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之纵横四海 > 第0199章 火器专家

红楼之纵横四海 第0199章 火器专家

作者:遍地沧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2:21:19 来源:蚂蚁文学

阵阵凉风吹来,眼前的芦苇荡,沙沙作响。风吹过,芦苇似乎是一阵阵波浪,高低起伏着。

戴植的心情,也象那苇浪一样,难以平静。

作为江南火器世家的传人,他的最大心愿,已经不是用自己的一身本事报效朝廷,换得荣华富贵。而是只想把他的一身技艺传承下去,不让自己历代祖先的心血,在自己这一代断了传承。

从小,他就沉浸在火器的世界里,对此如痴如醉。不仅继承了祖上的绝学,自己还发明了一些新的火器。

在上次朝廷对西北用兵时,他制造的火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来以为,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朝廷即使没有格外的赏赐,也会支持自己的火器,至少不会进行打压。

结果是荒谬的。不仅没有任何赏赐,自己的火器作坊还被查封了。自己在当地呆不下去,只好远赴辽东,在那里以出卖字画为生。

就在他以为自己的一身技艺再也没有机会施展,祖传的绝技将在自己这一代失传的时候,贾珉把他找到了这里。

尽管胡一道和方秀才都极力夸奖贾珉,但是,戴植是个历经风霜的人了,不会仅仅凭着别人的说法,就轻易地下结论。

其实,对于现在的戴植来说,制造一些火器,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他关心的,是家族的这些技艺能否传承下去,甚至能否再发扬光大的问题。如果贾珉仅仅是请他制作一些火器,他就准备拒绝贾珉了。

但是,现在他决定,就在贾珉这里干了。

或许连贾珉自己都不知道,真正打动戴植的,就是他说的以民养军的方案。这里面核心的,就是保持一支技术工人队伍,这支队伍,就是传承技术的种子和载体。

有思想的人看问题,不用看太多,只要看到几个关键之处就行了。恰恰是这个关键点,让戴植看到了。

“珉兄弟想要一些什么火器?”

戴植叫贾珉珉兄弟,是他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证明他已经在内心里认可了贾珉这个人。

“我的顺序是火铳,手铳,子母炮,地雷,手抛雷,喷火筒,最后是连环铳。”

火铳,相当于步枪,这是步兵的常规武器和标配。手铳,除了作为防身武器外,还可以作为骑兵的近战武器。

子母炮适合于机动作战,可攻可守。地雷,对付步兵和骑兵都可以。手抛雷,其实就是手榴弹。

喷火筒,就是火焰喷射器,用于攻城和要塞的进攻上最为有效。

连环铳,则就是机枪了。无论是对付步兵还是骑兵,都是一个大杀器。

“火药上,要解决火药的提纯问题。目前的火药,杂质太多,威力不大,杀伤力有限。”

“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嗯?解决了?

“这些年在辽东,其实我也一直在琢磨着火器的事情。要说这些年的最大收获,就是有功夫仔细地琢磨一些事情。”

“不瞒珉兄弟说,我在那里的时候,在家里也是开了一个作坊的。虽然没有制作什么火器出来,但是,实验却是做了不少,许多原来想不通的事情,都想通了。许多原来做不出来的东西,也能做出来了。”

听得戴植如此说,贾珉豁然开朗。

戴植是在家里开了一个实验室啊。

是啊,对于戴植这样一个火器世家的传人来说,即使在不得意的时候,也不会轻易地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理想的。

虽然不能大张旗鼓地制造火器了。但是,正是这段时间,让他有时间沉淀下来,开始思考一些问题,甚至是理论上的问题。

不能制造兵器,却让他有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实验。恰恰实验是验证一些想法的最好手段。

“在这里先生也是可以大量实验的。另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先生准备好一套流动作坊的方案。”

“流动作坊?”

“对,就是可以快速地拆装的生产设备,可以简陋一些,但是,要保证最基本的生产功能。比如说,明天启程了,今天就可以把设备拆下来装车。待到一个月后到了漠北,找个地方把设备装起来,在那里就可以生产出火药,弓箭来。”

“珉兄弟是要就地生产?”

