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五百六十五章 盟主

我在六朝传道 第五百六十五章 盟主

作者:日日生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1: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缕春风吹过,带走寒冷的同时,又带走了一年的时光。

站在山顶俯瞰汴梁,满是人间烟火气,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大街上摩肩接踵,依旧是六朝第一大城的气象。

汴梁城一如往昔,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是李渔知道,在汴梁大大小小几十个寺庙里,潜伏着多少躁动不安的心。

李渔叹了口气,说道:“一个教派内部发生了分裂,就能造成这么大的震荡,若是他们团结一致,并且有一个绝对权威的领袖呢?”

李渔心底一阵后怕,这个人真的出现的话,他要是一心向善还好,稍有坏心思就会造成一场旷世灾难。

而把世人安危,系于一人之心,总觉得太过危险。

青松笑道:“你说佛门么,那是不可能的。其实任何一个教派,在体量足够大之后,就会出现分裂。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当你有一百个信徒的时候,可能会很容易就统一大家的思想。但是当你有了一百万,一千万信徒甚至亿万信徒,这些人就会有亿万个想法,于是学派就出现了...”

“当他们发现自己很难用辩论游说的方法,让对方皈依自己的学说,争斗和杀戮就开始了。他们彼此之间的仇恨,远远大于所有的外教,内乱由此而起,一旦埋下这个种子,再想重归一统,绝无可能,即使是创始人出来,也不能说服他们放下成见。”

听到这里,李渔眉心一皱,创始人出来都不能解决争端,他总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了,便问道:“这是为什么?”

“呵呵,你以为创始人就能胜过他们的私心了?这些后来的小辈,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说你老糊涂了,说你被身边人蒙蔽了,说你的念头走火入魔了,说你害了多少人...总之,他们有的是理由。释迦牟尼的话代表不了释迦,释迦的想法更是无足轻重,他们嘴里的才是真正的释迦思想,叫我说纯属放屁,都该千刀万剐,永世不得超生。”

“他们为的不过是争名夺利,永远高高在上,高到天上去了,到下界来都要踩着祥云,碰着一点土就算是被玷污了。殊不知,他们也是从这片泥土里滚起来的,是这里长出的作物养大的。”

青松是一颗万年树妖,他的经历足够多,他的见识让李渔十分信服。尤其是今日这番话,就像是一柄利刃,刺破了李渔眼前的蒙眼布。

李渔若有所悟,他席地而坐,看着汴梁城中,此时正是做饭的时候,百姓人家房顶的炊烟袅袅,让李渔陷入了沉思。

青松看着他打坐的背影,眼里流露出一种莫名的神采,他看到了希望。

因为他在思考的时候,是低头面向大地,而不是抬头去问苍天。

日落日升,日升日落,三天过去了,李渔还没有起来;

七天过去了,李渔依旧没有起身;

半个月的时间,很多人来看过他,但是没有人上前打扰;

........

两个月后,李渔身上挂满了树叶和草屑,他站起身来,看了一眼身边的青松早就没有了踪迹。

转头一看,一个少女在旁边的石头上坐着,她托着腮,目光迷离。李渔心中好笑,宝钗自从身体长大过一次,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李渔脚步一动,她就听到了,恍惚间抬头一看,瞬间露出喜色,“你可算动了。”

“我在这待了多久了?”

“两个月了。”

李渔伸了个懒腰,还没等说话,宝钗突然跑了过来,踮起脚尖亲了亲他的唇角,露出如花笑靥,然后亲昵地挽着李渔的胳膊。

李渔稍微一怔,然后笑了笑,宝钗靠在他手臂上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

有的小姑娘,越是成熟的早,看上去端庄稳重,等到她的心扉被叩开,就越是贪恋那种美好的感觉。

就像此刻的宝钗...

