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龙蛰之宝盖流苏 > 第九卷调虎将秦军再东征,出塞北抵御匈奴胡 第八十六章 谭义

黎明时分,虽然天地间万籁俱寂,但两万人急速行军的声音,却可声传百里。

马蹄声,铁甲摩擦声,纷杂的脚步声,让这个黎明,仿佛有低沉的惊雷滚过大地。

虽已是早春二月,清晨的风还是寒凉刺骨。李信端坐马上,看着面前的大军,急速向前行进。

十日前,李信所部秦国东征北路大军前军,渡过黄河,以速进速战的战术,快速拿下离石。然后经由离石,翻过鸡公山,直插晋中平原。

李信虽然年轻,但承蒙君上赏识和王贲大哥亲自提拔,直接被授命前军前将。

李信抬眼看了看东方已亮出一线的天际,把目光转向不远处的黑暗剪影的城池。

作为快速突进的前军,李信没有让北路主帅王贲失望。他迅速攻城夺地,接近太原时,他选择绕开驻军较多的晋阳,直取狼孟。

从狼孟直插北部井陉关,再从井陉关突进至邯郸的北方,这是一条秦赵大战必争之路。

几次战役,在这条线路上,双方胜负各半。桓齮曾以绝对兵力在这条战线上,吃掉扈辄的十万大军;而李牧刚在去年,也是在这条战线上,将秦军十五万大军击溃围歼。

但是李信的目标依然是要抢夺井陉关和这一条军事战略要线。

眼前的城池不是很大,但却坚固无比。狼孟三面所临深涧,只有一面向北的方向,可进可出。而正是这个U型向北的敞口,却扼住了秦军东进的咽喉。

所以狼孟是李信必攻之地。

李信的战马喷了个响鼻。他坐在马上,扯了一下自己厚重的黑色披风,一身黑色重甲绷得他窄劲的腰身越发挺拔。黑色的头盔上盔缨如墨,衬得年轻的小将俊美英武。

他重甲的甲叶在晨光中,泛着森寒的漆黑金属光泽,与同样披着重甲的战马融为一体,仿佛一驾精致无比的攻击战车,蕴蓄着无尽的战力。

李信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军,将头盔上的面甲拉下来,遮住了下半张脸,只露出狭长深邃的双目,紧盯着队伍行进的前方。

他向前挥手,下命令道:“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旁边的副将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将领,第一次跟随这样年轻的小将,心中不免尽是疑惑。

“李将军,我们难道不稍事休息?将士们已经连续赶路几十里。疲兵易败。请李将军三思。”

李信在面甲后轻笑了一声,说道:“狼孟城里的人也这么想。但是你见过下山的猛虎还要歇个脚吗?迅速攻城。”他下了最后的命令。

当攻下狼孟的捷报传到中军大帐王贲的手中时,他身边的蒙恬,作为此次北路大军的右军右帅,毫不惊讶自己这位好友的锐不可挡。

一座小小的狼孟城恐怕连给李信做绊脚石的资格都没有。

王贲高兴的拍了一下案几,说道:“狼孟已破,全军开拔,按计划向前推进。”

井陉关虽然易守难攻,但对于多次夺关抢隘的秦军来说,攻破井陉关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信大军沿途并未做长时间的停留休整,一路边战边攻,边攻边进,直扑井陉关。

赵国邯郸,武安君府邸。

李牧清晨依然像往常一样,练过一遍叱咤撼岳枪,然后坐在庭院正中,仰头看着头顶越来越亮的天空。

作为心神坚定的武将,他不想把时间花在犹疑困惑上。

为什么当整个朝廷都已得知,秦军再次出动十五万大军从离石突进赵国边境,开始了再一次的东征的时候,而他,这个作为前任抗秦主帅的上将军,却依然坐在武安君府邸的庭院里,无所事事。

