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心愿归宿 > 作者的话 第九十四~一百零五章回顾

心愿归宿 作者的话 第九十四~一百零五章回顾

作者:昔年瞳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九十四章《真假难辨多填表》

这一章里也有外貌描写,但这段外貌描写是很主观的,尤其是后面那半句,“但她那双眼睛,像两团明亮的火,照得人心里发怵”,这只是陈盼的看法,与客观事实不符。

“如果可以,她也不想给别人带来那么大的压力,她更不想用这种方式探知别人的隐私”,这是徐萦则的心理描写。第八十八章里写了“慕正光非常排斥无缘无故侵犯他人隐私”。两人对隐私的态度基本一致。

徐萦则的第二个考核任务没有太多可分析的地方,抽出两句话简单说一说。

第一句话:他们是否引发暴乱,都伤害不到我们,他们不是以我们为目标,但其他人就未必能幸免于难了。

第二句话:院长给的任务不必100%完成,你觉得他们不可能引发暴乱,那就由你来写任务报告,并把你说的那句话加上。

徐萦则并不是很重视考核任务,但也算不上敷衍。

在慕正光完成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他的助理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汤景明本来认为慕正光是个消极怠工的人,但事实上不是。

在徐萦则完成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她的助理的工作态度有所改变。徐萦则预计宋诗河又要拖到最后时刻才会把报告给她,但事实也不是这样。

————————————

第九十五章《我校楼多可利用》

本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与赵妤曦有关的。

在这一部分里又写了一些研究院的构架,比如,分院院长分为四个等级。

其实站长就已经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而在站长之上的分院院长,可以用权势滔天来形容。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这个词放在赵妤曦身上确实很准确。

赵妤曦的权势不仅仅在于她本人能连升两级,她还想把下属也连升两级。

第二部分是两位主角的对话,对话分两段,前半段与工作有关,后半段与生日有关。

徐萦则提出挪用学校的楼作为办公场所,这已经算得上是以权谋私了。看了下一章,就会发现她这种以权谋私好像不算太严重,虽然作风霸道了些,但还算不上豪取强夺。真正严重的是第九十七章里两位分院院长的密谋。

徐萦则对第二个考核不太重视,她没有尽最大努力完成第二个任务,哪怕不过多窥探他人隐私、不使用武力手段,依然有很多方法可用,可是她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强行终止了这个考核。

但是,她对第三个考核却非常重视。

第三个考核比第二个考核简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简单的任务,徐萦则却格外上心,因为这件事直接且长期与她的利益有关,所以她亲力亲为。

后半段对话表现的是价值观。

在之前的总结里说过徐萦则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面,慕正光把朋友排在家人前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排序?这种排序是一时兴起还是长期如此?这种排序引发了哪些后果?

从这一章里可以明显看出,慕正光和父母之间有隔阂。

在第九十八章里写了这种隔阂的起因,常年留守。不过,这个起因是徐萦则总结的,虽然符合事实,但不全面,等到第九十八章的总结里再细说吧。

常年留守勉强可以解释为什么慕正光把朋友排在家人前面,接下来说一说为什么徐萦则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面。

首先要说明的是,徐萦则对待父母的方式远远算不上世俗意义上的孝顺。

这么说或许有些牵强,不妨反过来看。第二十三章里有两句话,“王虹予有进女儿卧室前敲门的习惯”“萦同学告诉他,她不算听话,而是她妈妈特别好说话”。

从这两句话里能看出王虹予控制不了徐萦则。此外,还要注意一点,徐萦则没有渐近线的时候,王虹予就已经控制不住她了。当徐萦则有了渐近线之后,她才是一家之主。

文中没有直接给出这样的结论,但是以王虹予对徐萦则的态度而言,那不仅仅是简单的尊重,在这个家庭中,徐萦则能决断很多事。

徐萦则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而且她妈妈不干涉她的日常生活,这种体验是慕正光所没有的。把不干涉看作爱的形式之一,在爱中成长的徐萦则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面也就在所难免了。她的家人兼有朋友的身份,而朋友却不兼有家人的身份。

在本章中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排序问题。徐萦则对待父母的态度比慕正光积极得多。慕正光为爸妈考虑,不想打扰他们的工作,乍一看似乎很懂事,但是细究的话,这就是隔阂。

而且,在慕正光的思维中,他没有把家人和渐近率的分级标准分开来看。

说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些人非常在意家人的收入,或者再换个说法,有些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分数。或许应该这么说,有些衡量标准不应该在家庭里出现,那些标准有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而家恰好不是适用范围。

