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四二章 教训北极熊(十)

山沟中的军阀 第二四二章 教训北极熊(十)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联首都,莫斯科。

朱加什维利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边含着大烟斗,一边看着远东地图。朱加什维利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远东地区的中苏边境线一带。

此时的朱加什维利心情十分高兴。虽然在中路和西路的部队进攻十分缓慢,但那也是受到了地形限制,想快也快不起来呀。好在从欧洲领土上调过去的东路集团很给力,在战事爆发的第一时间就突破了中国人设置在乌苏里江的防线,进入了中国东北腹地,现在正在向阿穆尔河―小兴安岭一线靠近。虽说这样做与原计划不符,但还是很保险的。只要歼灭了中国人在阿穆尔河―小兴安岭一线的部队,随后的日子里,伟大的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就能够随意驰骋了。

朱加什维利正处于幻想着中国人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的幻想中,突然间电话铃响了。

“我是朱加什维利。”

“朱加什维利同志好。中国的驻苏大使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想要见您,您看……”

“让他来吧。”

“是。”

很快中国驻苏大使来到了朱加什维利的办公室。此时的中国驻苏大使是杨杰,东国党党员。在内部都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外部的事情也只好耽搁了下来。于是新政府在成立的第一时间就宣布前政府在世界各国的大使、公使等外交人员及其雇员全部留任,同时为了让在外的外交人员感受到新政府对他们的重视,根据所在国家生活条件的不同,汇去了少则一万美元,多则三万美元的外汇。当然了,由于各个国家使用的货币不一样,汇去的外汇都是当地国家的货币,只不过其价值还是美元计算的。

不得不说,这些外汇的到来很是让这在外交人员对新政府有了一个好印象,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未来都倒向了新政府。

很快杨杰来到了朱加什维利的面前。双方还是老样子先寒暄了一阵,然后才进入正题。

“请问朱加什维利总书记,如何解释,苏军在中苏远东边境一带,近乎不宣而战的军事入侵行动?”

“果然是来抗议的。”朱加什维利在心里说道。

朱加什维利并不害怕杨杰来此抗议。在朱加什维利眼里,中国每次遭到侵略,都是要抗议一下,然后才不得不用军事行动进行反击。可每次反击的最终结果都差不多失败了,这次也不例外。朱加什维利相信,凭借手中大量的武器和布柳赫尔的谋略,再加上苏联红军将士的强大战斗力,拿下中国东北是轻而易举的。

本来这次中苏之战应该是早就开始了的。可谁曾想到中日两国,居然在自己正准备动手的当口停战了,弄得自己顿时失去了出兵中国东北现成的借口。好不容易自己找到了一个新借口,不动手怎么行?

朱加什维利对当今的国际局势是看得十分清楚的。朱加什维利知道德苏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德国的实力十分强悍,苏联必须要全力以对,不然战败的就是苏联自己。朱加什维利可不想在自己与德国打得头破血流、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人和被中国人收留的沙俄流亡者们突然间在远东跳出来,对自己的远东地区发动突然进攻,到时候自己就是两面受敌,这可真不是一件好事。与其这样,到不如先将中国人打疼,让他们知道苏联红军是十分强大的,不是中国猴子可以抵抗的。

如果真的能够将中国东北拿下,那么远东地区的工业设备和资金来源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可迫使中国人将沙俄流亡者乖乖交出来。这样做实在是一箭三雕呀。

由此看来朱加什维利在这时候与中国开战就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了。

“解释?什么解释?苏联红军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这需要解释吗?”

“你……”杨杰很愤怒,他没想到朱加什维利居然这么无耻,“既然朱加什维利总书记不肯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一切后果都由苏方承担。”说完怒气冲冲地走了。

杨杰走后朱加什维利十分开心,心说:“自己还真的做对了,中国人只会口头上的抗议。”

可很快朱加什维利笑不起来了。因为有人送来了新的远东战报。

朱加什维利起初还以为这新到的远东战报是能让自己开怀大笑的消息,可结果却让他大吓一跳,他还以为这是下面人的工作失误,可实际上却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朱加什维利看到的,新的远东战报内容是,东路苏军已经被包围,现在中国人正在猛攻;布柳赫尔元帅,正组织部队紧急支援。

此时此刻朱加什维利的心里五味杂陈。

为了这次战事,自己可是下了大本钱。除了将新研制出来的KV―1(一)坦克、KV―2(二)坦克、T―34(三四)坦克调到了远东地区,还将新研制出来的米格―1(一)战斗机、雅克―1(一)战斗机给调到了远东地区。可以说,在苏联国内,远东地区的苏军战力仅次于莫斯科的苏军战力。

在朱加什维利眼中,自己将这么多好东西给了布柳赫尔,再加上布柳赫尔本身的能力,拿下中国东北不成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到突然袭击,自己还不要脸地将攻击时间设定在了宣战公告发表后的十分钟。在自己看来,这样做虽有些不宣而战的嫌疑,但却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红军部队快速突破中国人的防线,完成战前制定的目标。

至于些许骂名什么的,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这个世界就是谁的拳头大,谁有理。只要打不赢,其他的都白搭。

自己也深信伟大的红军是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可是现在呢!自己居然收到了远东部队大败,或者说即将大败的消息。这才多久啊,这才不到一天呀!

