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重生之官路商途 > 第五百一十一章 野心

重生之官路商途 第五百一十一章 野心

作者:更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5 07:47:24 来源:蚂蚁文学

第五百一十一章 野心

欧美电子厂商专业化经营思路对德州仪器(ti)有个深远的影响,使得德州仪器一直以来就有这样的传统:即使在技术研发中搞出什么产品技术,宁可将相关产品技术转让出去,德州仪器也绝少涉及最终产品领域,而是专注的扮演半导体元器件供应商与服务商的角色。

由于德州仪器有这样的经营思路与传统,那自然就是锦湖现阶段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不存在直接竞争,张恪就不用太担心德州仪器会故意在产品技术上、芯片供应上卡锦湖的脖子。

由于德州仪器有这样的经营思路与传统,陈信生在他结束德州仪器的服务期之后转任锦湖并不存在实性质的阻碍,确知陈信生本人的意愿,德州仪器高层包括首席执行官安吉伯在内,都只是表示相当的遗憾;但又对陈信生转任锦湖促进两家公司之间关系有着很高的期待。

陈信生转任锦湖的事情取得德州仪器高层的谅解,又鉴于锦湖紧接下来就想从德州仪器引进半导体芯片封装、成品测试与手机成品生产两个项目,张恪希望前期的项目谈判就直接成为陈信生转任锦湖的过度期,由于陈信生与德州仪器的聘用期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所以需要与德州仪器就此签署一份正式的谅解协议,才能让陈信生在前期项目谈判中代表锦湖的权益,也是为陈信生转任锦湖彻底铺平道路。

半导体芯片封装、成品测试项目并不涉及关键的核心技术,而且这一块业务,相对说来劳动力成本占了很高的比例,相关产业转移到劳力动成本低廉的中国,德州仪器自身也有这样的意向,这样也才能在大中华区的芯片代工业务上与台湾的台积电竞争继续保持优势,合资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德州仪器提供完整的技术与少量资金,锦湖提供生产基地与主要建厂资金,张恪不太计较前期的利益得失,但是要求后续的技术开发交也由两家合资的泰忒光电研究院进行,大不了泰世光电研究院更名为泰忒微电子与光电技术研究院,绝不希望等现在的封装技术过时之后,还要从德州仪器重新引进新的技术。

德州仪器除了专精手机基带芯片技术之外,手里还有完整的手机产品技术,但是这些产品技术,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这些专业生产手机产品的电子厂商相比,就要整整落后一代。

按照德州仪器一惯的经营思路,他们绝对不会对锦湖吝啬他们的手机产品技术,不涉及核心技术的转让,通过美国国家审查也是会有什么麻烦。

但是,拿德州仪器的手机产品技术组装出来的原型机,张恪虽然无法从技术上给予什么评价,但是直观上跟移动通讯模拟信号时代的大哥大有得一拼。

今后十年,手机产品设计的思路永远都聚焦在三个词六个字上:“大方、雅致、时尚”,德州仪器手机产品技术拼装出来的原型机,离上述要求差距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所谓聊胜于无,有与大哥大相媲美的全套手机产品技术,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除了选择与德州仪器合作之外,张恪根本就没有信心从诺基亚、摩托罗托、爱立信等手机厂商手里拿到产品技术。

看到国外手机厂商在国内市场掠夺成性,国内厂商不可能不动心,但是国产手机迟迟无法推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跟这些海外手机厂商的封锁与压制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然,仅这些技术是不够的,张恪不奢望能拿手机基带芯片技术——那绝对是奢望——但是手机电源管理技术,张恪也不奢望能拿到德州的最新技术,哪怕落后两代的技术也行,毕竟,这一项技术,不仅手机会用到,对mp3等相关消费电子产品都有触类旁通的作用,有相关技术基础,成汉璋领导的ess技术攻关小组就可以节约宝贵的技术研发时间。

德州仪器也不愁锦湖掏不出钱来,锦湖在第三代解码芯片上所占的权益,保证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相当强的支付能力。

