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秦时:剑问明月 > 第414章韩国,存灭一念间

秦时:剑问明月 第414章韩国,存灭一念间

作者:今令冷泠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来自韩国的情报相继出现在不同人的书案后的第五天,来自韩国的国书正式出现在秦国的朝堂上,对于韩国的国书,秦国的整个朝堂上下是有着巨大的震动的。

当年虽然也有卫国在魏国的压力下,自请为藩臣的事情,但卫国毕竟早已经没落,在天下间的存在感早就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成为魏国藩属国自然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但韩国却是不一样,那可是韩国。

虽然韩国在秦国面前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但在天下间,韩国依旧是天下七国之一,占据中中原腹地,人口近两百万,是能够拉出十几万大军的国度,是曾经与六国并称七大强国的存在。

这样的韩国自请为秦国的藩臣,这意味着什么?齐、赵、楚、魏、燕五国怎么可能不去想?韩国再怎么没落,曾经也与它们是同一档的存在,曾经也算肩并肩在屹立在这个天下之间。

咸阳宫的内廷之中,秦王政端居主座,左丞相熊启,上将军王翦,这两位秦王政最倚重的文武重臣分坐左右两侧,而在秦王书案前的位置,则留给了杨明。

杨明这位护军都尉,再次出现在咸阳宫的内廷之中。

“三位对韩国纳地称臣一事怎么看?”在朝堂上并未商议出一个结果的秦王政向面前自己因为各种原因而最信重的三位重臣问道。

“大王,韩国纳地称臣,是一件好事,秦国虽然未必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但通过这件事情最起码可以试探一下诸国对秦国的态度。”熊启率先开口道。

“上将军,你怎么看?”对于熊启的解释,秦王政当然能够理解,不过,现在的他已经在筹划着灭韩战事了,若是接受了韩国自请为藩臣,在数年之中,秦王还真没有理由对韩国动手了。

所以,哪怕熊启说的很在理,但秦王政依旧有着迟疑,所以他问向了王翦这位上将军。

“回大王,左丞相所言不无道理,攻灭韩国不难,但因灭韩一事若是引起诸国恐慌,以至于让本是各怀鬼胎的诸国因为恐惧而放下隔阂,甚至会再现合纵之势的可能,对于秦国来说终究是一个大麻烦。”王翦亦是谨慎地回答道。

秦国攻灭六国之战,最难的就是灭国第一战,从前的战争无论怎么打,都只是攻城夺地,还不涉及灭国,还可以利用诸国之间的矛盾,以合纵连横之策分化瓦解。

只是,一旦涉及到灭国之战,情况就不一样了,当年的赵都一战,秦国本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正是因为秦国对赵国已经形成了足以灭国的优势,才让魏、楚这两个在长平之战中袖手旁观的国家坐不住了,而亲自下场,如此才有了秦国在赵都一战中的失败。

而现在若是灭韩,对于秦国来说,同样也要面对相似的问题,韩国,在已经虚的不能再虚了,秦国想要灭掉韩国,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但在灭掉韩国之后所要面灭的一系列问题,才是其中最麻烦的地方。

当因为韩国被灭,而让赵、楚等国有了兔死狐悲、感同身受的感觉,进而因为来自秦国的灭国压力而促成了彼此间的团结,那对于秦国来说可就亏大了,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相反,若是秦国接受韩国自请为藩臣,韩国自此变成秦国的附属国,事情就没有那么激烈了,可能通过这件事情试探一下列国的反应,若是列国反应没有反应,秦国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几年中,不断对韩国进行渗透,直到彻底掌控韩国,若是列国反应激烈,那秦国也还有着后退的余地。

所以,在王翦的认知中,接受韩国自请为藩臣一事,对于秦国来说,完全是可行的,最起码与直接灭韩相比,显然好处是更多的。

听到熊启与王翦的回答,秦王政并无意外,其中的缘由他秦王政同样也能看到,只是,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啊,难道秦国真的要因为韩国自请藩臣一事,就要推迟灭韩的计划吗?

