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枪震河山 > 第五章 密谈

枪震河山 第五章 密谈

作者:血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熙四年。

这样的新年,少了漫天的璀璨烟花,没了歌舞的肆意风雅,美酒琼酿再也尝不出往昔的香醇。西毫城中冷清寂寥,玉禾主街关门闭户,少有过往行人,就连偶尔稀疏驶过的车马也蹄落无音,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刻意的宁静。

而每天日出时,就会有一队执甲披坚的侍卫簇拥着一辆豪华马车从崇华门腾腾而出,沿着沉寂的玉禾大道转钵兰街,最后停在一座檐角高挑,朱墙铜铸的大门前。而当日落时,这辆马车又会准时从这座府邸大门离开。

邑帝除了除夕守岁的夜宴,大年初一的祭祀太庙,其它的时间几乎都守在白起的病床前。白光也很乖巧懂事,大部分时间伏在邑帝的膝上,漆黑的双瞳看着太医刘温在病床前忙碌穿梭,不时抬起尖尖的下颔看着脸色凝重的皇帝,又顺着他的视线看着病床上一直昏厥不醒的父王,不到四岁的孩子,还不太懂得死亡的含义和失去至亲的痛楚。

他问过的唯一一句关于父亲的话是,“皇叔,我父王会死吗?”

虽然刘温禀报说王爷只是受到重击后心肺受损,瘀血积于胸腹导致的昏厥,只要施针化去瘀血便可苏醒过来。但在没醒过来之前,邑帝的心总是揪在一起的。

邑帝对白光的宠爱更甚于自己那些皇子,他轻轻拍了拍白光的小脑袋道:“你父王啊,是没这么容易就死的。”

王府里没有别的年龄相近的孩子,皇帝怕白光闷,另外也想分散他的注意力,便叫来七皇子武奕到王府来陪他玩耍,武奕每天巳时由人送到王府,戌时又有人将他送回华羽宫。两人同日出生,个头一般大小,又是满地滚打不知疲惫的年纪。大年里积雪未融,王府花园里仍是冰雕玉彻的琉璃世界,碎石路边的矮柏上一阵风吹过便会带着大片的雪花簌簌往下飘落。

王府花园在主院卧室的北面,从卧室转折廊再前行百来步的距离有个侧门,门外就是偌大的一个草圃。聂北在主院的四周巡逻转悠,隐隐听到有手下在大叫着什么,便循着声音走过去,远远见到草圃的雪地里有两个儿童纠成一团,两个侍卫在边上附掌助威。近了才看清,原来是七皇子武奕和白光小公子在雪地里玩摔跤。

两人翻翻滚滚、此起彼落,武奕大声叫喊壮大自己声势,白光闷声不响的很专注,每次武奕将他压在身下时,白光总能想办法让局面反转,最后精疲力尽的武奕只能在他身下讨饶。

聂北倚在一株长青柏的树干上远远的看着,见白光双手将认输求饶的武奕拉了起来,二人相互拍打着对方身上的雪花,手拉着手和两个侍卫向侧门走去……

聂北看着看着,突然觉得白光身上比白起多了些东西。

而具体是什么,聂北也说不清。

皇家子弟不比寻常百姓,打记事起就得学各种规矩、教习宫廷礼仪和文武六艺。邑帝对诸皇子之严苛,比之先辈更甚,武奕二岁就要学认字,在华羽宫里从没象在王府这么开心过。皇帝想要白光高兴,对武奕的约束自然就没有平日里严格,随两个孩子怎么玩也不过问。

正月初六。

两人拽着邑帝龙袍袍角往外走,邑帝看着右边的白光,奇怪地问:“小家伙,这是要将朕拖到哪里去?”白光不答,侧头看向另一边的武奕。邑帝哈哈大笑,“好,你不说,让奕儿来说。”说完,低头看着武奕

“我们两个要拜兄弟,想请父皇做个见证。”武奕大声道。

“哦?拜兄弟啊!”邑帝觉得挺好玩,“去哪里拜?”

“前面,父皇跟着奕儿走就好了。”武奕有些激动,小脸蛋涨得通红。

聂北跟在邑帝几步之后,两旁几十个侍卫呈扇形远远保护着这一大两小。

随着两人再走了一会,邑帝被带到一株高大的松柏前,松柏边上垒雪为台,四方形雪台拍打得极为紧致,像是早有准备的样子。

“在这儿?”邑帝笑着问道。

“父皇,您觉得这儿好不好?”武奕仰着脖子问。

“光儿觉得好吗?”邑帝故意问白光。

“松柏寓意长青,光儿觉得挺好。”白光扬起略尖的下颔,瞳仁黑亮的看着皇帝,童音脆得让人心尖发颤。

“皇家男儿,身份终归不同,既然要拜,也不能太随意。”皇帝向身后的聂北招了招手,吩咐了他几句,聂北躬身领命就安排去了。半刻钟不到,管家老吉走了过来,一只手上托着一个硕大的玉盘,上面放着一个精致的白玉缠枝莲纹酒壶,两个小巧纯金的回龙纹酒盏、几支细香,另一只手中抓着只活雄鸡。

