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秦时:剑问明月 > 第529章咸阳宫的心机

秦时:剑问明月 第529章咸阳宫的心机

作者:今令冷泠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冯去疾身后的冯家在秦国并不算什么特殊的存在,但与华县杨家一样,冯家在秦国也是累世高官,每一代又有着身居两千石高位的人,算是真正的老秦人,在秦国还有不少像冯家这样的家族,虽然未必将官当的多大,但在官场中层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而冯去疾如今能够成为秦国御史大夫,就是冯家这么多年来厚积薄发的结果。

要知道御史大夫现在在秦国的权力格局中固然还没有达到在未来的帝国权力序列中那般重要,位列文臣第三,但在最近几年中,随着秦国国界的扩张,其重要性逐渐增加,隐隐已经超过了九卿。

冯去疾此时说出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着大部分老秦人的看法。

听着冯去疾的陈述,秦王政也能想到冯去疾为什么这么说。

只不过冯去疾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也在想着自己是否要继续说下去,现在他还不想得罪杨明这样的出将入相的存在。

“继续。”冯去疾想的虽好,但秦王政却不愿意就这么轻易地放过冯去疾。

秦王政知道杨明为什么将这么多的施政纪要送来咸阳宫,而冯去疾这些人的态度也能让秦王政看到很多东西。

秦王政都发话了,冯去疾自然不敢再保守下去,他固然不想得罪杨明,但却更不敢触怒秦王政,于是冯去疾只能说道:“不说别的,仅仅只是这科举制一项,就不切实际,秦国向来以法治国,以吏为师,以军评功,若是以科举制取官,那让秦人怎么看,让那些修习法学,让那些在军中拼杀以换取功名的见识怎么看?”

听到冯去疾的话,秦王政露出了思索的神色,冯去疾确实是直击要害,官吏的位置是有限的,杨明那种以科举制为手段,将诸子百家的精英招纳入官僚体系的做法,在秦王政看来并不可取,那已经直接动摇了秦国的立国国策,尤其是那些人未必就真的认可秦国……

见秦王政丝毫没有打断的意思,冯去疾只能继续说下去,将其中各种的问题挑选了出来,一时间整个大殿都只剩下了冯去疾一人的声音。

“不过左丞相的施政九章中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左丞相对税赋体系的构建以及运行方面就很厉害,条例清晰,运转高效,这一点也远胜现在秦国现行的赋税体系,还有这刑部的巡察司,与御史的职能多有重合,但却比御史更加有效,这一点御史府也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的。”

在此时的大殿中,冯去疾成了真正的主角,直到半个时辰后,冯去疾才将自己的话给说完了。

对此秦王政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又看向了李斯,李斯是最懂他心思的人,也向来是站在他立场上的人,在称心方面,李斯足以与赵高并肩。

见秦王政看向自己,李斯只能硬着头皮道:“大王,正如御史大夫所说,左丞相的施政九章只能在燕地推行,若想推及全国却是万万不行的。”

李斯知晓秦王政的心思,秦王政是要建立全国只有一个声音的国家,但杨明所推行的策略,虽然也做到了集权于这朝廷,但却并非是集权于一人,秦王政能愿意?

秦王政想的是以秦国的方式改造整个天下,又岂会愿意用杨明的方式去改变秦国,秦王政要做的是去改变六国,将其变成现在的秦国,可不是让自己被改变的,其中看似差别不大,是实则却是大了去了。

尤其是秦王政也不可能以科举制动摇秦国的现行的官僚体系,他还要靠这些人去统治天下的,让诸子百家的人来,他可不会放心。

只不过在李斯看来,科举制却是一件好东西,固然在短时间内会带来许多麻烦,但从长远来说却是有利于天下的,不说别的,哪怕是最淡泊名利的道家与根本看不上名利的墨家,其内部也有不少想要当官的人,而科举制就为这些人开了一道口子。

更重要的是,现在诸子百家之人因为诸国的存在,哪怕在秦国找不到出路,却可以在别的国家找到出路,但是,很快这个天下就只有秦国了,如果秦国不用诸子百家之中,诸子百家的人就失去了上升的通道,这些人被压制的民间,对秦国就真的是好事吗?

