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高齐说 > 19 孝瓘拜年被催婚 高洋酒色终成疾

高齐说 19 孝瓘拜年被催婚 高洋酒色终成疾

作者:第1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9: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年的春节过得格外冷清。

太后得知高涣和高浚被杀,大发雷霆,当时便去质问高洋,可没想到高洋居然避而不见,只下了一道圣旨修建大庄严寺为高涣和高浚祈福。

太后自觉愧对高家先祖,将自己关进佛堂,吃斋念佛以赎罪孽,同时勒令长广王高湛闭门思过三个月。

前朝后宫人人噤若寒蝉,也不敢大肆庆祝新年,只好在自家准备些酒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便算是过年了。

大年初一清晨,孝瓘便来到孝珩府上,逢年过节他总会来给孝珩的姨娘王氏请安。今年不用去宫中,主母那边也传了话各家都不用去了,因此他便来的早些。

王氏知书达理,大家闺秀出身。如今虽已近四十,却保养得当,风韵犹存,看得出来年轻时候定是一个美人。

“快起来,自家人哪里用得这些虚礼。”

看着越来越俊美,越来越出色的孝瓘,王氏心中高兴。她可怜这孩子,从小没了娘,爹又不疼爱,跟着奶娘住在冷清的角落里,受尽了白眼。所以当年即使她在王府的地位卑微,但也会让孝珩经常去给这孩子送些东西。如今她随儿子出府了,日子好过些,有了什么稀奇的物件总是要给孝瓘送去一份,逢年过节也总是给他做几身新衣服。

孝瓘将手中拿着的字画献给王氏:“孩儿前些日子得了一幅画,请姨娘鉴赏。”

“你这孩子,又费这些心思。”王氏虽然嘴上责备,但心里却很高兴,忙命人将画轴打开。一幅青松仙鹤图画的栩栩如生,一看便知是名家手笔。

她自幼出身书香世家,对字画甚是喜爱。儿子孝珩也是受她熏陶,喜好文学经史,写诗作画。

这幅画孝瓘说的轻松,但王氏知道定是花了许多时间和人力才得到的。心中对孝瓘更是喜爱。

一旁的孝珩打趣道:“还是四弟懂母亲,我送的字画母亲连看都不看。”

王氏笑骂道:“你那些自创自作的,有什么好看的。”

孝珩辩驳,“孩儿虽不是大家,但字画也值些钱的。”

“怎能和瓘儿送来的相比。”

孝瓘面色柔和的看着王氏和二哥斗嘴,他很喜欢也很羡慕这种温馨的感觉。

正沉浸在家的温馨中,忽然感觉有什么东西拽住了自己的袖子,孝瓘吓了一跳,忙低头看。

一个刚会走路的白嫩嫩的女娃娃正拽着自己的袖子,仰着头看着自己笑。

孝瓘第一次这么近的接触这么小的小孩子,一时之间愣住了,坐在那动也不敢动,和那孩子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盯着看。

王氏难得看到孝瓘露出如此又惊又呆的表情,噗呲一声笑了:“你们叔侄在看什么?”

叔,叔侄?孝瓘这才回过神来,他记得二嫂去年确实生了孩子,可是怎么这么快就会走路了?他没有这些经验,也不知道孩子多大会走路,只记得去年他来吃满月酒的时候,还是抱在襁褓里的。

女娃娃伸出胖乎乎的胳膊,想让孝瓘抱她。

可孝瓘从来没抱过小孩子,竟有些不敢,只能求救似的看了看王氏。

王氏乐着看热闹,还和旁边的侍女打趣:“这么小就知道谁好看。”

女娃娃见孝瓘没打算抱她,小嘴一瘪,“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拽着孝瓘的袍子要往上爬。

孝瓘吓了一跳,手忙脚乱的赶紧将女娃娃提了起来。

“哎哟,四公子,孩子可不是这么抱的。”女娃娃的奶娘忍着笑,赶紧将被衣服勒的吭哧吭哧的孩子抱了过来。

没想到女娃娃一见抱自己的人是奶娘,顿时又哭了起来。

王氏道:“给四公子”

奶娘于是将女娃娃坐着放在了孝瓘怀里。

孝瓘慌忙拽住娃娃的衣服,手脚僵直,一动也不敢动,就怕女娃娃会掉下去。

女娃娃不哭了,拽着孝瓘的衣襟咿咿呀呀的十分开心。

王氏笑的眼角都泛出了泪。孝珩也笑的脸都红了。

孝瓘凉凉的看了一眼看热闹的二哥。

孝珩好不容易忍住了笑,过来拍了拍孝瓘僵直的胳膊,“不用这么紧张,摔不下来就行。”

孝瓘试着放松,双臂轻轻的环着女娃娃。

女娃娃穿的十分喜庆,长得白白嫩嫩,软软糯糯的,大眼睛像葡萄一样,十分讨人喜欢。

见女娃娃看着自己笑,孝瓘也不自觉的跟着勾起了嘴角。

王氏笑道:“喜欢就赶紧娶妻生子。”

忽然被催着娶妻生子,孝瓘脸有些红,“孩,孩儿想先立业。”

王氏道:“娶妻生子也不耽搁立业,还能有个知心的人在旁边照顾着。”

女娃娃听不懂大人们都在说什么,但心情很好,咯咯的笑着,口水都擦到了孝瓘身上,孝瓘也不嫌弃,眼底都是温柔:“孩儿还未想过。”

王氏道:“早晚都是要想的。荥阳郑氏家的嫡女与你年纪相仿,秀外慧中,姨娘帮你留意着,合适了就定下来。”

王氏如此说,孝瓘也不好再推辞,“但凭姨娘安排。”