如果放李牧去想这些朝廷中的细枝末节,实在让他感到窒息难耐。他干脆抛开脑中那如盘根错节般的复杂因果关系,直接去思考这场战役应当如何打。

早有探马来报,秦军渡过黄河进入平原之后,分兵两路。北路由王贲为主帅,直奔太原;南路由杨端和为主帅,正急速向邯郸南扑来。

两路军意图明显,无非是互为掎角之势,南北夹击的终极目标自然是邯郸。

李牧随手从旁边捡了个树枝,在地上画出了太行山大约的走向和几条主要的河流,几座主要的城池。然后他在两个地方,重重地点了点。

一个是邯郸南,漳水南岸的邺城;另一个依然是井陉关附近的几座城池。

他把目光放在井陉关右侧不远的一个手画的略大些的圆圈上,那是井陉关附近屯兵最多的藁城。

老将谭义在镇守藁城。而且五天前,他已经把小女李落棠都尉派去了谭义手下。

李牧再次抬头望了望天空。那种窒息的感觉又一次袭来。周围的高墙压迫得他喘不上气,他感觉身边不断流逝的时间就是赵国的生机和胜算。

他深呼吸了一下,多么希望能闻到北方草场的味道,那种自由驰骋的味道。但是现在,李牧没有选择,他只能坐在这武安君府邸的庭院里,默默的等待。

老将谭义一夜未睡。早有探马来报秦军已经突破太原的狼孟县直插向东北,目标必定是军事必争之地井陉关。

这一宿谭义反复思量,但现在仍然在犹豫。如果按照李牧大将军的方略,他应该按兵不动,守住藁城。可是,井陉关太重要了。

井陉关镇守人数不过几千人,应当连秦军的前军都无法抵抗。

天大亮的时候,谭义终于决定,亲自带八千人马前去增援井陉关,而且要快,因为秦军突击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谭义点齐兵马正要出发,就见都尉李落棠骑着她的快马超光,冲了过来说道:“谭将军,此时应坚守藁城,没有上将军命令不要出城。请将军三思。”

谭义冷静的说道:“上将军还被困在邯郸城未接虎符。秦军现还没到,我需要亲自增援布防,安排妥当了即刻返回。否则等秦军快速突破井陉关防线,可就晚了。”

“可是……”,李落棠还要再劝,谭义一挥手,右手将马鞍桥上挂着的长臂大刀摘了下来,轻轻向前一挥,已经带领着八千人开拔了。

李落棠没有办法,只得带领自己的亲卫小队迅速跟上,随谭义将军前往井陉关一线增援。

可是谭义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低估了李信的速度。

李信马不停蹄,作为最快速反应的前军,迅速突入了井陉,并以突击战的方式,用极快的速度拿下井陉关。后面的几个如土门关一样的小关口,更不在话下。

等到谭义的增援大军赶到的时候,李信已经攻克了鹿泉,正在向番吾城发起进攻。

李信得到探报有赵军前来增援。他微偏过头朝东南方望了一眼,细细的想了想。

如果不及时迎战,秦军的前军将会腹背受敌;或者如果待赵军与番禺一线的赵国守军会合,将会形成一条连接藁城的防线,阻碍秦军大部队的前进。

所以李信当机立断,亲自带领一万人,直接迎战赵军的增援部队。

此时天光大亮,又是一个晴好的早春。晨风中,已经有了丝丝回转的春暖。那些干枯的柳条已经变得嫩黄,眼看就是要发新芽的时节。

谭义的大军踏着依然还未返青的枯黄白草快速像井陉关方向行军。突然就听见前方鼓声大动。再行进一里路,就见远处一片旌旗招展,秦军整齐列队挡在了前方。

老将谭义心中一惊,果然还是晚了。他目光锐利的看向秦军,推断这应该就是秦军的前军。秦字大旗下,帅字旗上一个“李”字,在风中猎猎飘扬。

听说了,秦军最年轻的小将,李信。“还是个乳臭味干的娃娃吧?”谭义心想,撇了一下嘴角。他倒不是轻视敌帅,只不过是更加自信于自己几十年的沙场经验。

谭义迅速指挥赵军调整队形,前进的队形改为防守加进攻的攻守阵型。最前面是重甲战车,后面是弓箭手,两侧则是赵军速度最快的骑兵大队。

李落棠立马在老将谭义的身后,心中有隐隐的担忧。果然秦军趁我军驰援未稳,在此堵截。而且显然从战力人数上,赵军并不占上风。

如此旷野作战,虽然是在赵国的土地上,赵军占有主场优势,可仍然没有绝对的胜算把握。

李信从头盔的面甲上方看过去。赵军军阵严谨,正中间盾牌阵后面一辆主战车上,是一位须发已白的老将军。李信在面甲后面发出了一声轻笑。

然后他一字一顿地命令道:“列队迎敌。”

