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三八章 教训北极熊(六)

山沟中的军阀 第二三八章 教训北极熊(六)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注意。注意。各机注意。各机注意。刚收到消息,苏军飞机正在向我方机群飞来,全机做好战斗准备。”

“不是吧。难道苏联人就不能好好配合一下我们,让他们的飞机在地上乖乖地吃我们的炸弹吗?”

“……”

无线电里,哀嚎声一片。

“好了。别闹了。打死靶子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要打就打活靶子。难道你们就不想获得金雕勋章吗?”

得,这话一出,无线电里马上安静下来。当初一个叫做霍洪的幸运儿,在机缘巧合之下打死了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丰田副武,结果这个幸运儿得到了让所有飞行员都眼红的金雕勋章。

得到金雕勋章的霍洪,马上被调离原部队,去了一个新地方学习新飞机的驾驶。尽管不知道这新飞机到底新在哪里,但根据流传出来的只言片语,新飞机的战斗力要远超最新式的活塞式战斗机。弄得这些飞行员们心里直痒痒。

“我命令战斗机部队立刻前出,一部分伺机攻击苏军的飞机,另一部分守卫我方机群。我方的攻击机部队,立刻转向飞行,远离苏军的机群。我可不想到时候碰上苏军的机群。”

“明白了。”

很快中方机群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原定计划行动,另一部分则去拦截苏军机群。

飞机的速度是很快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这不,中苏空军就这样在空中相遇了。

看到预订的攻击方向上飞来了飞机,苏军空中指挥官心里暗道不好:“遭了,是中国人的飞机。”

紧接着苏军空中指挥官通过手势下令,战斗机前出与敌方战斗机交战,保护己方轰炸机部队;轰炸机部队则聚集起来,形成密集防护阵型。

要说当时的苏军飞机也真够悲剧的,飞机上居然没有安装无线电,虽说手势也能传达消息,但效率还是太低了点。而且要是接收人没看到,或者没看清楚,造成的后果可不是一般的严重。

于是苏军飞机悲剧了,还没来得及做出调整就被猛然加速突然开火的中国飞机击落了数架,里面的飞行员直接回到了大地的怀抱。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苏军飞行员也很快回过神来,开始了机动,进而与中方飞机缠斗起来。

“看来我们的情报没错,苏军真的投入了新式战斗机。就是不知道这新式战斗机的战斗力到底怎么样?”

“好了,别废话了。我们还是开始接战吧。记住将我们的战斗高度限制在六千米以上,即使为了击落敌机高度也不能低于五千米。”

中方飞行员的决定可不是盲目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之前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中日两国的飞机大多都在中低空战斗。这一方面是受飞机/性/能的限制(日本方面的飞机有“恐高症”,飞不高,主要是发动机不行。),另一方面是在中低空飞机的/性/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然了,专门为高空战斗而设计的飞机不在此列。再说了,目前的中国活塞式战斗机普遍装备有涡轮增压器,完全不必害怕在高空,飞机的发挥受到限制。

在不清楚苏联新式飞机/性/能到底如何的情况下,选择让飞机/性/能发挥受限的高空战斗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决定。可没想到的是,苏军中有一款战斗机那就是为了高空战斗而设计的。这款飞机的名字叫做米格―1(一)战斗机。

在后世米格―1(一)战斗机于一九三八年开始研制。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伊)-200(两百)的研制代号。

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三五)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七千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六百七十公里/小时,升限一万三千米,爬升到五千米高度耗时四点六分钟。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伊)-180(一八零)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伊)-200(两百)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伊)-26(二六)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伊)-200(两百)的研制进度。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初,I(伊)-200(两百)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新设计局成立后,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格列维奇和罗莫丁成为了米高扬的副手。I(伊)-200(两百)的设计也有了轻微的改动,将飞机结构也由全金属结构改为胶合板、木材、金属的混和结构,增加机身的长度,提高了纵向稳定性,增加机翼油箱等等,但是总体设计上保持了波里卡尔波夫的气动外形。一九四零年四月五日,米格-1(一)首飞。试飞证明米格-1(一)是一款优秀的高速截击机,值得一提的同年是五月二日,米格-1(一)在试飞中达到六百八十四点五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米格-1(一)的机翼单位负荷高,机动性差;油箱容量小,航程有限;飞机重心偏后,滚转困难等。所以正式命名为米格-1(一)的飞机只生产了一百架。但在苏联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米高扬大胆采用大功率星型汽油活塞发动机,为后面的改进型飞机尊定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空米格―1(一)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比后世整整提前了差不多一年,因此米格―1(一)战斗机的最终产量也不是一百架了,而是三百架。这次有一百五十架米格―1(一)战斗机被调到了远东。其中又有一百架参与了此次行动.

至于米格―1(一)战斗机的生产改进型米格―3(三)战斗机,则被苏联冷藏了起来,没有被派到远东。至于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米格―1(一)战斗机最初就被设定为高空专用战斗机,因此中国空军将战场设定在高空反而给了米格―1(一)战斗机发挥自己实力的空间。对苏军米格―1(一)战斗机的飞行员来说,这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鱼遇到了水。

刚一交手,中国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就感到不对劲儿了。怎么对手的这款飞机在高空还这么强大,该不会是高空高速专用型的吧?

