十八万人;击毁、缴获苏军坦克、装甲车、各型车辆约三千辆;击毁、缴获苏军口径在六十毫米以上的各型火炮、迫击炮约四千门。

而且张孝准还特别强调以上数据都是保守估计,苏军在苏联境内的损失中方实在是难以确认,只能根据飞行员的描述和侦查来判断。

可以说中国复兴军重创了远东苏军。

在发表战果的同时张孝准还不忘对白俄进行感谢,声称正是由于他们的帮助,中国复兴军才能事先做好准备,给苏军迎头痛击。为了表示中方的感谢之情,中方将会将俘获的苏军装备全部交给白俄,希望这些装备能为白俄的复国运动提供帮助。

白俄方面也对中方的示好表示高兴,声称这是双方关系越来越好的表现。

苏联方面在张孝准发表战果的第一时间,发表了宣言,声称中国方面关于战果的宣传完全是捏造的,远东苏军在与中国人的交战中的确遭到了较大损失,但绝对没有中国人说的这么大。

至于具体的伤亡数字,苏联根本没说出来。弄得其他国家反而更愿意相信中国的说法。

在被围苏军被彻底歼灭后,中苏之间只是发生了一些小规模交火,双方仿佛很有默契似的你轻抚我的脸一下,我也轻抚你的脸一下。

与中苏之间小打小闹不同,红白俄之间却打得十分火热,双方都在往死里掐。

布柳赫尔知道丢掉从欧洲调来的精锐部队的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布柳赫尔决定采取行动弥补过错。既然中国人摆明了不好打,那就打白俄吧。布柳赫尔相信这样做朱加什维利会高兴的。

事实上朱加什维利在接到中国人将哈巴罗夫斯克租借给白俄的消息后十分愤怒,他认为白俄肯定会趁机和中国一汽对付苏联。因此朱加什维利直接向没有接受布柳赫尔指挥的苏联亚洲领土上的部队下达了最高等级战备的命令。可中国人却没动,反而是白俄在动。

白俄很快肃清了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苏军部队,同时派出飞机不断对远东苏军进行骚扰。

弄得苏军远东部队焦头难额。这也难怪,谁叫白俄军队使用的飞机盒中国复兴军的飞机一样呢。再加上之前与中国的战斗中,远东苏军自身损失惨重,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足够补充。这种情况下就是想打也打不起来。好在朱加什维利十分给力,在第一时间就为布柳赫尔送来了大量的部队和物资。同时告诉布柳赫尔让他一定要狠狠地打击白俄,否则就准备两罪并罚吧。

布柳赫尔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因此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开始新的作战安排。

布柳赫尔认为,消得到中国支持的白俄是不可能的,即使这次红军收复了哈巴罗夫斯克,白俄也能退回中国境内,等待着更好的机会。与其这样,倒不如主动放弃部分地域,将白俄引诱出来,然后再以重兵围歼。

可朱加什维利不认可布柳赫尔的想法,严令不留和让必须限时收复哈巴罗夫斯克。

在朱加什维利的严令下,布柳赫尔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于是红白俄在哈巴罗夫斯克开始了连天血战,最终的结果是双方两败俱伤,谁也奈何不了谁。

苏军在进攻中遭到了白俄强大的火力杀伤,人员、装备损失惨重;白俄也好不到哪儿去,白俄先天的人数不足决定了这种高强度的战斗对白俄是十分不利的。

两败俱伤的红白俄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漫长的静坐战争。无论是朱加什维利还是布留赫尔,甚至是白俄的阿列克谢沙皇,伊凡太子对此都有心无力。

看到布柳赫尔实在是尽力了,朱加什维利也只好默不作声。

为了保证远东的安全,朱加什维利放弃了枪毙布柳赫尔的想法,改为对他进行申斥。同时将贝加尔湖以东所有苏军的指挥权,远东战事的最高指挥权,全都给了布柳赫尔。但相对的布柳赫尔一定要保证远东的安全,就算要丧失一些土地,但也绝不能太多,最多就是赤塔以东的区域。

可布柳赫尔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中国人随时可以越过大兴安岭直击赤塔。因此布柳赫尔将失地底线设定在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经过据理力争,朱加什维利同意了布柳赫尔的失地底线。

有感于日后远东战局的艰难,布柳赫尔决定将赤塔以东地区的工业设备和人口迁移到贝加尔湖以西地区。这样一来,即使这些地区被白俄拿到手,白俄也将面临无人无器的困难,想要恢复生产那不知道要到何年去了。

想到就做的布柳赫尔开始了行动,在内务部门的配合下,赤塔以东地区的工业设备和人口一最快的速度被迁移了。留下来的都是苏军士兵,为苏军服务的工厂工人及必要的机器设备。

在当时布柳赫尔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是他胆怯的表现,人人都在嘲笑、指责他。可当日后,人们再回过头来看时,人们不得不感叹布柳赫尔的先见之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