秦军最前方是重甲战车,两侧是重甲骑兵。而他们的前帅李信却是重盔重甲,一人独骑立马整个列阵的最前方,如同蓄势待发的宝剑那剑尖上最锋利的剑芒。

他背部肌肉绷紧,腰板挺直,全身稳定下沉,慢慢的举起了右手。当他的右手掌在空中猛的一握拳,战鼓擂响了。

秦军的第一次冲锋开始了。谭义也随即发起了第一次冲锋。

赵军和秦军在开阔的平原上作战,轻骑兵对上重骑兵显然不占优势,所以谭义指挥赵军的轻骑兵,尽量绕开秦军的重骑兵而杀向后方的步兵。

但是秦军的强弩实在太厉害了,压制着赵军无法快速前进。赵军的弓箭射杀虽然密集,但杀伤力不及秦军的强弩。两番射杀下来,进攻中的优劣慢慢的显现出来。

秦军鼓声大振,而赵军也旌旗摇动,喊杀震天。双方连续发起进攻。冲锋中一片混战,赵军的轻骑伤亡惨重。

此时老将军谭义只身挺立在战车上,两眼变得通红。他知道这样打下去对赵军不利,

可是现在,已经没有撤退的可能。平原上撤退与送死无异。

所以他只能推动己方战团,不断和秦军做出硬碰硬的战斗。只有将秦军压制住,令秦军举步不前,赵军才有撤退,或者是迂回与就近城池的赵军会合的可能性。

谭义满脸凝重,握着长柄大刀的手,青筋暴露。他是去年在战斗中负了重伤,目前还未完全恢复。但老将的那种势不可挡的威势,却从未消减过一分。

一直立马未动的李信微微眯起他深邃的双眼。秦军几次冲锋,都遭到赵军的顽强抵抗,如此战力消耗也是不小。

李信将马向前带了一下。马的前蹄在地上刨了两下。旁边的副将刚要喊“李将军”,李信的这匹马,已经毫无征兆地一跃而出,飞速加入了冲锋的队伍,向赵军突进而去。

身后的几名副将完全没料到,主帅身先士卒冲上了战线,只好匆忙催马跟了上去。

李信夹在秦军的冲锋队伍中,一马当先,越骑越快,重盔重甲宛如墨黑的箭簇向赵军急射而出。

谭义在高大战车上,也已经看到了对方的主帅小将如离弦之箭般向己方冲来。他迅速指挥弓弩手,快速放箭。可是,箭雨的阻滞没有凑效。

李信在马上拨打雕翎,竟极快地穿过了一片箭雨,突到了赵军战阵的近前。这时就见他从背后摘下弯弓,极其迅速的抽出三支箭,挽弓搭箭,以一个快到让人无法反应的速度,连射了三箭。

李信的眼睛锁住了谭义。他的三箭全是取谭义的要害。一箭眉心、一箭咽喉,一箭胸膛。这三箭快如疾风,迅如闪电。

皆因为他独骑纵马的冲锋,已经大大缩短了射程距离,所以这三箭实在是太近、太快,势不可挡。

不过李信的三箭射得太过专注,没有注意到的是,在谭义老将的身后,李落棠用极快的速度摘下弯弓,向李信迅速还击,也射出了连珠三箭。

李信射完箭之后,刚要拨马掉头,便听到破空之声向自己袭来。他心知不好,急速向马鞍下藏去。

几支极快的雕翎箭仍然擦着他的身体,射了过来,其中一箭在他躲闪不及下,正中了他的大腿。三箭过后,又有箭雨飞来,李信迅速拨开飞箭,猛回头朝谭义望去。

然后,他在面甲后大喊了一声:“成了!”因为他看到他射出的三箭中,有一箭正中了谭义的咽喉。那支羽箭透脖颈而出。

老将军谭义没有倒。

虽然那支箭击穿脖颈时,鲜血瞬间喷涌。谭义老将军用他的长柄大刀,柱住了战车甲板,身形未倒。那一瞬间,谭义看见了漫天飞雪。

他感觉咽喉的火辣辣如饮醇酒。只有最烈的酒才能在纵马草原时抵御塞北草原的寒冷。

雪大如席。碧草苍穹。

李落棠扑上前去扶住老将军,只听得老将军在咽喉中咕噜几声,瞪着眼睛,已经是气绝身亡了。

李落棠悲愤不可名状,抬眼瞪去,只见那重甲的敌国小将,已经腿上带着一只雕翎箭返回了阵营。

李落棠和副将一起把谭义老将军抬下战车,然后她对副将说:“请继续指挥战斗,不能后退,不然老将军就白死了。”

说完,她冲到几步外战鼓之前,一推赵国擂鼓的兵士,夺过鼓槌,开始咚咚的敲响了进攻的战鼓。

鼓声震动着李落棠的心脉。她眼中噙泪,却在尽力用眼中燃烧的怒火将眼泪蒸腾殆尽。紧咬下唇,李落棠努力稳住双手,让她从小就熟悉的勇往直前的鼓点更加坚定激昂。

李信返回秦军军阵,抬眼回望,才注意到那射了自己一箭的竟然是个女将。他吩咐副官:“给我去查查,那个赵国的女将是谁。”

双方继续激战,直到李信得到准确消息,他派出的进攻番吾城的那部分部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城门已破。

李信这时才挥了挥手,鸣金收兵,迅速集中兵力进军番吾。

而此时赵国方面伤亡惨重,继续穷追猛打,已经是不可能。赵军只能清点战场,迅速退回了藁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