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神雕后传:我在古墓派修仙长生 > 第149章 出家为僧,五岳定鼎

张天禧在恒山之巅盘桓数日,苦寻机缘而不得,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他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川,叹了口气,决定继续北上,寻找新的线索。

他一路向北,不过几日,来到中岳嵩山。

彼时,少林寺已彻底投承朝廷,成为了皇权的附庸。

当少林寺的僧人们发现朱元璋钦点的要犯张天禧竟敢现身嵩山时,他们立刻发动全寺武僧,誓要将他拿下。

张天禧心中懊恼不已,这情景仿佛重演了当年在武当山的遭遇。

只是当年有杨不悔出手相救,而在这少林寺中,他却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幸好他在终南山上苦修多年,武艺已有长足进步。

他且战且退,试图寻找突围之机。

突然,他瞥见旁边有一座破旧的小庙,于是趁机潜入其中。

庙中有一位老方丈,虽然年迈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他见张天禧闯入庙中,却并未惊慌失措,反而从容地打量起他来。他发现张天禧气质非凡、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便知此人非等闲之辈。

于是,决定将其收留,以庇护其周全。

当少林寺的武僧们气势汹汹地追至小庙时,老方丈独自出门应付。

他三言两语之间便打发了那些武僧们,让他们相信张天禧并不在庙中。

少林寺的武僧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离去。

张天禧见追兵退去,连忙从藏身之处走出,向老方丈道谢:“多谢大师救命之恩!”

老方丈微微一笑,说道:“施主无需客气。此处甚是偏僻,若是无事,你尽可在寺中盘桓几日。”

于是,张天禧便在这座小庙中住了下来。

他每日与老方丈谈经论道、切磋武艺,倒也过得清闲自在。然而他心中始终挂念着寻找五岳之秘的事情,不敢有丝毫懈怠。

某日清晨,张天禧在庭院中散步时,突然听见一阵棍棒交击的声音。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僧人正在演练棍术。

那僧人一招一式虽然普通无奇,但每一棍都砸得地面砰砰作响、气势惊人,仿佛每一棍都能撼动天地一般。

张天禧细细观察这僧人,见他容貌方正、眼神坚定有力、身形矫健如龙,心中不禁一动。

他走过去与那僧人攀谈起来,得知这僧人原本是抗元义士之后,在少林寺出家为僧。

然而他因看不惯少林寺与朝廷勾结、铲除往日功臣的行径而愤然叛寺出走至此。

张天禧听后点点头,心中对这僧人的遭遇和志向颇为敬佩。

他从剑匣中取出那柄檀木剑赠予僧人,并传授了他上乘的剑法。

这僧人本就是武学奇才,得了张天禧的剑法后更是如鱼得水、进步神速。

他日夜苦练不辍,很快就将剑法练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后来这僧人在嵩山开宗立派创立了嵩山派,一时声势浩大、威震武林,连少林寺都为之感到心悸。

而张天禧见朝廷依然在追杀自己,加上自己早已看破红尘的纷扰和世俗的羁绊,于是干脆在这无名寺中出家为僧,拜救了自己的老和尚为师,法号道衍。

庙中的生活平静而单调,青灯黄卷间,张天禧潜心修行,参悟禅机。

他在晨钟暮鼓中感受岁月的流转,于佛号经声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然而,好景不长,老和尚终至大限,圆寂西归。

张天禧闻此噩耗,如遭雷击,悲痛欲绝。

他深知师父一生行善积德,禅心坚定,此刻离去,必是得证菩提、往生极乐。

于是,他强忍悲痛,为师父料理后事,一一细致安排,务求不留遗憾。

之后,张天禧决定继承师父的遗志和衣钵。

他易容成老和尚的模样,手持其度牒,接过了这份沉重的责任。

在整理师父的遗物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书信,方知师父俗家姓名姚广孝,原来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

从此,张天禧便以姚广孝之名行走在江湖与庙宇之间,传播佛法精深广大之道理,践行师父的遗愿。

这日,他东行来到了雄伟的泰山。

泰山派与桃花岛的渊源深厚,得知他的身份后,自然以礼相待。

然而,张天禧却敏锐地察觉到泰山派的式微之势。

祖师爷宋诗道所创的“岱宗如何”剑法,深奥玄妙,后代弟子难以领悟其中精髓,导致门派实力日渐衰微。

他将手中五剑之一的松木剑赠予泰山派掌门,并传授了与之相配的剑法。

此套剑法虽对资质要求不高,但威力却不容小觑,尤其适合群斗之用。

泰山派弟子得此剑法,如虎添翼,门派实力大增,再度兴盛起来。

而张天禧手中五剑仅剩下一把桑木剑,却迟迟寻不到合适的传人。他心想,或许一切皆有定数,五行尚且有缺,大成之道又怎能尽善尽美呢?

此时,洪武三十一年的风云变幻,如同苍穹之上的乌云翻卷,预示着暴风雨的即将来临。

朱元璋,这位一代雄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驾崩归天。

他的孙子朱允炆,在众人瞩目中登上皇位,成为建文帝。

新帝登基,朝野上下本应是喜气洋洋,然而建文帝却出人意料地开始了削藩之举。

他对待自己的亲叔叔们毫不留情,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惶惶,仿佛有一股肃杀之气笼罩在皇宫之上。

在这股肃杀之气中,张天禧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朝廷的变故。

他虽然身在江湖,但心系天下,对于朝廷的动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他回想起当年郭复的预言,心中明白天下将乱,正是此时。

他夜观天象,见北平一代龙气颇盛,仿佛有明主降世之兆。

于是,他决定云游至燕京,在庆寿寺挂单修行。

他希望在这里能够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也希望能够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寻找一丝生机。

然而,就在他刚刚安顿下来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却闯入了他的视线。

那是他的师妹殷无恨,她离开了终南山,不远万里来到北平寻他。

两人师出同门,有着独特的联络方式,很快便在庆寿寺相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