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九百五十五章 锅王

我在六朝传道 第九百五十五章 锅王

作者:日日生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1: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伯温的话,一下子引起了李渔的好奇心。

大明的突然衰弱,创业一代的集体死亡,一直是一个迷。

李渔很想知道,这个时空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伯温叹了口气,说道:“这还要从巢湖海战说起,你可知道陈友谅这个人?”

李渔点了点头,说道:“陈友谅....是个人物,可惜就是碰到明太祖了。”

“其人只占一个狠字,虽然势力不小,但是与太祖还是无法相提并论。”刘伯温说起自己的旧主,丝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传闻说他们君臣不和,朱元章几次想杀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渔没有说话,继续听他讲述,刘伯温说道:“巢湖海战,太祖击溃了当时实力最强的陈友谅,在他的寝宫枕头下,得到了一个稀世珍宝。”

李渔的眼神逐渐亮了起来,他听到宝物,就有这种自然反应。

其实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很需要那些东西了...

不过习惯这东西,终究是很难改变的。

刘伯温没有看出李渔的变化,他沉湎在往事中,神色多了些少有的激动。

或许是当年那峥嵘岁月,让他记忆犹新。

“那宝物被陈友谅搁在枕头下面,装了一层机关,还有炎晶盒,但是依旧遮掩不住。我们一群人杀进去时候,满室都有澹澹的光晕。”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是人皇印缺失的一角。”

李渔恍然大悟,传闻中人皇印在汉皇帝手里时候,正巧赶上王莽同志造反。

王莽闯进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寝宫,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气得破口大骂:“你受大汉恩惠,却趁机夺权,真是猪狗不如!”随后怒摔玉玺,玉玺因此缺了一角。

身为一个从火热年代来的人,王莽同志估计没有什么造反的罪恶感,相反肯定觉得造反光荣。

但是从那之后,人皇印就少了一角。

不管是不是王政君摔得,反正缺了一角这件事是肯定的。

刘伯温说道:“其实这一块,是被人割下来的,肯定不是摔得。想那人皇印是何等重宝,漫说是一个妇人摔了一下,便是用诛仙剑去砍,都未必能轻易割下一块来。更要命的是这一块非同寻常,它里面的地脉之灵没有被移除,也就是说这是一块未被破坏的人皇印!”

“也难怪陈友谅实力不怎么强,就敢先称帝,而太祖在得到这宝物的时候,只是笑了一下。他非但没有称帝,而且更加笃定了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以我跟你说,陈友谅与太祖差的太远了!”

“原来如此。”

李渔叹了口气,说道:“不知道这一块是谁切下来的,又是如何保存的,我想这位前辈,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地脉被天庭彻底放空,让人皇不负曾经的强大,只能臣服天庭做个天子。要是能找到他就好了,说不定是个强援。”

现在的李渔,只希望那些隐藏的人族修士都站出来,其实人族的修士真不弱,因为在这种灵气贵乏时候,能修炼到散仙境界的,都是些惊才绝艳的狠人。

资质这个东西,是可以决定一个修士上限的,不是资源能够弥补的。

但是他们都挺苟的,目下出来的只有吕洞宾、陈抟、林灵素等寥寥几个人,还有张道陵不知道立场怎样,他虽然是大明的天师,但是也有天庭的背景。

至于左慈、葛洪这些人,是可以信任的,坚定站在人族这边的。

“说起这件事来,我在回来路上,碰到一个毛神设伏,被我杀了。”

“哦?”刘伯温不敢怠慢,问道:“叫什么名字?”

李渔杀了很多神仙,但是弑神这件事,对于凡人来说依旧是很惊险的。这种印象,不会因为李渔弑神多了而改变,除非他们自己也杀上几个。

“你看,这是他的笏牌,我不认识这厮,但他却在半路设伏,用了八根石柱做下阵法,差点要了我的命。”

刘伯温捧起笏牌,只见上面写着:雷部二十四位催云助雨护法天君毕天君环

“竟然是他...”

李渔一听,刘伯温竟然认识,不禁问道:“这是什么神?”

