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狼烟行 > 第二百一十七章 贤才慕名投刘备

三国狼烟行 第二百一十七章 贤才慕名投刘备

作者:凉州大司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37: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187年五月初,青州北海国下密县令刘备,随青州、徐州刺史出兵,讨伐流窜于两州之间的黄巾残余势力。五月末,青州、徐州两地的黄巾军战败后,四散而逃。刘备因立功颇多,朝廷敕封其为东莱郡太守。

东莱郡下辖黄县、惤国、曲城、掖国、当利、卢乡、牟平、东牟、昌阳、长广、不其、黔陬十二县,郡治在黄县。

187年7月中旬,青州东莱郡太守刘备,随青州、冀州刺史出兵,征伐寇掠冀州清河国、青州平原郡的乌桓军。不及一个月时间,汉军便收复了清河国、平原郡两地。

不管是讨伐青徐黄巾军,还是征讨乌桓军。这两次战役的实际指挥者都是刘备。一方面是刘备的战功,一方面是刘备乃大汉中山靖王后代的原因。刘备的声名,渐渐的在青州、徐州、冀州、兖州四地传开了。

刘备就任下密县令时,左右只有关羽、张飞、简雍、田豫四人。

简雍,字宪和,幽州涿郡人,是刘备的同乡兼小。简雍其人,以口才见长,喜欢高谈阔论,又不拘小节。

田豫,字国让,幽州渔阳雍奴人。刘备拜访公孙瓒时,路过雍奴与田豫相识,二人一见如故。从黄巾民变开始,田豫便追随刘备,四处奔波。田豫此人,文武双全,勇力过人,尤其是长于军略、统军!

刘备赴任东莱郡太守后不久,北海国人孙乾,慕名来投刘备。刘备也听闻过,孙乾被大儒郑玄推荐为官的事。刘备心下大喜,出府相迎孙乾。

自孙乾来投后,治民理政方面,刘备每有不能决断的事,都会先请教孙乾。孙乾虽不是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一州之才却也是绰绰有余;况且,孙乾最为出色的地方,便是他的口才和外交能力。

青州曾被黄巾军不止一次的劫掠过,东莱郡自然也不能幸免。刘备接手的东莱郡,确实是个烂摊子,田地荒芜,百姓缺粮;世家巧取豪夺、把持各县政务;军备废弛、军队几无可战之力!

刘备为人仁德、侠义,其治民理政的思想,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主要推行仁德治民。是故,东莱郡各县世家,虽是表面上服从刘备的各项政令,暗地里却是阳奉阴违。

这个时候,孙乾显示出了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孙乾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只带随从数人,亲自登门拜访东莱郡十二县的世家。孙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这些世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然也少不得威胁一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孙乾的一番努力。东莱郡的世家勉强同意,低价卖给百姓粮食、出钱资助刘备招募兵士。

但是,这些世家,又乘机向刘备讨要官职,谋取在政治上的利益。刘备还没有完全掌握东莱郡,只得与这些世家相妥协!

有了关羽、张飞、田豫、孙乾、简雍五人的文武并用、同心协力,刘备在东莱郡初步站稳了脚跟。

……

188年二月初,东莱郡黄县太守府!

“大哥何故这般叹气?”张飞见刘备面带悲色、叹息不止,猛灌下一碗酒,诧异道:“大哥不妨说出来,大伙也好参详参详!”

“大哥可是心忧天子,心系天下?”关羽见刘备没回话,捋了捋颌下长髯,沉吟道。

“唉……”

刘备又是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眼下,董贼把持朝政,以下犯上,挟持陛下,大汉社稷有累卵之危。备既是高祖之后,又是大汉太守。上不能除贼扶保陛下,下不能安定东莱郡。备愧对陛下,愧对黎民百姓!”

“大哥……这有何难?”

张飞怒冲冠,拍案而起,沉声喝道:“三弟这就点齐兵马,一路杀奔到雒阳城,生擒董卓老贼!”

刘备、关羽见张飞豪气干云、须皆张的样子,心下又是欣喜又是无奈,二人摇了摇头,但笑不语。

“三将军稍安勿躁!”

田豫拉着张飞坐下,随即沉声说道:“东莱郡相距雒阳城甚远。况且,东莱郡各县尚未诚心归附主公,我等若是提兵西征,东莱郡恐不复主公所有!再者,东莱郡可用之兵,不过五千,何能是董贼的敌手?”

“战又不战,如之奈何?”张飞又是灌了一碗酒,沉声说道:“孙先生、简先生快给大哥想个好主意哇!”

孙乾、简雍不擅军略、谋略,二人苦思冥想半天,面带愧色的摇了摇头!

“太守,府外有两位先生求见。”

就在这时,太守府的管家前来禀报。

“你且去将那两位先生,迎进府……”

“且慢!”

刘备不等关羽说完,连忙起身,正了正衣冠,正色道:“备亲自去迎接二位先生!”

关羽、张飞、田豫、孙乾、简雍五人,连忙起身,随刘备出府。

“刘备不知二位先生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还望二位先生勿怪!”

刘备出了太守府,快步下了台阶,来到那两人面前,深深一拜,正色道。

“冀州清河国人崔琰崔季珪,见过刘太守!”

“青州北海国营陵人王修王叔治,见过刘太守!”

崔琰、王修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朝着刘备一揖到地,朗声回道。

刘备乍一听来人是崔琰、王修,心下又惊又喜,连忙打量了一番二人。崔琰高雅刚直、王修至孝忠贞,刘备也是早有耳闻。

只见,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端的是俊逸非常!王修面目刚毅、颌下短须,端的是儒雅威严。

“季珪先生、叔治先生!”刘备又是施了一礼,拉着二人的手,一脸敬重道:“快进寒舍一叙!”

崔琰、王修应了声,便同刘备并肩进了太守府。众人分宾主坐定,崔琰、王修落座于刘备下位。

“备常听冀、青两州士人、百姓,说起二位先生的大名,恨不能早日得见耳!”刘备双手端起酒杯,敬了一杯酒,正色道:“今日能得见二位先生容颜,能受教于二位先生,备无憾矣!”

“刘太守败黄巾流寇,讨乌桓异贼,恩威流于四方,仁德布于东莱郡。崔琰有幸得见刘太守尊颜,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崔琰回敬了刘备一杯,一脸肃穆道。

“季珪肺腑之言,亦是叔治所想!”王修点了点头,回敬了刘备一杯,朗声说道:“叔治敢问刘太守……生平之志?”

王修话音刚落,刘备陷入沉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