事实和猜测相差无几,米格―1(一)战斗机还真的是高空高速专用型的。

也许是为了延续传统,后来的米格机大多都是高空高速类型。其中尤以为米格―25(二五),及其改进型米格―31(三一)为代表。三马赫的速度和三万米的升限可真的让人不敢轻视。至少侦察机要小心了。

“有意思。苏联人居然开发出了如此优秀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看来我们也要小心应付了。各机注意,在使用涡轮增压器时要小心谨慎,不要让油料消耗得太快,否则飞不回去就惨了。”中方空中指挥官及时下达了新命令。

中方空中指挥官的命令很快被在场的所有的战斗机知道了。可他们心里有些疑惑,以前的训练中不是将敌方高空高速飞机引诱到中低空,然后再消灭的吗?怎么现在变成了直接交战呢?尽管满心疑惑,但他们还是忠实地执行了下去。

中方空中指挥官的命令十分符合实际。因为他发现在与苏军新式高空高速飞机交战的时候,还有另一种苏军新飞机没有飞上来,他推测这种新飞机适合在中低空作战。

事实是这种飞机还真的是苏军中低空,专用类型的。这种新飞机叫做雅克―1(一)战斗机。

在后世的一九三九年,苏联在参考了西班牙内战和抗日战争的经验后,发觉到需要有优于以前I(伊)-16(十六)的新型战斗机,要求是有较流线型的外型和可以由钢管和木材构成机体,并尽可能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结果由新出道的设计师亚力山大・雅克列夫的设计中标。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本机成为了苏联空军的中流砥柱,不只是比过时的伊―15(十五)和伊-16(十六)有较佳的战果,就算是同期的拉格-3(三)战斗机和米格-3(三)战斗机仍有明显优势。

但受到德国空军空袭破坏了众多飞机厂后,向后方撤退的新厂只能以较差的材料生产飞机,故本机在一九四二年停产,改为生产其后继型雅克-3(三)型和雅克-9(九)型战斗机。

在当时,雅克―1(一)战斗机是苏联空军中唯一能与德国Bf―109(一零九)战斗机相抗衡的存在。可以说没有雅克―1(一)战斗机,凡在德国Bf―109(一零九)战斗机航程内,苏军都没有制空权。有了雅克―1(一)战斗机至少还能争上那么一争。

而且如果放弃与苏军高空高速战斗机在高空交战,转而到低空,反而会给苏军一直在中低空的飞机以可乘之机。

再说了,以后要是遇到地方高空高速型的飞机都像这样打,对飞行员未来的成长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让他们在随后的日子里逐步失去与敌在高空高速情况下交战的勇气。连勇气都没了,就算有再好的飞机都完了。

这样一来中国空军就在高空与苏军的米格―1(一)战斗机交战,中低空的苏军雅克―1(一)战斗机想要飞上来帮忙。可是却悲剧的发现,自己的飞机在高空完全是中国飞机的菜呀!没办法,还是回到中低空继续等待吧!

雅克―1(一)战斗机一走,中国空军的FZD―8(八)战斗机马上开始对米格―1(一)战斗机穷追猛打,结果米格―1(一)战斗机完全是被压着打。

其实米格―1(一)战斗机的飞行员心里也很憋屈。在出发前他们信心满满,认为世界上最好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就是他们的座驾――米格―1(一)战斗机。可等到与中国空军的FZD―8(八)战斗机交手了,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战斗机还真不是中国的FZD―8(八)战斗机的对手。

论速度,米格―1(一)战斗机飞到六百六十公里每小时就顶天了,可中国的FZD―8(八)战斗机的速度明显超过七百公里每小时。追又追不上,跑又跑不了。

论高度,米格―1(一)战斗机的升限为一万两千米,中国的FZD―8(八)战斗机的升限为一万四千米。也就是说对方完全可以从高空俯冲而下,对自己进行打击。

好吧,速度、高度都不占优势,那比比水平盘旋能力吧。毕竟没有飞机可以靠着速度和高度优势打遍天下无敌手。可事实是,在水平盘旋方面,由于中国的FZD―8(八)战斗机装备有涡轮增压器,而苏军的米格―1(一)战斗机没有装备涡轮增压器,在氧气稀薄的高空,苏军的米格―1(一)战斗机没办法将足够的氧气吸进发动机,为发动机供氧。因此苏军飞行员发现,在水平盘旋期间,中国的FZD―8(八)战斗机比在追击的时候更稳定。

其实,最初的FZD―8(八)战斗机在高空的水平盘旋能力也不怎么样,之所以有目前这样的能力,还真的是经过多次改进的结果。

于是,苏军飞行员驾驶的米格―1(一)战斗机被中国飞行员驾驶的FZD―8(八)战斗机死死的咬住不松口。苏军飞行员知道,只要时机一到,身后的中国飞行员绝对会按下扳机的。等到中国飞行员真的按下扳机了,自己就该向上帝祈祷千万不要打中飞机的要害部位了。

因为中国FZD―8(八)战斗机的火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米格―1(一)战斗机有两艇七点六二毫米机枪和一挺十二点七毫米机枪,可中国的FZD―8(八)战斗机则装备了四挺十五毫米机枪,两门二十五毫米机炮。这就造成了敌军飞机一旦被打到要害,就准备宣告空中解体吧!当然了,这只是针对敌方防护能力薄弱的飞机而言。要是像类似于美国B―17(十七)那样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就必须补枪了。

相反,要是敌方战斗机仅装备七点九二毫米及其以下的机枪,那当敌方战斗机向,FZD―8(八)战斗机开火并击中目标的时候,充其量只能给FZD―8(八)战斗机挠痒痒罢了。

同时米格―1(一)战斗机自身的问题也限制了其实力的发挥。

这样一综合下来,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呀!米格―1(一)战斗机只能被动挨打呀!

终于解决了高空中的苏军米格―1(一)战斗机,中国的FZD―8(八)战斗机;立刻俯冲而下,向在中低空的苏军其他飞机飞去。

反正他们的任务是坚决阻止苏军飞机完成任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