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秦时:剑问明月 > 第436章秦王政:护军都尉也懂王道?

番吾,赵军大营。

李牧看着面前的沙盘,此刻,哪怕是他的智慧,也只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所谓有心无力,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王翦依山河之势防御番吾一线,毫无破绽的防线让赵军根本找不到突破的契机,在这段时间中,李牧的难受可想而知。

他本是这个世界上最擅长进攻的大将之一,但王翦却是当世最稳的将领,两人若是对攻,李牧与王翦孰强孰弱,犹未可知,但现在却是王翦在守,李牧在攻,一守一攻之间,却是已经让战争的优势朝向了有利于王翦的局面倾斜了。

尤其是王翦根本不求胜利,只想着拖住赵军,这让李牧以及其麾下的大军更是无从下手。

在李牧的一筹莫展中,来自赵国的使者出现在军营中。

看着身负诏令而来的颜聚,心中隐隐中有了一丝不好预感李牧开口问道:“南线那边可是发生了意外不成?”

“南境长城那边,秦军的攻势愈发的猛烈了,大王与太后有意请大将军率兵回援南境。”颜聚道。

“那北境呢?”李牧一惊道,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北境要成为赵都那些人认为可以放弃的东西了。

“北境已经被秦军彻底封锁,而且大将军你又受阻于王翦所部的秦军,已经没有救援的价值了,但南境却不一样,秦军一旦突破南境长城,三日之间就可兵临赵都城下,大将军,您应该知道,一旦出现那样的情况,对于赵国来说意味着什么。”颜聚说着自己的理由,也是郭开那些人告诉他的理由道。

“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北境对赵国来说同样也算至关重要啊,百万人口,二十万兵源,若是落入秦国手中,后果不堪设想。”李牧道,如果有可能的话,北境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况且,最后的那个理由,李牧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

“大将军,说句可能冒犯的话,北境三郡丢了,赵国依旧存在,但若是赵都被秦军攻占,赵国还是赵国吗?”颜聚压低了声音道。

“你?”李牧闻言不由对颜聚怒目而视,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

“大将军,此时,秦国的国力强于我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赵国实在支撑不起与秦国三线开战,眼下我们能做的,唯有以领土换时间,借助换取的时间休养生息,并收缩防线,如此才能子在秦军接下来的进攻中保护赵国。”颜聚道。

“放弃本境三郡事关重大,不可轻易决定,容我想想,容我想想。”李牧沉吟道,一时间只觉得进退维谷。

在眼前的局势中,李牧当然知晓北境三郡已经不可救了,但北境三郡不仅是赵国的北境三郡,还是他麾下十万边骑的北境三郡,边骑士卒的家人、族人多在北境三郡,赵都的那些人可以十分轻易的就决定放弃北境三郡,但那些士卒呢?

军心这样的存在,一旦垮了,一支军队就完了,若是不能将这件事情处理好,赵国边骑这支强军可就完了。

“大将军是在担心军心?”颜聚问道,虽虽然算不得什么名将,但还算一个合格的将领,放弃北境三郡这件事情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也能看到。

“怎能不担心啊。”李牧长叹道,人力终有极限,但煌煌大势之下,一个人的力量竟然是如此的渺小。

“太后与大王不吝赏赐,再有大将军出面安抚,想来边骑的将士们能够理解国家的难处。”颜聚道。

“但谁又能理解他们的难处?”李牧道。

“大将军,北境那边有消息传来。”就在颜聚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一直作为李牧副将的司马尚带着一卷竹简走进了大帐。

“恐怕又不是什么好消息吧?”李牧兴致缺缺地说道,事关北境三郡的情报,实在很难奢望有着什么好消息。

“很难界定。”司马尚亦是苦笑道。

秦军有意在北境休战,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似乎还不错,给了赵军机会,但那只是表面啊,谁又会真的将秦军的这个举动只当做是好心?

看着司马尚递来的竹简,李牧的神色间亦是浮现出苦笑的神色,最终所有的思绪都化作了一声叹息,说道:“北境三郡,自此不为赵国所有了。”

雁门郡善治城中,身为郡守的李齐在犹如是数日之后,还是将下属以及雁门诸县代表叫到了郡守府。

“秦军有意休战,以全北境三郡农收的事情,诸位应该已经知道了吧?“坐于主位之上的李齐开门见山道。

“是有耳闻。”李齐话音落下,来自朔县的县尉石猛应声道。

“是有耳闻,”其余诸人,比如雁门郡郡尉,马邑主簿亦是应声道。

“诸位觉得我们是否应该接受秦军的好意,接受休战?”李齐打量着众人道。

“大人,这绝对是秦军的阴谋,大军一旦散去,想要再举起来就麻烦了,到时候秦军若是趁势来攻,我们又该如何抵挡?”李齐的话音刚刚落下,作为朔县县尉,带领朔县士卒来自善治协防城池的石猛就出声反对道。