况且,李斯本就是出身儒家,虽然以法家之学在秦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但想到自己早年的艰辛,想到自己当年与韩非这些出身王族之人的差距,李斯又怎会不想看到科举制的出现。

可惜,现在的李斯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苦苦求职的青年了,现在的他已经是秦国的官僚,所考虑的事情只能是秦王政的所思所想。

所以在李斯这里,秦王政听到了自己想要听到的东西。

“廷尉如何看?”在李斯说完自己的看法之后,秦王政又问向了韩非。

“大王,臣并无高见,要说的话,也只能用冯御史大夫的那句话,不切实际。”韩非直言道。

此时韩非真正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杨明送来的竹简中,韩非看到了一个更大宏大的国度,那是一个从未出现过,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国度,但是想要构建这样的国度,必须在秦国推行比之当年商君在秦国的变法更加宏大,更加彻底的变法,但与之相对应的,在变法的过程中也会得罪更多的人。

当年商君因为变法之事,固然强大了秦国,一举推动了眼下秦国的新生,但自己却是惨遭车裂之刑,变法是要变动原有的秩序的,而在原有秩序中得利的人岂会愿意,其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噬。

因为红莲的关系,韩非虽然不太喜欢杨明这样的人,但也不能不含泪认下自己这个妹夫,哪怕是为了红莲,韩非也不愿意让杨明走上变法者的道路。

只是,当韩非的话落在秦王政的耳朵时,却让秦王政想到了更多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支持的东西,秦王政未必会认同,每一人都反对的东西,秦王政也未必会完全否定。

哪怕再睿智,秦王政依旧改不了性子中多疑的,从冯去疾再到韩非,这几人尽数反对,难道是真的因为那些东西不可行吗?

秦王政已经不受控制地已经想多了。

“右丞相,你的看法呢?”秦王政将目光转向了熊启,兼听则明的道理现在的秦王政还没有忘记。

“大王,变法是为万世之基,不是为了眼前之利。”熊启回答道。

在众人的看法之中,冯去疾是出于立场,李斯是为了名利,韩非是为了妹妹,以至于得出了不同的看法,而熊启自然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杨明送来的竹简之中,熊启出于自己身上一半的楚国血脉看到的另外的东西,他从竹简中看到的是杨明想要改变的燕地,是齐国,是楚国这样的地域。

从燕地这几年的变化,熊启清晰的认识到一个现实,若是用杨明的方式去统治秦国攻灭的诸国之地,完全是可行的,燕地只是先例,未来的楚国也未必是例外。

在未来,若是秦国真的能够用杨明的方式去治理六国故地,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六国故地真的会被秦国给彻底消化了,近些年来,心中对楚国的定义逐渐清晰的熊启下意识地就不想看到它们的发生。

而且熊启还更了解秦王政,从秦王政在方才听着冯去疾等人看法时的一系列的微妙的表情变化,他已经知道,如果自己再反对的话,很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秦王政的自信有时候会让他很容易在一些事情上产生逆反的心思,甚至是一意孤行。

所以当秦王政问到自己时,熊启的回答是肯定,而且还在其中耍了一个小花招,说了一些话,又隐藏了一些话。

思索着众人的回答,秦王政陷入了沉吟之中,熊启这些人能够看到的东西,秦王政当然也能看到,而且秦王政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杨明的做法固然现在看起来不错,但在秦王政的眼中,却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时间成本。

秦王政要创造的是属于自己的帝国,他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步步为营的推行杨明的策略,倒是在未来,或许可以实行,但不能是他秦王政自己去推行。

秦王政沉思着,手指下意识地扣在书案上,他在权衡,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随着秦王政的沉思,大殿内的气氛也陷入到凝重的气氛之中。

此时大殿中所有的人都知道,眼下秦王政的抉择将会决定未来秦国的国策与道路,甚至是国运,容不得他们不紧张。

“左丞相在燕地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吧?”在沉思良久之后,秦王政开口道。

“自十六年出征赵国后,时至今日,左丞相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不曾回咸阳了。”第一时间揣测到秦王政目的的李斯巧妙地修改了一下秦王政的问题,将那个时间又加长了不少。

“左丞相该回咸阳了,要不然他家里的孩子都要不认识他这个父亲了。”秦王政难得地开启了玩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