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高齐说 > 6 在其位必谋其政 高孝瓘冒死劝谏

高齐说 6 在其位必谋其政 高孝瓘冒死劝谏

作者:第1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9: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日孝瓘当值,自那日朝堂之后,孝瓘再也没见到皇帝。高洋整日耽于酒色,除了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杨愔等重臣,其他人很少能见到他。

孝瓘铺好奏章,提笔上疏,规劝陛下保重龙体。

正写的时候,同僚走了进来,此人姓李名荣,乃是皇后李祖娥母家亲戚,整日里游手好闲,仗着家族势力讨了通直散骑侍郎。

李荣见孝瓘又在写奏疏,心中颇为他不值,陛下根本看不到,还天天写,费时费力费笔墨,何苦呢。于是说到:“高侍郎还在写奏章,且不知外面都翻了天了。”

孝瓘放下手中笔:“不知李侍郎所言何事?”

李荣神神秘秘的凑到孝瓘面前:“陛下抓了永安王和上党王,太后得知了此事去找陛下理论,没想到陛下把太后气跑了。后来陛下又去给太后请罪,你猜怎么着?居然把太后摔了!”

孝瓘大吃一惊。

李荣继续说道:“陛下现在疯病又犯了,在宫中砸东西打人呢。”

孝瓘噌的站了起来,就往外走。

“诶诶,你干嘛去?”李荣拉住孝瓘。

孝瓘道:“进宫劝谏。”

“哎哟!我的大人啊!哪有人主动凑上去的!杨大人都被陛下打了出来,你去还不是送死啊!”

“入则规谏过失,李侍郎,你我食君之禄,理应为君分忧。”

“不是,我。。。”

眼看着孝瓘消失在门外的身影,李荣撇了撇嘴,不屑一顾,为君分忧?那也得为明君分忧啊!如今的陛下,他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凑到面前去。

昭阳殿外,杨愔愁眉不展,陛下因为太后而癫狂,恐怕一时半会难以释怀,这可如何是好。

内侍宫女们都被赶了出来,此刻噤若寒蝉,走路都要垫着脚,生怕弄出声音激怒陛下,招来杀身之祸。

孝瓘走到杨愔身旁,拱手施礼:“下官见过尚书大人。”

杨愔看到孝瓘有一刹那错愕,须臾便记起来了,这长相俊美的公子乃是文襄帝四子,骑射场上封了通直散骑侍郎。

“你怎么来了?”

“下官来觐见。”

“今日陛下身体不适,回去吧”

杨愔暗道,当真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是一个小小的通直散骑侍郎的话,陛下又怎么会听呢,与其进去送死,不如不进去。

孝瓘道:“下官,从尚药局来。”

从尚药局来?何人不知尚药局如今正鸡飞狗跳的忙着给太后看病配药。

杨愔有些吃惊,这才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少年,只见他温润如玉,不卑不亢的等着,你若答应了,他万分感谢,你若不答应也不会怪你,但他一定会找其他办法。

半晌,杨愔才道:“跟我来吧。”

门口的内侍看到杨愔去而复返,皆愁眉苦脸,谁都不敢进去禀报:“杨大人,您这?”

杨愔摆摆手,慢慢推开殿门,内侍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大人,奴奴奴才还,还是进去禀报一声。”

杨愔道:“出了事,本官单着。”

杨愔领着孝瓘一路来到昭阳殿内的东阁,高洋噼里啪啦砸了满地东西。

杨愔朝孝瓘使了个颜色,孝瓘会意,跪地叩首:“臣通直散骑侍郎高孝瓘求见陛下。”

高洋披头散发的跑了出来,怒吼:“滚!你来做什么?谁让你进来的!”

他不知从哪里忽然拽出来一个鞭子,朝着孝瓘抽了过去。

“啪!”

孝瓘生生受了一鞭子,鞭子扫到了脸颊,顿时火辣辣的。

孝瓘握紧了拳头,继续说到:“臣自尚药局来,医官说。。。。”

话还未说完,高洋便已冲过来拽住他的领子。孝瓘不得不抬起头来,浓重的酒味扑鼻而来。

“医官说什么?”高洋眦目欲裂的看着孝瓘,但眼底却有一丝害怕和慌乱。

“医官说太后身体无碍,只是受了惊吓,吃几副药压压惊便可。”

听到太后无碍,高洋缓缓松开孝瓘的领子,后退了几步,整个人仿佛忽然放松了下来,坐在了地上。

孝瓘叩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先秦《蓼莪》)。陛下当保重龙体,太后方能心安。”

高洋喃喃道:“我今天伤了母后。”

孝瓘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陛下若能认错请罪,太后定能原谅陛下。”

高洋眼中忽然充满了希冀,“真的吗?母后真的能原谅我吗?”

“母子连心,太后并非真的生气。”

“真的?”高洋不相信,又拽住一旁跪着的杨愔:“母后真的不会生气?”

