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龙蛰之宝盖流苏 > 第三卷斗智勇坚守肥累城,查谍网摸出刺客辛 第二十五章 首阵

公子嘉在昏暗的作坊里怡然自得的坐着,旁边放着只陶碗。他端起来啜了一口清水。

白天的时候,公子嘉需要站在城头观敌瞭阵。因为公孙直坚持说必须“一手软,一手硬。”而公子嘉的身份就是威慑敌人的杀手锏。

公子嘉对于被困肥累城不但不慌张恼怒,反而窃喜于总算可以参加一场护国大战了,窃喜于他少年人的热血赤诚和胆魄才智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公孙直说的另一手“软的”,其实就是和仰度阁不可见光的暗斗。

这个烧陶的作坊并不大。后面陶炉传来的阵阵热度,令这里干燥而炎热,仿佛七月炎炎的夏季提前到来了。

公子嘉很庆幸自己的细心,挽救了整个计划没有功亏一篑。

那日凡秋被押下去之后,他盯着一地陶虎子的碎片,默不作声想了一会儿,招呼两个手下进来将所有的碎片收好。

下人们熬了一宿将陶虎子慢慢粘好,然后拿那个碎了的虎子和大车上的虎子做了仔仔细细的比对。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个小小的不同。

在碎了的虎子底部有一个小小的印章,上面竟然写的只有“邯郸”二字。通常所有经由正规作坊造出的陶器都会签上一个印记“邯郸亭”,因为邯郸市亭是官方的市场管理机构,对这些陶土制品征税和进行销售管理。所以,陶制品上的签章多为“邯郸亭”三字。

可是这只虎子上没有“亭”字,只有“邯郸”二字,而且,这“邯郸”的“郸”字少了右上侧的一点。这些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会让人以为是印迹粗糙而漏掉了那一点儿。

但实际上那里确实少刻了一刀。这个发现让公子嘉心惊不已。

他迅速找来本地最好的陶艺师傅,临摹这陶土虎子上的“邯郸”二字,务求做到无一丝差别。然后,令这间手艺最出众的陶器作坊照着烧制。

此时他正坐在这陶土作坊里做监工。这次烧制的虎子不下一百,但公子嘉至少立刻要用到其中三个。

一个会送去油坊老板白老头儿那里。白老头儿已经在前日从逃荒的乡民中捕了回来,待罪活命,继续在油坊里卖油。

另一个送去大路边的茶棚。

那茶棚老板这两日又开张了,只是店里多了两个精壮的伙计。据说是乡下逃难的子侄过来茶棚里帮忙的。

第三个嘛,公子嘉沉吟了一下继续想,他要带回那辆豪华马车最后驶去的邯郸。

恐怕在王都邯郸,这么个不起眼的虎子会派上什么出人意料的用场也说不定。

蒙琛只在自己的主帐里患得患失了一个下午。当晚,他就决定第二天率军攻打肥累城。

蒙琛想,无论城中有多少赵军,他都要破城而入。

理由很简单,军令如山倒。上将军将攻破肥累城的任务交给他,自然不能知难而退。

所以第二天清晨,天刚朦朦亮,蒙琛就点兵擂鼓,列队在肥累城下。

万把人马,一字排开,声势浩大。

蒙琛令军士们大声骂阵,喊声此起彼伏,声震原野。

和他一样敬业的还有公子嘉。太阳的第一道晨光照到城头,公子嘉已经是锦衣绣袍,器宇轩昂地站在肥累城垣之上。

秦赵两军隔着壕沟,在箭弩攻击范围之外展开互相谩骂的口水战。

林煜和龙煖辰巍然不动地站在公子嘉身后。

周围的将官们都暗暗佩服两位少年人实在是涵养好,城府深,面对如此这般的秦军辱骂,竟然可以不动声色。

他们哪里知道,这二位实在是基于对秦国方言俚语的不理解,差不多算完全听不懂秦兵的骂阵,所以才能面色如常,平心静气,给公子嘉压阵。

整整一天,赵军除了也配合着喷了几场口水,一直按兵不动。

蒙琛骂得真有些累了,转回主帐休息,看到樊於期依然阴阳怪气的坐在那里,喝着他的茶。

蒙琛不敢得罪阁主大人。

恭敬的问道:“以阁主大人之见,赵军为何拒不开战?难道他们如此兵多将广,还怕了我们不成?”

樊於期摇摇头,颇有深意地说道:“他们和李牧的策略如出一辙。你看先锋官韩程将军那里不是在藁城城下骂了多日,也不见李牧有何动作。”

“贸然攻城战损太重。蒙将军,”樊於期话语坦白:

“大将军原以为能‘围点打援’,将李牧来救肥累的主力诱出到旷野与我军决战。但没想到,他们早就有所准备,这肥累城中屯兵五万使得我们也不敢轻易攻城。”

“如何不敢!”蒙琛已经压不住脾气,提高音量说道:“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在我看来,肥累城弱如孱卵,不堪一击。如果赵军只凭借人多和以逸待劳,并无其他,不如我们尽快硬攻,拿下肥累。”

