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秦时:剑问明月 > 第168章大丈夫生于乱世之间

秦时:剑问明月 第168章大丈夫生于乱世之间

作者:今令冷泠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韩国要加入合纵联盟了?这倒是有趣。”吕不韦看着杨明送来的情报,神色间不见紧张之色,虽有凝重,但杨明看到的却还有兴奋。

是的,吕不韦是在兴奋,五国合纵攻秦,固然是危机,但同样也是机遇,尤其是对吕不韦这样的强人来说。

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哪怕是秦国也唯有进行举国动员才能顶得住,而这对于吕不韦来说就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一次将自己的影响力在秦军中扩张的机会,一次将相国府的权势延伸在秦国各个方面的机会。

七年前,虽然也有楚、赵、魏、韩、燕五国合纵攻秦的战争,但在那一次的大战中,先秦王还在,秦王才是那次战争中的真正统帅,他吕不韦只能作为副手,负责后勤而已,在秦军中影响力的提升实在有限。

但这一次将不一样了,秦王政尚且年幼,不可能亲自出面,而蒙骜已老,难以指挥这场大战,至于秦军中的其余诸将,战功、资历、人望暂时还没有能够统领全军的存在,秦军这一次的主帅人选,非他吕不韦莫属。

到时候,若能取得大胜,凭借着这场大战所取得的战功以及巨大的声望,那他吕不韦的权势将会深入秦军之中,有了军中支持加成的权势,相国府的权势将会更上一层楼,变得无可动摇。

所以,在得到来自韩国的情报后,吕不韦的凝重之后感觉到的就是兴奋,不过,这样的老狐狸自然是将自己的这份兴奋隐藏的很好,最起码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的。

“杨明,大战在即,可有兴趣领一支兵马参加这场战争吗?”吕不韦收起已经转译出的情报,看向杨明道。

虽然考虑到韩国在地缘位置上距离咸阳最近的原因,但杨明在接管韩国罗网短短的数个月的时间,就能将其管理的井井有条,并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得到诸国合纵的情报,对于杨明在情报方面的能力,吕不韦还是很欣赏的。

尤其是因为当时因为吕奇突发奇想的举动,使得罗网对杨明的调查开始的更早,得到的情报也更多,从恒山到雁门,再到大梁以及现在的咸阳,杨明的种种表现,吕不韦看的更清楚。

尤其是杨明现在更得到了赵姬的支持,再加上杨明的能力以及背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兑现的人脉,吕不韦有着太多的理由拉拢杨明。

毕竟,对于杨明这样一个前途无量且可以拉拢的少年,拉拢的价值实在太大了,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很明白杨明身上的价值以及能够得到的回报。

“卑职现在是甘泉宫校尉,守卫太后才是卑职的本职。”面对吕不韦抛出的诱饵,杨明直接拒绝道。

面对杨明的理由,吕不韦还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随即只能笑道:“太后身边有杨明你这样的忠臣守卫,想来可以无忧了,不过,杨明,你可不要忘记,你还是卫尉府中丞以及罗网的韩国所部统领。”

“卑职现在不就是因为罗网的韩国所部统领才出现在相国大人面前的吗?”杨明回道。

他能感觉到吕不韦对自己示好,但可惜,杨明已经上了赵姬的船,是不可能再下船了。

“说的不错。”吕不韦颌首道,他毕竟是堂堂的相国,对一个少年示好已经是他折节相交了,至于其它的,那还是算了。

只是,这只小狐狸,倒真是狡猾,说的话竟是这般的滴水不漏。吕不韦暗暗称奇道。

杨明的话在拒绝他的同时,却是让他丝毫感觉不到生气的感觉,毕竟,因为罗网,杨明已经在为相国府效力了,这还能让吕不韦说什么?

他用领兵出战的机会引诱杨明,不就是想让杨明为相国府效力吗?

在得到来自韩国的情报后不久,来自魏国、赵国以及楚国的情报也相继出现在相国府的书案上。

当所有的情报汇集在一起,清晰得为秦国君臣展现出一个事实:楚、赵、魏、韩、卫五国即将组成合纵联盟,欲像七年前那般,再一次合纵攻秦。

罗网的情报体系十分发达,甚至能够将各国的统帅名单搜集到。

一时间,庞煖、春申君、项梁、姬无夜、朱亥等人的名字出现在秦国君臣的视野之中。

对付诸国合纵攻秦,秦国是有经验的,毕竟,自秦国崛起后,这样的战争已经发生过多次了,秦国上下早就在一次次的胜利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应战经验。

这一次诸国合纵攻秦,不见得就比前几次来的更猛烈,但眼下的秦国却也要面临一种之前并没有遇到的情况。

之前秦国面对诸国合纵攻秦的大战,往往是迎战于函谷关下,以险关消磨联军的士气,直到联军士气衰竭之时,再重军出击,但眼下,秦国的领土早已经超越了函谷关,在函谷关外,秦国有着太原郡、河东郡、颍川郡、上党郡、河内郡、东郡、南郡等郡,这些地方的人口土地加起来甚至还要超过秦国在关中的人口土地,这些地方秦国同样也要防守。