“此乃雷部二十四员催云助雨护法天君之一,你杀他不要紧,但是他背后却是天庭雷部。”

李渔冷笑道:“管他什么部,难道我不杀这些毛神,他们就会不找我麻烦?”

刘伯温怔了一下,笑道:“也对。”

不管李渔杀不杀,杀多少,他都是天庭的眼中钉了。

你多杀几个,可能他们还会因为畏惧,从而少来几个。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李渔这个人,就是一个金灿灿的大功劳。

可惜,他们太不了解李渔了。

天地壁垒,让人间对天庭一无所知,将他们想的过于高大。

同样的,也让神仙对凡人不甚了解,只是一味地自负,以为下界就是一群蝼蚁而已。

其实以前地上没有可以弑神的散仙么?

有的是!

只是他们都不敢而已。

即使是一个小神,那也不是凡人能杀的,杀了小的引来大的,杀了大的引来老的,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死。

当然,李渔完全不担心这个,因为他早就打定主意造反了。

对于太平时候的普通百姓来说,一个知县大老爷突然出现在你面前,那你得吓个半死,尽管你可能一拳就可以把他打死。但那时候,这个百姓可能会扑通跪下去。

若是造反的时候呢?

一个知县出现,大家肯定会嗷嗷叫着去砍他。

“这些日子,你还是要小心着点。”

李渔笑了笑,没有说话,他已经够小心了。

再让他继续猥琐,是不可能的,因为李渔目下还要扛着反抗天庭的大旗。

凡间最缺少的是勇气,他这个扛旗的人,必须足够强势,打破凡间对于天庭的恐惧。

简单点说就是他需要再多杀几个神佛...

李渔问道:“如今大宋局势已经安定,我看先生也带出来一个好徒弟,难道没想过去金陵看看么?上次我从金陵回来,明皇帝可是说十分想念先生啊。”

“殿下么....如今已经是陛下了。”刘伯温眉开眼笑,一想到朱标他更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之情。

“不去了。”刘伯温突然说道。

李渔稍微有些诧异,看向刘伯温,后者澹澹地说道:“在这小院挺好的,回去之后,难免又想起一些事来,人上了年纪,最怕的就是往事。”

李渔没有继续劝他,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虽然这件事要是搁在李渔身上,他早就回去了。

这就是人的独特之处,有自己的情感、性格,也会因此走出不同的道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

鹿儿巷,薛府。

日落时分,已经彩灯高悬,府上不时有欢笑声传出。

李渔走到院子里,就听到了薛夫人在那打趣林黛玉。

等他进到房中,只见林黛玉竟然坐在薛夫人怀里,看样子十分亲昵。

这就有点出乎李渔预料了,看起来她们相处的还不错。

其实薛夫人的娘家,和李渔还有点恩怨,但是薛夫人显然是个传统的女子,出嫁从夫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儿女。

见到李渔进来,薛夫人十分开心,她笑着吩咐道:“快去请蟠儿来,就说道长已经来了。”

“薛蟠兄弟在忙什么呢?”李渔拽了一张椅子,坐下之后笑着问道。

他最喜欢的还是来这里吃饭,因为汴梁虽然有很多的美食,但是都没有薛家的精致美味。

毕竟是豪门了那么久,生活奢靡惯了的。

薛夫人怀里,林黛玉悄悄看了一眼,发现李渔进来之后,就坐到了宝姐姐身边。

她偷偷咬了下嘴唇,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平日里心细如发的薛宝钗根本没有发现,李渔一进来,她的眼睛就挪不动了。

在桌子下面,李渔偷偷拍了拍她的手掌,薛宝钗白皙的脸颊顿时浮起两个红晕。

她在坐着的时候,很喜欢把手垂在自己的腿上,这是名门闺秀的仪态,李渔很喜欢欣赏她的一些细微的动作,总是充满了女性的柔美。

再配上她圆润的鹅蛋脸,含蓄的声音,都让人心旷神怡。

薛宝钗偷偷问道:“你去哪了?”

“到宫里去了一趟。”

“去见福金妹妹了?”

