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狼烟行 > 第五百九十章 重启诸子百家

三国狼烟行 第五百九十章 重启诸子百家

作者:凉州大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37: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送走了费,众人又是按坐次落座!

“以诸位所见……”

李牧环视着大厅内的众人,面带笑意的朗声问道:“为官之人,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

听闻自家主公所言,众人心下一顿,思虑起来。

“主公!”

半晌之后,蒋琬似是有了思虑,朗声进言道:“以蒋琬所见……德才兼备,自然是最好!二者若是不能兼得,当以德为先!”

“公琰所言有理!”

诸葛亮先是肯定了一句,旋即,便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只是……如今,正处乱世之中,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才能最快的壮大实力,最快的结束乱世。以亮所见……主公当度才量人,唯才是用!当然了……为官之人的德行操守,亦不可忽视!”

“公琰、孔明所言,皆有道理!”

李牧点了点头,环视着大厅内的众人,一脸肃穆的朗声说道:“德才兼备,谈何容易?有德无才,是为中庸之人;有才无德,亦是中庸之人!这两种人,各有利弊!唯有德才兼备者,才是世之贤才!”

众人思虑一番,点头称是!

李牧看着大厅内的众人,面带笑意的询问道:“眼下……大汉的选官制度……有哪几种途径?”

众人心下虽是知道,自家主公定定是清楚……大汉的选官制度,一时之间,却还是没能参透,自家主公为何有此一问。

“主公!”

蒋琬朗声回道:“严格来说……大汉的选官制度,只有‘察举制’……这一途径!”

李牧依旧是面带笑意的朗声说道:“公琰且详细说来!”

蒋琬点了点头,娓娓道来……

根据蒋琬的详细解释,‘察举制’可概述为:

察举制,也就是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汉代察举选官的标准,大致有四条,即……其一,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其二,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其三,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其四,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史称“四科取士”!

四科取士大约起源于西汉,东汉时期,依旧是延续了这一选官制度。

察举制度选官之时,有时候,只用其中的一两科;有时候,又是四科全用。不管怎样,都会有诏令临时规定。

察举的标准,或者说,察举制选官的大科目,只有四科;但是,察举选官的具体科目却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

像“孝廉”、“茂才”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以过得官职!

这些察举科目,实际上又分为“岁举”和“特举”。岁举是常用制度,特举是由诏令临时规定,不过,两者都是由下向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大汉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

但是,这种看似“民主”的选官制度,其中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

因为,察举选官制度,虽是有着系统规定的制度,但是,这种选官制度,是“以选官人为主”的制度,而不是“以法为准”的制度!这种制度,极容易被世家、贵族所垄断!

整个两汉,对儒家思想的推崇,特别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为形成重视德行的社会风气,提供了思想条件。

继而,“孝廉制度”成为稳定的入仕制度,为形成重视德行的社会风气提供了制度条件。

欲要为官者,必须由他人举荐,而被举荐的先决条件是……以

孝廉为代表的个人德行;其次,才是考察一个人的真才实学!

一言以蔽之,察举制,是以德为先,量才为后!

足足有一刻钟的时间,蒋琬才将“察举选官”制度,解释的清楚。

“放眼当今天下……”

李牧站起身来,环视着众人,沉声问道:“以诸位所见所闻……以察举为官者,有几人是……有真才实学、经世致用的……真正人才?”

众人心下一顿,面上的神色,当即有些凝重!

蒋琬轻咳一声,一脸郑重的回道:“寥寥无几!”

“察举制在初始时期,确实为天下社稷……选出过有用的人才。但是,如今之时,察举选官的权力,早已被世家、贵族所掌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四世三公’之称的袁家,之所以能有这般显赫的百年基业,是因为……袁家掌控了察举选官的舆论!袁家如此,天下的世家……亦是如此!”

“大汉能走到这一步,世家才是最大的祸根!”

李牧走下主位,来到大厅中央,踱步环视着众人,沉声说道。

众人面上的神色,又是肃穆了几分!

“放眼天下,多少人才,埋没于乡野,隐没于世家的羽翼之下,难有出头之日!

放眼天下,多少寒门子弟,终生不识一字,终生难以出人头地,哪怕是……他有先天之能!”

李牧踱步于大厅,一脸肃穆的沉声说道:“有智者吃智,有力者吃力;有智者治人,有力者治于人!正因为……世家豪强操纵垄断着天下舆论、为官途径,寒门子弟才无有出头之日!久而久之,世家愈发的强大、,寒门只得任其驱使!”

众人一脸凝重的点头称是!

“放眼天下,除却孔明一人……”

李牧看着诸葛亮的方向,一脸敬意的沉声说道:“尔等之中,我凉州军中,整个天下之中,精通儒学者,数不胜数,但是,精通诸子百家者……怕是少之又少!而我李牧……连最基本的儒学经典,都还不甚了解!”

诸葛亮站起身来,亦是面带敬意的朗声说道:“主公虽不识儒学经典,却精通王道、霸道!”

“略知皮毛而已!”

李牧摇头笑说一句,旋即,沉声说道:“即日起,重启诸子百家,再现百家争鸣之盛况!”

除却典韦几个武将,诸葛亮、蒋琬、张既、诸葛均、庞山民等文臣,心下一顿,齐齐的看向自家主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