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乾坤逍遥游 > 第3章 长路御风行

乾坤逍遥游 第3章 长路御风行

作者:犀利的哈喇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3:03 来源:小说旗

张适之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心里为无涯派痛惜不已。从此,自己便要以柔弱之躯担当起建派传道乃至匡正天下的重任了。

过了许久,他才止住哭声,回想起师祖所说的话,知道自己尚有许多事要做,并无功夫在此垂泪哀伤。

当下,向鲲鹏子遗体拜了三拜,才恭敬地从师祖怀中取出沧海宝卷和造化神炉。

只见这宝卷并不甚厚,书页乃是牛皮鞣制而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还有不少图画。略略一翻,大致分为外功、内功、丹药诸篇,果真记录的正是无涯派百余年的精华。

那造化神炉却极为古朴,色泽黑沉,不过拳头大小,似乎是某种矿石炼制打造而成。打开炉盖,里边竟有九枚金丹,想必这就是本派灵药扶摇丹了。

据师父讲,此丹炼制十分不易,虽说不能肉白骨、活死人,但对外伤内伤、疑难杂症颇有奇效。如果习武之人服用,也能精进内功、厚植本元,确实大大有益。

张适之来不及多想,把宝卷、神炉揣入怀中,又将师祖遗体安放在床榻之上,这才循原路出得洞来。

他思忖片刻,还是决定先把后事处理好,再做计较。于是,他先把师父惊鸿子和吴、陆二师兄的遗体,一并移入地洞之中。随后,又遍走各房,相继将其他同门尸身移入地洞。

待全部安放妥当,张适之略一清点,整整七十九人。

嗯?全派八十一人,除去自己,应有八十具遗体才对,怎会少了一人?张适之不禁诧异。

原来,这无涯派诸人均是胸口或背后中掌,当即毙命于床榻之上,并未发生搏斗的痕迹。据此想来,搬运遗体时应当不会有遗漏。

张适之无奈,只得借着烛光挨个查看同门遗体,好想着看看谁不在洞中。

排查到最后三人时,发现三人均是背后中掌,翻过身来一看,却是面目尽毁,已经分辨不出是何人。

张适之这才明白,原来派中早有叛徒出现,与那恶贼勾结一气,里应外合,才尽灭本门。怪不得师祖诧异贼人如何能得知他闭关修炼的所在,而且抓住紧要关口,借机前来发难,从而一举成功。

张适之长叹一声,暗自道: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如何也想不到朝夕相处的同门之中,竟有如此大奸之人。自己真是虚度十八年光阴,未免把人世间想的也太好了些!

他认真思索一番,便知道了那叛徒和这三具无名尸体的身份,分别是三师叔隐鹭子,七师叔游隼子,以及他们二人的徒弟陈定边、姬怀古。至于到底是谁,奈何自己入门时间太短,对他们均不甚了解,所以无从推测。

张适之想了半天,没什么头绪,只得作罢,口中恨恨道:“任你如何狡诈,终究是做贼心虚。天道不可欺,早晚会大白于天下,届时我一定替师祖清理门户,以报阖派之仇。”

此话一出,竟把自己吓了一跳。原本自己连武都不愿意学,此刻却被仇恨所裹挟,失去了道家清净无为的本心。

但转念一想,传道便需卫道,卫道便需伏魔。倘若没有高强的本事、伏魔的决心,则道家亡矣,天下丧矣!

张适之打定主意便绝不迟疑,当下向众位同门磕了三个头,便毅然退出了地洞。

待想把庄子像底部洞口封上,却忽然瞧见一块碎砖之上印着一个血手印。此手印是右手,但十分奇特,竟然没有无名指。

张适之翻找了一番,没有别的发现,仅此一枚手印。认真回想,同门之中似乎没听到有谁右手不全的,想必这便是前来袭击的贼人负伤后所留。

他连忙扯下一片衣襟,又拿来柴火烘烤一番,这才将血手印拓下。此手印乃是将来查证凶手的关键所在,是以应当好好保存。

封好洞口,张适之更加惆怅,无涯派大多数人就此长眠地洞之中了。有心立碑刻名,但又恐被外人知晓,横生枝节。

思量再三,拿起一块硬石在洞口石砖上刻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正是庄子思想之精髓所在,也是沧海宝卷开篇所述。