聂北从碟中拿出酒盏,给武奕和白光每人一个,再拿酒壶在酒盏中斟满清酒,然后从老吉手中抓过雄鸡,伸左手在鸡脖上一搓,鸡脖上的细毛簌簌落下,接着拔出腰间佩剑横剑划过,鸡血精准滴入盏中,不多不少,恰好每盏一滴。

聂北捏住鸡脖的创口,在二人身前的雪地上肆意挥洒,他催动内力,控制住血流的速度,或点或线,直如在素宣上做画,殷红点点中,竟在白洁无瑕的雪地上留下一幅跃然于冬雪之上、有几分神似的关公神像。

血涸像成,不多不少,刚好够用。

管家老吉垂下眼帘,但眼眸深处却有精光在闪动。

武奕看着,张大的嘴都不记得合拢来,而白起的眼睛却没有一秒离开过聂北的手,直到武奕拉扯他的衣袖,才依依不舍的收回视线。

聂北用消好毒的银刀在两人中指割了个小口,挤一滴血在酒中,轻轻晃动,直到纯素如水的清酒变成均匀的浅红,两人这才交换手中酒杯,仰着细嫩的脖颈奋力将小盏中的血酒喝干。

大邑国中的风俗,不论民间结拜、江湖拜把子,还是贵族的金兰义结都要将融了自身血液的酒与对方交换,以表以心相交、血液交融,从此生死互托,再不相负。

执于手中的细香还在袅袅燃烧,稚嫩的童音还在耳边回荡,“父皇(皇叔)在上,青松为证,我二人……从今往后,有好东西要一起分享,不能分享的要大大方方让给对方,长大以后也要和现在一样,同生死、共患难……听大人们说,病重的人只要有喜事冲一冲就会好,我们结拜是大喜事……”

这份歃血之誓有三分正经,七分孩子气,还带着点诙谐,透着点童趣,但听在皇帝耳中,却又是另一番光景。他一直认为两人是在闹着玩,这么小的孩子又如何懂得结拜二字的含义和份量,但他仍然由着他们胡闹,因为他要白光开心,何况让皇子们与自己王兄的儿子多亲近也是他愿意和希望看到的。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拜兄弟的初衷竟然是想要让自己的王兄尽快好起来。

虽然儿子关心自己的父亲再正常不过,但这还是让他非常非常的感动。

他抚住他们的头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朕要赐你们金兰玉谱,将你们刚才的盟誓一字不漏的誊写在上面。朕望你二人记住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一个字,并用你们的一生去证明。朕也相信,你们所说的每个字都是真的,包括你们的愿望。”

正月十四。

午时。

昏迷不醒将近二十天的定北王终于缓缓睁开了双眼,他费力地想要伸手去拍靠在他怀里低低啜泣的女儿白素素,却感觉连一片指甲都抬不起来。

儿子白光细长的眼线向上弯起,带着兴奋的弧度,点漆般的双瞳一眨不眨的看着正在用视线四周搜索着什么的父亲。

他竟然在瞬间读懂了父亲的眼神,伸出小手,指向正在闭目假寐的皇帝道,“皇帝叔叔在那里,光儿去请他过来。”

邑帝此时已经听到动静奔了过来,白起看着略显疲惫却毫发无损的皇帝,想张嘴说话,眼角却先渗出两行清泪。

正月十五,新年复印开朝的第一天,皇帝宣布了三件事:一是刑部尚书季敏,庸碌无为,不思进益,免去邢部尚书一职,谪降为黎州通判。二是御史大夫童勰闭府静思期已过,见旨后即刻进宫复命。三是清州知州袁岳治州失严,罚奉一年,三年内不得晋升。

应该说,三道谕旨都与白起有关。或者确切地说,都是白起恳求皇上得来的。从白起能开口说话的第一刻起,他就请求皇上不要因两人私情失了公允,要将二人的情感从事情中完全摘出来,之后再去做判断。

白起劝说,童勰虽然莽撞忤逆圣上,但他只是以史鉴今,历来权臣谋逆之事不胜枚举,他冒死谏言也是一心为皇上好,考虑的完全是大邑的江山和百姓,单凭这份忠勇也不能处罚他。袁岳也曾禀请自己清州沿途安护之事,是为臣自己叫他不用管,既无奉命,怎担过失?所以,最多也就是个治州不严,罚点奉禄口头警告一下的责罚。至于季敏,好在皇上安好,自己也并无大碍,但单凭将皇上置于险境这一点就已经罪不可赦,然而考虑到他过往功绩,谪贬出京应当较为合适。

