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督公 > 第16章相忍为国

督公 第16章相忍为国

作者:贰更2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申时二刻。

御前太监扯着尖细嗓音高喊。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百官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待陛下起身离开勤政殿,便忙不迭的向宫外赶去。

早朝开到下午,在永宁朝已经是惯例。

半年来,不少年老体衰的重臣,身子骨属实撑不住,屡屡在朝堂晕倒,不得不上表告老还乡。

永宁帝挽留不成,便加封大学士、光禄大夫之类虚职,赏赐赐功德牌坊,命禁军护送荣归故里。

先皇老臣无不感激涕零,称赞、宣扬陛下仁圣明君!

“崔阁老、崔阁老……”

卢尚书气喘吁吁的招呼,紧赶慢赶追上,月前邹阁老告老,经群臣庭推崔尚书顺利入阁。

过程合理合法,和崔尚书是陛下族舅毫无关系!

崔阁老忍着饥肠辘辘,停下脚步问道:“卢大人有何事?”

卢尚书瞥了眼左右,低声道:“方才陛下询问减税之事,崔阁老如何看法?”

崔阁老说道:“实乃利国利民良策,先皇消耗民力过重,理应减税休养生息。”

卢尚书担忧道:“当下国库亏空,寅吃卯粮,再降赋税,明年百官俸禄、军卒粮饷该如何解决?”

崔阁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卢大人可听说过安公公?”

“当然。”

卢尚书左右瞅了瞅,确定附近没有太监偷听,压低声音说道:“这阉人心狠手辣血债累累,陛下让阉宦染指京营,后患无穷啊!”

崔阁老问道:“陛下为何提拔宦官?”

卢尚书咂咂嘴无言以对,归根结底还是缺银子,现在谁能弥补或降低亏空,陛下就擢升谁。

至于后患,自有后来人化解。

此时。

两名朝堂重臣议论的安公公,正躬身等在御书房外,等待陛下召见。

御书房门口当差的太监小梁子笑容满面,每回安提督来都会塞张银票,少说百两面额。

内侍司大人物很多,似安提督这般屈尊降贵的却很少。

小梁子喜欢银子,又喜欢大人物重视,低声提醒道:“安公公,陛下近些日心情不错,屡屡谈及军务。”

李平安点头会意:“梁公公在司礼监当差,咱家不好说提拔,若有晚辈缺差事,随时来御马监、京营。”

小梁子眼睛一亮:“多谢安公公提携,往后御书房有什么事,咱家会及时知会一声。”

李平安拱拱手,“门子”任何时候都是紧要位置。

等了小半个时辰。

冷公公从御书房出来,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对着李平安微微颔首,便急匆匆向司礼监走去。

李平安躬身回应,私下里斗成什么样,表面都得维持脸面。

周太后与张太妃杀子杀孙的仇恨,宫里面遇见了,至多阴阳怪气两句,可不会抠眼睛揪头发。

随后海公公露头通报:“安公公,陛下召见。”

李平安躬身进门,双腿下弯滑跪到陛下跟前,三叩九拜山呼万岁。

“平身。”

永宁帝面带笑意,心情明显不错,招手道:“小安子来朕旁边说话。”

李平安偷摸瞥了眼陛下右侧的海公公,见他神色肃然冷漠,小心翼翼站在左侧,落后海公公半步,躬身矮了半头。

“陛下,奴婢来禀报京营事宜。”

“说说看。”

永宁帝随时派镇抚司盯着,成亲王也会仔细禀报,不过他仍然要听太监说话,对比三方奏疏区别才能兼听则明。

李平安从袖口取出奏折,高举过头顶躬身敬上。

“昨儿奴婢查了都武卫参将张元,此人出身贫寒,平西卫期间屡立战功,未曾想调入京营后开始吃空饷、喝兵血,贪墨数万两白银。”

永宁帝翻看奏折,惋惜道:“好好一员虎将,尸山血海都闯过来,结果死在金银侵蚀。”

李平安继续说道:“奴婢与成亲王商议后,擢升世子赵廉为参将,请陛下批准。”

“王叔忠君体国,世兄骁勇善战,朕准了。”

永宁帝从成亲王奏折中得知,小安子大肆安插开国勋贵入伍,于是朱批:辛苦王叔看好京营。

今日赵廉擢升,显然成亲王遵从圣意,开始与小安子争夺京营官职。

先前二人联手铲除张家武将,转眼就开始内斗竞争,如此方才符合永宁帝的利益。

永远斗争,斗而不破!

永宁帝放下奏折,手拿御笔挥毫写下四个大字:“小安子,看看朕这字如何?”

李平安仔细打量“相忍为国”四个字,稍加思索不明其意,只得从字体上大加夸赞。

“陛下的字动静相生,刚柔并济,尤其‘国’字气贯长虹,已非笔墨功夫,恍惚间可见胸中丘壑……”

楚公公曾讲过各皇子喜好,其中陛下喜临北碑行书。

李平安练习有些晚了,不过看了许多吹捧行书的书册,知晓字体玄妙,自然懂得如何吹捧。

永宁帝知晓自己水准,却也不点破麾下吹捧。

“小安子整顿京营有功,杀贪官污吏,平军卒怨气,朕就将这幅字赐予你。”

“拜谢陛下恩赐。”

李平安挤出两行泪水,咚咚咚磕头拜谢,恭敬接过御笔。

永宁帝颔首道:“退下吧,往后好生当差,朕绝不会亏待忠臣。”

“奴婢愿效犬马之报,粉身碎骨不辞!”

李平安叩首立誓,捧着字帖退出御书房,在门外再次三叩九拜,方才转身离开。

回到御马监值房。

立刻遣人将字帖装裱成匾额,高高悬于中堂,并将屋内其他字帖尽数撤下,什么资格与陛下御笔同处一室。

李平安召来心腹太监,询问道:“陛下这四个字究竟何意?”

御笔不会轻赐,《礼制》中有言“崇天法祖,寓于形制”,其中“形”就包含圣旨、御笔、手谕等等。

众人商议揣摩许久,终究难明陛下深意。

夏公公皱眉道:“单看表面意思,就是整顿京营有功却不能封赏,大人应当妥协隐忍。”

李平安对着御书房方向磕头行礼,起身后微微摇头。

“咱家是陛下家奴,合该尽忠效力,有赏是天恩隆厚,不赏也是理所应当,可不值得赐御笔。”

小静子年岁小读书少,仰头望着匾额,喃喃自语反复诵读。

“干爹,孩儿总觉着这四个字儿满是憋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