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之纵横四海 > 第0313章 钦差弹劾贾珉

红楼之纵横四海 第0313章 钦差弹劾贾珉

作者:遍地沧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2:21:19 来源:蚂蚁文学

姜明前一向认为自己是个勤政的好官,所以,从到达卜奎的第二天,就开始了紧张的巡查。

主管流人事务这么多年,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个流放地的情形,以及各个管理流程,他都是清楚的。

只要他找一些人问问话,然后再看看各个衙门里提供的资料,他就会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弄虚作假的行为。

大部分的时候,在各个配所都是存在着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区别只在于程度不同而已。

这些作假行为,包括财政上的亏空,吏员的空额,空饷,利润截留,公物私卖,侵吞公款,徇私舞弊、隐瞒事故,流人死亡率居高不下,脱逃率高等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在卜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自从贾珉来了之后,就在逐渐改变这些弊端。

可以说,自从贾珉主政卜奎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分水岭。前后两段具有迥然不同的风格。

只要是稍微就有一些经验的人,就可以一眼看出来。

当然,这些还只是在务虚方面的事务,有些事情,还需要到实际中,进行调查和验证。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姜明前基本上都在各个官庄、工厂和矿山里走访。

为了走访方便,他特意不叫贾珉派人陪同,为的就是防止卜奎方面提前做准备,弄虚作假,糊弄他。

这样的事情,他以前在别的地方经常遇到。对付这些手段,他已经很有经验了。

为了能够让下面说实话,他还可以隐瞒自己的钦差身份,只带着王师爷和两个随从。有的时候,甚至还假扮成流人来探亲的家属,到各处走访。

对于钦差的行动,贾珉也懒得去管。只是在第一天派几个士兵护卫之后,以后也就不管了。

至于每天姜侍郎到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干了些什么,他是一概不管不问。自己做的那些事情,都在那里摆着呢。钦差愿意怎么看就怎么看。至于最后如何评价,也就随他去了。

自己做事问心无愧,坦坦荡荡,也就任人评说了。

有一件事情,是除了师爷之外,所有的随从都不知道的。

那就是此次巡查,从他们一出帝都的时候就开始了。

对于贾珉押送五百流人,在路上没有一个死伤脱逃的事情,姜侍郎始终是半信半疑的。

所以,这次到卜奎,他就选了与贾珉前往卜奎的同一条路线。也是从天津卫上船,然后从牛庄登陆,再前往盛京、阳明堡、开原……这一条路线。沿途到达每一个军台,他都要查看一下记录,还找军台人员问话。

到了贾珉在路上宿营的地方,他还要找当地百姓打听一下。

结果确实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几乎每一次问话,对方都能清楚地回答出贾珉府兵团在当地的情形。

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些人对这只军队的印象太深刻了。

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军纪严明,军容整齐的军队。

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她们押送的那些流人都是坐车的,而且伙食好,军人们对他们也不打不骂的。

一路上的反应都是如此,这才让姜侍郎相信了。

总的说来,姜侍郎对于贾珉在流人事务上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对于他的一些改革措施,甚至都有些推崇了。

但是,对于贾珉在处理四大部落问题上的做法,他就很不满意了。

朝廷对于四大部落的的态度,基本上是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政策。只要他们不闹事,不造反,就听之任之。

至于贾珉所说的追讨贡赋,设立府县的计划,是不报什么希望的。在他们看来,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对于贾珉挑起与四大部落的冲突,也持反对的态度。认为是贾珉好大喜功的举动。

所以,贾珉的增兵请求,自然就不会得到支持。

在到达卜奎之后,姜侍郎就跟贾珉谈过这个问题。但是贾珉说的模棱两可,既没说以后打,也没说以后不打,就应付过去了。

所以,姜侍郎就认为,贾珉听从了他的劝解。

直到今天,姜侍郎才发现,贾珉根本就没把他的话当回事。

事情起因于铁佛部落的一个叫做谢宝犁的女子来告状。

她找到了钦差,列举了贾珉这半年来,好大喜功,为了个人利益,肆意荼毒草原部落,欺压草原百姓的种种罪状,一共列了十几条。

包括屠杀无辜百姓、骚扰草原,劫掠人口,造谣污蔑头人,挑拨部众和头人关系,蛊惑煽动部众起来造反,禁运香料,滋扰秩序,切断商路……,等等。

所有的罪状,都列在一张大纸上,上面有各个部落的头人签名和一万多名部众的画押。

谢宝犁声称要请钦差大人做主,最好到草原上去亲自倾听百姓的呼声,而不要只是呆在卜奎,被贾珉蒙蔽了。

并且威胁说,若是狗官贾珉再对他们苦苦相逼,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到时候,两万草原骑兵就进攻卜奎,把卜奎杀个寸草不留。

