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之纵横四海 > 第0232章 突然要外放(二)

红楼之纵横四海 第0232章 突然要外放(二)

作者:遍地沧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2:21:19 来源:蚂蚁文学

把火器作坊搬到驻地去,也是一个选项。

但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技术和人工还好解决,关键是原材料的供应,是个巨大的障碍。

那里的社会发展阶段还很落后,基本上处于渔猎时代,就连农耕社会的水平都没有达到。根本就没有基本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商业体系。

各种火器原料,即便是有钱,在当地几乎也采购不到。若是从外部采购,就又回到了长途运输这个怪圈儿上了。

还是成本和距离的问题。

况且,即使自己不计成本地在某处建成了火器作坊,因为受宁古塔将军的节制,他只要命令自己换防,花费巨大人力和物力建立起来的火器作坊,就立刻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这种情况,几乎是注定会发生的。

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贾珉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此次叫自己的府兵团到宁古塔去,是针对他的一个阴谋。

他被某些人给算计了。

自己到了宁古塔,就离开了帝都这个发迹的舞台,自己在这里的资源,几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所谓的山高皇帝远,到了那里,就只能任人摆不了。即便是当地人不挤兑自己,只要把自己放在那里,不招自己回来,也就只能在那里自生自灭,对别人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算计他,目的不外乎这么几个。

一是报复他,二是切断他在仕途上的崛起之路,三是借此打击贾家,四是连同史家、冯家、陈家和卫家一块儿打击了。

贾珉、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史松,史柳,以及各个家族在府兵团的子弟,已经成了各个家族年轻一代中,最有出息的人物。

尤其是贾珉,更是贾府中兴的标志性人物。把这些家族的人才排挤出去,对于各个家族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既然在帝都都能采用这种手段,那么,到了宁古塔之后,顺便找宁古塔将军或者别人给他们戴上个紧箍咒,就是小菜一碟了。

成侍郎说,调贾珉去宁古塔的事儿,皇上也是知道的。对此,贾珉是不怀疑的。兵部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在此事上假传皇上的旨意。

贾家和贾家集团在帝都也是有根基的,此事很容易查出来。所以,他们是不敢在此事上做什么手脚的。

之所以把此事告知皇上,就是要防止贾家找到皇上那里,叫皇上改变这个决定。

至于他们是如何施加了影响力,让皇上知道并且同意这个决定,现在知道不知道,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贾珉要到宁古塔去,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改变不了了。他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去了之后怎么办?

距离出发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若是安排得当,还是有许多事情可以做的。

贾府这边,他可以在临走之前,再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

原来计划的对于管家阶层的改造,看来就只能暂时不动了。

好在基本的框架和新的权力格局已经建立起来,如果没有什么大的事情,贾府的正常运转,应该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方秀才主持的技术培训,目前挂着贾府族学的牌子,可以继续进行。不仅要进行,还要扩大规模。

将来自己到了宁古塔,是需要大量的金钱的,没有财政上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到了那里想做事,也是很难的。

皇上已经下旨,由季大学士在主持汉语拼音的实验,在这个大环境下,刘家庄和贾府业余学校的汉语拼音启蒙教育,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府兵团这边,就按照原来的计划训练。至于装备的事情和进一步的训练,就只有将来到了驻地再进行了。

火器作坊是一定要办的,这是将来到了宁古塔之后,自己的生存之本,也是对自己手下这1300多名士兵负责。很可能,也是将来在那里建功立业的重要支撑。

自己的个人生活方面,平儿和晴雯、喜鹊、画眉是一定要跟着去的,南儿、风花、雪月走不开,宁儿在直隶搞培训,也是走不开的。

妙玉的问题,目前也就只能叫她在这里呆着了。幸亏给她弄了个诗社和刊物,以后就可以在贾府名正言顺的待下去了,在安全上还是能保证的。

可卿那边,现在在东府里掌权,贾珍对她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以可卿的聪明,还是会生活的很好的。跟她的将来,也就只好等到将来再说了。

如今才十五岁,来日方长,还等得起。

至于宝钗那边嘛,她自己足够聪明,主意又正,跟府里又是实在亲戚,又有母亲和哥哥,倒是不用我怎么操心的。

至于我俩的婚事?唉,恐怕就要有些波折了。

原本薛姨妈有意,如今我突然到了宁古塔了,今后的前途就变得不明朗起来了,她会不会改变主意?