“舐犊之爱,太后只是担心陛下身体,若陛下能认错并保证爱惜身体,太后定能原谅陛下。”

“好!我现在就去认错。”

杨愔忙阻止高洋,“陛下,今日天色已晚,恐怕太后已经歇息了。”

“对,对,天色已晚,不能打扰母后休息,我明早再去,明早再去。”

高洋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跑进了内室。杨愔和孝瓘都松了口气。

出了昭阳殿,杨愔感叹:“虎父无犬子,文襄帝文韬武略,十五岁便入朝辅政,拜大将军,封渤海王。如今文襄六子也各个才能兼备,着实令人欣慰。”

孝瓘道:“尚书大人谬赞了,论才能,孝瓘不及父兄一二。”

杨天色已晚,杨愔又见孝瓘脸上被鞭子抽出来的血檩子,便叫他回去处理伤口。

孝瓘拱手施礼:“多谢尚书大人,下官告辞”

看着消失在远处的背影,杨愔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文襄帝诸子卧虎藏龙,太子却性格软弱,不知日后当如何。

孝瓘回到了家中,奶娘见他脸上的伤痕,顿时心疼的掉了眼泪,拿了伤药递给孝瓘:“这该有多疼,你可是亲侄子,怎么就下的去手呢。”

孝瓘接过药瓶,对着铜镜小心翼翼的抹药,“奶娘放心,小伤,过几天就好了。”

奶娘抽泣着:“哪里是小伤,这要是留了疤可怎么办哟”

孝瓘笑道:“男儿有些疤痕不碍事的。”

“谁说的!”奶娘顿时急了,“这么好的一张脸怎么能有伤呢!太狠了,打人还不打脸呢!”

“奶娘,”孝瓘无奈,正要继续安慰奶娘,忽然门被推开了,“哐”的一声,吓了孝瓘和奶娘一跳。

定睛一看,原来是二哥孝珩来了。

“二哥?”这么晚了,二哥怎么来了?

孝珩顾不得关门,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孝瓘面前,神情严肃:“你今日无诏进宫见陛下了?你不要命了?!”

奶娘一看盟友来了,顿时又开始念叨:“好好的脸,都被打出血了。”

“打出血了?我看看。”

孝瓘将侧脸转向二哥,“一点小伤,二哥不必挂在心上。”

看着弟弟冷白干净的皮肤上赫然一道血红色的血淋子,犹如一个胎质色泽皆为极品的白瓷器忽然被人画了一笔朱砂,刺目却又妖娆。

孝珩心疼,嘴上却继续教训弟弟:“告诉你离陛下远一点,怎么还往前凑?”

孝瓘失笑:“为人臣子,哪有躲着陛下的。”

孝珩气结。陛下发疯时,大家都恨不得离的远远的,哪还顾得上纲常理教,分不分忧的。

孝珩知道这个弟弟看着温和,实际上一旦他认准的事,别人怎么劝也没用。孝珩叹了口气,“父亲还在的时候,坐镇晋阳,二叔坐镇邺城,两都盛况,何等荣耀!后来二叔逼魏帝禅位,建立了齐国,八方来朝,就连宇文泰都十分忌惮,称二叔是爷爷在世,何等威风!可如今。。。唉。。。”

早年高欢曾与宇文泰同为魏臣,后来高欢逼走魏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国号魏。而被高欢逼走的孝武帝想要投靠宇文泰,没想到被宇文泰杀害,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国号也是魏。两个魏国之间经历了数次战役,却都无法消灭对方。后来高欢、高澄去世后,高洋逼迫孝静帝禅位,宇文泰认为多年的劲敌终于死了,是他一举歼灭高家的时候了。于是他抓住时机便出兵齐国,结果见齐军军容严盛,高洋治军丝毫不逊于高欢,不由感叹万分:“高欢未死啊!”于是不战而退。

昔日高洋英勇神武,没想到如今却整日里醉醺醺疯疯癫癫的。

若不是高洋当年用兵库莫奚,破柔然,伐契丹,逼迫突厥上降书归顺的余威犹在,如今的齐国恐怕早就狼烟四起了。

见二哥伤心,孝瓘劝到:“陛下雄才大略,二哥莫要忧心。”

孝珩摇了摇头,“听五弟说,二叔近来身体越发不中用了,夜里经常头痛,难以入睡,靠安神汤也才能睡一两个时辰,精神越来越不好,时常发疯。”

“医官也无计可施?”

“二叔常年耽酒色,身子早已十分虚弱。”

孝瓘不语,他不是医官,也无计可施。

孝珩又接着说:“前几日,我见到了李穆叔。”

李公绪,擅长阴阳围纬之学,很多人都慕名找他推算,颇有名气。

孝珩往弟弟面前凑了凑,小声说道:“他说齐氏国祚只有二十八年!”

闻听此言,孝瓘心中大惊,这话传出去可是要掉脑袋的,于是赶紧制止孝珩:“二哥莫要说浑话!”

孝珩摆了摆手:“莫担心,二哥就只跟你说了。二叔整日不理朝政,荒淫无度,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二哥!”孝瓘严肃的看着孝珩。

孝珩苦笑一声,他这个王爷当的也并不比别人权力大多少,很多事情他有心无力,心中难过的很。

“江湖术士之话,本就不可信。二哥莫要再说了。”

孝珩点了点头,理了理衣裳,“放心,二哥有分寸,时候不早了,二哥回去了。记住二哥的话,离陛下远一点。”

这一夜,孝瓘辗转反侧。他知道一个新上任的小小的通直散骑侍郎,敢在陛下盛怒时当面劝谏,简直是不知死活。其实鞭子挥过来的那一刻,他也害怕,可他不能后退。

胡思乱想了一会,脑海中又不断浮现出二叔委屈的说着母后不喜欢他。心中有些酸涩,他连自己的母亲是谁都不知道。这么多年,他一直暗中打探生母,可却一点收获都没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先秦《蓼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