渐近率是全书的重要设定之一。在哪些场合下,要用渐近率作为衡量标准、作为判断优劣的条件?在赛场上,在研究院里。往大了说,在学校里,在所有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群里,渐近率都是非常高效的衡量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能带进家里。

————————————

第九十六章《我想为你做些事》

本章也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两位主角的对话。

通常,慕正光对徐萦则给的建议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欣然接受。第二种,不太明白、不解其意。第三种就是本章里说到这是一种,不认同。全书第一次出现“不认同”这三个字,就是在本章里。

在这部分对话中,徐萦则是主要讲述者,慕正光在多数时候是聆听者。

徐萦则讲的那些可以用一个词总结:安全。

为了保障安全,所以强化。

为了强化,所以告知父母强化方式,并提前做准备。

提前做准备,一方面是理论积累,另一方面是物质积累。

理论就是强化方式。物质就是实现愿望的机会。

文中没有细说物质积累,这里放一个例子:假如父母的愿望是得到孩子制作的一张贺卡,这种愿望就可以预留实现机会。提前做好一张贺卡装在盒子里,需要实现愿望的时候,打开盒子就行了。当然了,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

第二部分,徐萦则和校长的对话。

徐萦则面对校长的时候称不上礼貌,但是校长对徐萦则就更不礼貌了。如果徐萦则不是研究站站长,那么,校长就会像以往一样,采取俯视的态度对待学生。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直呼其名不算不礼貌,校长能直呼学生的名字,反过来学生也能直呼校长的名字,这种行为很正常,无可厚非。

假如,校长是研究站站长,有一天,校长要见一位普通学生,那么,校长的姿态一定远比徐萦则高。文中或多或少的暗示明示过研究站站长位高权重,这不是戏言。

返回正题,徐萦则和校长的对话,也可以说是徐萦则给校长下达的命令。

命令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租用教学楼。第二条,更换线路。第三条,把特定的同学分到特定的班级(这条命令在下一章)。

关于这三条,分别解析吧。

第一条,租用教学楼。下一章里写了,徐萦则给的租金够用,十年的租金可以重盖这两栋楼(这么说不太客观,因为有通货膨胀)。

第二条,更换线路。更换线路也不免费,徐萦则也付费了。不过,虽然付费了,但这也算是以权谋私,只是没那么严重。

第三条,把特定的同学分到特定的班级。分班是“随机”的,分班的标准是分数,而徐萦则说的那些人,他们的分数符合标准。

最后再说一下,徐萦则以权谋私的“私”到底是指什么?是金钱吗?是名声吗?都不是。她谋取的是机会,让事物按照她的想法发展的机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想法并没有超越原有的“规则”。

徐萦则谋取租用教学楼的机会,并为此付费。她谋取分班的机会,而需要分班的那些人,他们的分数都符合标准,而不是把分数不符合标准的人强行分到一个班里。

徐萦则没有打破交易的规律,也没有打破分班的规律,她把已有的规则加以调整,使之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或许有人会问,分班本来是随机的,徐萦则把这个过程变成指定的了,这不是对规则的破坏吗?

学校用电脑分班,电脑生成的分班表格并不是真正随机的,而是伪随机。徐萦则所做的事可以视为让电脑生成许多份表格,直到符合需求的表格出现。

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徐萦则只是把一些同学聚集在了一起,但她没有规定给这些同学上课的是哪些老师。

不严谨的说,老师被分到哪个班是随机的,“随机”这件事还存在,因此,徐萦则并未破坏规则。

第九十七章两位分院院长的密谋,也是调整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毁灭规则。

但由于两位分院院长什么也没付出,只是承担了点风险,就得到巨大的好处,这种行为就算符合规则,也是明确的以权谋私。

————————————

第九十七章《何人不以权谋私》

本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徐萦则和校长的对话。

这部分内容在上一章里总结了。

作者把三个命令分到两个章节里,一方面是字数原因,另一方面是,第三个命令是最准确却最轻微的以权谋私。

第二部分,慕正光和徐萦则的对话。

徐萦则租用学校里的教学楼,慕正光没有在道德方面表示反对,但是徐萦则把特定的人分到特定的班,慕正光直接说出了“以权谋私”这个词。徐萦则听到这个词之后,也没有任何的回避或辩解。

