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五百三十八章 本性

我在六朝传道 第五百三十八章 本性

作者:日日生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1: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汴梁,正经门。

玄奘法师看着正经湖,目光悠长。

湖面涟漪阵阵,时不时有小鱼跃出水面,撞碎水面上白玉般的月影,荡起阵阵涟漪。

“正经门...太平道...”

玄奘微微一笑,抬头望向山门的高处,那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黑暗中格外漆黑。

在这个宗门内,是一股勃勃生机,和其他任何的门派都不一样。

这里没有尊卑上下的森严登级,不管你是什么修为,是什么辈分,都可以互相切磋指教。

他来了三天,经常见到有正经门弟子,在路边树下或者河畔的石头上坐而论道,互相交流自己的修道心德和倾诉近来的疑惑。

玄奘的神情不喜不悲,他也知道,湖中有妖怪在打量着他。

这个宗门,甚至连人和妖都一视同仁...

“法师,这么巧,夜深人静不睡觉,你也是来游水的吧?”

玄奘一转头,只见鲁智深光着膀子,大步流星走了过来。

玄奘摇了摇头,说道:“贫僧特意来观赏正经门的夜色。”

鲁智深纵身一跃,扑通一声,跳到正经湖里,双手拍着高高的水花,仰天大笑。

玄奘看着这个大和尚,忍不住笑道:“智深禅师,你能原地顿悟,必然是和我佛有缘,那么你可知道什么是佛缘?”

“洒家不知道,洒家也不想知道。”鲁智深单手合十,道:“法师,洒家若是去追寻这个答案,这佛缘就算是没了。”

“智深禅师果然不愧是念头通达之人,只不过禅师既然和佛有缘,为何不去西方佛土探寻我佛真旨,而要在道门里长留呢?”

鲁智深笑道:“因为这样洒家心里舒坦。”

花和尚的水性,竟然是出奇的好,他在水中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北极熊,虽然体积庞大,但是十分灵活。

玄奘笑了笑,不再继续问,他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了。鲁智深不是他能说服的人,收伏他是痴人说梦,这个和尚的心智坚定,很难被人劝动。

或者说,只要你说的不遂他的意,他甚至根本听不进一个字去,这样的人在思想上是无敌的,谁也无法劝服他,只有他的本心能决定他要做什么事。

鲁智深有佛骨,在接下来的佛门大战中,或许是个很重要的角色。若是有高人稍加调教一番,这个原地顿悟的花和尚,就能到达一个旁人修炼千百年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他根本不会被拉拢,他会根据局势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会听别人的说教。

任你舌绽莲花,妙语连珠,也很难打动他。他根本一个字听不进去,你说的再好,再有道理,又有什么用?

这个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只有一件事让他心里觉得舒坦,他才会去做。

六朝虽大,有佛骨的能有几人,自己看来还是要赶紧在各地寻找一番。

水中的鲁智深,从水底露出大脑袋,吐了一口湖水,伸手在脸上摸了一把,不经意地问道:“法师,听说因为一个金蝉子,整个佛门都惶惶不可终日,这厮到底是什么来头,真的有这么可怕么?”

玄奘转头看向西边,入眼是一望无际的夜色,他呢喃道:“佛门的大敌或许根本不是金蝉子...”

“或者说,不止是金蝉子。”

鲁智深眼珠一转,心中暗道:光是一个金蝉子就吓得秃驴们要死要活,听这和尚的意思是还有敌人,洒家是不是该改行了?

---

燕京,于府。

虽然亲眼目睹了全过程,但是于谦至今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早就死去的“懿文太子”,竟然在自己面前复活了。

大明王朝自从太祖驾崩之后,历代帝王都躲不过短命的下场,坊间一直有传闻说是因为太杀戮太多,有违天和。

这种可笑的说法于谦从来不信,要说是杀戮多,逐鹿天下谁杀人不多?

不过此时,这个谜团解开了,于谦终于知道为什么大明皇帝短命了。

原来是因为太祖忍受不了丧子之痛,竟然异想天开,聚集了开国的能人异士,要让太子殿下起死环生。

这样的事才是真的有违天和,难怪开国的能人们也死的这么快,让大明和大宋一样,很快失去了海量的开过英杰。

据说大宋是因为欺负柴氏孤儿寡母,柴荣英灵不散,致使宋国不得安宁。以前明人想不通,所以牵强附会,造出了很多关于太祖的谣言。

眼前这个‘懿文太子’的亡者归来,让于谦如在梦里,他前半生虽然有过困顿,但是从未迷茫。

此时,于谦也蒙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懿文太子的地位有争议么?

一丝一毫也没有。

靖难之后,满朝大臣效忠的,却一直是永乐帝的后人。

朱标说道:“父皇以大任委我,我本该继承他的志愿,好好照看好他打下的江山。可惜终究是天不假时,若是真能不引起内乱,我愿意担负起这个责任,重新收拾大明江山。”

李渔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现在就怕朱标不上,只要朱标肯上,至少在法统上,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扶持朱标上台,可比扶持赵福金简单多了,赵福金是女皇登基,本身就是天然的政治不正确。

“殿下放心,即使没有发现殿下,我们也要把大明的这些蛀虫全部挖出来。”李渔看向于谦,说道:“殿下可能不知道,紫禁城里虽然也乱,但是宫外的乱象,实则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这大明朝看似繁华着锦,烈火烹油,实际上早就是病入膏荒。”

李渔和于谦都知道,这话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大明的弊病已经初现端倪,若是任由他们继续搞下去,说不定到最后比赵佶时候的大宋还差。

朱标朝着两人微微一拜,“大明的国运,亿万百姓的安危,就全拜托诸位了!”

“殿下言重了!”于谦赶紧扶起他来,说道:“臣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三个人终于统一了想法,要从皇帝开始,给大明朝来一个大换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