一天呀!双方自交战起还不到一天呀!究竟是中国人太强大了?还是自己太弱小了?一时间朱加什维利百思不得其解。

朱加什维利的烦恼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在朱加什维利烦恼之际,围歼被围东路苏军的中国/军队可没闲着。他们发起了地面进攻。

首先发起地面进攻的是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

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的前身是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当初在南昌城下与日军血战,随后被西联收编,成为西联军第五十一军。全国/军队整编后,成为了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

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支由原东北军士兵组成的复兴军部队。

当初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分裂了,在两年的抗战期间,东北军又伤亡惨重,很多东北军的番号都被撤销。番号被撤消了,人还是存在的,这些人都被分散打乱到了其他国/军部队。后来全国/军队整编期间,被打散的、符合条件的东北军士兵都被陆续抽调到了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在开战前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已经拥有五万大军。并且,李斌表示一旦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在这次对苏作战中战功卓著,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将会升级为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集团军,满编八万人,全部武器装备按照新颁布的中国复兴军陆军乙种野战部队的标准配备。

在全国/军队整编前,军方人士知道了未来的中国复兴军陆军将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标准进行划分。

甲种,装备有目前全国最好的陆军装备,有局部独/立作战权利,可随时呼叫空中支援。但甲种部队的数量很低,目前为止只有五个,第一、二、三、四、十三集团军。而这五个甲种集团军的人数也不一样,第一集团军总人数有十二万人,第二、三集团军总人数只有八万人,第四、十三集团军总人数只有不到一万人。第一集团军是重装集团,天生就是与敌方装甲部队作战的。因此装备的数量很多,人数也必定跟着多。第二、三集团军分别适合山地作战和全地形作战,他们的作战方式决定了他们的不需要庞大的人数。第四、十三集团军是李斌专门用来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他们的人数还是少些好。

乙种,装备上要比甲种稍逊,但也差不到哪儿去。乙种是甲种的补充的助力,在必要时也能承担起甲种的任务。乙种的数量相对甲种来说多了不少,但他们的番号都在二十开外,而且他们的最大单位是军,不是集团军。

按照陆军中一些人的说法,乙种部队只要没有集团军的称号,那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乙种部队,只能算是伪乙种部队。

按照相关规定,乙种集团军的最大人数为八万人,最少为六万人。在装备上要比甲种差些,但也差不到哪儿去,也就是在一百五十五毫米及其以上口径的火炮和坦克、装甲车这样的重装备上要少些。

丙种,完完全全的地方守备部队,负责重要地域的守卫任务,保证前线物资的正常输送,说白了就是后勤运输守卫队。根据守备地点的不同,人数也不一样,少则一两百人,多则一两万人。由于丙种部队主要承担守备任务,因此他们大多配发轻武器,重武器数量相对较少;但那些要向前线运送物资的部队会装备坦克、装甲车这种重装备。

丁种,负责国内的治安,镇压暴力叛(类似于后世的武/警)。丁种部队的人数受到所驻地域,人口、治安状况的限制。比如说。在原西联境内,平均下来每支丁种部队也才一千五百人不到;在抗战开始前的原国民政府控制区,平均下来每支丁种部队也才两千人;在东北等边境地区,平均下来每支丁种部队三千人,并装备有大口径迫击炮等重武器。

不这样不行呀。

东北是苏联和日本都想要的地方,这地方有太多的煤铁等工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这是一个强国所必须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太多的工业设备,这些工业设备对这两个国家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强了。

东北的防御能力不加强,实在让人心不安呀。

东北地区的土匪问题,长期存在。无论是以前的张大帅还是日本人,甚至是目前的西国党政府都没有能够将土匪问题彻底解决。新政府想要解决土匪问题必须要剿抚并用,“剿”要靠乙种、丁种部队;“抚”要靠发展当地的经济。

李斌可不希望这些土匪被某些人利用,成为对付自己的尖刀。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与苏联开战后,东北的剿匪工作一直都在进行。早一日剿匪完成,就早一日保证东北内部的安宁。

“当年我们东北军在少帅的率领下和红毛在东北打了一仗,至于结果我也不说了,你们都心知肚明。但这次,我丑话说到前面,这次作战中谁/他/娘/的敢拉稀摆带,老子的眼认识你,但老子的枪不认识你。都听明白了吗?”第五十一军指挥部内,于学忠正在警告手下人。

“明白了.”

“大声点,我听不见。”

“明白了。”

于学忠这次是打定主意要让老毛子好看了。这次不但要报当年的一箭之仇,更要抓住机会将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军升格为中国复兴军第五十一集团军。好好享受一下乙种部队的待遇。

身为原东北军将士组成的部队,于学忠相信他的手下们一定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参与围歼任务的部队长官都在向手下的人说着类似的话,他们和于学忠有着同样的心思。至于到底谁能拿下最大的肥肉,就要看谁的运气最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