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高齐说 > 37 高殷登基承大统 二王权势遭忌惮

高齐说 37 高殷登基承大统 二王权势遭忌惮

作者:第1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9: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月,时年十五岁的太子高殷在晋阳宫宣德殿继位。

“大行皇帝遗诏:太子高殷聪慧夙成,宽厚仁智,有人君之度,可承大位。尚书令杨愔,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颐,共辅之。凡诸凶事从简,丧月之断陷以三十六日,君王、百官奉制割情,悉从公除。”

高洋虽然将皇位传给了儿子,但到底不放心高演、高湛一派,因此才挑选了四位顾命大臣。

杨愔,自然不必多说,一直是高洋的心腹大臣,左膀右臂。

高归彦,高欢族弟,受封平秦王。

燕子献,少时投奔高欢,高欢将养女淮阳公主嫁与他。

郑颐,字子墨,个性聪敏,颇具才学。

此四人,都深得高洋宠信,皆被委以重任。

新帝登基,自然大赦天下。

高殷下诏,文武百官加官进爵,尊祖母娄昭君为太皇太后,生母李祖娥为皇太后,封大司马、常山王高演为太傅,长广王高湛为太尉。

同时诏令,全**人七十岁以上的授予名誉职衔,将六十以上以及身患重病的武官都释放回家,土木建筑金铜铁等,一切停工,所征夫役皆送回原籍。

高殷坐在大殿之上,有一丝疲惫,也有一丝紧张,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好皇帝。

但想到今早皇奶奶宫里人来传的话,高殷稍微松了口气,于是偷偷看了一眼跪坐在首位眉眼低垂的高演,清了清嗓子说到:

“朕初登大宝,又在服丧,不便处理朝中诸事。常山王才智双全,就住在宫里,代朕处理朝政。”

此言一出,群臣愕然。

杨愔不可置信的看着小皇帝。好不容易从高演手中将皇位抢了回来,怎么还能让他住在宫中处理军国大政呢?这不是引狼入室吗?而且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没有事先和他商议?

高殷看着杨愔的表情,有些害怕。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可是今早皇奶奶派人来,担心他恰逢变故,还要处理朝政,累坏了。因此才说让六叔先帮他一段时日,等父皇丧事过了,便让他自己做。他觉得皇奶奶说的没错啊。

杨愔虽然心里窝着火气,“陛下,常山王办理丧事已经十分操劳,不宜再劳累。再者,常山王乃外臣,住在宫里于礼不合!”

小皇帝听了,仔细想想,好像是有些于礼不合,“那便住在东馆。”

“陛下……”杨愔险些背过气去。

东馆虽在宫中,但却靠近前朝,远离后宫妃嫔居住之地,的确可以勉强住这。但是关键不是住哪,而是不该让他处理朝政!

高演也没想到皇帝会忽然在朝堂上宣布此事。先前母后提起时,他虽答应了,但总想着事后找个法子躲过去。毕竟他若是入住皇宫,代皇帝处理朝政,定会被人认为居心叵测。可没想到,陛下居然在朝堂上说了,定是母后那边和陛下说了些什么。高演内心叹了口气,如今这形式,他还是少参和比较好,毕竟朝廷不能乱。

他刚要开口拒绝,便被另一人抢了先。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广王高湛。

“杨大人不必担忧,先帝丧事本王会继续操办,让六哥安心住在东馆处理朝政。我二人是陛下的叔叔,叔叔为侄儿分忧,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杨愔不待见高湛,语气有些不善:“陛下聪慧敏捷,臣等会尽心辅佐,不需要二位王爷劳心。”

“呵,”高湛嗤笑,“杨大人可不要忘了,你能坐上辅政大臣之位,是谁给你的机会。”

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六哥将皇位让给太子,你杨愔哪有机会做辅政大臣!

此言一出,朝中一片唏嘘,虽然大家都明白,但是也没谁敢说出来。

高湛则不同,高洋死了,高家便是他和六哥说的算,没有什么是他不敢的了。

高演大声呵斥:“长广王!”