“是的,将来打起仗来,战场是随时会变化的,补给线若是太长了,很可能就供应不上了,若是再被敌人截断了,就陷入困境了。只有就地生产,才能保证弹药的供应。”

“不仅是弹药,就是化铁炉,也是要准备一套的。至于工匠,将来的的军队出征时,都是要随军一起走的。这样,即便是没有了给养,哪怕是深入敌后几千里,孤军在外几年,也能支持下去。”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军粮上,要生产一种压缩饼干和脱水蔬菜,到时候,只要有水,即使不埋锅生火做饭,也可以支持数月。”

“压缩饼干和脱水蔬菜?”

戴植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这两样东西,到时候,我会跟先生一起实验。”

两人一边在水塘边走着,一边随便地交谈着。虽然没有固定的话题,但是,每一个想法的交流,每一个观点的碰撞,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来。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先生今晚就修书一封,明日我就派人去江南,把先生的家眷接来。这边的房屋住处,也会尽快安排好。”

“如此就谢谢珉兄弟了。”

“先生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至于先生的报酬,就以每月300两银子为准。”

“什么?每月300两?不行,这太多了。”

每月300两,即使对戴植这样的顶级工匠来说,也是个天价了。

但是,在贾珉的眼里,戴植可不是一个工匠。他简直就是大师啊。

这个时代,社会阶层的等级是士农工商。戴植属于“工”的阶层,连农民的地位都不如。

其实,这就是统治阶级的偏见了。他们看重的,只是所谓的士阶层的那些知识。那些知识的核心,就是四书五经这些圣人的经典。

对于戴植这样的技术人员,实际上是瞧不起的,甚至还视为奇技淫巧,常常加以排斥。

实际上,恰恰是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先生这些知识技术,是几辈人传下来的心血结晶,区区300两银子,哪里能买的下来?所以,这个火器作坊里,还要有先生的一成股份的。不要你出钱,先生的技艺就是股本。”

“珉兄弟,这可使不得。”

“就这么定了,别人不知道先生知识的价值,我却是知道的。另外,先生想要做任何实验,材料随便用,所有费用实报实销。”

“珉兄弟,这需要很多钱的。”

“我知道,钱的问题,先生不要担心。胡老板和方秀才没跟你说么,赚钱对我来说,是最简单的事情了。”

戴植沉默了。

胡家酒坊的人在辽东找到他的时候,尽管已经说了,回来之后,会给他相当优厚的待遇。他也相信了这一点。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最后的待遇竟然会如此优厚。

不仅仅是每月300两银子的天价,不仅仅是把家眷给接来。而是因为这股份。

虽然只是一成,但是,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问题还不仅仅于此,而是贾珉对于他的手艺的尊重和看法。

这个时代,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之说的。所以,手艺人要想得到知识,基本上就是两个途径,一是祖传,二是拜师学徒。

祖传还好说些,因为有血缘关系,先辈还能对后辈倾囊相授。

拜师学习,师父常常就要留一手。所谓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最后的结果,就是手艺越来越退步,很多绝技就在这种情况下失传了。

贾珉让戴植以技术入股,不仅仅是承认的技术的价值,还让技术可以得到极大的回报。

这才是戴植最为感动的地方。

“珉兄弟如此厚待戴某,实在无以回报,只有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才能报答万一。”

唉,其实这都是你自己该得的啊。

“戴先生不必客气,咱们再走走,把作坊的布局定下来。”

在下洼子现场,贾珉就对火器作坊的事宜做了安排。

戴植负责整个作坊的技术和研发。不仅仅是军品,连民品也包括了。一个能够制造火器的专家,负责民品的技术研发,自然是小菜一碟。况且,两者的许多技术,实际上都是相通的。

军品的生产,由焦力负责,民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刘成负责。

刘铁山在野渡居的铁匠作坊,搬迁到下洼子。刘铁山也一同过来。压力井项目,随着刘铁山归到下洼子这边来。

吴红梅调到下洼子这边来,负责后勤事务。她原来在野渡居的工作,全部移交给平儿。

从明天开始,戴植、焦利、刘成、刘铁山和吴红梅,就进驻下洼子,开始火器作坊的筹建工作。

平儿负责兵营的后勤工作,原来贾珉的个人事务,就需要一个人来补缺了。想来想去没什么合适的人选,贾珉就选了晴雯来补平儿的空缺。

对于晴雯这个愤青能否做好这个工作,贾珉其实心里也是没底的。但是,目前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也就只好如此了。

至于贾珉自己,则要忙于另一项工作了赚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