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主神图书馆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然后,从这些工人中挑选二三十名技术水平较高或有管理经验的工匠,按这时代的习俗来说叫大匠,成立类似学院董事会的顾问团,协助管理。

接着,就在吴淞江北岸建立两个造船厂,一为西式造船厂,一为中式造船厂,两边的技术和设备都不通用,这样分开来会更便于管理。

最后,便是建造厂房,然后将带过来的机器设备都安装好。

本来,赵大贵在收购澳门造船厂的时候,将造船厂里的西方工程师也都一起雇佣的,如果有他们帮忙就能轻省不少的,可惜赵大贵寄予厚望的这些工程师都没到上海来。

本来跟这些人在澳门说得好好的,等到赵大贵坐船到雷州又回上海,才发现这些西方工程师一个都没来,据说是被香港的几家英国人造船厂联手雇佣,还愿意支付违约金什么的。

如果只是一两个人也罢了,十几个工程师都不过来,中间必然有缘故,赵大贵心里冷笑,但也无法可想,只能重用中国工人中的高手了。

还好,这时代没有跳槽一说,一个人选择行业都要干好几十年的,这些中国工人虽然教育水平不怎么样,绝大部分还不识字,但都是在造船厂里浸淫数十年的,就是没有西方工程师,按照机器设备之类的工作都能做好。

不过,两家造船厂建好后也没什么活做,赵大贵刚进入造船行业,也就能接一些远洋商船和中国船只的维修活,除此之外没人跟他订制船舶,也没人相信一家刚成立的造船厂能建造出什么好船。

至于那些铁匠、铜匠、银匠、火药匠人,更是无事可做了。

说实话,赵大贵招募的工人和学者都太多了,其实最多招募五十名学者和五十名工人,在短期内也都足够敷用,管理起来还容易许多,赵大贵之前只是因为资源难得,才把见到的所有人才全部招募进来,如今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赵大贵想了想,留下数十名最优秀的工人在船厂工作外,对其他没事可做的工人宣布进行纪律培训,暂时不需要工作---反正他现在有钱,不在乎养这些工人几个月。

赵大贵对纪律培训很重视,为此请巴富尔帮忙,调来三名尉官和二十名士官,给自己的手下进行培训,至于怎么整编这些乌合之众,短时间内增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大英帝国军队在全球各个殖民地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并不需要赵大贵本人要在旁提点。

当然,为了避免宫慕久跟自己拼命,赵大贵要求所有英国军官都要穿着便服,对外也要号称是专门帮大户人家培训家丁和职工的管家类型人物,而且这样的纪律培训也不涉及开枪和开炮等武器操作。

这项培训跟现代世界某国大学生上学后进行的军训很接近,武器操作以外的正步走、左右转、队列训练等一个不落,而且只是不学武器操作而已,但工兵培训还是可以做的,天天在地上挖堑壕,还要摸爬滚打。

参加军训的,并不只是工人,大贵商行最近比以前闲了不少,很多掌柜伙计们都被弄到城外的租界地区接受军训,就是赵小虎等五十多名学生也被拉来军训,反正他们的老师也在忙于学习基础知识,没空教他们。

大贵商行的掌柜伙计们并不喜欢这种野地上摸爬滚打的生活,怨声载道,都让赵大贵强势压制住了;一部分学生也有怨言,但大部分只是十几岁的少年,觉得这很好玩,也不辛苦,也就无所谓了。

赵大贵本来希望东方学院的那些德高望重的学者们也接受一下军训,但这些人毕竟都是读书人,赵大贵不能一味强迫,便跟他们宣布学校老师可以自愿参加纪律培训,不愿意也绝不勉强。

这些学者们果然对军训丝毫不感兴趣,也就是在澳门结识的杨威利等不到十名年轻学者出于好奇,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其他人包括李心兰、王韬和谢尔敦等,均无丝毫兴趣。

前后忙活了近一个月后,赵大贵才清闲下来,手下所有人学习的学习,军训的军训,大部分工作也都安排出去,赵大贵本人只需要负责一些重要的决策性事务就行。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赵大贵才认真考虑如何赚钱,如何发展了。

赵大贵拿着东方学院学者和手下工人们的人事档案认真斟酌了一下,便召集二十名学者和二十名工人,组建一个项目组,决定从零开始打造赚钱机器。

“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人员大幅增加,但收入却没增加多少,要这样下去,一年之内手上的资金就要枯竭,不管学院还是工厂,都要开不下去的。”赵大贵找一个硕大的房间,把所有人都聚集起来,才开始哭穷。

按照赵大贵的品味,这房间里有一个长长的桌子,赵大贵坐在案首,身后还有个黑板,其他人分坐桌子两边,有一些坐不到桌子跟前的,就只能拉着椅子跑到后边做了。

这种布置风格,其实是现代社会的董事长开会模式,对这时代的人而言却是相当怪异的。

“那真是令人伤感的事情,可是我们对此能做什么呢?”曾经给赵大贵介绍过顾盛的年轻学者谢尔敦奇怪地问道。

这段时间谢尔敦过得不错,每天都有很多西方书籍可看,还有李心兰和其他学者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好基友杨威利不知发了什么疯,要到租界外面去跟赵大贵手下的工人一起接受所谓的纪律培训,简直是莫名其妙。

“能做的事情很多,至少比你自以为的要多很多。”赵大贵说道:

“目前上海最赚钱的生意,进口有鸦片和洋布,出口有茶叶和生丝,这都是大宗。

我们大贵商行向来以救国利民为己任,鸦片是绝不做的,洋布可以做,但布匹生意相当复杂,除非有充足的准备,否则我们也就倒卖些洋布和羽绸等,自己倒是不会去生产的。

至于生丝和茶叶,这两项货物的出口之和占上海所有出口的九成以上,就是广州也跟我们这里差不多。

不过,茶叶的地区性因素太浓厚,而且我们想提高其加工水平,并没有多少方法可想,因此也只能倒卖而已,并不需要建立专业的茶叶加工厂。

倒是生丝,交易额极大,利润比茶叶高出不少,而且其加工技术的提升空间很大,非常适合我们介入。

目前上海往国外出售的生丝,要么是到苏州购买,要么生丝产地商人运送到上海出售,到湖州等生丝产地直接去进货的洋行或买办很少。

我手下的大贵商行一年前到湖州买过生丝,然后就遇到土匪,一位掌柜和两名伙计被打死,后来就只是少量进货,一直控制其规模,以免又惹上土匪什么的。

今年上海的洋布投机很兴盛,也就是说洋人都希望用洋布直接换取丝茶,以便获得更高利润,愿意花现金购买的商人很少,大贵商行今年就没做多少生丝生意,也就赚个七八万而已,跟去年相比相差很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