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一七四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四)

与中条山要与大部队会合的日军相比,被八路军、新四军攻击的日军要悲惨得多。对日军来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左全的新作战计划。

时间往回走一点,回到六月十九日的晚上。

“那你想怎么改?”朱得宗和彭德海两人同时问道。

“两位老总,我们暂且不提怎么更改作战计划,先说说目前我军与华北日军的各自优势、劣势,然后再谈制定新的作战计划。”

“那好。既然如此,那么你就来说说。”

“那我就先说了,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左权吸了口气,慢慢说道:“我先说说我军的优势和劣势。单从兵力数量、质量上来说,我军与华北日军相比相差甚大。华北日军的哪怕普通一兵都是在国内经受过严格训练才被送上战场的,只要打上几场就是真真正正的老兵了。而我军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他们的战斗力想要形成,没有一年半载是办不到的。都说当兵吃粮,日军士兵虽说不是每天都大鱼大肉吃着,但总能见到荤腥,最不济也有大米白面吃。而我军士兵就惨了,每天能吃到窝窝头都不错了,更别说什么荤腥了。个别部队甚至要每隔三个月才见到一次荤腥,而且数量还极少,根本满足不了需求。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日军士兵在技战术、体力上要远强于我军士兵。我知道这样说有失事实,我军中还是有些士兵要强于日军的。但这些士兵的数量还是太少了,不能形成规模优势。说完了吃的再来说说武器装备。日军的武器装备在下面的部队很受欢迎,每只部队都渴望全军都是全套日式装备。那三八式步枪无论是射击精度还是射程都要强于我军的汉阳造、中正式等老式步枪,唯一的缺点就是杀伤力不大。但这没关系,打到关键地方还是能够打死人的。那歪把子轻机枪虽说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子弹总能和三八式步枪的子弹通用。不像我军的捷克式轻机枪,虽说子弹口径也是七点九二毫米,但却不能和同是使用七点九二毫米口径子弹的汉阳造步枪通用子弹。原因在于汉阳造步枪使用的子弹全长为八点二五五厘米,捷克式轻机枪所用子弹全长为五点七厘米,和中正式步枪所用子弹一模一样。有的时候为了保障机枪子弹的使用,战士们手中中正式步枪的子弹被压低到了极点。在战场上还发生过为了保证机枪火力的持续,使用中正式步枪的战士将自己手中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子弹全都给了机枪手的情况。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临战时每人手中子弹数量通常都不会超过五十发,有时甚至只有十发。而日军就富得流油了,一般来说出击的时候不但每人随身携带一百二十发子弹(注一),还携带数箱子弹箱,每箱子弹箱重三十公斤,一千三百发子弹(注二)。要是弹药不足还可以让后方随时运来,根本就不担心弹药不足的问题。我军是打一发少一发,补充极其困难。歪把子轻机枪虽然没有日本的九六式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日本版)好,但对缺少轻机枪的我军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至于掷弹筒、迫击炮、山野炮之类的重火力,也是我军梦寐以求的东西。但好东西也要用得起才行呀,我军手上的各种火炮也面临着弹药短缺的困境,往往开不了几炮炮弹就没了。但是我们也有日军比不了的优势。日军在华北虽然拥兵几十万,但相对于广大的华北大地来说这几十万兵力还真不够分的。因此日军只能将绝大部分部队放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至于那些山村日军是鞭长莫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我军能在山里生存下来,同时依托山区崎岖的地形与日军展开斗争。当然了日军也不得不倚重那些战斗力低下的伪军,让他们监视我军的动向。可那些伪军实在是太菜了,欺负老百姓还行,让他们与我军正面血战,逃得一个比一个快。我们完全可以柿子拣软的捏,通过打击伪军获得我们急需的武器弹药,然后用这些弹药去对付鬼子。目前鬼子正慌于逃命,说他们成了惊弓之鸟或许言过其实,但说他们无心念战绝对妥妥的。从他们主动放弃大量的辎重加速撤退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完全可以派遣部队在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不一定要全歼被包围的日军,哪怕只歼灭一小部分也是好的,毕竟困兽犹斗呀。要是因此造成太大伤亡就不好了……”左全慢慢述说着。

