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河胥 > 第一章 臣子棋

山河胥 第一章 臣子棋

作者:顾平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庆和四年,晋王梅鹤继位。

大典之日,广赦天下,千家灯火,万人空巷,乾坤喜庆。江山一派荣贵景象。

但却好景不长。

太晋皇,颇德才,改历朝分权之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行事雷厉风行。

其言必果,说必行。行令达,下弗敢逆,更不有推诿久拖之嫌介。

故虽民之赋税徭役苦重,官之行政操行辛劳,却不敢有言。

新晋皇梅鹤,于王父之功行庇荫下,自是崇尚军政傍于身,伸手指天,行步踏坤,一人言,百官万民弗敢逆的无上权力。

故而不以百官进言为听,坚定施集权之政。

然却不知,人与人的差距即便是父子,也能有巨鸿之大。

庆和八年,梅鹤登基四载,政事毫无建树,才者不得用,官者贪婪成性,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军事上,兵将无能,个个酒囊。军械研发,止步不前。而相邻四国又犹如饿虎贪狼,虎视眈眈。

越二年,天灾发生。

蝗虫肆虐,受灾之地,包罗七郡十二城,泱泱晋国,岌岌可危。

庆和十年,一个改写历史进程的时间到来。

太明皇,杨昭诞。

古往今来,天赋秉绝子弟,多不枚举。

却能与杨昭比拟的,尚无一例。

三月能对语,六月能奔行,两岁读经,四年修武,一柄寒枪,天下人称绝。

庆和二十六年,杨昭十六岁,晋朝走到了最后的尽头。

因为有一个执寒枪,骑青骢马的少年,出了安阳郡。

时年,大局混乱,军阀割据,各地征战不休,天下百姓流离。

邻国之西大夏骑兵入晋,贪婪虎狼,露出爪牙;之北大漠屯兵四十万于边域,窃国之意,不言而喻;之南大梁暗运粮草北上,箭在弦上,只待矢发。之东金国围困三郡,时机一到,兵踏晋城。

覆国之危,迫在眉睫。

正值困难际,龙河决口,汹涌河水,涂炭生灵。水越四郡之地,淹杀百姓三十万,毁灭土壤十万亩。

千万万的百姓,衣无所穿,饮无所食,居无所地。

百姓群起而抗争,国都无为而沦陷,晋王自缢,王朝覆灭。

建立一个盛世,不易,至少需要上百年。然毁灭一个盛世,简单,一个梅鹤就够了。

杨家军统帅,杨昭如是言。

国覆三年,杨家军凸起。行攘外必先安内之准则,杨昭由安阳郡率军北上,先后图灭四大军阀,操戈各路藩王,收兵二百余万,西入沙城灭夏国,北入寒苦之地屠大漠,南至富庶之域征大梁。

于庆和三十六年,建明朝,国号“大明”,立都安阳。

登基日,废旧年,设新历永和。

永和二年,国定,天下安顿,颁国律,废晋法集权于君王,设两相三公六部,权力下放之大,较之历朝都不多见。

永和四年,百姓得以休养,万民安定,国库富足,国君杨昭渡龙河,起征金国。

然天妒英贤,龙河之上,杨昭猝,享年三十岁,谥号太明皇。

死讯传回明都,皇庭震惊,远征金国无疾而终。

取正大光明匾后与太明皇杨昭身上遗书,两相对校,一字不差。

时年,杨昭七岁长子,杨旭继位。

杨昭武学卓越,有百岁之命,龙河之死,诧异非常。太明皇随身之人归来后,部下旧臣寻求具体细节。

然随身史官,取出随记策,只四字,死因不详。

至此,太明皇之死,成不解之迷。

杨旭登基后,按历法其母华氏设封太后,兄弟叔父至亲皆封诸侯王,且各有封土,世代沿袭。

明皇年幼,各级大事尚不能做断,需一亲近之人倾心辅佐,众臣参议后,定其母华太后适合。

故自七岁始,每日早朝,皆由太后陪同主政。

然明国国壤庞巨,江山浩瀚,尤在征战梁、夏、漠三国后,国下子民,何止于千万?