高湛翻了个白眼,闭上了嘴。

杨愔大怒,“长广王此言何意!陛下奉先帝遗诏登基,光明正大!我也是奉先帝遗诏辅政,何须别人给机会?”

高湛没忍住,冲着杨愔挑眉,“本王何意?杨大人难道不知道?”

“你!”

“高湛!”高演这回是真的生气了。

高湛撇撇嘴,退到一边了。

高演瞪了一眼高湛,让他老实些,不要再添乱。如今这局面他左右为难,他若不接这差事,恐怕母后那边不会善罢甘休。可若接了这差事,必定流言四起。

高演权衡之后,只得说道:“陛下所托,臣定鞠躬尽瘁。待陛下服丧期满,臣便搬出东馆。”

言外之意,他只是暂时代高殷处理朝政,待高殷服丧期满,他就会归还朝政。

杨愔幽幽的叹了口气,闭上了眼睛。先帝在时,还能压制的住,如今先帝不在了,这天下对常山王来说,想要得到它就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先帝顾及兄弟情,养虎至今,可他不会。

否则……

杨愔看了一眼坐在皇位上一脸天真的高殷,暗自握紧了拳头。

高演和高湛一起走出大殿,高湛双手插在袖子里,有些懒散。

高演道:“九弟,以后切勿胡言乱语!”

“大家心知肚明,有什么不能说的。再者,那位置本就不该他坐。”

“九弟!”

“好好,我不说了。”

高湛无聊的朝四处看了看,正巧看到了走在后面的杨愔、高归彦、燕子献和郑颐。

高湛挑了挑眉,落后几步,来到杨愔身边,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恭喜杨大人,辅政大臣之首!”

杨愔面色阴沉的看着高湛,不知道他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却没想到高湛说完便走了。

杨愔气结,只当高湛是犯了疯症,便不去理他。但有一人听了高湛的话,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此人便是高归彦。高归彦傲慢狂妄,又身居高位,因此有些目中无人。此次他虽然一直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对杨愔能为四人之首颇为不服。如今被高湛这么一说,心中更是不痛快。

于是朝着其余三人说到:“某还有些琐事,便不与三位大人同行了。”

众人不疑有他,纷纷拱手告别。

至此,高演住在东馆处理政事,大臣们想启奏皇帝的事,都要先拿给高演决断。

月余,丧事处理完之后,高演便搬出了东馆,回到自己府里,不再过问朝中事。然而前来拜访者依旧络绎不绝,高演只好闭门谢客,谁都不见。整日和王晞在府中谈古论今,乐得清闲惬意。

这日,高演与王晞对奕,忽然想起以前二哥在位时,他不仅要忙于朝政,还总是提心吊胆,哪有现在清闲。于是感叹道,“陛下如今亲政,你我二人托福,也算保住这悠闲的日子了”

王晞不置可否。

高演又说道:“当今陛下宽厚仁慈,定能成为承我高家之志,壮我齐国山河的明君!从今以后,本王就可以做一个闲散王爷了。”

可王晞却没有高演这么乐观,“先帝在位时,还曾委派胡人教导太子。如今先帝驾崩,陛下又年幼,骤然掌管军国大事,定是不堪重负。如果放任外姓之人传递诏命,必定会大权旁落。到那时,王爷想守住这藩王之位,可还能守住?即使守住了,可这高家的国祚可还能万年绵长?”

高演闻言,沉默许久,王晞所言不无道理。

杨愔是朝中的肱骨之臣,又是辅政大臣之首,当今陛下十分倚仗他,事事皆由有杨愔做主。长此以往,难保不会出什么变故。

“那先生认为我该如何自处呢?”

王晞道:“当年周成王继位时刚满十三,国家动荡,内忧外患,于是皇叔周公姬旦便担起了辅助之职,摄政七年。到成王年满二十之时,政权稳固,四海升平,便将政权归还给成王,功成身退。已有先例,王爷却在担忧。”

高演道:“我怎么敢自比周公呢?”

王晞道:“以王爷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声望,想要不当周公,能行吗?”

高演无言以对,他想要急流勇退,却未必能如愿。(《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王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