至于说史湘云那边?估计他家里也要重新考虑了。这倒也不错,我对史湘云本来就没有什么感觉,倒是可以省了许多麻烦。

剩下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宁古塔当地的情况了。

同时,对于火器作坊的事情,也必须要做一个决断了。

火器作坊的最大瓶颈,就是原材料供应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几乎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戴植是内行,又在辽东呆过,见多识广,贾珉相信,戴植会给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的。

思考已定,贾珉回到了屋子。

见贾珉回来,冯紫英、陈也俊和卫若兰三人知道他已经有了主意,就等着他开口了。

“此事已经是既定事实,如今再抱怨也没有什么用处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做好出发的准备了。”

贾珉看了几人一眼,继续说下去。

“目前的训练,按照原计划进行,冬季的野外生存训练,要加大训练量和时间。火器的训练计划取消,等到了驻地再进行。刀术和骑射的训练正常进行。”

“从明天起,若兰就到兵部、吏部、户部、刑部去,搜集关于宁古塔的所有材料,包括军事、户口、吏治、流人等各方面的情况,越详细越好。”

“今晚上,各个府里的子弟放假回家,跟家里解释这个情况,让家里做好准备,免得出现流言。自己的个人事务,也要及早做出安排,不能耽误了开拔日期。明年正月十八,部队准时开拔。”

“此事虽然看起来是个坏事,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或许到了那里,我们建立起一番丰功伟业,也未可知呢。”

贾珉交代完毕,就到了下洼子。他要跟戴植研究一下火器作坊的事情。

目前,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一个基点。解决了这个问题,贾珉才好开展其他的计划。

贾珉介绍了情况之后,戴植沉吟了一会儿,说话了。

“珉长官,我在辽东呆过,虽然没去过宁古塔,但是,跟那里的人却是打过交道的。”

“说说看。”

“宁古塔并不象外界传说的那样可怕。要说可怕,主要是对于流人来讲的。他们是犯人,是奴才,在那里自然是苦的。即便是苦,倒也未必就比别的地方的犯人苦。犯人、奴才,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那里天是冷了些,但也未必就把人给冻死了。相反,那里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地大物博,虽然没有关内繁华,生存却是容易的多呢。”

“商业虽然不像别处那样发达,但是,也是有的。其实,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总是有生意人的足迹的。”

“关乎于火器原料的事情,本钱或许会比这里贵上一些,但是,也不至于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哦?真的吗?详细说说?”

“有些东西可以就地取材,有些东西,可以到高丽去买。”

“高丽?”

“对,高丽是我朝、罗斯、扶桑之地商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那里我曾经去过。我在辽东家里做实验的一些东西,就是从那里买的,价钱并不比关里贵上多少,还比关里要近了许多。”

“至于商路,也是不必担忧的。陆路自然路途遥远,价钱要贵上许多,但是,可以走水路啊。”

“还能走水路?”

“那里都有我朝水师的,能没有水路?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海参崴都是通航的。即便是老宁古塔,也是有海浪河的,如今的宁古塔将军府,吉林乌拉,也是有松花江的。再远至卜奎,也是有松花江可通的。”

“是啊,水路的成本可就低了许多了,速度也会快上许多,我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呢。如此,可就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了。”

“只是如今不知道驻地在何处,若是知道了,就可以早作筹划了。”

“戴先生,从现在开始,就做出个方案搬迁出来,这里用得上的,就拆了运过去,即便是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

“至于工匠们的问题,你跟刘成确定一下,若是不够,就叫方秀才给选一些,实在不行,就到了驻地,从当地选一些培训。但是,师傅是要从这边带去的。至于钱的问题,先生不必担心。”

贾珉当即决定,下洼子这里的作坊,军品立刻停止生产。戴植和刘成率队,准备前往宁古塔。留下刘铁山和吴红梅,在这里生产民品。

如此安排,既是为了保留火器作坊的许可,也是为了通过生产民品赚钱。

剩下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将来到了宁古塔之后的驻地了。

在一般人看来,驻地仅仅是个驻军地方,但是,对于贾珉来说,驻地是有着更多的功能的。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对于贾珉的府兵团,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