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龙蛰之宝盖流苏 > 第十卷快速战抗击南北路,李牧军决战番吾城 第一百章 河漳

从番吾赶到邯郸南,大约五百里路。

李牧自大军开拔,便传令所有上下级军官,能奔不跑,能跑不走,总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邯郸。

赵军五万多人,以步兵居多,还有战马拉的战车三百多辆,全军行进的速度很难尽人意。

倘使一个成年人,不吃不喝,一个时辰最多能赶二十里路。为了抢在王贲大军之前,李牧勒令全军,不得休整,日夜兼程。

所以他这五百里路,只用了不到三天。

等连续急行军而精疲力尽的李牧大军,出现在邯郸城外的时候,邯郸城头战战兢兢的守军,发出一片欢呼。

李牧军绕城未入,直奔城南的长城一线防线。

漳滏长城仍然屹立不倒,真要归功于守将欧阳尚。

迎上来的欧阳尚半月不见,已经是胡子拉碴。本来是个长脸俊朗的中年军官,这会儿看上去,满脸风尘狼狈,显是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

欧阳尚年纪接近四十。平日也是很注重仪表的一位儒雅战将。他五绺长须,柔和的卧蚕眉,一双眼睛总是精光外露,看人时犀利得很。

欧阳尚心性率直。如果说他是个有信仰的战将,那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大将军李牧。

他跟随李牧多年。从燕赵边境征战到匈奴大漠,再从草原大漠,回到秦赵的战场。欧阳尚在过去十几年中,从来没有一刻怀疑过大将军的权威和指挥。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忠心贯彻李牧大将军每一次的战略部署。因为每次,他收获的都是胜利的愉快。因此,他对李牧说的每一个字都笃信不疑。

远远见到那李字大旗,刚刚经历过攻城恶战的欧阳尚,两眼几乎要湿润。他揉了揉眼睛,禁不住的咧开嘴笑得合不拢。

他带着一干守城军官副将,冲上前去,单膝跪地,就给大将军请安,说道:“大将军你可来了。尚不负将军所望,漳滏长城一线还在。”

李牧安排长途奔袭来的五万人马,加上沿途补充战员的两万,共七万大军,在邯郸城西南扎营,原地休息待命。

他嘱咐各营将所有的战旗旌旗全部列出,必然要使秦军远远的便可看到。

看见自己的副将欧阳尚,李牧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欧阳将军辛苦了,有将军在,长城就像铁铸的一样。”

这句话说得欧阳尚满心满胸热腾腾,胀满暖意,舒泰得不行。

羌瘣正在漳水北岸长城脚下休整。

两日前开始到昨日,他共向长城之上的赵军,发起了三次冲锋。

此时他同时接到了探马的两份战报。一份是王贲大军率领四万多人马,正极速向邯郸行进,准备与杨端和大军会合,共围邯郸;

另一份却是说李牧已到邯郸,驻军邯郸城西南,连营数里,足有七八万人之多。

羌瘣两个嘴角向下紧了紧,只说了一句:“晚了。”然后,他叹了口气。

驻扎邺城的中军大营,已经给他发来了撤回漳水以南的指令。

他仰头望了望还在山峰上点着烽火的长城,多少有些不甘心。倘若再给他增加一万人马,再给他多三天时间,这长城又有什么破不了的?!

漳滏长城大多为土坯构成,只有在山口处才是巨石垒筑的。

那山上更高处的烽火台,已经连续点了大半个月的烽火。也不知道邯郸城里的权贵,有没有闻到这烽烟的呛鼻味道。

三次攻城,双方伤亡都很惨重。羌瘣作为攻城一方,被滚木雷石压制,箭雨从上而下地倾泻,死伤秦军士兵无数。

可是他的投石机和秦国强弩,也没少在那城墙上收获赵军牺牲的性命。

羌瘣目测,双方各自都大概有四、五千人的伤亡。但是羌瘣觉得冲锋战死的士兵没有白死。

他仔仔细细计算清楚了赵军的兵力部署,细查到他们每一个城垛之间的防守换防。

每一次滚木雷石间隔的时间,甚至就连箭矢从上向下射击的速度、距离和山风对于箭矢射击准确性的影响,羌瘣全都用他那一双笑眼儿,仔仔细细的记录了下来,存在了心里。

他用三次猛烈的冲锋,试探出了赵军抵抗的实力和极限。那么如果让他羌瘣再来一次……

他掏出自己怀中的一块薄绢,上面有细小的蝇头小字,记得清清楚楚的,都是赵军整个长城一线的部署,和下次进攻需要准备的军需。

下次再攻城时,应该是需要对兵种和兵力设置做出调整。羌瘣都写了下来。

“不虚此行。”他轻笑着自言自语。然后他吩咐道:“撤吧。”