张适之想了想,又补上了一句,凑成了十六字。倘若日后有人破开洞门,必先毁坏这铭文,是以也有留作标记之用。他端详良久,才长叹一声步出堂外。

出了沧海观门,放眼望去,天地一片苍茫。张适之极目远眺,千里沃野好似精白锦缎一样,散乱点缀着若干村落、阡陌,忍不住感叹:天下之大,何以为家?

一路下山,积雪甚重,张适之几乎是连滚带爬,可谓狼狈至极。行至半山腰的山坳之中,忍不住驻足休息。

此时日已西斜,张适之心中焦急:此地离青州千里之遥,时间耽搁不得,越快一分便越能早一分破除迷津,查清真相,也好能完成师祖遗命。可是,自己学艺不精,脚程也太慢了些。

忽然想起沧海宝卷尽录本派武学精要,何妨看一看有什么好法子能走得快些呢?当下拿出来翻阅,很快就在外功篇找到了一种功法。

“御风行?想必是从列子御风而行的典故中演绎出来的功法。是了,上述‘御风而行,内功为基,若习得法门,虽乘微风亦能至千里……’”张适之一边仔细研读,一边体悟要诀。

原来,这御风行乃是无涯派的高明轻功,以道家义理为根基,借助外界地形之利,可以激发自身潜力,让习练者奔走如飞。如果近身搏斗,也能增闪转腾挪之效,实在是精妙绝伦。

张适之身兼鲲鹏子五十年秋水真力,虽然眼下还驾驭不得,但毕竟根基厚实。更重要的是,他熟读道家典藏,通晓阴阳五行义理,所谓一通百通,很快就掌握了御风行的功法诀窍。

这时,山坡上一阵微风吹来,张适之跃跃欲试,顺风运起功法来。只见他足尖轻轻一点,便跃出丈余,而且几乎踏雪无痕。

初试神功,让张适之大喜过望,连连催动御风行功法,在独孤峰斜坡崖壁上纵横跳跃,身姿颇为优雅,远远望去真好似仙人御风而行一般。

不消半个时辰,张适之已来到山下。他还颇为不信,忍不住看了看自己周身上下,并无半点伤痕,而且也并不觉累,这才感受到御风行功法之妙。

当下辨别方位,向东北方向发足狂奔十余里,来到了一个村落,天色却已经擦黑。

张适之来到村里,见人口并不甚多,且大多为妇孺老幼。他来到一个农户家中,言明欲借住一晚,还请行个方便。

这农家只有老两口在,看起来均已年过花甲。见是一个少年道士前来,便痛快地答应了,一个连忙生火烧饭,一个忙着整理铺盖,让张适之十分感动。

张适之在灶前烧火,便随意攀谈起来。老两口也十分爽利,自言姓周,此地为周家村。家中原本有三子一女,结果三个儿子全部投了军,大郎在平卢和契丹人打,二郎在青海和吐蕃开战,三郎在剑南道,据说正在和南诏国拼杀。女儿出嫁邻村李家,夫婿也从军在外。

张适之听了感叹道:“带吴钩、封万户,多少大唐男儿的梦想啊!您们家里一下出了三个好儿郎,实在是可喜可贺!”

老妇人却撇撇嘴道:“那是万万不敢想的。我一心盼着三个孩子都能平安归来,其他的都是虚言。”那老者也连忙点头称是。

张适之心中诧异,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着挣军功,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嘛!便随口道:“两位老人家不要担心,想必令郎十分周全,此刻得了军功也说不定。我此去将游历天下,大唐边疆也是要去的,倘若遇到令郎,定然告知二老思念之情。”

老两口听了,千恩万谢自不必说。

说话间,一锅米粥就熬好了,三个人刚想坐下来吃饭,忽听村子里嘈杂起来,人喊犬吠之声不绝于耳。

老两口顿时大惊失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