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主神图书馆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贵商行先前在定海收购过很多土地,还有多家造船厂,只是因为忙不过来,所以大部分工人都带到上海培训和工作,因此定海这边显得寒酸一些。

不过,现在赵大贵带着大部队过来,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赵大贵率领的船队到达定海,然后人和货物都一批批上岸,按照原先的计划布置。

“那个,老板,咱们现在也算有钱了,怎么都能赚钱,一些要人命的勾当,其实不做也可以吧?”徐文强看着工人们搬一些特别沉重的箱子,不由苦笑一声,若有所指地说道。

“老徐啊,你真是把现在的形势看得太简单了,只看到我们花团锦簇,没看到后面有人磨刀霍霍。

如果我们不能快速发展,在两年内积累出让朝廷和英国人都感到忌惮的力量,那最终会被他们吃干抹净,连骨头都剩不下一根。”赵大贵叹息一声说道。

“事情怎么会那么严重?我们好歹也是上海头一号的商行,别人做事不会一点都不顾忌吧?”徐文强知道赵大贵这段时间充满忧患意识,心里一直感到费解。

“事情就是这么严重。”赵大贵摇了摇头,根本听不进去徐文强的劝解。

到此地步,徐文强也无法可想,这赵大贵怎么说对他也有知遇之恩,自己唯有一心辅佐,不辜负这番恩情才是。

想到这些,徐文强便决定不再劝谏,该说的话都说了,接下来自己好好做事就是了。

按说普通人到达赵大贵这个地步,从一无所有的童生(还是被夺了学历的)成为一方巨富,手里有数百万两银子,早就春风得意,酒色财气,娶七八个姨太太了。

也就这赵大贵特殊,反而觉得高处不胜寒,认为英国人和朝廷早晚要合伙对付他,所以戒惧非常,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积累更多实力,甚至为此不惜做一些非法的勾当。

没错,赵大贵到定海,就是要做一些在上海没法做的非法勾当来的。

首先,赵大贵手下有那么多造船厂,既有中式的,也有西式的,技术积累也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试着造船了,但就是被上海的官员拦住,不让他在上海造西式帆船。

宫慕久前后三次到租界的船厂视察,还多次严厉要求赵大贵,修船可以,但决不能在上海造西式船,不管是普通帆船还是蒸汽船,不管是在租界内还是租界外,全都不允许。

至于理由,哈哈,清朝的官员不许商人造西式船,还需要理由吗。

作为不许造船的回报,官府可以允许赵大贵生产少量中式船,但对数量、样式和吨位都有严格限制,甚至要经常派人到船厂检查,以免赵大贵违背一些规定。

也许很多人会感觉意外,但清廷对造船厂的管理非常严格,向来对船只的建造严密监控,如此严格的管理并不是针对赵大贵一个人的,而是针对整个造船业的。

赵大贵前段时间努力攀爬科技树,做了一年才有了些成果,很想立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这关键时刻却遇到官府的粗暴阻拦,不由大怒,还想找宫慕久理论一番。

然而,宫慕久强势异常,根本不愿意妥协,就是赵大贵送钱也不管用,最后赵大贵也只能可耻地屈服,全盘接受宫慕久的条件。

也是赵大贵前段时间太顺了,把自己当成人物,实际上对清廷官员来说一个富商算什么,要不是因为有英国人撑腰,没人愿意趟这浑水,早就有官员要扑上来,要把赵大贵的产业一口吞下去。

总之,遇到这个挫折后,赵大贵才明白在上海发展造船业并不可行,需要另找地方,然后才相中了定海。

以现在的局面,整个清朝疆域能允许赵大贵自由造船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香港,一个是定海,都是英国人的地盘,但是斯塔克一系的人还在香港,态度很难琢磨,因此赵大贵也只能先到定海发展了。

不过,定海几个月后就会回归清朝怀抱,到时候怎么梳理关系,又是件麻烦事情,这才是赵大贵想获得定海知县官职的主要原因。

如果只是造船,徐文强倒不至于那么反对,毕竟他也明白建造西市帆船对中国的意义,就是官府愚昧无知,横加干涉,也要顶着压力发展---他真正反对的事情是另一件事情。

造船就是个无底洞,特别是赵大贵这样造船,就是造好了能不能卖出去都成问题,因此他必须考虑收回成本的问题,然后他想出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多赚钱,靠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弥补投入。

私铸银元利润不小,以西班牙银元为例,含银量只有六钱五分,国际上的售价却有七钱一分,在清朝各大港口因为用起来方便,很多钱庄都愿意升水两三成,以八钱以上的价格交易。

如此说来,私铸银元的利润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左右,这还是其次,关键是非常容易周转,只要跟几家大钱庄约定好,就能源源不断拿到银锭,生产的银元也能直接出售,几乎不会产生库存。

以大贵商行的技术能力,拥有大量洗石机械,西式帆船的建造都敢挑战一番,私铸银元根本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然后,关键的是私铸银元违法,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前就颁布非常严厉的命令,不允许民间人士私铸银元,违者灭好几个族。

不过,皇帝的命令现在到不了定海,而且定海毕竟是孤岛,只要保密措施做得好,官府甚至不太可能知道这边在私铸银元,这也是赵大贵想尝试这个项目的主要底气。

而且,赵大贵还有一个未曾跟徐文强提过的小心思,那就是如果自己不做点违法的勾当,还怎么培养手下员工对抗朝廷的心态呢。

私铸银元的利润很高,回本也很快,可以说是一等一的赚钱项目,但跟毁钱铸铜相比,又差了不止一筹。

以前也说过,道光以前的银铜兑换比例,白银一两可换制钱一千文,而一千文制钱含铜四斤二两;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白银一两可换制钱一千六百文。

也就是说白银一两换成制钱,然后再将制钱熔铸,可获铜七斤二两左右。

然而,偏偏在这时期云南的铜生产受到很大影响,铜价沸腾,在市面上一两银子最多能买三四斤铜;

再看英国人向中国出售生熟铜的价格,生铜为百斤三十元,熟铜为百斤四十元,也就是生铜为一两银子五斤,熟铜为一两银子三斤半,很多商人还觉得这价格非常合适。

此外,毁钱得来的铜用来铸造铜器,价格还能上涨三四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