技术、设备设进永远是长期扯皮的事情,张恪在德州仪器总部参观访问了五天,最大的成就,就是几乎参观了德州仪器所有引以为傲的技术成就,给锦湖特别是锦湖下面的ess明确了十二项日后重点要攻克的研究方向。除此之外,就陈信生的转任问题,与德州仪器签署谅解协议,实际上提前一个半月结束了陈信生在德州仪器的任期,锦湖为此还要额外支付德州仪器近二十万美金作为补偿。

德州仪器(ti)中国区副总裁周正青将接替陈信生总裁的位置,而德州仪器组建大中华区公司的计划,也将由于陈信生的去职而暂时隔浅。

2月19日,陈信生实际已经成为锦湖的一员,张恪希望他与肖晋成留在达拉斯主持与德州仪器的项目谈判,张恪心里非常清楚,他对陈信生说道:“锦湖要上手机项目,最大的阻力不在引进和进一步开发新的产品技术上,而在国内……”

“国内对移动通讯设备生产没有专门的条文,最终的项目审批权还是在邮电部手里,恪少是说这方面的阻力吗?”

张恪点点头,说道:“摩托罗拉这些手机厂商与邮电部大佬的关系,不要问别人,问叶建斌就知道。”

陈信生与叶建斌见过面,知道这么个人。盛鑫是爱立信在华东地区的总代理商,当初爱立信要挤入国内的市场,但是由于摩托罗拉与邮电部的关系密切,硬生生挤不进邮电部旗下的销售渠道体系,只能另辟蹊径,在邮电部销售渠道之外,重新建立完整的三级销售体系,也由于盛鑫公司的出色表现,才让爱立信在九五年成功的撬开国内的市场。随后多家海外手机厂商借鉴爱立信的经验挤入国内市场;所以海外手机厂商与邮电部之间的猫腻,叶建斌再是清楚不过。

对锦湖来说,市场的问题好解决,要渠道有渠道,爱达电子在国内的影响还算可以,但是邮电部内部可能存在“宁与外贼、不与家奴”的媚洋思维,想在九七年拿到邮电部的一纸批文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排除邮电部希望将第一张批文留给邮电部下属的电子企业,国内的行业垄断虽然让人觉得很操娘,但是又无法避免。

陈信生问道:“是不是先搞定批文再与ti谈项目引进的事情才更妥当?”

“不,”张恪态度明确的说,“就算批文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下来,并不影响锦湖从ti引进手机产品技术并进一步的开发,大不了,我们从东南亚的市场先做起来;除此之外,我还希望你能与成汉璋一起寻找手机基带芯片开发方面合适的技术人员,能有一个团队则更好……”

张恪当然不会忘七八年后联发科的成功经验,联科发九九年底才从美国一家手机基带芯片研发公司挖到人手。具体是从哪家公司挖到人,张恪也不记得,大概记得一直到零一年初,联发科的手机芯片部门才开始正式的研发手机基带芯片,零三年底就形成量产的能力,零七年就占据全球手机芯片市场17%的份额。

只要找到合适的人手,锦湖从九七年开始进行手机基带芯片开发,相信不会比联发科的速度慢。特别到了零四、零五年之后,锦湖在移动通讯上还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可能会相当吃亏。

陈信生点点头,张恪此时的决定倒符合他这些天嘴里一直念叨不停的系统化经营策略:建立完整的产品结构,所以要从ti购卖手机产品技术丰富“idea爱达”这个品牌下的产品线;建立完善的技术结构,所以一开始就紧跟着瞄准手机核心元器件基带芯片的制造技术。

虽然要找到合适的人手并非易事,几家手机芯片的专业厂商包括德州仪器在内对这一块的技术封锁都非常的严格,但也不是绝非可能。在手机基带芯片研发领域,华裔科学家的表现相当的出色,而这些人在与原公司的聘用协议期满之后,就有可能带着手机基带芯片的丰富研发经验加盟锦湖。

陈信生以为,只要国内电子厂商多几家有张恪这样的野心,国内电子企业要追赶欧美并非遥遥无期的事情。

{宜搜小说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