“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任何压力,他也不想给同学带来压力”,其原因在于慕正光说的“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对啦,就是以权谋私,有了这样的权力,我们就能多做些选择、多决定一些事。在不干涉原有规则、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事物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徐萦则敢把这话说给慕正光听,这两人非常亲密,没有隔阂。

“因为得到力量,人们的想法发生改变。一部分拥有强大力量的人向外界传递他们的想法,外界,改变了,外界的人,肯定也会改变”,这是慕正光的观点,也是全书的核心思想。

本章最后两段话,直接阐明主题。力量,或者说渐近线、渐近域,只是载体,是人生之路上的配角和工具,绝不是主体。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主体,而不是工具。

————————————

第九十八章《分院院长顾庭昼》

第一部分,两位主角的对话。

慕正光能问出“他们好像很开心”,这就足以说明他和家人之间有一定的隔阂,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多余,因为慕正光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开心”是如何产生的,而且,他也从来没有主动创造机会让这种“开心”产生。

徐萦则看出了这种隔阂,而且还说出来了,相当于文中所说的答疑解惑。

徐萦则的答疑解惑是有效果的。慕正光主动为亲情的事请教同学,这里的亲情也可以换个词,家人,因为这两者不可分割。

“我看看能不能让我爸在市里找份工作,工资低一点也没关系”,这是徐萦则的想法,这一想法和以权谋私无关。徐萦则“让”她爸爸在市里找工作,而不是“帮”。

第二部分,王筱雨和詹道合的对话。

同为中古者,詹道合的比赛成绩不如慕正光,但他比慕正光骄傲的多。

王筱雨比詹道合更清醒,但她的清醒仅限于自身,她没有把这种清醒传递给她喜欢的人。

本章第三部分,两位分院院长的对话。

赵妤曦的说辞可以用冠冕堂皇来形容,她的创意符合标准,符合研究院的规则。但是,要想把她的创意变为现实,需要用到权力,变为现实之后,她将收获私利,这是名副其实的以权谋私。

在这两人的对话中,赵妤曦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章里有重要设定。星主和星主的代言人,能看穿任何人的渐近率,当对方的域半径低于我方时,能看出域半径的准确数值。一阶渐近率为147~153天即为“五级上古者”,这类人在上古者中的占比约为5%。

————————————

第九十九章《银匙刻画旧时光》

准确日期,7月12日,慕正光的第16个生日。

也许你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会颇为惊讶,你可能会觉得慕正光做了那么多事,他的很多思维看起来不像未成年人。这里要说明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一定会越来越恪守准则、坚守良知。

这时候慕正光16岁,徐萦则的年龄比他略小,也就是15岁,但徐萦则做的某些事比慕正光更超越年龄。

如果把这两人的年龄加大十岁,那么主线就要改了。假如两人不是16岁,而是26岁,那他们就真的会把很多想法变为现实,在各个方面都以权谋私。

回归正题,本章讲的就一件事:两位主角的交流。

银钥匙的用法有很多,在赛场上、在对战中,它能牵制、杀伤敌人。在日常生活中,它有另外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保留、延续。

银钥匙的全称毕竟是记忆银匙,用银匙在记忆中额外取舍,这种用法很费心思,甚至超乎寻常。

翻看相册的那几段描写,带着一丝压抑,这种压抑和第三十七章的感情基调略微有点像,但是程度要轻得多。

因为第三十七章里发生的事真的是一经变化,不可重来。而这一章里由于有记忆银匙,并且相册里的两个主要人物童颜永驻,再加上运行力、存在力过于特殊,不至于走到一经变化不可重来的地步。

把相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辅助变量加满。

我们都知道辅助变量又叫积量变数。量变引起质变,使渐近线实体发生明显改变。慕正光的沙漏确实发生质变了,体积和质量变了。

总结一下,目前文中出现的所有强化方式。

第一种,人的特质改变,导致渐近线发生改变,例如张姿怡。

第二种,补充辅助变量或积量变数。这种强化方式很常见,任何人都可用。

第三种,实现心愿,渐近线、渐近率发生改变,渐近线转移。这种强化方式有前提条件。如果愿望不能实现,那就不能用这种方式强化。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愿望和别人无关怎么办?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第四种,第六十八章里提到的强化方式。原文:这一字落下,两人都感到无比踏实。从心中产生的力量,也变得更加强大。

