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重生之官路商途 > 第二百七十二章 要争时间

重生之官路商途 第二百七十二章 要争时间

作者:更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5 07:47:24 来源:蚂蚁文学

第二百七十二章 要争时间

九十年代,各个地区对中古建筑群的保护都很难到位,除了保护的意识跟不上之外,地方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也很重要的原因,而且地方政府因为体制的问题,存在某种程度的短视:既然无力保护修缮,那就拆除重建好了,留给后任处置,大概会显得自己很无能吧?

即使唐学谦也无法摆脱这种心态的束缚。

张恪看了许鸿伯一眼,没有说话。

许鸿伯也清楚钱才是解决沙田旧城保护最关键的问题,说道:“普查工作才做到三分之一,仅这三分之一的区域,也要差不多三个亿的修缮资金……”

这么说,将沙田东片都保留下来,差不多就要十个亿的资金,虽然很艰难,但是毕竟要做,等全拆掉之后,就算拿一百个亿来挽回都没有可能。

张恪将棋馆的那张图摆到许鸿伯的面前,说道:“许老师总不能一直借用道观的地方,这地方不错,修缮之后就给棋院用,还要麻烦许老师多费心……”

“要争时间……”许鸿伯说道。

前街刚刚拓宽,丹井巷与街市之间的那一列建筑群是沙田东西两区的分界,而且海州第一高楼府天大厦就位于街市与前街的交叉口,已经建到十五层的高度,加上前街的拓宽工程完毕,直接改善那个地段的投资环境,有人对沙田东片动心思,首先也会看中府天大厦东侧与前街交界的丹井巷地段。

张恪此举就是要在那里给眼冒绿光的地产商们设置第一道障碍。

市里早就对沙田形成全部拆除的统一意见,房管局禁止居民自行在原地拆迁重建,但是不会禁止产权转移、也不会禁止房主对旧宅进行修复性改造。

其他人投资旧宅改造,遇到野蛮的地产商与拆迁公司可能会血本无归,但是张恪根本就不用担心这点,就算市里最终决定要将这块地拿出来,那些地产商也要考虑仅拆一座棋馆就要付出的成本到底合不合算。

所以要争时间,必需在市里决定将那块地拿出去之前,将钱投进去。

张恪点点头,说道:“钱,我随时能抽出来,你这里的速度够快就行。”张恪原打算给自己卖一辆保时捷跑车,这么看来,只能随随便便买辆中档轿车算了,要能拖到明年年尾,将丹井巷与街市之间的所有宅子拿下都没有问题;比较车子来,九五年换套住宅,以及在象山南麓、小江江畔买二三十亩地种植玫瑰,都用不了太多的钱,但是这两件事,也是近期要做的事情。张恪又说道,“锦湖在丹井巷还有两处物业,面积都不太大,结构也不复杂,你们看能不能一起修缮?”

锦湖在丹井巷的两处物业,当初还是托邵至刚挑的,当时锦湖的资金有限,两处宅子加起来也就五六百平米,其结构复杂程度,还不及棋馆的一半,但是适宜改造成住所。

当时的用意是为了托沙田的地价,同时也吸引像锦城地产这样的地产商直接在街市附近拿地,将沙田旧城改造的步骤人为的分成东西两片。当时倒是蛮期待锦城地产会陷在那里,没想到赵锦荣后来与周富明勾搭上,直接促使沙田前街拓宽工程的迅速上马,使得锦城的这个项目在市政工程的配合下看来非常的欣欣向荣。

当然,这也只是眼前的景气,市场会给他们无情的一击的。

此时阻止地产商向沙田东片伸手,也是防止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海州市的商业地产造成太大的打击。摊子铺得太大,会让进度更加的缓慢,仅仅沙田西片已经放出去的一千亩商业用地,想在两三年间全部开发完成,都没有太大的可能。

