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二七章 感谢之旅(七)

山沟中的军阀 第二二七章 感谢之旅(七)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家后的华人、华侨代表开始了“大甩卖”,将在印度尼西亚当地的产业变卖出去。开始的时候还是偷偷摸摸地卖,等到被发现了就大张旗鼓地卖了。

本来嘛,华人、华侨将自己的产业变卖当地土著和殖民者都是十分高兴的。因为华人的财富是十分巨大的,不然也不会有排/华/事件了。因此他们都打算低价收购华人的产业。出乎意料的是,在产业出售的价格上,华人没有进行斤斤计较,反而很是爽快地低价卖出了,弄得当地土著和殖民者十分迷糊。

迷糊归迷糊,这送上来的好处还是要的。这不,当地土著和殖民者对华人出售的产业那是来者不拒,有多少收多少。甚至还有人开起了专业的出售服务公司,向买卖双方提供信息,自己则从中抽取佣金。

但很快当地土著和殖民者发现不对劲儿了。因为那些并不富裕的华人、华侨都开始将他们手中的东西拿出来卖了。尽管价格十分低廉,甚至可以说算得上是白送。但还是让当地土著和殖民者嗅到了一丝不好的味道。

没过多久他们的担心成为了现实。

大量的华人开始举家带口地离开荷属印度尼西亚。这下子轮到当地土著和殖民者慌了。要知道荷属印度尼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之所以这么富庶,华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华人就没有荷属印度尼西亚的富庶。这华人走了,也就意味着荷属印度尼西亚创造巨大财富的绝大多数人走了。这对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当然不会就这么心甘情愿地放走华人。于是他们开始了阻碍行动。

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的阻碍行动说白了就两方面,一方面是软的,另一方面是硬的。

软的被分成了两方面,一方面针对当地华人。对当地华人,特别是那些香/蕉/人,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许诺绝对保证他们在当地的各项权益会得到保证,绝不会随意受损。同时让这些香/蕉/人当说客,去说服那些想要离开的人留下来。

另一方面针对李斌本人。对李斌本人,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则是威/逼/利/诱的招数都使了出来。对此李斌的反应很直接,直接将当说客的人赶了出来。

硬的也被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当地华人,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坚决不允许当地华人、华侨回国,即使回国也要净身出户。说白了就是你想要回去也可以,但你回去的时候,携带的只能是衣物之类的东西。至于金钱这类值钱的东西,还是留在当地吧!

另一方面针对英法等强国,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对英法等在东南亚地区有极大利益的国家晓以利害,让他们明白一旦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地的华人大规模离去,那么难保在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华人不跟风离去,到时候你们英法也准备跟着蒙受巨大损失吧。

反正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是打算将英法等在东南亚地区有极大利益的国家拉下水。

在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软话和香/蕉/人的不断的催眠下,一部分华人居然还真的信了这完全不靠谱的鬼话,选择了留下来,人其他人怎么劝说都没用。

而英法等在东南亚地区有极大利益的国家也在仔细考虑好决定支持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的做法,绝不能让太多的华人离开。

对此李斌紧急发表声明,声称在荷属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之所以离开当地,是因为当地政府不但不能保护华人在当地的合法利益,反而还坐视当地土著对华人进行随意侵害。当地华人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不得不离开。当然,相信如果荷属印度尼西亚在英法美这类民/主国家的管理下,肯定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得,李斌的声明让英法美三国大乐,让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和荷兰政府都大感麻烦到来了。

先前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不得不主动派兵保护当地华人、华侨,就是害怕英法等国趁机将手伸进荷属印度尼西亚。要知道曾经称霸海洋,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王国,到现在只剩下了这荷属印度尼西亚一块殖民地了。要是这里都丢了,荷兰王国就失去了最大的一份财政来源,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这时候英法两国又发表声明了。在声明中,英法表示很愿意派遣船队进入荷属印度尼西亚,帮助当地华人、华侨平安撤离荷属印度尼西亚。

英法的算盘荷兰人当然明白,这些华人一旦乘英法的船离开,到时候在哪里下船还不是英法说了算。要是送到中国还好,送到英法的殖民地里荷兰就亏大了。

再说了,声明中英法明确表示要“平安撤离”。这不是说会在商船上安排些携带武器的人,当保镖和监督者吗!?

