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心愿归宿 > 第四十八章 不合逻辑的举荐

心愿归宿 第四十八章 不合逻辑的举荐

作者:昔年瞳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5月17日17:00,比赛暂停,到休息时间了。慕正光打开手机,查看消息,萦同学那边找到了两位能进决赛的选手,卢浩进了第三轮,都很好,一切顺利。

5月18日9:17,慕正光督守的第三轮比赛成为历史,他记下三个主要名字:齐文景,夏沫,陈裕。另有十几个次要名字:汤景明,熊虹,夏依鸣……

今天的比赛规则和昨天有所不同。昨天每一轮比赛都是整点开始,今天无需等到整点。

慕正光心想大赛举办方的思路真是异于常人,说得好听一点是随机应变,说的难听一点,那不就是朝令夕改吗?而且,两轮比赛之间空隙极短,两场比赛之间也空隙极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为参赛者匹配对手,并把比赛信息发给参赛者,举办方的效率真高啊!不怕出差错吗?

10:32,徐萦则锁定了三个必选人物:王筱雨,赵茁今,万国梁。此外也有不少候选人物:木银灿,杨兰,彭雨帆,杜明哲……11:00,她所在的赛场也进入第四轮比赛。

慕正光集中精力,慎重查看战况,仔细分析重点人物的实力,因为这一轮比赛结束后就要上交名单了。

汤景明和陈裕碰上,慕正光划掉了汤景明的名字。夏依鸣和夏沫对战,他又划掉了夏依鸣的名字。

13:52,慕正光报了十个名字。离下一轮比赛还有八分钟,他简单描述了这十个人的情况发给萦同学。毫无疑问,这是让她提前做功课。万一在决赛赛场里遇见,也好早做防备。

至于这种行为是否会影响比赛的公平性,慕正光不在意。

约摸过了一个小时,徐萦则回复了他的消息,同样是十个人的信息,名字、渐近线实体、能力、战况,都被她记录在案。

14:00,第五轮。

陈裕的比赛非常靠前。

慕正光看了这场比赛后,觉得“举荐”一事根本不成立: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这都是个多余的任务。陈裕打人是秒杀,夏沫、齐文景对战别人也是秒杀。无论举荐谁,遇上这几人都会被秒杀。除非举荐哪个人,就把哪个人直接推入决赛,但这不符合赛程。赛方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难道半决赛和决赛之间还有一轮比赛?第八轮比赛结束后,谁能进决赛、谁不能进决赛已成定局,这时候才“交卷”,是不是太晚了?

徐萦则也有类似的疑问:前四场标记是考验管理员的眼力,看他们能否早早识别出决赛选手。后四场举荐,被举荐的人几乎是进不了决赛的,那举荐的意义何在?是加赛一场还是赋予其他特权?

被标记者强于被举荐者,如果被举荐者有高昂的特权,那被标记者理应拥有更复杂的特权,而不仅仅是奖励增加。在赛方的计划里,这两类人是不是有不同的分工?

赛方把我们看为下级,但是由于举荐任务的存在,被举荐者也可以被看为我们的下级。赛方想让管理员自行挑选部下?我这么想,依据是什么?赛方直接统率管理员,管理员再统率其他人,是这样吗?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也不一定。

倘若实情如此,十个举荐名额就不必给实力高超的人,而是给“看着顺眼”的人。这不是替老板招募工人,任人唯才这条标准不适用。我们寻找自己的伙伴和同事,能力如何,倒是其次。退一万步讲,被举荐者的实力不太可能超过管理员,所谓的“唯才”,也只是相对而言。

徐萦则心中已有决断,趁着第五轮比赛还未开始,她又给光同学发了条消息。

第五轮只有24场比赛,在这轮比赛里,慕正光标记的十人,有两人刚好遇上,淘汰一人,另外九人都无事。他对战果很满意:我果然没有看走眼,只要不互相对战,你们都能晋级。

半决赛临近尾声,参赛者所剩无几,慕正光很有闲心:我把48位参赛者全都记下,每一轮比赛结束都会再减去一半参赛者,我多写几个字,把收尾工作做得全面一些,也算不虚此行。

第五轮比赛结束后,慕正光拿起手机看了眼消息,仔细思索,恍然大悟:既然是挑选自己人,那实力强弱就不重要了。我不指望这些人给我刷业绩,借着建模大赛的机会结识朋友,这才是我想做的事。萦同学的消息来得正是时候,现在纸上留了24个名字,去掉9个被标记者,还剩15个。若是第六轮比赛结束后才收到消息,那就太晚了。再过一轮,人数减半,只剩12个,且还要去掉被标记者,那就凑不够举荐人数的上限了。

慕正光与徐萦则按照个人喜好投放举荐名额,这种行为说不上高尚,但也算不上自私。因为他们有权利挑选他们想要的同事,他们有他们的标准,未被选中的人便是不符合他们的标准的人。

徐萦则猜中了大赛举办方的意图,但她“错过”了举办方的本意。举办方想让管理员把强者选到自己麾下,以便于分批管辖。但光与则选的可不是强者,而是顺眼的人。

至于研究院内部人士,即十强者,他们的工作态度也都有问题,无一例外,这一点从标记阶段就能看出来。

夺得“天下第一”虚名的赵天宇,他不动声色地推掉了管理员的所有职责。半决赛期间,赵天宇从未亲临赛场、从未看过一场比赛,他让工作人员替他选人,选了几人、选中了谁,他一概不知。

苏韬的工作态度没比赵天宇好多少。他略过前三轮比赛,只看第四轮,一次性标记十人。他交上去的答卷没有经过验证,其正确率只比随机选人稍高一点点。

他们已加入研究院,已得到权力,故而“有恃无恐”。

未加入研究院、未得到权力的人,虽然做不到“无恐”,但他们也“有恃”。

诸多赛场里的诸位管理员各有各的选法:有人只选异性,有人只选同性,有人选最强的,有人选最弱的,有人精挑细选,有人闭眼瞎选,有人用抽签选,有人以貌取人,有人一个都不选,有人决定到最后两轮再选……完全按照举办方的意思做事的人,寥寥无几。

标记和举荐任务是周序同发布的,但这些伟大创意不是他想到的。他有两个“合伙人”:太行山王、澜沧江王。太行山王提出标记,澜沧江王提出举荐。

太行山王提出标记,他的想法是:在决赛参赛者里挑出一批工作态度良好、眼光见识合格的人在研究院里担任管理层。这些人的工作重心是维持庞大研究院的正常运转。

澜沧江王提出举荐,她的目的很朴素:在被标记者、被举荐者里挑出一批工作态度良好、眼光见识合格的人加入研究院,用以分担工作量。不然,仅凭恒星星主选中的那些“同行者”,几乎不可能有效地推动时代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