这种强化方式不改变渐近线的类型、渐近率的大小。

徐萦则说的第二种方式是实现愿望,也就是上面的第三种,她说的第三种是作者所说的第四种。

之前提到的喻宸,她用了两种强化方式,其中一种是补充积量变数,具体行为是提前选中“天下第一”。

另一种强化方式的具体行为是,收集半真半假的凤凰羽毛。这种强化方式肯定不是第一种、第二种。至于是第三种还是第四种,作者已经有答案了。大家或许也能猜到答案。第四种强化方式的效果“最不明显”,但从喻宸的表现来看,那些凤凰羽毛的作用非常显著。

回到正题,“DNA复制的错误率”,这是第一章里就出现的内容。

“必定存在一种或多种力量在指引、规划、约束着这一切”,这是慕正光那时就有的想法。

在本章里,徐萦则也说了类似的话,“这种力量决定着世间万物的存在与消失、运行与停滞”。

此外,第一章的旁白里有这样一句话,“故事开始,故事发展,故事结束,一切早已记录在案”。

本章里,慕正光说,“让故事开始,推动故事发展,让故事结束,一切都是他”。

伏笔回收,完成对照。

本章里同样写到了家人。

“爸爸妈妈的愿望比我想象得要麻烦得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的”“但这两位成年人的心愿着实不妥当,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包含的条件很多,给人一种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的感觉”。

从这两句话中能看出,慕正光所说的“麻烦”不是指实现愿望的难度很大。如果难度很大,那就不会“看似简单”。人们在了解一个愿望之后,对实现愿望的难度大致心里有数。实现愿望不像做数学题,有的题目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

那么,“麻烦”到底是指什么?

举个例子,有人的愿望是喝一杯水,这愿望很简单,而不是看似简单。

那如何把它变得“看似简单”呢?有很多办法,我说其中一种。加上时间、地点、人物、水源,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特定的人物给他送上从特定源头取来的水,并且再由他喝下。

加了这么多条件,愿望的本质没变,仍然是喝一杯水,但它确实“看似简单”。

本章所写的思想主要落在三个方面,对家人的态度、对命运的态度、对欲念的态度。

两人对命运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顺其自然就好了。对家人的态度也是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就好。最后要说的是对欲念的态度。

在本章中,慕正光说的欲念和徐萦则说的欲念不是一回事,徐萦则的欲念是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对你的欲念”。慕正光听出了这层意思,虽然他没有回避,但他也没有完全接受。

徐萦则不勉强他,既然现在说这件事为时尚早,那就不用说的太明白,转移话题就好了。

重点说完,说一点其他内容。

“物欲,也能缔造上古者”,这句话是旁白。

在慕正光看来,与力量有关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特质、心愿、欲念。

文中写的最多的是心愿,其次是特质,最后才是欲念。

在这三者里,欲念最不容易量化,最难具体分析。而且,欲念隐藏极深。你问别人有什么愿望,别人或许会告诉你,但你问别人有什么欲念,恐怕没有答案。此外,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人的欲念或许很难表现出来。

————————————

第一百章《万物综合音奏响》

这一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家人,第二部分写朋友,第三部分写同事。

第一部分的重点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那就是慕正光的妈妈比爸爸好。

慕正光想把这两伙人分开,因为他觉得家人可能会得罪赵妤曦。以慕正光的家人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把这些人分开,这件事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

第二部分写朋友,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排座位的方式,二是用银钥匙刻画形象。

慕正光对徐萦则没有欺骗,他对别人也没有多少欺骗,但是他会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混淆视听。

他说“前些天”,大多数人都认为些天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比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但他说的前些天是七个月前。他的这种说法已经不能说是改变程度了(关于程度的问题,第二十三的章节回顾里写了一些),这种话离谎言只有一线之隔。

第三部分写同事,也就是赵妤曦和顾庭昼。

这两人对慕正光的能力的看法很不相同。

顾庭昼想到的是对方的职位和排名,赵妤曦想到的是能力本身。

最后写了赵妤曦的能力。她的能力绝不仅限于万物通感、真假辨言。如果只有这两种能力,她不敢去建模大赛争前二(第九十八章写了“你和我都是战斗人员,都能去建模大赛里争一争前二”)。

————————————

第一百零一章《第四项考核任务》

按照时间、空间把这一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餐之前。

赵妤曦使用音符看穿幻术的真相,这种用法依然是万物通感的范畴。但是上一章末尾,她让别人听到各种声音,这不是万物通感。

赵妤曦能看出慕正光和徐萦则的亲戚朋友的渐近率和域半径,也能看见他们的渐近率和域半径,对这两组人,赵妤曦有不同的看法。

赵妤曦认为他们两个掌握了强化方式,但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被强化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可能有些读者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被强化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一位亲人、两位朋友),为什么一定是“一位”亲人、“两位”朋友?

