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古代建工业 > 第五十四章 带来的惊人银利

我在古代建工业 第五十四章 带来的惊人银利

作者:科创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1: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由桢现在是彻底理解二叔了,理解二叔为什么会是一副瞧见俏寡妇的神情了。

在此时此刻的王由桢看来,这些水力织布机的诱人程度几乎相当于知县夫人,甚至巡抚夫人在洗澡了。

毕竟,棉布买卖的银利可是比纱锭买卖要高出不少。

单从银价上就看的出来。

纱锭不过一钱一锭,棉布却能卖到三钱一匹。

王由桢忍不住问道:“二叔,每台水力织布机的银利是多少。”

提到最为擅长的银利了,王伢人这才把心思从‘咔嚓’作响的水力织布机上收回来。

听着水利转轮和打纬的‘咔嚓’声,也不嫌影响他说话,反而是成了官僚乡绅追捧的高雅昆剧。

在水流声、转轮声、打纬声等嘈杂里,王伢人脸上明显露出了一点陶醉的意味,声音敦厚的说起了水力织布机银利。

官僚乡绅作坊里的踏板织机纺出一匹布,算上废纱,大概需要两斤多的纱线。

纱锭是一钱银子一斤,再加上纺妇的口粮,纺出一匹布就需要二钱五分银子。

官僚乡绅作坊里纺出的粗纺棉布,昌邑县市面上的银价是三钱银子一匹。

也就是说,官僚乡绅的每匹棉布赚五分银子。

王由桢听到二叔罗列出来的详细数目,忍不住点了点头。

确实要比纱锭的二分五厘要多,甚至是多出了一倍,银利达到了惊人的五分银子。

棉布可是大宗货物,江南商人每年卖出的棉布是以千万匹为基数。

每多出一厘就多赚不知道多少银子,何况是多出了二分五厘的银利。

这还是昌邑县的粗布银价,想必在其他地方还会有不少的溢价。

王由桢继续问道:“那咱们的棉布银利是多少。”

王伢人在王由桢思考这些话的时候,几乎是闭上了眼睛听嘈杂声,舒坦的差点没呻吟出来。

真的就像是听到了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昆剧。

王伢人听到侄儿再次重复了一边,这才张嘴说了起来。

首先,水力织布机用的纱锭就比官僚乡绅作坊里的纱锭便宜,只有七分五厘银子。

王由桢只是听到一个七分五厘银子,又是忍不住点了点头。

心里十分的赞叹,没想到二叔的经商天赋这么高。

虽说水力纺纱厂的纱锭成本是六分五厘银子,也是王由桢自己创办的工厂。

但是绝不能直接用成本价给水力织布厂。

一来,等到两类工厂发展到一定规模,断绝了一条以权谋私的重要途径。

要不然,等到水力纺纱厂和水力织布厂发展到十几家,几十家,甚至是几百家。

肯定会有人以水力织布厂买纱锭的名义,大批量买走水力纺纱厂的成本价纱锭。

这里面涉及的银利实在太大了,就算是两类工厂的管事总管不敢,他们的亲友同宗却有这个胆子。

这可就是在吸王由桢的血了。

二来,分开管理有利于合理竞争。

王由桢是母工厂,水力纺纱厂和水力织布厂是子工厂。

银价丁是丁卯是卯的和外人一样,更能促进水力织布厂不停改进,提到自家棉布的竞争力。

免得因为直接可以拿到廉价纱锭,有着充足的优势,失去了竞争的心思。

水力织布厂一旦没了竞争的蓬勃活力,距离破败也就不远了。

王由桢不免有些期待二叔以后的成就了。

王伢人的成就确实值得期待,很多繁琐冗杂的数目,不需要任何的账本,张嘴就来。

单是这份惊人的记忆力,已经条例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就已经足够称得上一句商贾人才了。

王伢人直截了当的说出了具体数目,没有半点的迟疑。

水力织布厂的棉布由于是先进的水利机械,只需要二斤纱锭就可以纺出一匹棉布。

按照一斤纱锭七分五厘银子来算,一匹棉布的成本就是一钱五分银子。

王由桢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了一句:“每匹棉布多出一钱五分银子的银利?”

王伢人很能理解侄儿的心情,也难得见到对待什么事情都十分镇定的侄儿,主动打断别人说话并且还是这副神情。

何止是侄儿,就是王伢人在算出一匹棉布的成本银价,同样是难以置信始终认为是算错了。

直到他前前后后算了十几遍,敲打算盘的手指都酸了。

又专门去找了一趟大哥王昌沐,让这位教书先生认真算了一遍。

还是一钱五分银子。

王伢人这才相信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

王由桢忍不住笑了,有了这么一个惊人的数目,扳倒漕口的可能再次增加了一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