“没,去见了刘先生。”

“哦。”

薛宝钗哦了一声,就给他倒了杯酒,旁边的薛夫人乐呵呵地,浑然没有注意到自己怀里的小醋坛子已经红温了。

“我有点不舒服,不吃了!”

林黛玉起身就要走,薛夫人一把拉住她:“我的儿,这是怎么了,突然就不舒服了?快些坐下,我叫人请你莲儿姐姐来看看。”

“我自去找她。”

林黛玉说完就走了,正巧薛蟠掀开帘子进来,赶紧躲开,疑惑地看向里面,问道:“她怎么走了?”

薛宝钗眼神中带点幽怨,看向李渔,那双眼睛好像会说话,在问李渔怎么回事?

后者赶紧摊手自证清白。

薛夫人也有点明白过来了,她笑着招呼薛蟠,一口锅甩到他头上道:“还不是怨你,磨磨唧唧,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她肚子饿了没上菜,这便使小性走了。”

薛蟠摸了摸头,道:“这脾气,还是小妹好。”

李渔觉得十分有趣,尤其是薛蟠那委屈的表情,他胖起来之后没有显得痴肥,反倒比以前顺眼不少。

李渔忘了自己的手还在宝钗的腿上,他觉得有些舒服,便轻轻婆娑了一下。他没有低头,便控制不好距离,摸得稍微靠里,很不是地方。

薛宝钗浑身一颤,忍不住哼了一声。

薛蟠满脸疑惑转头来看,薛宝钗情急之下,站了起来。

“你又怎么了?”

薛宝钗心里砰砰跳,生怕被人看出端倪,咬着牙,骂道:“都怪你,忒大的谱,还要让人等这么久!我去看看妹妹,她爱生闷气,免得怨上我们了。”

说完逃也似地走了。

薛蟠没来由挨了两顿骂,整个人都呆住了。

“我....我...”

薛蟠哑口无言,想要辩解几句,可是当事人都走了,剩下的李渔和薛夫人也都不理他,不禁觉得好生没趣。

“真没劲!”

“别絮叨了,赶紧吃吧。”李渔笑着说道。

----

金陵,孝陵。

朱标看着手里的人皇印,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父皇留下的那一块补了上去。

“父皇,若是你来接受这地脉之力,该有多好?”

朱标的话语带呜咽,周围的大太监早就忍不住泪如雨下,宫娥们也是满脸悲戚。

回答他的只有一阵清风。

明月如水,铺在朱元章的墓碑上,这里面葬着的是他和孝慈高皇后马氏。

朱标为人宽厚,对待身边的内侍,也是如此。

这一点上,他比他爹还要好,所以也更加得人望。

眼看皇帝如此伤心,大太监使了个手势,让宫娥太监们都退了出去。

他自己也缓缓退走。

朱标浑然不觉,他深深叹了口气,开始讲起了大明的近况。

从征伐东瀛,到出兵辽东,从肃清官场反贪腐,到迁都金陵诛豪绅,朱标讲的很细致,他知道自己的父皇如果泉下有灵,一定很喜欢听。

此时,谁也没与注意到,一簇乌云慢慢遮住了皎洁的月亮。

慢慢的,一股红色的烟雾,笼罩在孝陵上方。

朱标抬起头来,看向天空,鼻子轻轻一动,好像嗅到了一股血腥味。

这种气味很澹,但是却如同附骨之疽,怎么也散不开,绕在人的鼻端。

在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一个血池,从血池中站出一个高大伟岸的身影来。

他浑身浴血,手里握着一柄尖刀,气势惊人。在他身边站着一个女将,也是一样的血染征袍。

女将笑道:“重八哥,咱们又打赢了,回去之后爹爹肯定高兴!”

“这算什么,早晚我要打进金陵城去!”

朱标站起身来,看着眼前这一幕,是他熟悉无比的两个面容---父皇和母后。

可是一向孝顺又怀念父皇的朱标没有悲伤,没有兴奋,他的眼神很危险,透着一股凛冽的杀意。

“什么魑魅魍魉,竟敢亵渎朕父皇母后,凭这就意图蒙蔽朕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