秦王政在心中还是更倾向于灭韩,但因为当年他亲自策划的对赵国一战中的肥地之败,让秦王政不免就多出了几分小心谨慎。

当年秦军在肥地的惨败对秦王政的打击不可谓不大,那个时候的他刚刚亲政,正是意气风发,欲要大展宏图之时,可是肥地十万秦军的尸骨直接让他认清了现实。

从那之后,秦王政在决策间就多出了谨慎,这位秦王陛下,身为王者天赋固然强悍,但他最强的更是他的审时度势,是他的随机应变,这是一位懂得反思而不是一位逞强的君王,这是一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在自己的错误中提高自己的君王。

所以,哪怕秦王政更想灭韩,但在眼下的局面中,却依旧让自己在这里听着熊启与王翦,还有杨明的看法。

只是,在听到熊启与王翦的看法后,秦王政差不多已经肯定,接受韩国自请为藩臣是更好的选择,至于杨明的看法大概也是如此,尤其是从赵高建立的情报网中,秦王政已经知晓,韩非的妹妹,韩国的公主红莲与杨明之间关系匪浅,杨明有着更多的理由不支持灭韩,但秦王政还是向杨明问道:“护军都尉对此事怎么看?“

“臣认为,可灭韩。”杨明慢悠悠地回答道,说出了一个完全出乎秦王政预料的答案。

在秦王政的理解中,杨明比之熊启与王翦,有着更多的理由支持秦国接受韩国纳地称臣,但现在杨明却说出了这样的一个连他秦王政自己都已经怀疑是否合理的答案。

“理由。”秦王政追问道。

“时间,试探虽然有着各种理由,但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太大,而灭亡一个国家,战争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事情还有更多,其中所需要的时间只会更多,至于列国有可能会因为韩国一事而再次形成合纵之势,说实话,防守的那一方永远比进攻的一方占优势。”杨明道。

让韩国那些人在内部斗来斗去,实在是没意思的很,而且那些人的内斗,只会空耗韩地的人力物力,而那些人力物力是要属于秦国的。

至于红莲,她的身份,使得她注定是要承受亡国之痛的,与其让她在韩国的内斗中身不由己,倒不如一了百了,至于亡国之痛,也能尽早的让杨明去抚平。

而且,熊启与王翦那样说没问题,但杨明若是也支持存韩,却是会有问题的,杨明与韩国之间,尤其是因为明珠与红莲的原因,牵扯实在太深,杨明若是与熊启和王翦一样的态度,免不得会让秦王政产生一下联想,而那些联想对于杨明来说必然是不利的。

很多事情对于君王来说,是根本不需要证据的,只需要他们觉得是就行了。

秦王政固然是非同寻常的君王,固然在未来是能够成就千古一帝的人,但他毕竟还是一位君王,他就不可能超脱在这个身份之上形成的认知,那无关智慧,只是人性而已。

“灭韩啊?”秦王政沉吟着,对于杨明在这件事情上的决绝,他有着意外,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符合杨明这个年龄之人应该做的事情。

而且,通过这件事情,最起码证明,在对待韩国一事上,杨明最起码没有那么强的私心,是真的在为秦国谋划。

“灭韩一事还是再推迟几年吧,眼下接受韩国纳地称臣,利大于弊,寡人和秦国不缺这几年,而且,这几年中也能让我们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削弱赵国。”秦王政稳重地说道。

韩国从来都没有作为秦国敌人的资格,但它却可以成为秦国试探列国的工具,眼下秦国虽强,但列国若是能够齐心协力,秦国还是有对手的,所以,对于韩国一事,秦王政还是觉得稳健一点的好。

况且,这几年秦国也不是无事可做,秦王政虽然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赵国必有大灾,但在这几年前,秦国依旧不能放弃对赵国的持续削弱之策,让赵国疲于奔命,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休养生息,这样的国策秦国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效果也还不错。

“大王高见。”见秦王政已经下定决心,熊启与王翦本来就是这种意见,自然是支持的,至于杨明,当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只是,这样的话,杨明不免就要在其中做些什么了,因为现在韩国的剧本已经朝着原有的轨迹发展了,而被红莲拿下的杨明,可不想再出现红莲嫁给姬无夜那般恶心的情节了。

只是,有着当年雪衣堡的事情,若无命令,杨明再跑到韩国的话,事情就说不过去了,好在,现在的杨明已经有了更多的手段,想要对付红莲,未必就需要自己亲临韩国。

杨明思索间,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只是,常年打工在外的鹦歌,这次又要忙活了。

想到这里,杨明多少就有一种不忍的感觉,鹦歌已经在外打工好多年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