希望钦差大人为他们做主,否则,他们就要到帝都去告御状,请求皇上做主云云。

姜侍郎一向以清官自诩,此次领了皇命,担任了钦差大臣,自然就起了代天子巡狩四方,手持尚方宝剑,威慑地方官员,宣示皇上仁慈和恩德之心。

此次一见有人来告状,就勾起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情怀。加上贾珉在四大部落事务上的做法,几乎就是跟朝廷对着干,况且自己还劝说过他,叫他不要多事。

于是就对贾珉非常不满意。

只有这些,还不足以让他采取激进的行动。问题在于那个谢宝犁说的后两条。

一个是两万草原铁骑把卜奎杀个寸草不留,第二个就是到帝都告御状。

如果两万草原铁骑真的进攻卜奎的话,几乎毫无疑问,卜奎将遭受灭顶之灾。

不仅这里的百姓会遭殃,那将近一万名流人,若是被放了出去,才是更大的灾难。

这些亡命之徒若是流入社会,必将给社会秩序带来极大的冲击。

若是此时自己不在这里也就罢了,恰好自己还在这里,又身为钦差,到时候,如何能逃得了干系?

即使不被草原铁骑的马蹄踏死,回去之后,革职查办也是难免的。

即使两万铁骑不进攻,光是到帝都告御状这一条,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身为钦差,连这点儿事儿都处理不了,还能干点儿什么?岂不有负皇命,辜负圣恩?

王师爷回来了,但是,是自己一个人回来的。

他是去打探消息,传贾珉来听取钦差问话的。

“怎么样?”

“贾珉不在,两个时辰前,到前线督战去了。”

“前线督战?什么意思?你是说,他跟四大部落打起来了?”

“是的,我特意到军营里去问了,昨天晚上,所有的军队倾巢出动,只留下了十几个辎重人员。他们跟四大部落开战了。据留下来的人说,这次是决战。”

“决战?一千七百人对两万草原铁骑?就他那个府兵团?他才练了几天?整天走道叠被子的,打过仗吗?打了几个月了,他自己都说是屡败屡战,凭什么跟人家两万铁骑决战?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是啊,世翁,这几天,我在这里也跟当地百姓了解过,这几个月来,确实是屡战屡败,没有人认为,一千七百人会是两万草原铁骑的对手的。”

“这个贾珉,就知道好大喜功,做事如此不计后果?他若是此战失利,卜奎必将不保,一万来流人失控,到处为非作歹,惑乱天下,罪过大矣。”

“此事已经无可救药,世翁还是想想着如何自保吧?”

“他已经去了前线,茫茫草原,又到哪里去找他?难道我们还要逃回去?”

“事已至此,找他也无用。况且,他能不能回来,也是两说着。此时逃走,也是下策。临事脱逃,更是大忌。”

“依你看,如何处置才好?”

“那谢宝犁来告状,想必还是想求钦差做主的,看来他们并无反意。即便他们打败了贾珉,慑于朝廷威仪,也是要跟朝廷谈判的,此时正好以钦差的身份跟他们谈判,稍加安抚,他们也就偃旗息鼓了。”

“此计倒也可行,我也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只是如何跟朝廷交代?”

“这就得追究贾珉好大喜功,擅启事端的责任了。世翁已经劝诫过他,他犹自执迷不悟,一意孤行。这样的人,哪里能够主政一地,守土一方?”

“你是说,要我弹劾贾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世翁此时若不自保?难道还要跟着贾珉陪葬吗?”

“唉,也只好如此了。”

于是,就由王师爷操刀,起草奏折,以谢宝犁的状子为蓝本,给贾珉列出了一系列罪状,弹劾贾珉。

至于姜侍郎比较欣赏的那些流人管理和改革措施,则略过不提。留着将来自己善后时,据为己有,贪天之功。

师爷起草完毕,姜侍郎看了几遍,两人又在一起斟酌一会儿,修改了几处,然后由姜侍郎誊录,把日期改在昨天,并把谢宝犁的状子附上,打发两个随从,立刻启程,前往最近的军台火速传往帝都。

做完这一切,才心下稍安。两人又开始研究将来如何安抚草原部落之事。初步计划出银二十万两,平息事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