薛国华是很有趣的老人,对沙田每一栋稍大一些的建筑都很熟悉,谈论起沙田的建筑来,拈手即来,要不是张恪在沙田住过几年,还真无法接上他的话。具体的事情,由许鸿伯安排就可以了,张恪只要拿出经费来,他在棋院坐了一会儿,便告辞离去,出道观时,陈妃蓉捧着书本在前面走,张恪看了看表,都过了十一点,下棋的人基本上都离走了,还有几个痴棋的人留在棋室里弈战,想想读高三的学生还真是辛苦。

陈妃蓉听到后面的脚步声,回头望了一眼,眼眸子在夜色下熠熠生辉。

张恪不想自讨没趣,只是点头笑了笑,便打开车门钻了进去,车子往前开,行了很远,才从后视镜里看见陈妃蓉还站在路灯下,婷婷而立,宛若出水的一支蓝色莲花,清丽脱俗。

市里暂缓对沙田东片的拆迁,主要是因为西片的大规模拆迁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对原建筑群保护上的考虑很少,唐学谦正催促张知非加大宏远新村安置房的建设进度。

由于沙田西片的拆迁速度太快,差不多在半年的时间,涌出一千五六百户拆迁户来,仅这么多量的安置房,以宏远原计划安排的进度,就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做完。

预谋绑架猥亵教师案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对市委书记周富明心理的影响,万勇离开海州之后,市里很快就收到实名举报信,周富明不能阻止纪检机关下去调查,但是明确建议没有关键的证据不予重点调查。他倒不是对万勇存在内疚,而是要考虑自己人走茶凉之后,会不会有人来挖他的老底。另外,锦湖敛聚财富的方式,也让周富明受了一些刺激,就算退休之后想过得舒服一些,直接受贿的风险成本也太高了,他接受谢汉靖的建议,让他女儿周红梅到惠山、新泰各投资一家公司做贸易;当然他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正泰集团提供方便。

入秋以来,周富明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旧城改造、拆迁户安置等问题发生根本性的态度转变,他首先减少对相关事务的直接干涉,其次,转而支持唐学谦处置相关问题一些缓和的作法。

之前实行低价货币拆迁政策,眼下,低价货策拆迁的政策没有变,但是以“低进低出”的政策作为重要补充,即低廉的拆迁价格,也保证有足够量的低廉安置房向拆迁户供应,这一举措,极大的缓解了因拆迁带来的社会矛盾;对安置房的承建单位宏远实业,也给予一定的市政补贴,在贷款问题,市里也向各家银行打招呼。

宏远一开始手里只有两千万资金,其中一千万是向锦湖拆借的,在唐学谦的干涉下,市财政局挤出两千万,建设银行也提供三千万的优惠利率贷款,这样一来,宏远实业就能够同时开动三到四个组团的建设,进度提速了一倍不止。

即使如此,要将西片的三四千家拆迁户都安置完,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已经完成两组团十八栋住宅楼的建设,由于许多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分家自立,六百多套中小套住宅,仅能安置不足三百户的拆迁家庭,仅安置沙田西片的拆迁户,就足以让宏远新村形成一个大型的社区。

张恪通过他父亲张知行向唐学谦简略通报了一下许鸿伯通过古建所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对沙田东片建筑群所做的清查工作,如果对沙田东片实行全部拆迁,虽然市政府会有土地出让的收益,但是海州市将会失出一大片极其重要的、无法再挽回的历史遗产。

在沙田西片拆迁时,唐学谦对重点建筑也做了一些挽救工作,但是仅仅保留谯楼、转角钟楼等极少数的完整历史建筑,孤零零的,很是孤独。

唐学谦考虑了一下,决定在听取许鸿伯等人的汇报之后,再给予判断。

没有市政府里接见许鸿伯、薛国华以及海州大学建筑学院的两名教授,而是选择在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在那栋产权已经移到越秀公司名下的棋馆里。许鸿伯人在沙田有很高的威望,他出面很快就做通原来住在棋馆的六户人家的工作,迅速将产权移到越秀公司名下,并给他们并没有通过排号就最先安排住进了宏远新村,待六户人家搬出去,对棋馆简单处理了一下,稍稍恢复几分原貌。

{宜搜小说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