荷兰人还没笨到,连这都看不出来的程度。

接下来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也不得不发表声明,表示将不会对华人离开设置任何障碍,没有离开的华人的各种利益也会得到保证。

就这样在荷兰的放权下,很多华人乘坐商船离开了荷属印度尼西亚。因为这次华人离开来得太突然,中国方面并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船只,只能租借其他国家的船只运送。这时候当地有能够远洋航行船只的华人主动献出了自己的船只,表示愿意无偿将商船投入到运送华人、华侨回国的行动中。经过多方努力,足以让当地华人回到祖国的商船终于凑足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将他们安全地送回国。

为了保证路上的安全,护航舰队还特意抽掉了两艘重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担任护航任务,以防某些不开眼的海盗,打装有回国华人商船的主意。同时驻扎在海南三亚的海军也派出了接应舰队。

本来这次到达东南亚地区只是为了向支持祖国抗战的华人、华侨表示敬意,谁曾想出了这种乱子。好在事情解决了,顺带着将当地华人、华侨进行了一次大迁徙。这倒省了未来的功夫。

对于那些留在当地的人,不管是香/蕉/人,还是那些放不下产业,轻信荷属印度尼西亚当局的华人,李斌只能为他们祈祷了,希望他们未来过得顺利、幸福。

处理完了当地的事情,船队继续前行。由于在当地耽误了一些时间,船队不得不将速度加快了不少。

船队离开了狭窄的马六甲海峡,向苏伊士运河驶去。

这苏伊士运河本来是不存在的,是后来人工慢慢开凿出来的。

最初的苏伊士运河的最初开凿可能是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etIII,其名字即为“苏伊士”一词的来源。约公元前一八七四年到公元前一八五五年在位)为了通过陆行平底船进行直接贸易,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连接红海与尼罗河。一些证据显示这条运河的存在至少持续到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随后运河被荒废。

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TheHistoiesofHeodotus)记载,大约在公元前六零零年,Necho二世着手它的重新挖掘工作,但没有完成。

古代时期

苏伊士运河在公元前二五零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获得。在随后的一千年中被连续改进、摧毁和重建,直到最终于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al-Mansu)废弃。

其后,苏伊士运河被断断续续挖掘和开放,分别在公元前一一七年罗马时期的图拉真国王和公元六四零年欧麦尔・伊本・哈塔卜时期两度长时期开放。

十八世纪末拿破仑・波拿巴占领埃及时计划建立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不过由于法国人的错误勘定结果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无船闸的运河是不可能的,随后拿破仑放弃计划,并在和英国势力的对抗中离开埃及。

法国在拿破仑失败之后,重建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因为在美洲的殖民地失于英国,所以法国重点向东方发展,打通苏伊士运河对法国意义更为重大。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法国驻埃及领事斐迪南・德・雷赛布(FedinandMaiedeLesseps,一八零五至一八/九四年)子爵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SaidPasha)特许。帕夏授权雷赛布成立公司,并按照澳大利亚工程师AloisNegelli制定的计划建造向所有国家船只开放的海运运河。通过对有关土地的租赁,公司可从运河通航起主持营运九十九年。

一八五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苏伊士运河公司(pagnieUniveselleduCanalMaitimedeSuez)建立。强迫穷苦埃及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十一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一千八百六十万英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

运河于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通航,这一天被定为运河的通航纪念日。

运河建成后却陷入了被争夺的纷争中,争夺运河的是英法两国。

一九八七年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一千两百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百分之四十四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随后,英国政府采用各种手段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

接着,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于一八八二年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地区建立起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近十万军队。

由于苏伊士运河直接影响世界各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对英国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对。一八八八年西方数国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国却直到一九四零年才正式加入这个公约,但仍继续在运河区驻扎大量军队。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指使土耳其军队进攻埃及以夺取运河,但没有成功。一九二二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后,仍保留着在运河区的驻兵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于一九三六年迫使埃及签订为期二十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港等。二战期间,英国再次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也就是说《英埃条约》签订后,英国仍保留着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为什么英法两国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呢?

还是因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全长一百九十多公里。该运河处于欧亚非三大洲接壤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水道,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

苏伊士运河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五千到八千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八千到一万公里;对黑海沿岸国家来说,则缩短了一万两千公里。

对于英国,这样一个视大海为后花园的国家来说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就意味着英国对海洋的掌控又多了一分。其他海洋国家都要看英国的脸色行事。

试问,英国怎么会,不对此,不择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