---

大唐,长安。

薛仁贵在正经门待了很久,足足有十天,他准备打探一下李渔这个人的变化。

可惜,他住下之后的第一天,李渔在山顶开始打坐。薛仁贵耐心地等待,这一等就是十天,他实在也等不及了。

鬼知道这厮要打坐到什么时候,自己哪有时间跟他耗,薛仁贵只能是提前离开,放弃了继续刺探。

等到他回到长安,李渔才刚刚结束打坐,薛仁贵回到府上,换了一身朝服,净面除尘就往皇宫去。

到了皇宫,薛仁贵走进宫中,管事内常侍太监王德道:“薛将军,你怎么这才回来,陛下隔三差五就要问起你。”

薛仁贵叹了口气,说道:“别提了,我...唉,我跟陛下说吧。”

“快跟我来,陛下都等急了。”

大明宫内,李世民正拿着一个花洒,侍弄山南进贡的茶花。

“仁贵回来了?”

薛仁贵姓薛名礼字仁贵,他是李世民一手提拔重用的,后来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是李世民的爱将,所以他一直称呼他的字号。

“陛下,臣这次去汴梁,意外发现正经门内,多了几个渡劫的大妖。”

李世民手中的花洒一抖,把剩余的水全部浇上,这才好整以暇地问道:“是哪路妖怪?”

能够渡劫,肯定不是无名之辈,一般这样的即将渡劫的大妖,都是很出名的。

就像左慈没渡劫之前,六朝都听说过这个名字。

“臣...不知道。”

李世民侧过头来,皱着眉头道:“这都不知道?”

“陛下恕罪,那几个妖怪没有露面,门中弟子只说是他们的长老,据说是掌管正经门妖司的。”

李世民也没太放在心上,薛仁贵回来之前,已经派人送信把李渔的态度说了一遍。

这本来也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毕竟这件事太危险了,李渔就算是再喜欢出风头,应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头。毕竟他除了爱出风头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奸猾谨慎。

佛门太大了,随便一个佛陀、菩萨、甚至是尊者出世,都是强的让人窒息的存在。

而这次内乱的始作俑者金蝉子更狠,他直接杀到了净土,把迦叶给杀了。原因只是迦叶拿到了他以前的锦襕袈裟,并且把袈裟送人了。

这种级别的内斗,只要是脑子没病,都知道要躲得远远的才好。

李世民也没打算李渔能答应,他这么做是想试探一下大宋,作为和大唐相邻的大国,宋人如何处理这件事,对大唐来说很关键。

而大宋的实权掌握在正经门手里,这是李世民深信不疑的,正经门完全就是李渔的一言堂,因为他是创始人。

大宋若是能放开一个口子,让佛门内乱东进,就是大好事一件。

可惜他算盘打的响,赶不上凑巧,李渔竟然往那一蹲,进入冥想了。

有宫女递过来一个湿热的帕子,李世民擦了擦手,继续说道:“仁贵啊,你说......他办英雄会,到底是图什么,我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

薛仁贵小声道:“陛下,会不会是...我们不妨想一想,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他真的为了天下苍生?”

李世民呵呵一笑,说道:“他?你不是见过他么?”

他只说了这么一句,就笑着摇头,似乎根本不需要多说。

李渔几次来长安,给李世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

李世民身为一个帝皇,他太知道那些苍生、百姓是什么时候要拿出来说了,君王将相的假大空套话而已。

一个道士,他就算是有这个心,也不会去费这个劲,因为他能做的太少了。

这时候,在一旁默默烤火的长孙无忌突然插嘴,“他可是大良贤师。”

李世民眼神一下变了,凝重了许多,良久之后他嘴角一笑,“不可能,你们想多了,他肯定是发现了有什么好处。”

李渔开英雄大会,其实事情很简单,他也没有隐瞒自己的目的。他就是为了规范天下修士,让人族更加兴盛,但是说出来之后,反倒整个天下都不信了,只当是借口和空话。

谁也不相信,那写在明处的答案是正确答案,纷纷在猜测其中的深意。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光听这动静就知道来的是程咬金,他进来之后也不废话,直接说道:“玄奘法师在宝象国一口气杀了两千个番僧,吐蕃在边境陈兵八十万,大有要进犯之意。”

李世民哈哈一笑,“杀得好,来的好!”