左全说完,朱得宗和彭德海两人都深以为然。从当前的局势来说,伏击日军的撤退部队有三方面好处。其一锻炼了部队的战斗力。伏击作战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总能将被包围的敌人全歼或者歼灭大部。让更多的部队获得实战经验,总比让他们在还没获得实战经验前与日军影拼好。其二获得了日后作战所需的各种物资。八路军的物资补给有三个来源:一是国民政府拨付的物资,自从退到陕西后国民政府自己都缺物资,当然没多少给八路军了,因此这一条来源名存实亡;二是缴获自日军和伪军的作战物资,这是八路军获取物资的主要来源;三是自产,八路军深知后勤补给的重要性,因此在华北的根据地里修建了几个兵工厂,起初这几个兵工厂只能修理受损枪械、复装子弹,到了一九三八年年初,这几个兵工厂已经能够生产枪械,复装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野炮炮弹,生产八十二毫米及其以下口径的迫击炮炮弹。只是产量还比较少而已,远不能满足部队需要。其三消灭了日军,扩大了八路军、工农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八路军这次发起大规模破袭战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扩大了八路军、工农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吗?要是这点目的都不能达到,那还不如不打。

“如果我们对日军主动撤退的部队进行伏击,我们的兵力足够吗?能保证每次伏击都能获胜吗?”朱得宗虽然有些心动,但还是不放心呀。

“说实话,我无法保证,因为主动撤退的日军实在是太多了。要是我们对每支撤退的日军都进行伏击,无疑分散了兵力,反而不能做到全歼被伏击的日军。”左全说的可是真心话。伏击战本来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兵器打击兵少、兵器也少的敌人(相对于伏击方来说),八路军哪次伏击日军不是这样做的,真要是伏击每支撤退的日军那才叫得不偿失,即使左权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这是对八路军将士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认为左全同志说的没错,就当前的情况来说我们不可能将撤退的日军全都通过伏击的方式留下来。我们能做的最好是能够通过伏击的方式留下一部分日军,特别是携带着大量物资的日军。我们这次发动破袭战的一个目的是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围困,一个目的是获取日后作战的物资。前者我们还没有实现,那些工事、据点什么的全都是死物,我们今天拆了,日军明天一来就又恢复了。那些日军的有生力量才是我们打击的重点,只要这些有生力量没被消灭,日军的围困还是会再次出现的。后者我们虽然实现了一部分,但这些都是日军主动放弃的。那些放弃的都很多,更不要说那些没被放弃的了。而且根据下面部队反馈的情报,我军攻城用的炮弹和炸药消耗远高于预期。子弹数量的消耗虽然较预期的少很多,但真的打起来肯定会直线上升。总不能让部队今天有弹药打,明天就没弹药打了吧。”