这让秦国面临的战争局势更加的复杂。

一时之间,秦国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起来,来自蜀郡、汉中的粮食开始往咸阳调集,无数的百姓从各自的家门中走出,以县乡里为单位开始组成一股股秦军朝着咸阳集结,同时,秦国关外诸郡也相继动员起来。

于此同时,秦国派出使者前往齐国,并在齐国分出一支队伍前往燕国,外交同样也是战争的延续,在即将发生的大战中,秦国必须尽可能的保证齐国与燕国置身事外。

齐国虽然在数十年前遭到重创,但大国的底子犹在,虽然齐国这么多年来一直是闭境自守,从不过问六国的事情,但也不能不防着齐国加入合纵联军的可能。

若是齐国也加入合纵联军,则会增加巨大的变数,至于燕国,虽然军力不值一提,但在即将爆发的大战中,哪怕是一小支军队的力量都要考虑在内,压塌房屋的最后一片雪花可是至关重要。

燕国,虽然没有压跨秦国这座大殿的力量,但当那最后的一片雪花还是能够做到的,因此,秦国也需通过外交方面的努力,让燕国置身事外。

而杨明随着蒙骜学习兵法的事情也暂时被搁置,本已经决定卸甲归田的蒙骜不得不再次以上将军的身份进入朝堂,辅助相国吕不韦召集秦国诸军诸将商议排兵布阵、各地防御之事。

此时,楚、赵、卫三国联军也已经集结于魏国境内,开始朝着韩国的方向前进,将在新郑汇合五万韩军进入秦国境内,穿过秦国三川郡,直赴函谷关。

同时,有赵国偏师数万人越过太行山攻击秦国太原郡,有魏国偏师攻打秦国东郡、河内郡,有楚国偏师攻打秦国南郡,有韩国偏师攻打秦国上党郡。

自历次诸国合纵攻秦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若开战,战场将东西绵延数千里,南北横跨大河、长江,在这个信息传输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可谓是能够进行的最大的规模的战争了。

秦韩边境,巩县,被军士建于山顶的高台,五国的军旗迎着山风招展,有燃烧着大鼎中冒出滚滚狼烟,楚国春申君、魏国朱亥、赵国庞煖、韩国姬无夜、卫国公孙羽立于高台之上,背对众军,面向浩浩汤汤的一路东来的洛水,指水为盟,不灭秦国,誓不退兵。

秦国这方面,从太原郡调回五万平阳重甲军、又从关中派遣出二十万大军,支援关外诸郡,使得秦国关外诸郡的秦国达到了四十万的规模,同时在函谷关集结二十万重兵,以对奔袭而来的联军主力,另有大将桓齮统领十万秦军屯驻华山,以有预备军,策应函谷关一线战场,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在这一场大战之中,秦国可谓是真正的精锐尽出,不说动员了超七十万的兵马,仅仅只是在将领方面,从上将军蒙骜,到平阳重甲军统领王齮,再到桓齮这个最有实力接替蒙骜成为下一任的秦国上将军的大将,再到诸多郡如蒙武、杨端和、李瑶这样的大郡统军之人。

同时,一个之前在秦军中并没有多大名气的名字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王翦。

时间来到秦王政的二月末,联军主力已经深入秦国颍川郡地界,越过了洛邑城,直扑重镇宜阳而去。

此时的吕不韦也已经离开了咸阳相国府,前往秦军的蓝田大营,将带领十五万精锐前往函谷关。

蒙恬,这位蒙家的第三代核心子弟,已经十八岁,也即将走向战场,以一个小卒的身份。

蒙家属于蒙恬的小院中,蒙恬身着秦军的制式战甲,正踌躇满志的举起酒杯,对杨明道:“可惜,这一次还是不能与伱一起并肩作战,真的是遗憾啊。”

“你若是信得过我的话,就留在咸阳。”

蒙恬在临行之际,只将杨明邀请至此,可见杨明在蒙恬心中的分量,对于这样的好友,杨明自然也不吝啬,于是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难不成甘泉宫缺一禁卫吗?”蒙恬难得地开起了玩笑道。

“如果我说是呢?”向来喜欢好玩笑的杨明此时面对蒙恬的玩笑,却是十分严肃地说道。

蒙恬闻言也收起了戏谑之色,作为杨明在咸阳城最好的朋友,杨明在了解蒙恬的同时,蒙恬也十分了解杨明,见杨明如此神色,蒙恬哪能还不知道杨明的态度。

“这件事情可不是开玩笑。”蒙恬凝重道。

“你若信我,就留在咸阳,到时候我会让你明白一句话。”杨明道。

蕞城一战,对杨明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面对这样的机遇,杨明又怎么可能忘记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蒙恬。

“什么话?”蒙恬追问道。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杨明回忆道。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蒙恬默念着,随即将杯中酒意一饮而尽,感觉到一种来自灵魂的颤栗感,这句话岂不正是说在了每一个有着抱负的少年心中了吗?

“好,那我就留在咸阳,等杨明你带着我立那不世奇功。”蒙恬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