是因为次序吗?不全是。次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安全。如果强化方式和时代背景绝对安全,被强化的就不再是少数人了。

“最解释不通也是我最想不明白的,依旧是你们本身”,赵妤曦想不明白,但是读者应该是明白的,因为这两人特质相似、心愿相连。

慕正光用银钥匙刻画形象,别人拿出的都是渐近线实体,顾庭昼拿出的是武器。武器可以是渐近线实体,也可以不是。

第二部分,用餐之后、离开包厢之前。

对话分为两段,第一段对话有四个人参与。

重点是三句话,赵妤曦说的“我和顾庭昼为你们准备了第四项考核,也不难。过考后战胜我们,升为三级分院院长”,徐萦则说的“中古打上古,能赢吗”。

第二段是两位主角的对话,内容很简单,无需总结。

第三部分,离开包厢之后。

慕正光的妈妈确实比爸爸好。

————————————

第一百零二章《对待家人的方式》

上一卷写伴侣、写朋友、写对手,这一卷写家人、写同事、写敌人(目前还没有写到)。

本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两位主角的对话。

“自多年以前,徐萦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果”,这句话不是旁白。按照作者的写作习惯,如果这句话是旁白,一定会另起一段。不过,虽然这句话不是旁白,但它是正确的。

再次强调,徐萦则对待父母的态度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孝顺。你别看她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面就觉得她很重视家人、家人是她的弱点,其实不是。

她有强化方式,却不给爸妈用(即便第一种强化方式有害,但她本人用过了。不难想到,这种伤害她自己能承受,那么她的父母应该也能承受),她的理智超越了她的感情(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但是只要给她足够的思考时间,她就不容易做出违背理智的判断和选择)。

第二部分,赵妤曦和顾庭昼的对话。

依然是赵妤曦占主导。

顾庭昼和赵妤曦职位相同、渐近率相似,但是在和赵妤曦相处的过程中,两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赵妤曦一次次反驳、改变顾庭昼的观点、判断,但是顾庭昼却无法影响赵妤曦的任何想法。

————————————

第一百零三章《分院院长的密谋》

本章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赵妤曦和顾庭昼的对话。

这一章的对话内容比上一章更深入、更逾越,但是顾庭昼依然无法影响赵妤曦的任何想法。不过,赵妤曦也没有改变顾庭昼的想法。

赵妤曦的目的和研究院的目的很不相同,她没承认,但是可以从三件事上看出来。一是违背副院长的意愿,允许下属杀伤不普通的人。二是没有按照规定处理极度危险的中古者。三是质疑研究院的发展目标。

从赵妤曦的想法和做法上来看,她给研究院带来的伤害大于收益,但是,如果她没加入研究院,而是跑到敌方阵营里,那么研究院就要承受巨大损失了。

第二部分,徐萦则和王筱雨的对话。

徐萦则对自己人非常友善。

第三部分,徐萦则和慕正光的对话。内容简单,不再总结。

————————————

第一百零四章《会议结束战端启》

本章主要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选择场地。第二件事,对决开始。

詹道合认为站长有权力让游客暂离,但慕正光认为站长没有这种权力。

战斗过程有些繁琐,主要写的不是谁输谁赢,而是在此过程中几人的心理活动。

除了詹道合不紧张,另外三个人都很紧张。尤其是王筱雨。詹道合让她走六百米,但她走的不止六百米。也就是说,在战斗开始之前,王筱雨就已经很慌张了。

————————————

第一百零五章《突然发生的惨案》

主要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慕正光和詹道合的对战,他在不使用金步摇的情况下也能取胜。

慕正光认为对手没有用全力,“若是生死对决,我未必能赢他”,但这不代表慕正光认可对方的力量。

第二件事,慕正光和别人开会商量打造工具的事。

第三件事,徐萦则的第四个考核任务的一部分。

文中写的已经很明显了,这场惨案是赵妤曦引发的。徐萦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只是觉得赵妤曦和罪魁祸首有关联(赵妤曦对盟友的态度非常好、非常有迷惑性,徐萦则对她了解不多,因此没能在第一时间猜出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