王氏又叮嘱了孝瓘一些日常,女娃娃在孝瓘怀里睡着了,王氏怕孩子着凉,吩咐奶娘将孩子抱回去睡觉。

这时下人来报安德王来了。

王氏道:“延宗来了?快请进来。”

逢年过节,安德王高延宗都要来孝珩府上请安。父亲的六个儿子,大哥高孝瑜常年跟在九叔高湛身边,和众兄弟都不算亲近;三哥高孝琬是嫡出,有些看不上庶子,他也懒得往上靠;四哥常年深居简出,他也没见过几面;六弟年纪太小不懂事。因此他就和性格温和的二哥还算亲近。

高延宗被请了进来,对着王氏行跪拜礼,他有些肥胖,常常被众人嘲笑。后来赫然奋发, 勤加练习,如今气力惊人,身手敏捷,步履矫健,是个灵活的胖子。

“快起来。”

王氏瞧着老五又胖了些。

高延宗笑呵呵的问:“姨娘瞧着我是不是又胖了些?”

王氏没忍住,笑道:“是胖了些。”

高延宗也不生气:“养了许久才养出来的。”

“你这孩子。”王氏掩嘴笑。

高延宗也跟着笑,“母亲让我代她向姨娘问好。”

说着延宗让下人把母亲陈氏准备的礼物都拿了进来,一串红翡翠珠子,质感润滑,色泽鲜红,一看便知不是寻常人家的物件。

王氏就着侍女的手看了看,便吩咐下人收好,笑到:“回去替我谢谢你母亲。你们兄弟都在,便出去走走,不必在这陪我。”

闻听此言,三人便起身告辞。孝珩领着两个弟弟朝着书房走去。

王氏脸上笑意消失,“把那串珠子放进库房。”

那珠子一看便知是皇家物件,陈氏一贯如此,并不是大方,而是在炫耀他们家圣眷正浓,她的儿子是陛下眼前的红人。

孩子是好孩子,母亲却不怎么样。

王氏起身回了里屋,她早就见惯了,有那计较时间,不如多看几本书。

孝珩书房墙壁上挂了许多字画,都是他最近创作的。山河大川气势磅礴,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当真是名家大作。

延宗赞叹:“难怪文人雅士都以收藏二哥的字画为荣,果真是名家!”

孝珩道:“都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的。”

延宗道:“二哥也送我几副,挂在书房,给弟弟撑撑面。”

延宗自小顽劣,最不爱做的就是舞文弄墨。

“改日差人给你拿过去。”

“多谢二哥。”延宗摊坐在椅子上,仰靠在椅背上。抬眼看见四哥孝瓘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垂眸品茶,长衫广袖,领口袖口都绣着花纹,说不出的矜贵,像一幅画一样。

延宗挺了挺腰背,可他身体肥胖,坐在那怎么看都没有四哥好看。于是干脆又摊在椅子上,“四哥。”

孝瓘放下茶盏,看着延宗,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延宗眨了眨眼睛,颇为好奇,“我听说你裁撤乐城县官员了?”

孝瓘道:“是几个冗官。”

“裁的好!”延宗大贺一声,站起来走到孝瓘面前:“要我说,朝中就是冗官太多。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早就该大肆整顿,该办的办,还撤的撤!”(《汉书·朱云传》)

孝瓘怔了怔,自从他裁撤冗官以来,不赞同者有之,担忧者有之,但还从来没有直接在他面前拍手叫好的。

延宗还在侃侃而谈:“我跟二叔说过多次,他都当耳旁风,还总说我年纪小不懂朝政。我都已经十五岁了,父亲十五岁的时候都已经入朝辅政了!”

延宗生性耿直豪爽,所言所行皆随心所欲。在他眼里高洋就算一统天下,也还是他二叔。

“五弟,五弟。”孝珩见延宗越说越激动,赶紧打断他:“五弟近日可去宫中?”

延宗被打断也不恼,顺着孝珩的话往下说,“今早去看了,可是没见到二叔。内侍说二叔今早头疼,还未起。”

孝珩有些吃惊,陛下身体怎么又不适了?

延宗道:“入了冬,二叔身子就时好时坏,可能是着了凉,内侍说吃几副药便好了。”

朝中上下都知道陛下经常头疼,大多都不在意。孝珩却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孝瓘。

孝瓘也凝着眉,面色有些沉重。若是寻常,他可能不会多想,可早先他还怀疑为何两个叔叔被关了一年,忽然之间被杀了,如今看来,难道是陛下身体……

孝瓘猛的打住了,或许是自己胡思乱想了。

宫中,杨愔正对着一个医官怒目而视。

“你再说一遍!”

老医官在宫中多年,医术高超,却只是摇了摇头:“陛下早已病入膏肓,恐怕……”

“恐怕什么?”

“杨卿。”高洋扶着额头坐起来,近些年他经常头疼,但喝些酒便不疼了,所以也不太在意。可昨日从地牢回来,他感觉有些不太对劲,便暗中宣了杨愔和医官。

“下去吧,按治头疼的方子给朕配药,此事若有第三个人知道,株连九族。”

医官哆哆嗦嗦的告退。

“杨卿,”高洋靠在榻上,“殷儿还小,以后你为辅政大臣之首,护住他,如果朕的这些兄弟们……”

“陛下!”杨愔噗通一声跪下,痛哭流涕:“陛下春秋鼎盛,何出此言啊!”

高洋看着跪在地上痛哭的杨愔,心中格外的平静,早晚都有这一天,只是有些放不下殷儿。如今能威胁到殷儿的只剩下六弟和九弟了,可他却不能像杀三弟和七弟那样干脆。

半晌,高洋有些虚弱的摆了摆手:“先下去吧。”

杨愔擦干眼泪,缓缓的磕了头才告退。

高洋靠在榻上,依稀能听到远处爆竹声声,又是一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