其余诸人则是下意识地将视线在李齐与石猛的身上捞回游荡着,都是北境三郡之人,对于彼此间的关系,他们自己自然是心知肚明。

朔县,是雁门郡真正的大县,户籍足有万户,是万户,而不是万人,在不考虑防备北方狼族军事价值的情况下,朔县在雁门郡的重要性更在善治县之上,可以说,在北境三郡之中,朔县是仅次于代郡代县的大县,石猛虽然只是一个县尉,但因为朔县的关系,其地位在雁门郡中却是不容小觑。

而且在石猛的身上,还有着另外一层关系,使得其在雁门郡的地位颇高,他是郡守李齐真正的心腹,李齐在出仕后,第一任官职就是朔县县令,而石猛就是最早追随李齐的那一小部分人。

石猛在此时说出这样的话,其余几人却是不得不考虑,那些话到底是石猛说的,还是在他的背后,有着李齐的授意。

是否接受秦国休战的提议,涉及到整个北境三郡的存亡,他们更是不敢轻易表态。

“但秦军休战的提议也是我们需要的,若是因为我们而耽误了今年的农收,以至让北境三郡百姓来年遭受粮荒之难,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北境三郡的百姓?”就在众人猜测着李齐真正的心思之时,李齐却已经开口了。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难道郡守大人有意接受秦军休战的提议?只是,若是如此的话,那石猛方才的言语又算是怎么回事?

“我实在不忍心看北境三郡的百姓因此而遭受厄运啊。”李齐悲天悯人地说道。

“大人?”石猛看着李齐,神色间都有动容之色,似乎真的被李齐给说动了。

“大人,我也曾见过杨明此人,此人不像是阴险狡诈之人,此时他提出休战之事,也许真的只是出于仁义之心。”从李齐与石猛两人的对话中已经渐渐明白过来的马邑主簿开口道。

北境三郡在赵国内部,自有一套半独立于赵都那边的官僚运行体系,再加上因为是边郡的原因,使得北境三郡的官吏之中,哪怕是文职也绝大多数是出自军伍之中。

而如今北境三郡的官吏,大多数都参与了一十年前的雁门破狼族之战,当时的赵军虽有十万人,但杨明的存在实在是太过耀眼,因此此时北境三郡的官吏,大多数都曾见过杨明,哪怕杨明并不认识他们。

所以,当李齐露出某种意向之时,这些官吏则没有什么负担的愿意相信杨明在休战一事中的诚意。

“既然诸位并无异议,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我们接受秦军休战的提议。”李齐最终一锤定音道。

“诺。”在一片声音之中,这件事情最终定了下来。

秦国,咸阳宫中,秦王政看着赵高通过罗网传来的情报,眸光之中流露出好奇的神色,休战与农收,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可真是玄妙。

“赵高,你认为护军都尉此举的真正的用意是什么?”秦王政对赵高问道。

“回大王,小人认为杨护军是想要用这个方法让赵军自行散去,然后再趁攻取雁门诸城吧。”面对秦王政的问题,赵高小心地回答道。

“韩卿,你觉得呢?”对于赵高的回答,秦王政并没有表态,而是又将问题抛给了今日被他传召进宫的韩非。

“正所谓兵不厌诈,杨护军又是精通兵法之人,显然其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如同赵中车府令所说的那般。”因为红莲一事而对杨明意见颇深的韩非自然不愿意说杨明的好话。

“先生,你觉得呢?”秦王政依旧没有表态,而是又问向了盖聂。

“杨护军此举应该只是为了赵国北境三郡的民生,以他的能力,想要攻下雁门与云中,并不需要用那样一种遗患无穷的阴谋,秦国的信用若在北境三郡崩塌,想要再竖立起来会十分麻烦,杨护军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在盖聂的口中却是说出了与赵高和韩非不一样的答案。

“赵高,你善使阴谋,看别人也是如此,韩卿,你因为私事而诽谤于寡人的护军都尉,这可不是君子所为,还是先生更了解护军都尉。”秦王政最终对三人的答案做出评判道。

“说起来,护郡都尉此举连寡人也是有些意外的,寡人一直以为护军都尉只会行兵家霸道之术,却不曾想到,他竟然还擅长儒家王道之法。”秦王政不吝赞叹道。

韩非听到这里,心中却是多出了一丝担忧来,他固然因为妹妹的原因,对于杨明这个明明不能迎娶红莲,却非要勾搭红莲的人十分不满,但那只是出于一个‘大舅哥’的心思而已,在红莲已经认定杨明这个事实之前,韩非纵使有诸多不满,也是因为杨明能够过的更好的,而不是出现什么意外,以至于让红莲伤心。

所以,他方才的言辞固然是因为对杨明以恶意的原因,但在更深处也在是为维护杨明。

王道之术,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一个能打胜仗,还能得人心的大将,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可未必就是完美的大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