所以为统辖江山,在两相三公六部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五署、七院、八寺、九卿。

这样以来,中央权力便再度下放了不少。再者,远封都城外还有世袭侯以及异姓王。

仔细计算来,真正握在明皇手中的政权乃至兵权,业已少的可怜。

故而当加冠礼后的杨旭,欲收回皇权一番作为时刻,方才赫然发现,已不是那般容易。

权力这东西,要回要比给出去困难的多。

只若是安定,一时要不回也便罢了。

然当私权空前膨胀的时候,没有野心的人便不再多了。

永和九年夏,杨旭行弱冠礼,举朝庆和。

夏,是个好时令,繁花若锦,飘落乾坤,清香四溢。

尤其是在这偌大的明皇庭中。

然杨旭并不喜爱夏花的繁盛,早在春夏之交时,他便命人将颜色鲜盛的花草修剪掉。

故而便使得,这本该万紫千红的后花园有些孤怆。

孤怆些也好,这样能让他的心念都汇聚在棋局上。

是的,一座格局不大的凉亭内,他与一人在对弈。

弱冠礼,多般重要的一个日子,却如何能有空闲心在这后花园下棋?

倘若被其他大臣知道,定然不明所以。

因为明皇是以醉了并且摆出十二分醉的姿态,摇摇晃晃,离开酒宴的。

坐在杨旭对面右手执子正思虑的是一中年男子,其国正脸,八字胡,言其堂正不准确,更好或言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和。

气度温和,执子落子皆温和。

然而相较温和,他却不及对面的端正少年。

少年一丝不察,有一双凤目,十分迷人,若是再算上浅眉,想来只得用清秀形容。

这少年便是,当代明皇,杨旭。

看这副场景,何有十二分喝醉之说?

“臣,输了!”约莫半个时辰后,国正男子手执的白子终究无处可落,于是面色微颓,声略带些尴尬,道出三字。

明皇未出言。

半晌后,方才平淡抛出一句,“右相觉得朕这个皇帝做的如何?”

问这话时,杨旭望着的是国正男子的眼睛。

无端由的,为何出这样一句话,中年男子不明。

“臣惶恐!”右相起身抱拳垂首,道。

垂首的动作,便使得他措开了与杨旭的对视。

“朕赦你无罪,只管说来,朕要实话!”

右相抬起眼帘,赫然发觉,少年直视的神情未曾改变。

“陛下爱民如子,仁慈为怀,是为有德明君!”右相再次躬身。

“哈哈!有德明君?”明皇站起身来,自言语着,自嘲笑了。

笑声让人更不明所以。

“朕倒是觉得,朕这个皇帝做的不如何。”

“陛下逊谦!”

“逊谦?”杨旭再度自嘲了一句。

“你的臣子棋下的是劳费心力,殊不知朕的君王棋同等不易。”明皇突然平淡的道出一句话来。

然此刻,当朝右相的目光却是猛然一变。

臣子棋,与妃子侍寝欲推还迎是一个道理。

即既要皇上赢,却还要皇上赢出兴致。这对落子上的考校,自然要多倍的劳费心力。

哒哒哒...

下一时节,穿龙袍的少年突取黑子,在棋盘上,依次执落三颗。

棋盘是为木刻,棋子是为玉做,故而当落下时,猝然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三声哒音很清晰,却没能打破右相望向三子而产生的思绪。

似乎这三子的位置有着神奇的魔力,它极致吸引着当朝右相的目光以及心绪。

君王棋,顾名思义,用臣子棋解释,即既要自己能赢以及赢出兴致,并且还要臣子下成臣子棋。

这样一较,天下最难做的不是底处的人。

这时,明皇走到右相身旁,平淡道:“一督、两相、三公、四司、五署、六部、七院、八寺、九卿、十王。”

右相的目光从棋局上挪开,向少年望了望。

明皇苦笑道:“百姓如是传,朕如何能不知道?”

