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大周守藏史 > 第三十四章:管仲问答

大周守藏史 第三十四章:管仲问答

作者:青色大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8:11: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汝是士族之后吧。”风允询问。

“家道中落,士族不敢当。”管仲倒是如实回答。

风允点头,也不再问,家道中落的士族众多,往往后辈中有些学识的不在少数,但想重回到士族之列,还需要有出仕的门路和才学。

“你所问,我也不能具答,只能依照越国的作为,作些许推测。”

“夫子赐教。”管仲一礼,看得出他是一个知礼的人。

“只是一些个人己见,诸位听听就好。”

风允道:“越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大周建立后,武王分封先贤名臣之后为诸侯,越国本是分封之国,但多年下来,久离大周王都,如今已非大周之臣。”

“因深处东夷腹地,久居之民不服王化,但不得不说,其民心性质朴,皆听令于越君,且都勇武有力,可谓是民强不已。”

说完了越国的强大,风允又道:“越国虽强,但无礼也,首次大宰入越宫,却被折辱,不得其谈。”

“之后又让大庭以重宝为礼,送往越国……”

“如今越国周边小国皆以礼为贡,希望越国安稳,可越国之心,非我等心中的君子之心,而是蛮夷也。”

“如今秋已近,正是粮收之时,且问,越国可是冬季收粮?”

管仲顺着答:“越国也是秋时而收。”

“是的。”风允道:“就是不知越国的收成是因为自己国内的粮食而丰,还是因为周边小国的粮食而丰。”

风允此言并非虚妄,实际上,他知晓越国以一国国运筹备气运台后,其秋收时的收成必定受到国运影响,不会好到哪去,天下皆是粮为食,是一等大事,越国自然不例外。

越国收粮,很可能为真,但此时不能胡说出口。

“粮食,越国会来抢粮食?”

风允刚才的言论一出,周边的庶民都议论纷纷。

“夫子,可真的会来抢粮?”有人发问。

风允却道:“越国居沿海,国民富足,粮食问题除非遭到天谴,不然不会缺粮……方才只是猜测。”

未有危机,而人心惶惶,可不是什么好事,风允又补一句。

“余不过十六,对《六书》识字与《仪礼》之书有些许了解,这他国谋论之事,还有待一说,诸位且听不必记心。”

还是有人不安。

“夫子,若是越国要粮,可有办法?”

风允沉吟两分,道:“越国之事,非粮食为主要,实为越君为何侵扰周边小国,所为是何,只有找到越君所需,才能解决问题。”

“粮食之事……肃伯乃是大庭阳伯之后,继承父志,必有其德,诸位不用为此担心。”

大庭阳伯虽薨,但留下的贤德还在,而且越国富足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不是大灾之年,不会出现粮食灾祸,这才让众人安心下来。

而另一边,管仲却在细思风允的话。

越国本是大周治下的诸侯国,但脱离了礼制,如今这样凶猛……

他又问道:“允夫子,若是国家失去礼治,会如何?”

风允听出了管仲话中的真意——如果一些遵守礼的国家失去了礼制,是不是也会像越国一样野蛮生长,蛮横而强大呢?

风允不由得审视管仲,那锐利的目光让管仲心头一跳。

“管仲失言……”虽说失言,但管仲不曾低头,似乎还想听风允说下去。

“你叫什么?”

管仲答:“游商管仲。”

“管仲?”

风允恍惚,他隐约听过这个名字,似乎在春秋时期是一位很出名的人,是为……管子。

风允也就记得这么多了。

这人的思想,让风允诧异,或许只有这样不同与世的人,才能成为子吧。

所以,他真的是那位管子?

他在思索废礼而独政?

一上来就问这样的问题,这管仲也不是屈居人之下,郁郁而为的人物。

风允思索一番,想回拒,不想影响管仲自己的人生,但又想到,他穿越而来就必定会影响这个世界,只要在这个世界现存的规则内,何必顾忌这么多。

随即沉吟,以大周的角度道:“你说商朝的制度,与现在的礼制作比,孰优孰劣?”

管仲不假思索:“如今。”

风允又道:“那如今的礼制可以商朝的影子。”

管仲:“有,但并不残暴,反而是君子之治。”

管仲说这话时,是以士族的角度所说,风允观察底下听讲的人的表情。

那两位公子点头,与管仲的想法一致。

但风允却看出不少庶民眼中的麻木,更甚者嗅之以鼻。

风允想起自己之前在内室看过的一本出仕必看书,道:“读过《九刑》吗?”

《九刑》,大周礼制下的刑罚。

在刑罚方面,西周除沿用夏商时期的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外,还增加四种刑罚,即流、赎、鞭、扑。

流是流放,赎是用钱或事物赎刑,鞭是用鞭子打,扑是用木板打。

一共九种刑罚。

管仲点头:“看过,也思考过。”

管仲看来是有备而来。

风允笑道:“你对比商朝与如今的制度,再看两个朝代的不同,就有答案了。”

商朝的刑罚,是除了天子外所有人都有严厉的惩处,而西周,庶民不尚礼,唯有刑,士大夫却多了一个赎罪的“刑罚-赎刑”。

所谓的君子之治,就是指赎刑,但,这和堪堪果腹的庶民没有关系。

管仲恍然大悟,正欲说出口,但突然顿住。

他也不是蠢货,一些话知晓就好,不必说出来——西周的仁慈是给士大夫的,但这绝对是危险的,民可以有刑,但不能只有刑。

管仲陷入了思索,他看向风允时却眸光微动,认为风允和他是一样的人,是真正的有识之士,他紧忙问道:“除了刑,还能给他们什么?”

他们-庶民。

风允望向远处,管仲跟随着望去。

却只看见井边的溪水,溪水流去,向着城墙而去,最终汇入城外的护城河当中。

“这溪水流逝,你可知道溪水的尽头?”

管仲呐呐:“这条溪水汇入大庭河,再过几道弯,几个小国境内后,最终注入苗方国苗水,分入山岭,化作无数小溪。”

管仲明白了。

“夫子是说,欲知民之需,须随民之行?”

风允点头。

“轰隆!”

一声雷鸣,预示着夏季末尾的最后一场雨水。

“秋快到了,且散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