不足一万秦军,在丢下几千伤亡之后,开始陆续渡过漳水,回到南岸的邺城主营。

那边李牧大军在旷野上扎营休整,这边羌瘣便抢着时间,快速过河回防。

在没有和王贲大军会合之前,战局不明朗。羌瘣也是建议杨端和大将军,不要冒进,暂时先守住邺城,等待机会。

蒙恬在一辆颠簸的重甲战车上,缓缓的醒来。刚一恢复清明,他便觉得这疾行之中的战车,把他颠得好似要骨断筋折,脑仁乱撞,怎一个痛字了得?

蒙恬睁开眼,意识到大军正在迅速的奔袭之中。他双手微撑,想要坐起来,却被那战车一个猛颠,后脑咚的一声又磕回去了。

战车上还有驭手和长矛手,看到小将军醒了,大声的喊起来:“蒙将军醒了!蒙将军醒了!”这声音,一声接一声,好像接力似得传了出去。

不多时,便有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正是穿着一身黑色劲装的李信。

他追到与蒙恬的战车并驾齐驱,忙一脸关切地俯身向蒙恬问道:“醒了,怎么样?”

蒙恬摇摇头,苦笑道:“还没死。”

“快给蒙将军去拿水来!”李信吆喝周围的兵士。早有随军的军医也赶了过来,爬上战车,给蒙恬搭脉验伤。

直到那军医告诉李信蒙恬的伤势已有好转,李信一直阴沉的脸上这才稍稍松了松神情。

“李落棠。”李信小声说道:“没想到那小女将还挺厉害。下次我可得会会她。”

“别。”蒙恬在车上张口道:“你最好别碰上她。我打不过,我看你也必定打不过。”

李信从鼻子里出了声“啧”,说道:“那可不一定。我自有我的手段收拾她,给你报仇。”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倒使得这快速的行军没那么枯燥。蒙恬不多久,还是让人牵来了他的马,宁可趴在马背上,也不想让这战车颠散了架。

对于四万多秦军来说,要绕过太行山间的路,穿过晋中平原,再直插到邯郸附近,确实是一条绕远的路。

虽然早走了一整夜,却仍然用了将近五天的时间。等他们也是疲惫不堪地赶到时,远远早有赵军连营数里驻扎眼前。

迎风招展的李字大旗,飘扬在邯郸城的西南。李信这心刷的就凉了,低低道:“还是晚了!”

旁边趴在马上的蒙恬歪过头来,看着他问:“什么晚了?”

“大势已去。”李信说道:“我们还是太慢了。”

前面王贲也看到了李牧的大军。行进中的秦军停下来,离赵军五里也摆开连营。

李信内心其实是很紧张的。他非常担心李牧会趁秦军长途跋涉、疲惫之际,发起迅猛的冲锋。

但是所幸赵军巍然不动,并没有发起攻击。他还在心中默默的揣摩,为什么战机把握奇准的李牧,会放弃这个打击秦军的机会呢?

羌瘣也有同样的担心。在得知李牧大军已在不远处驻扎,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横渡漳水是个花时间、费工夫的事儿。他最担心的就是赵军从长城上冲锋而下。那可就是如下山的猛虎,对他这只过河的病猫肯定一扑一准儿。

如再加上李牧大军的远胜于己军的数量,羌瘣这支小队伍可就不够拼的了。

羌瘣紧张地注视着长城一线,指挥自己那万来人迅速过江。他特别嘱咐一定要让那些投石车和攻城器械,尽快渡过漳水,回归本营。

然而令他非常奇怪的是,赵军放过了他们,没有发起冲锋。他心中不禁觉得,这可是万幸。

转念又想,留得我的命在,城上的那些人,必定是会后悔的吧。

其实秦国人哪里能猜到,李牧大将军的按兵不动,全因为王城传来的一道王诏。

自那秦军出兵东进,最终,是赵王迁和畅太后做出了让步,准许李牧率军抗敌。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李牧这大将军一上任,竟然直接丢下两万人马守着长城,自己却一路北上,远离邯郸而去。

这可让王宫中的母子二人,夜夜睡不着觉。

那畅太后在朝堂之上,以泪洗面,哭得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让做完特使从藁城赶回来的春平侯心疼得紧。

畅太后虽没有指名道姓,却将朝中文武骂成无能之辈,竟让那夷狄之地的秦国人欺负到了头上。

赵王迁岁数不大,从没见过这兵临城下的架势,也是终日里惶惶恐恐,总担心李牧大军在几百里之外,而自己这座邯郸城,指不定一夕之间就被攻破了。

紧张的情绪弥漫了多日,终于见到李牧回防邯郸。一直以来的担惊受怕,全变成怨意愤懑之气,一股脑儿的砸向了李牧。

这道王诏是直接传给李牧的。只说是赵军兵士抛洒的热血,不能作为军功进阶的垫脚石。赵王的原话是:“如果靠死伤几万人去打仗,这样的将军谁还不会做?!”