樊於期目光中没有任何感**彩,心里却用看白痴的眼光望了一眼蒙琛,说道:“但凭将军安排。军战之事,我不便多语。”

蒙琛心道,你再说什么也没用。明日一早定要攻城。如赵军还不迎战,便死攻肥累,以勇致胜。

第二日,天空阴沉。大团大团的积雨云层,将天亮都推迟了一个时辰。

虽然眼看就会大雨来临,蒙琛依然计策不改,寅时点兵,辰时列队,兵临肥累城下。

秦兵前队将士仍然大声骂阵,而后队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安排云梯战车,随时准备攻城。

城上的林煜和龙煖辰看得清楚。

林煜对公子嘉道:“敌人现今锐气正盛。此时,如我方一再不动,只怕敌人耐不住性子急攻而来。不如我们也接战一阵,先给他个下马威,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公子嘉点头称是,转头望向肥累城守军谭义将军。

谭将军是位老将,经验丰富。他也觉得如能战上一阵,主动出城迎敌,是眼下唯一可以打击敌人锐气和阻止秦兵马上攻城的办法。

只不过这一阵只能胜不能败。

谭将军毫无迟疑,双手抱拳对公子嘉说:“请允许末将前去应战。”

公子嘉正犹豫间,龙煖辰也抱拳说道:“公子,首战最重!还是由末将接阵。”

公子嘉素知龙将军的剑法了得,尽得盖聂精髓。

只是担心龙将军战场经验少,不知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可否能拼得过秦军久经沙场的老将。

林煜见公子嘉还在犹豫,从旁说道:“龙将军打此头阵,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计策。

一来,龙将军从未在大战中出现,且武艺高超,势必一战威慑敌人;

二来,龙将军为公子的亲军护卫,首战接阵,会让敌人相信我们有王城来的大军作为后盾;

第三,龙将军手中锟铻剑还从未输人,首阵若胜,可大挫敌军士气。就请公子允他一战。”

公子嘉听闻此言,信心满满的看了一眼龙煖辰,说道:“那就有劳龙将军。多多小心!”

林煜策马送龙煖辰到得城门,趁人不备,眼含关切低声说道:“煖辰,见机行事。如遇不好,迅速念还梦咒。一切有我,不必强求。”

龙煖辰微微一笑,剑眉上挑,琥珀色的瞳仁里满是真挚。

他右手握拳,手背向上伸出,与林煜对了一拳,只说了四个字:“煜哥,放心。”

然后一拨缰绳,纵马率军向‘吱呀呀’缓慢洞开的城门驰去。

天空越发黑压压的阴沉。

秦军毫无意料的看见肥累城的城门竟然打开了。一骑青花战马,载着一位年轻小将率军迎出阵前。

龙煖辰的身后正是他游击将军麾下精挑细选的两千护送公子嘉的队伍。

他们个个盔明甲亮,马肥膘壮,手拿赵国马上弯刀,威风凛凛,一字排开,护卫在龙煖辰的左右。

见赵国出阵,秦军阵营早有人按捺不住。那便是曾参加过几次秦赵大战的老将白黎。

白黎年龄已过不惑,但仍然筋强体健。军中内外无人不知他脾气暴躁,最恨别人提他的年纪。

白黎老将一支长枪,力大无穷,上得战场无人能敌,被秦军称为“大力枪”。

白黎连续骂了两天阵,早就等得心焦气躁,见赵军有将来接首战,便按耐不住也要抢这首战之功。

他迅速拨马跃出阵营,向蒙琛请求道:“末将愿往。愿为秦军首战报捷。”

蒙琛微一颔首,很有大将风度地准了白黎的请求。

白黎提枪跃马出战。

打马到离龙煖辰十步之遥,大声喝道:“来将报上名来。”

龙煖辰只简单答道:“赵国游击将军龙辰。”

然后并不再答话,提起长剑,一夹马腹,驱马上前来战。

老将白黎吓了一跳,心想:“也不问问我姓甚名谁,提刀就砍,好没有教养。”

一边想着应当教教这小孩儿规矩,一边不慌不忙将枪一横,准备接招。

龙煖辰马快已到近前。二马一错镫的功夫,长剑已经直刺白黎胸口。

白黎长枪一挡。哪知龙煖辰这剑原是虚招,轻轻一晃,变招斜刺里撩向白黎脖颈。

白黎赶紧猛夹马肚,甩开半个马身,堪堪躲过。

但龙煖辰的剑快如风,再一抖腕横扫一剑。

白黎心道不好,使了个镫里藏身,险些让平扫的长剑抹过前胸。

他三招一过,早已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想要寻机会强出一枪,却不料龙煖辰的剑锋,忽而向下,如银瀑泻水,照着他平躺在马背上的前胸肚腹劈砍而来。