原本按邑帝的意思,这三个人他是绝对不会轻饶了的,但拗不过白起的苦苦恳求,担心不答应会增添他的忧思,从而对病情不利,权衡斟酌了一番后,只得勉强同意了下来。

对于这种结果,三人都甚感意外,但对于这种结果背后的原因,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都猜到了白起。

得知定北王重伤醒转的消息后,宗亲贵胄、朝臣望族们都递上拜贴来王府探病,管家老吉按白起的意思,借口病中不宜打扰几乎都挡了回去,就接见了寥寥数人。就连借着探病想好好表达一下感激之情的童勰、季敏和袁岳,白起也就见了一个。

童勰是晚上递的拜贴,他特意挑了一个皇帝不可能在的时候。对于白起会见他,童勰并没觉得有丝毫的意外。他竟然还带来了礼物,是一幅长达二尺的卷轴,白起只瞧了一眼,便让老吉收了起来。

侍女服侍白起坐起后,就悄悄退了出去,八岁的白素素和弟弟白光靠在两边宽厚的软垫上给父亲小手捶着背。

白起拥衾而坐,侧头看着静静站立的童勰,笑着道:“童大人来看我,就准备这么站一下就走吗?”

童勰闻言,半响不做回应,再看了一眼白素素后,突然冒出一句,“下官仔细看郡主,眉眼像极了王妃,只怕将来京都第一美女的称号,非郡主莫属了。”

没想到他会突然提到亡妻,白起不觉心口一阵绞痛,垂下眼帘,隐去眸中所有的哀伤和愁思,过了片刻,才抬手示意童勰坐下,随意打着趣道,“要说美,整个京都只怕也没几个比得过你童大人金屋藏娇了。”

“童某既无金屋,藏的也不是娇。”

“童大人一向清廉简朴,恕白某失言。不过,童大人喜得千金,白某至今都未到贵府道贺,倒是失礼了。”

“王爷言重了,下官愧不敢当。”

这句话说完,童勰又不做声了。白起看了他一眼,心中想着,这个童勰,说句感激的话就这么难吗?便故意神思困倦的叹了口气。

童勰本是来致谢的,可到了白起跟前,却发现自己要想从内心里将感谢的话说出来真的很难。所以他刚刚才故意说起白素素,想顺带把话题说到这上面,可才对答两句,便将话说死了。

他论文谋断、朝务对答自能做到侃侃而谈,但对虚礼套话他有一种天生本能的反感。尽管白起在邑帝面前替他求了情,然而他还是觉得自己并没有错,从而在内心深处,他是抗拒的。

但事实是,白起确实帮了他。好不容易说服自己过来了,总不能说两句莫名其妙的话就走了。

听见白起发出的逐客信号,只得硬着头皮道:“不管怎么说,这次要多谢王爷。”

这种硬梆梆的致谢,很符合童勰的性格,白起浑不在意,淡淡笑道,“这并没有什么,你只不过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仅此而已。”

“也许是下官错了。”

“是错还是对,时间会说明一切。”

“真到了那一天,如果下官还在,而王爷还是王爷,下官才愿承认自己是真的错了。”

也只有童勰才会这么说,同样的,也只有童勰才敢这么说,这个不懂变通,不屑于逢迎,宁折不弯的同僚,白起从内心深处是想护着他的,想让他尽可能的不栽大的跟头。这并不是说彼此间私交有多深,相反地,除了朝堂议事及相关公务往来,两人连象这样坐下来聊天都还是头一回,虽然这连真正意义上的聊天都算不上。

知道他是条犟驴,但白起还是抱着死驴当活驴医的想法婉转地提醒他,让他谏言时注意下方式方法,不要太过急躁冒进失了方寸等等。而童勰的反应告诉白起,他不但根本没听进去,还显得有些不屑。

因为他最后又说了几句让白起冷汗直冒的话。

“王爷,不知有件事你注意到没有。”

“什么事?”

“当今圣上当年也是七皇子,你也从小和他玩到大……”

说到这里,白起已经明白了他想要表达什么。

“住口!”白起冷冷打断了他,双眸如寒刃般逼视着童勰,“你要是还不想那么快死的话,这样的话,以后连一个字都不要再提!”