王诏措辞严厉,一边指责赵军冒进,伤亡惨重;一边责令好好的守住邯郸城,不许再做有伤国力和军力的轻率之举。

李牧就算再不通政治,也能看明白这字里行间的指责和埋怨。

他如果此时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就坐实了“冒进轻率之举”。在王庭的眼皮底下还不听王上的安排,不是忤逆又是什么?

李牧一阵窝心。想到那恐怕是连尸首都找不回来的二儿子李弘,只觉得一股怒气憋在心间,无法排遣。

他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大将军主帐里整整一天,不见任何人,只是吩咐各军严密防守,不可随意轻举妄动。

由此,王贲大军得以充分休整;而羌瘣也平平安安地渡过了漳水,回到邺城主营。

风洛棠他们几人,自是日行千里,提前了很多天便赶回到邯郸。他们寻了一处高高的山崖,垂腿坐在悬崖边儿上,俯瞰着漳滏长城和那条蜿蜒的漳水。

羌瘣的三次攻城,他们一次都没拉,清清楚楚、从头到尾地观摩了一番。

战争的惨烈,让几人唏嘘不已,经常大半天,都没有人说话。

此时,羌瘣平安渡过了漳水。风落棠说道:“这个小将军看着不白给。”

邵易说:“那还用说。他是后来灭赵国时王翦的前锋将军。”

林煜在旁边慢慢说道:“一个有心人。真正走心的人都很厉害。”

鬼师兄谭大由着山风飘上飘下。他右手托着的骷髅头王老师说道:“李牧大军已回来。这邯郸城算是保住了。你说进攻长城的时候,你们几个也不帮帮忙,死了那么多的人。”

风洛棠低声说道:“我也想啊!煜哥不让。”

林煜很有耐心的再次解释道:“我们不是来改变……”

“知道了,知道了!”风洛棠打断他说:“道理都明白。我们不是来改变历史的。蝴蝶效应嘛!但是看到那么多人白白死了,好可怜。谁还不是爹妈养大的?”

“这些人没有白死的。他们的生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呢。”龙煖辰说道。

“就这?打得血流成河,历史就前进了?”风洛棠不服气地反问道。

“如果没有这一仗赵军巨大的伤亡,赵国仍然会有一战之力抗衡秦军。那秦国的统一,不知又要延后多少年。这不就是用生命推动历史吗?”

“这样解释也可以?”风洛棠气不过,撅着嘴在悬崖上晃着两腿,又道:“那干脆我们帮秦国人把赵国的兵全杀了。秦国直接过来接管就好了。”

“那怎么行?!”龙煖辰在旁边反驳道:“一个强大的帝国,就是要从战斗中浴火重生。”

“嗯。”邵易接着说:“杀戮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也许只是物竞天择的进化吧。”

几人闲闲地扯着,却发现王贲大军那面好像有些异动。

王贲是真心有些心焦气躁。

急行军近千里赶到邯郸郊外,腿都快跑断了,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愣是没能按计划形成对邯郸的合围。

他和李信等几员大将反复商议,认为杨端和一路大军伤亡不重,应当仍有接近七万的兵力。

如果王贲大军率先发起冲击,杨端和大军里应外合,应该还是有机会打破赵军的防守。

所以,在休整三日之后,王贲决定,发起一次攻击。

此次攻击依然以李信为前军,左右翼同时压上,务求一战而力透赵军阵营。

秦军此时士气已然有所恢复。将士军兵均希望能一雪前耻,将番吾的败绩挽回一二。

所以,秦军个个摩拳擦掌,上马的上马,御车的御车,就待一声令下,冲向已经摆好防御阵型的赵军。

王贲站在指挥战车上,大手一摆,命令道:“击鼓!”

秦军的冲锋开始了。喊杀声震天,李信带领前军一路向前冲去。

然而正在此时,所有人的脚下开始颤抖。

这种颤抖绝不是重甲战车和重甲骑兵滚过地面的那种震动,而是一种幅度巨大的抖动。

大地真的抖动了起来。

一霎时,冲锋中的秦军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