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主神图书馆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还有这种说法,我因为觉得布料生意不好做,倒是抱怨过几次,但也没有说直接退出行业那么离谱。

老哥这些话,是听哪些人说呢?”赵大贵脸上笑容不变,毫不在意地问道。

“道听途说,道听途说而已。”吴健彰呵呵一笑说道:“如果老弟没有退出布料生意的主意,那就太好了,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老弟引领,那会很无聊的。

对了,我手里有一万匹洋布,我想用这布匹来代替一部分买房买地的钱,怎么样?”

“哦,老哥手中都是什么布,想怎么个代替法呢?”

“我这是优质的英国本色市布,老弟当初将库存卖给义升行的时候,是按照一匹布三元的价格买的。

我这便宜一点,按照两块七一匹布卖,怎么样?”

“那,不好。”赵大贵想了想,便摇了摇头:“当初我卖那批布,卖的其实是整个商界的老大地位,所以卖高了一些的,老哥又不是不知道。

那种本色市布,我跟英国人买,一匹布绝对在两块五以下,而且还是要多少有多少的,甚至还能用茶叶或生丝交换。

您这每匹两块七,其实是要我亏三四百块钱的。”

“知道老弟有些亏。这样会,这一万匹布我就当做两块五一匹卖给你,然后那七十亩地的价格,就算五万两千块钱,我用现金补上剩余的钱,怎么样?”吴健彰问完,一瞬不瞬地盯着赵大贵看。

赵大贵迟疑了一下,似乎认真思索着其中的利害关系,又拿眼偷偷看向徐文强,直到徐文强很不明显地打了个眼色,才迟疑地点了点头。

“吴老哥如果真要坚持,那我也只能同意了,谁让我跟老哥亲近呢。

不过,这也算是做出巨大让步了,老哥可要记着啊。”

“那是,我明白的。”吴健彰点了点头,呵呵一笑,笑声中却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

两人就此定下卖地的细节,吴健彰为那七十亩地和上面的建筑支付一万匹本色市布和两万七千元的现金,获得其三十年的使用权。

赵大贵自从获得上海县城以北的土地以后,陆陆续续卖出过很多土地,其中一些单价还很高,但这依然是单笔价格最高的生意。

吴健彰谈妥这个生意后,又跟赵大贵闲聊一阵,最后才依依不舍地告辞,走了。

“东家,这吴健彰此番过来,并不仅仅是冲着这些地来的。”等到吴健彰走了,徐文强才跟赵大贵说道。

“他此番过来,买地是一回事儿,探我的底儿又是一回事情。

这商界尽是聪明人,你能从各种数据看出洋布生意前景堪忧,吴健彰做老了生意的,自然也能从蛛丝马迹看出我的用意。”赵大贵点头说道。

“那怎么办?”徐文强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商界,而且第一次涉足如此巨大的生意,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

“怎么办,凉拌。”赵大贵不由摇摇头,“这老吴比林阿钦精明,想用点布料探出我对洋布生意的看法,如果我还愿意收洋布,说明我对洋布还看好;如果我不愿意收洋布,说明我不看好洋布生意。

不过此人一向扣扣索索的,想用两万多块钱的生意就想探出我的底细,却是休想。

我们大贵商行有一段时间没做洋布生意,也该补充点货物了,让商行的掌柜们想办法拿到湖州或杭州卖去吧。

只是,这商界里的人一个比一个精明,旁敲侧击打探人心的办法多得是。

我们想一下子坑死所有人,一统商界,要走的路长着呢。”

徐文强点了点头,心里却感到压力山大。

原来,赵大贵之前跟徐文强来过一番长谈,觉得徐文强这人数学功底好,对经济也很敏感,是很好的经济学家苗子,便将徐文强拉到大贵商行做秘书室室长,要他帮着自己趁洋布生意起伏之际崛起。

徐文强到了大贵商行后受到重用,原本有些飘飘然,但此番经过吴健彰和赵大贵的会面,见到两人不着痕迹地试探对方,从最微小的蛛丝马迹判断对方的意图,对人心把握得无微不至,才明白这行业的精明人士无数,原来一些自傲之气就打消了不少。

吴健彰从赵大贵这里回去,跟管家商议了一阵,琢磨赵大贵到底是不看好洋布生意呢,还是有意误导自己呢,一时得不出结论来,只能先压下,看大贵商行怎么动作再说。

这一日开始,赵大贵突然发现自己手上的流动资金逐渐变多起来。

这段时间,因为物物贸易的风行,上海的贸易分为物物贸易和现金贸易两种,其中前者的规模比后者大好几倍。

因为不愿意做风险极大的物物贸易,所以大贵商行的生意一度萎缩过;但随着时间推移,商行反而在现金贸易方面逐渐占住脚,发展到如今,居然占领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现金贸易。

虽然如今的现金贸易总量不大,但通过控制成本和积极开发湖州等外围市场,大贵商行还是赚取了不菲的收益,每个月都能纯赚三万元左右。

比起物物贸易的火热,这只是小生意,远不如去年八九月时候的收益,但毕竟是相当可靠稳定的现金收益。

另外,赵大贵先前在吴淞江南北岸开发的土地,也开始给他带来大量利润。

原来,大贵商行在吴淞江两岸拥有大量土地,又请英国人建造西洋建筑,道路整洁,建筑坚固美观,使得很多西方商人都愿意购买。

以旗昌洋行花五万两千元购买七十亩地为契机,又有多家洋行和商人愿意购买房屋租赁权,商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让近三百亩土地和附带的建筑。

这时候,租界土地和房产的出让均价是每亩八百元左右,赵大贵获得其中的三百元,作为土地出租价格;另外的五百元,赵大贵得到二百五十元,巴富尔跟几名英国军官分享剩余的二百五十元(印度人其实分不到什么钱)。

也就是说,每出让一亩地,赵大贵能得五百五十元左右的纯收入。

通过这种房地产开发模式,赵大贵陆续获得十五万元以上的纯收入。

“一边做土地提供者,一边还能跟房地产开放商分钱,这钱赚得爽啊。”赵大贵不由感叹起来,自觉在现代时候的某种怨念得到满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