右相的目光变化很大。

“督公掌朝,直令于母后,朝堂上需赐座,与朕平起。平日里,朕见了也要问声千岁。这宫廷里的内侍,哪一个不是他与母后的人?即便是想与你下一局棋,也须得以酒醉为由遮瞒过眼线。你说朕是个明君,却朕不知道明治在何处?”

右相一惊,心念起伏很大,因为他知这是实情。

“左相掌权,是以无所不统。出行车撵,远逾朕之规模。前月,庞龙造反,他竟不有询问过朕,便亲率禁卫军抄了庞将军满府一百二十八条人命。朕何能不知庞龙是被逼反的?你说朕这也是有德明君的作为?”

右相的心业已从起伏变为震惊了。

“三公无为,却稷下学宫从不为朕所驱用,稷下才德之人,出官上任前需率先问过三公表率才可,在他们眼中置朕于何地位?稷下有才之辈,更可曾有过半分做朕之官之心。他们做的,是三公的官!”

听到这处,右相神色已不再变化,此刻很平静,不出一言。

“五署国子监,是为大明培养人才,却哪一位才德者不得经过他魏候明提拔方才能出现在朕的面前?魏候明这人朕想右相应比朕熟知?”

右相左贤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因为天下人皆知魏候明是武平王的人。当初五署缺一御史大夫,武平王上觐由魏候明担任,右相意见向左,故而明皇未准。

然都尉少卿宁远、琅州刺史余庆、辕门侍郎叶勋先后皆在接到受封御史大夫圣旨的第三天猝死于府中。

直至魏候明当上了御史大夫。

所以异姓王中,最明目张胆的关系,无疑便是魏候明与武平王。

“至于六部,礼部尚书、户部侍郎,乃至刑部郎中,朕没有一点信心自信他们不是烈阳王、青猿王、纯元王的人。连五品的郎中都不是朕的人,你说朕是明君,朕何敢应对得这二字?”

“即便陛下不言语,老臣亦知明皇这些年的苦处。”左贤道。

“你并不知道,你如若知晓,朕等来的便不是这句话。”杨旭突然道。

左贤有些愕然,神情在脸上,不太自然。

因为此刻,他与杨旭对望。

“若朕是个无雄志抑或贪图欢乐的人也便罢了,却朕偏偏生在了帝王家。”这句话,他说的真确。

不过细听来,前后有些不合逻辑。

但却左贤听懂了,所以他没回应,在思考中。

“督公直隶于母后,左相是蔡妃的父亲,朕需要一人。”明皇走至近来。

这又是一句没头尾的话。

“君王棋便是朕的明证,有了你朕便不惧朝上的他们乃至皇庭外的诸王。”明皇气魄凌人。

“臣,本身便是明皇之人。”左贤突然道。

杨旭却是一惊,但是片刻间,惊意释然,自信道:“朕自诩有不辨治世之才,亦欲做你口中的有德明君。朕亦自信,终有一日会成为百官口中真正的朕!现在朕便认真问你,要你做真正的朕之人,你可意愿?

“臣意愿!”左贤伏跪于地,俯身叩首。

“相父请起!”

然抬起首的左贤并不起身。

“朕岂会责怪你甫才的试探之意!朕既是朕,便有朕的气度,相父快快请起。”杨旭知道左贤跪地不起的缘由,故而劝诫同时,屈膝俯身来扶。

“老臣惶恐!”左贤自是不敢让明皇屈膝的。

“相父严重了。”

有此五字,左贤涕零。

收一人心,赏识与敬重,便已够了。

这一点,弱冠之年的杨旭做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