“彭总说的对呀。我军本来就不富裕,这次发动破袭战可以说是将老本都拿出来了。要是支出比收获还小,那还打个球。”朱得宗这是深有感触呀。

自从加入工农党以来,朱得宗可以说是见证了工农党武装力量从无到有,慢慢发展壮大的经历。以前在江南赤区的时候,赤军就是凭借这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兵器打击孤军深入的敌军才获得了一次次胜利。每次大胜利,赤军在人数、部队战斗力、所占地盘上都会增加许多。更重要的是赤军根本生产不了的弹药得到了机大的补充,不然赤军就要发动人海战术,进行冲锋了。但话又说回来了,每次伏击都是枪炮打一阵后士兵就冲下去与敌军展开白刃战。这都是为了保证能够缴获足够多的武器弹药,同时节省本就不多的弹药。谁知道下次大战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弹药又够不够。当时自己认为赤军会迎来大发展,可从苏联回来的王名却将欣欣向荣的未来变成了萎靡不振的未来。一九三四年肃/反运动虽说清除了工农党和赤军内部的一批叛徒,但更多的同志却含冤而死。王名走后他的继任者博谷更是坚持王名的做法。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用兵的博谷将赤军全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完全不根据赤军实际情况作战的李德,由此赤军打了大败仗,不得不从江南的赤区转移北上。当时赤军转移时连基本的粮食都缺少,更不要说弹药了。而且连明确的进军目标都没有,简直就是瞎子在到处乱撞。后来知道贺龙、任弼时率领的赤二、六军团在湘北活动,中/央赤军由此改变了方向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知道中/央赤军意图的姜分在北上路线上设下了四道封锁线,前三道封锁线被突破后,中/央赤军向第四道封锁线――湘江冲去。湘江血战后中/央赤军人数由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姜分看着中/央赤军居然逃出升天了(顺便说一句,中/央赤军逃出生天还要感谢东国党内部的不和,不然中/央赤军就真的要在湘江边上成为历史了),姜分一方面在中/央赤军前进的道路上再次设下重兵围堵,一方面命令后面的部队加速前进参与围剿。眼看着赤军就要走进陷阱了,工农党的老同志们忍不住了,他们迫使博谷、李德交出了部队的指挥权,这才让中/央赤军逃过了一劫。也就是在通道这个地方中/央赤军得到了不明人士的资助,从不明人士那里中/央赤军得到了部队继续的粮食、药品、被服、武器、弹药,特别是轻重机枪、迫击炮和相应的弹药。同时不明人士还给出了姜分围剿部队的现状状况,并提出愿意帮助中/央赤军渡过长江北上与在陕北的赤军会合。当时博谷、李德二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姜分的阴/谋;顾润东等人则表示赞同,认为应该相信他们,哪怕因为主动出击导致全军覆没,也比被困死的好。最终顾润东等人的意见占了上风。采取行动后,中/央赤军真的从姜分的围剿中突围出去了,随后在这些不明人士的帮助下中/央赤军顺利渡过了黄河,最终到达了陕北,与陕北的赤军部队会合。事后工农党将在通道发生的事情列为了绝密,只允许极少数的人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通道发生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工农党也只好公开了部分信息。到达陕北的工农党还想派人找找那些救助赤军的救命恩人,结果那些人却象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一样,怎么找也找不到。

长征让工农党重上到下都意识到一支部队在没有充足后勤不记得情况下进行超长途行军的危险,也让工农党意识到建立健全自身后勤补给的重要性。一到达陕北工农党就开始了大规模地屯田,恢复当地经济的行动。西安事变后,工农党趁机从东国党统治区采购了一批机器设备,用于军工生产。抗战开始后由于卫立煌对工农党极为友好,工农党拜托卫立煌采购部分设备,卫立煌二话没说也答应下来了。不然工农党想要在短时间内建设起一个能够生产武器弹药的兵工厂根本就不可能,更不要说有几个兵工厂了,更谈不上发动这次大规模破袭战了。

注一:当时日军步兵子弹携带量普遍为七十五发到一百五十发,这足以支撑一场战斗甚至战役了。当然了知道这次八路军动手没好事的日军将领将子弹数量提升到了一百二十发,以防打到最后士兵手中没子弹了。顺便说一句,二战后期日军子弹生产数量虽较多,但因为美军的拦截,导致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子弹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有时一些士兵甚至会拿着没子弹的枪发动决死冲锋。

注二:最后没查到二战时期日军子弹箱重量和装弹量。但最后以现代子弹箱重量和装弹量为依据估算出了二战时期日军子弹箱重量和装弹量,如有错误还请见谅。以一箱五六式步枪弹箱为例,该箱的容量为一千五百发,重二十九公斤。美军的五点五六毫米弹药运送是在一个木箱里装上两个M2A1弹药箱,总共携带一千六百八十发五点五六毫米弹,一个M2A1弹药箱箱体是三公斤,两个是六公斤,加上一个木箱,总重量在三十公斤左右。也就是说当今弹药箱在装满子弹的情况下重量通常在三十公斤左右。一发三八式步枪子弹的全重为二十一点一克,在完全忽视子弹箱重量的情况下,每个箱子能装载一千四百二十一发子弹(三十公斤除以二十一点一克得到的数字),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后认为当时子弹箱的装弹量应该在一千三百发左右(刨除子弹箱重量情况下的数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