白黎自知此时定难躲过,双脚离镫,向后滚翻,从马屁股上直跌到地上。

这一剑人躲过,马没躲过,直接劈在战马身上。战马一声悲鸣,扑地而死。

白黎待要爬起,龙煖辰的剑尖已经指在咽喉。

有赵军亲兵上来抹拢双臂,用粗绳捆了个结实,将他一拎迅速拖向赵军阵营。

那白黎上阵可是父子兵。

两个儿子见老爹三招不敌,败于马下,被赵军俘获了去,心如刀绞,大喊着提枪便冲了上来。

这二人子承父业,都使得是一杆大力的铁枪,左一枪右一枪,直朝龙煖辰刺来。

龙煖辰并不慌张。他跃上马背,以长剑护在胸前,左右格挡开扑来的枪尖,然后猛然从马背上跃起,长剑直指白老大而去。

那白老大正出一招想要挑飞龙煖辰。

龙煖辰拔高身形,借势在枪杆上足尖一点,腾空而起,复又一个鹞子翻身,飞速落下时,剑尖指向白老大的后颈。

白老大惊出一身冷汗,迅速用枪回身格挡。哪知龙煖辰空中变招,将下点的一剑改为横劈。

白老大眼看躲不过去。

白家老二大吼一声冲上来想要来救大哥,却已是瞬息万变来不及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龙煖辰这横扫的一剑并没有使剑锋,只用了剑背猛的一拍,将白老大拍落马下。

白老二急呼一声“大哥”,冲上前来想要用枪封住龙煖辰向前,阻止他再去补剑。

龙煖辰拨回马来和他并肩,出剑如龙,削剑如风。

白老二不是对手,几剑之下,长枪不得格挡,飞脱了手。

他正准备骑马逃回秦阵,只见龙煖辰将剑一横,斜刺里扎入马腹。

战马疼的前蹄腾空而起,将没头要跑的白老二甩于马下。

赵军过来将白老大和白老二两个马下败将又捆了个结实,俘回赵军阵营。

这下子赵军这边欢呼声雷动,旌旗摇晃,连城头上满满的军兵也发出震天的助威呐喊。

龙煖辰也不说话,横剑在手,立于马上,盯着对方秦军,只等再有人来叫阵。

秦军中足有片刻安静无声。蒙琛心中一惊。头一阵便折了三员大将。他一边心里埋怨白黎老将不知轻重,输了这头一阵,当真该死;一边又看向左右,想挑个能打的派出去。

这时秦军中一员小将提马出了队列。蒙琛一看,竟是此次大军的裨将郭腾。

这郭腾原是文官家族出身,但自幼四处遍访名山,学得博采众家的一身武艺,不仅艺高人胆大,更是足智多谋。

上次在宜安之战中,他崭露头角,被桓齮破格提拔为裨将。

郭腾自知这次攻打肥累城十分重要,便自请前来。

眼见此刻正是用将之际,郭腾主动出阵讨战龙煖辰。

郭腾向来谨慎至上。

虽然对这赵国姓龙的小将不甚了解,但从刚才的战阵上看来,龙煖辰的武艺远在自己之上。

可是打仗拼的是士气。如若让赵军挫了自家的威风,后面的仗打起来就不那么爽利了。

所以郭腾心想,这必得使一个什么样的计策,才能将这赵国的小将诱杀马前。

他临出阵之前,小声对蒙琛说道:“我三招之内必败。逃马回来,请将军不吝箭雨,将其射杀阵前。”

说完一夹马腹,疾风一般,直冲到龙煖辰近前。

郭腾使一对银锤,一近龙煖辰身前一丈也无二话,挥锤来战。

龙煖辰一错马身躲过郭腾砸来的第一招,顺势将剑向其后心抹去。

郭腾往前一趴躲过这剑,却见那明明向前呼啸的剑又向后撩将回来。

郭腾一侧身,将右手的锤腾出,直砸向龙煖辰的头。

龙煖辰身子向下一探,将龙气灌注于剑尖,从下向上猛挑飞来的银锤。

郭腾的银色大锤脱手向空中飞去。

龙煖辰再次从马背上跃起,在空中向前迈出一步,抓住向下落势的银锤猛向下按。

这一招可不是盖聂的剑招,而是龙煖辰空中漫步大灌篮。

银锤直朝郭腾头顶砸来。郭腾见躲避不开,将另一只银锤扔出后自己滚落马下,玩命向回奔跑。

可是第一只银锤已经到了,虽未砸到郭腾,却不偏不倚砸到了他的战马头上。战马顿时脑浆迸裂,横扑向侧,气绝于地。

龙煖辰用剑一磕另一颗银锤。大锤平直的弹出去老远,正撞在回奔的郭腾后背。

郭腾一口鲜血喷出,借着惯性又跑了几步,终于扑倒在地。

蒙琛一看见郭腾回撤,心知再不放箭已经来不及了,便大喊“放箭”。

可因为龙煖辰并未追来,射程太远,等羽箭飞来,龙煖辰早已回转马上,拨马退回赵军阵营。

赵军一边放箭,一边护着龙煖辰往城门内撤退,继而全军迅速撤回城内,关好城门。

这一阵三俘一伤。龙煖辰大获全胜。

肥累城里城上擂鼓喧天,士气大振。

蒙琛叫人抢回郭腾。郭腾已是重伤在身,口不能言。

秦军将领们怒不可遏,请命即刻攻城。

恰在此时,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蒙琛一头一脸的雨水,摆了摆手,大声指挥,鸣金收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