这样的言辞,太过敏感和富于联想,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童勰就如此毫无顾忌的脱口而出。

当年皇室骨肉相残的惨烈场景依然在许多人眼前脑中浮现回荡,屠戮带来的浓烈血腥还在皇宫的各个角落低回盘旋。这种记忆太过残忍与深刻,随着时间的流失,你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但事实上它只是暂时隐了起来,就在你心底深处的某个角落。只要稍稍触碰一下,用一句话或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它如潮水般漫上来,重新填满你每个记忆的空间。

往昔与今日,虽然有太多的巧合,但当年的太子、朝政风气以及边境情形,和现在都是截然不同的,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

白起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狠厉和慎重警告着童勰。

这次好像起了点作用。

长久的低头沉默后,童勰站起身,躬声行礼,说出的话恳切而诚挚,“多谢王爷好意,下官以后绝不再提。”

童勰在最后起身告辞时,让白起有时间别忘了看看自己送来的卷轴。

在神医刘温的精心调理下,白起的病情渐见好转。这样又过了半个月,已经能下地慢慢行走了,只是仍然有点咯血,对于这一点,刘温也有些费解,按脉像来判断,白起受损的肺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按理不该有这种现象。

见刘温愁眉不展的样子,白起倒显得毫不在意,反而宽慰他说,这么重的伤如若好得太快,反倒显得说不过去了,并让他别太在意,尽力了就好。

正月十五。

是复印开朝的日子,有许多辍朝时堆压的折子需要批阅,加之朝政之事需圣裁的也有不少,皇帝整日忙着批阅奏章和处理朝政,去王府的次数自然就少了。不过神医刘温每天都会向他禀奏白起的病情进展,邑帝也会让太子和诸皇子替他去探望白起,刚开始十二个皇子轮番探视,搞得白起疲惫不堪,后来邑帝担心太累着他,常去探视的便只有太子、三皇子和七皇子几个格外恩宠的皇子了。

月贵妃虽然巴不得白起快点死,但该有的探望从没落下。只要白起没死,她就不敢往死里得罪,相反还得表现出对他病情异常关切焦虑的样子。每次十岁的武邺去王府时,她都会特意叮嘱一番,让他不要失了礼数,提醒他王爷不比其他大臣,千万不可拿皇子的架子来对他,还让儿子多与白光亲近。

在月贵妃的眼中,白起就像横亘着的参天巨树,死死挡在她的前面,想拔又拔不掉,想绕又绕不过,想抱又抱不住。但纵然如此,她还是做着两手准备,如果能让武邺与王府世子搞好关糸,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可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每次回来,武邺都说白光不喜欢和他玩,跟他生分,熟不起来。再到后来,月贵妃就不再问了。

太子就不同了,他每次来王府,俨然有种代天子探视的意思,十四岁的太子武醇已是个长身玉立的少年,言谈举止已隐隐带着种君临天下的储君风范。

太子每次来,都会以晚辈的身份给白起行礼,之后会拉住白起的手,尽管他早已从刘温那里得知得甚为详细,还是会言词关切地询问着他的病情,有时还会拿出一两个并不算难的问题来请教白起,态度异常的亲顺谦恭。

不单是对白起如此,就是王府里的粗使仆人,他也显得一样的客气。整个王府对太子的印象都好得不能再好,他每次来时,大家都显得很高兴,而其中犹以为甚的,恐怕就是白素素了。她的开心展露在身体的每一个看得见的部位,八岁的年龄,还不懂得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可正因为不懂得,才让人体会得更真切。

看着怯生生跟在自己身后,想搭腔又不敢搭腔的白素素,太子就会主动过去拉拉她的手,揉揉她的头,有空了还会带着她和白光在主院北面的王府花园里兜圈玩一会,并经常能逗得两个小家伙开怀大笑。

正月一过,过不了几天就到了立春的日子。白起的病情已经好了个七八分,但运动过烈还是会咯血,刘温也没办法,按皇上的谕旨潜心在太医院翻阅医学典册,查找治疗白起咯血的效方。

二月初五是司天监星测的好日子,白光册封世子的仪式就在当天举行,皇上授了金表、赐了世子印玺后,就表示白光已经是亲王的爵位,只等成年举行冠礼仪式后就可入朝议政或带兵出征。

也是在这一天,邑帝赐给他与武奕金兰玉谱,并御笔亲自将两人当天的盟誓誊写在上面并加盖龙印。誊写时,因白起已经大好,便没将希望白起病情好转的那部分记在上面,玉谱每人一份,各自保存。

三月初一,白起请旨巡察北境军务,带着白光随行。邑帝问白素素愿意去哪个宫陪哪个娘娘,白素素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的是“正阳宫”

白起在前往北境的途中,绕行终南山,将白光交给了南峰天机殿的天机道人。

长熙八年。

童勰任命东宫辅臣,授太子太师衔。

长熙十年。

毛守仁升任城防卫统领,原城防卫统领因病告老还乡。

长熙十六年。

兵部尚书邢旦游兼任东境军主帅,封镇国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