长孙无忌也拍手道:“吐蕃乃是心腹之患,不能把这个顽疾留给子孙,我看趁早灭了它为好。好在我们这些老骨头,还能打的了仗。”

“我早就想灭了他们,当初有突厥为心腹大患,没有顾得上吐蕃,这些年北方异族都已经臣服,南边这个吐蕃又开始崛起,不能等到他们羽翼丰满。”

他们都在为有了开战的理由而兴奋,没有一个人觉得玄奘法师独自一人,斩杀两千番僧有什么奇怪。

那是因为在他们心中,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坊间一直传闻,说玄奘法师的前世是金蝉子,也有人说金蝉脱壳,玄奘法师是金蝉子的一层壳。

总之,他们之间很可能有一定的联系,而金蝉子的凶名,在六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是一个真正的杀神,他不是能止小儿夜啼这么简单了,他的命名字能把大相国寺一个高僧活活吓死...

“让谁去打?”长孙无忌问道。

程咬金说道:“陛下,吐蕃不好打,臣觉得非应国公不可。”

应国公就是李靖,他是大唐的武将第一人,除了李世民自己,在唐军中就属他威望最高。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李靖在南边,有威慑荆襄之意,绝对不能动。征伐吐蕃虽然事大,和荆襄比起来,还不算什么。那地方一旦开战,比佛门内乱动静还大。”

“那让谁去?”

李世民指了指薛仁贵,笑道:“他去,怎么样?”

程咬金眼皮一抹,问道:“小子,你敢去么?”

薛仁贵笑道:“若是陛下点将,臣愿提松赞干布和班禅的脑袋回来。”

李世民突然眼珠一动,露出一丝有些蔫坏的笑容,“番僧杀得是六朝的和尚,不是只杀大唐的和尚,我们去各国,都请一支援兵来,人数可以不多,随我们一道征伐吐蕃,就当是六朝伐蕃了。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这样一来,大唐成了盟主了,李世民的心思在场众人哪还有不明白的,都一起笑了起来。

“陛下英明。”

---

大唐要讨伐吐蕃的消息传开,在民间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大汉刚刚灭亡不久,曾经的大汉把四方蛮夷往死里欺负,至今六朝的百姓还是不拿异族蛮人当回事。

汴梁城中,赵福金晃着手里的国书,问道:“我们派谁去?”

李渔心中暗道,李世民怎么这么自信,他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去打吐蕃,真是艺高人胆大。

没办法,人家大唐国力就是强盛,有这个底气多线布局。

薛宝琴小声道:“要不要把大家凑在一起商议一下。”

李渔摆手道:“不行,我们自己定,要是让那群文官插手,指不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他算是被大宋那群低效率爱内斗的文官给整怕了,指望他们拿出一个定计来,纯属是自讨苦吃。

既然是讨伐吐蕃,那么大宋一定得帮帮场子,可是大宋又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精兵来。

人家大魏有“虎豹骑”、大明有“神机营”、唐有“玄甲铁骑”、吴有“解烦兵”、蜀国有“白眊兵”。

大宋呢?

说出来不怕人笑话,大宋有京营禁军,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有两个特点,都很显著,其一是人多、其二是很菜...

京营禁军号称三百万,实际上刨除吃空饷的,还有百十万人。这也是相当厉害了,甚至有可能比一些国家一半的总兵力还要多。

可惜,柴荣留给大宋的第一代精锐禁军死完之后,这一代已经彻底沦为病夫。

京营禁军这么没用,那地方厢兵呢?

战斗力还不如禁军一半...

这时候,一直在一旁喂鸟的老头刘伯温,幽幽来了句:“让梁山的人马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